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报·90期 | 印独角兽企业陷入群体性低迷,难逃印市场根本弱点?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2023年第 10 期 · 总第90期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 王凯文 彭珅
范衍 顾青子 徐梅影
责任编辑
关云逸 江怡
本期提要
创投低迷 | 印度科技独角兽深陷现金危机,大幅裁员和缩减业务规模已成常态,国内消费能力不足仍是主要原因经济发展 | 旧有的权力结构阻碍经济变革,叠加教育、卫生、基建等领域投资不足,印经济持续增长恐面临挑战
法律改革 | 印以“优化互联网运营环境”为名,深度调整数字法,涉及互联网公开、安全港、内容货币化等方面
电商行业 | 沃尔玛在印电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亚马逊,但印本土企业的崛起正加剧市场竞争,并削弱行业盈利绿
中印经贸
——摘编自5月10日《华尔街日报》
【农业进口】收入水平仍低、素食文化盛行、城市分散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将阻碍印度在全球农贸领域取代中国
当前,中国是全球大豆、植物油、玉米、糖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近年来,中国需求刺激南美大豆产量爆炸式增长,因此巴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而阿根廷也成为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国。目前,尽管印已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却恐难在全球农贸领域取代中国地位。其中,四个限制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收入水平偏低。数据显示,一国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增长到10000美元,并稳定在20000美元以上后,高价值食品消费将呈指数级增长。中国人均GDP从2000年的1000美元上升到如今的12000多美元,年均增速约为9%。而印年均增长率仅约为5%,或仍需几十年才能将人均GDP从目前的2300美元提升至10000美元。二是素食文化制约。印肉类生产和消费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素食者比例较高。因此,印畜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阻碍,难以扩大玉米和大豆进口。三是基建水平落后。印度城市化程度低,大部分人口仍集中居住在基础设施水平难以支持大宗商品流动的地区。相比之下,中国基建水平较高,利于通过进口满足牲畜饲料和食品供应。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制约。与中国不同,印农业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尤其严重。印作为小麦和糖的主要生产消费国,仍依靠复杂的