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毛主席“十天十夜没想通”的问题,印前高官给出新解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本文共2782

阅读预计7分钟


编译 | 吴尚

审校 | 陈安澜 穆祎璠

编辑 | 江怡 穆祎璠




  导言  

印原外务秘书、前驻华大使拉奥琦(Nirupama Rao)在新书《断裂的喜马拉雅》大费笔墨描写1962中印战争的来龙去脉。尽管她对于中印边境历史和法理的观点严重失真失准,我们不能接受,但她也为我们理解尼赫鲁政府对华政策的动机、逻辑和策略提供重要线索。例如,尼赫鲁之所以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鲁莽且强硬,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认为“中国亏欠印度”,因此“印度必须坚守利益”——毕竟,印度已放弃在藏种种特权,并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那么作为“交换”,中国也应对印度关切“有所表示”,尤其是承认或默认印度的领土主张。南亚研究通讯特此编译《印度教徒报》节选的拉奥琦新书章节,供读者参考,以便更好理解中印关系历史纠葛。


图源网络


中印关系当前正处于困难时期,过去的阴影仍挥之不去。1949年至1962年间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尼赫鲁总理当时尝试对华建立友好关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无功而返。印度原外务秘书、前驻华大使拉奥琦(Nirupama Rao)在其新书《断裂的喜马拉雅》中追溯西藏地区历史、麦克马洪线起源、解放军进藏以及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


1953年12月31日起,中印两国开始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当时,尼赫鲁已对中印边界问题态度坚决。这时西藏已经从英国殖民时期的“政治缓冲区”转变成为“心理缓冲区”——之所以说是“心理”,是因为尼赫鲁坚信经由西藏对印度发起的任何军事攻击都不可行。对他而言,虽然印度仍应与中国讨论西藏地区的“自治地位”“印度继承自英国的西藏利益”等问题,但正如他的传记作者戈帕尔(S. Gopal)所说,尼赫鲁认为两国边界是“确定的、众所周知的、无可争议的”。


简而言之,尼赫鲁认为麦克马洪线“没有争议余地”:“我们的地图显示,麦克马洪线就是边境线——不管有没有地图,这就是事实;我们坚守边境线,不会允许任何人越境。”戈帕尔指出,尼赫鲁的这一断言其实更适于东段边界。


一、有缺陷的建议


中印边境的问题在于,除了“锡金段”(编者注:原为独立的锡金王国,1975通过印度操纵“全民公决”将其吞并)中印两国尚未联合勘定其他各段边界;西段和中段尚未有明确条约进行详细标定,而是如尼赫鲁所称,仅按照惯例、传统和实地使用情况来界定。而东段的麦克马洪线只出现在1914年中国政府草签的地图上,但该地图后来从未受到中方认可。1960年中印两国官员会晤时,中方据此推进谈判策略,试图“重新勘定每一段边界”。首任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K.M. Panikkar)没有“后见之明”,当时他向尼赫鲁直陈:边境问题不会造成困难。潘尼迦当时究竟是否揣测到了中方的真实意图?回溯历史看来,他给尼赫鲁的失准建议对印度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因为它存在致命的缺陷。


在华期间,潘尼迦一直把西藏问题想得很简单。在他看来,周恩来等中方领导人会承认印度在西藏贸易和文化利益的“合法性”,并只建议将拉萨的印度办事处——中方认为“合法性存疑的办事处”——规范为印度驻拉萨总领事馆。此外,中方还提议“及时且低调地废除”英印殖民时期在藏设立的电报专线、驻扎亚东县春丕河谷的军事存在等,而印度在藏贸易代理人及其附属机构也应该“被纳入正常领事关系的框架内”。潘尼迦似乎执着于加深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理解与合作,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离任时“没有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无疑,潘尼迦的这一战略误判将产生严重后果。


当周恩来1951年9月“隐晦地”告诉潘尼迦,西藏的边界稳定问题——这项涉及中、印、尼共同利益的议题——可以通过三国讨论来解决时,从外交工作中常见的假设来看,这种中印间的稳定状态意味着“两国似乎并无领土争端”。


二、中方的“狡猾”行动


许多记录表明:当时印外交部官员认为,中印有必要就西藏问题进行磋商,同时也应对边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印度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中国也应当有所表示。时任外交秘书梅农(K.P.S. Menon)在1952年4月11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态度绝非坦诚,简直可以称得上‘狡猾’,但这是连小孩子都能看穿的把戏”。1951年9月,周恩来提出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应当正常化,并稳定“中印西藏段边界”。对此,印方迅速回应,表示“已经准备好进行协商”,但并未得到中方回复。中方表示,需要更多时间研究相关问题。


同时,梅农对中国“收复失地的情绪”深表怀疑,而同时藏区也开始流传“不仅西藏,锡金、不丹,甚至大吉岭—噶伦堡地区不久就会被解放”的传闻,这类传闻似乎在推动藏民将手伸至达旺及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其他地区。“中国人的民族记忆源远流长,无论是封建王朝、国民党政府,还是新中国政府,这种收复失地的情绪都在制定政策时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果印度在谈判中抛开边界问题,那无疑是在自讨苦吃。尼赫鲁积极回应中国提出协商西藏问题的请求,无疑是减轻中方在边界施压的一种手段。


三、零敲碎打的解决


“骑士官员”(因其英国骑士爵位及印度公务员身份而得名)吉利贾·尚卡尔·巴杰帕伊(Girija Shankar Bajpai)当时已成为孟买首席部长,他持续参与关于西藏问题的讨论。他注意到,在与中国尚未解决的问题清单中不包括涉藏边界问题。当时他向外交秘书表示,“中印两国涉藏问题最好整体解决,不要零敲碎打”,意指不应在一揽子方案之外再遗留边界问题。或许是巴杰帕伊的建议起了作用,尼赫鲁7月23日告知外交秘书,他倾向于在与中方谈判时纳入边界问题。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潘尼迦没有在与中方谈判时加入边界问题,但却最终受到了赞赏。然而,尼赫鲁认为“我们自作聪明可能会适得其反”,最好和中方保持绝对坦率、开诚布公。


四、尼赫鲁的疑惑


尼赫鲁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疑虑。同年6月,他在给潘尼迦的一封信中写道:周恩来在与大使的探讨中没有提到边界问题,这很“奇怪”。他补充说,他不喜欢周恩来在此事上沉默,因为印度政府在议会中明确表示,印度不仅要保持与西藏边界不变,还要保持和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的边界不变。潘尼迦回应称,中方完全了解印度在尼泊尔的利益,并未提出任何质疑,也没有反对尼赫鲁就此问题的公开声明。潘尼迦说自己不想就中印边境进一步讨论,认为印官方只要坚守“边界已经被勘定”“没有讨论余地”的立场即可。潘尼迦还指出,如果周恩来对印度坚守的立场保持沉默,并在洽谈期间不直接或间接提及锡金与不丹,那我们就可以合理假设为周恩来默许乃至接受印度的提法。对此,尼赫鲁也没有进一步反驳。


相关阅读:深度 | 1962年泰晤士报驻印记者眼中的中印边界战争始末揭露


作者简介:拉奥琦(Nirupama Rao),为印原外务秘书、前驻华大使



本文编译自《The Hindu》2021年10月26日文章,原标题为The Perils of an Unresolved Boundary


本期编辑:江怡 穆祎璠




  往期推荐↓  

▲政报·61期 | 民生危机加剧,莫迪做出一系列妥协

经报·54期 | 中国尿素出口波动导致印农业紊乱、物价攀升?
重磅|刚刚死于坠机的印首任国防参谋长是什么角色?

▲重磅 | 王思远:印度战略界究竟如何看待在阿战略大溃败?


  更多内容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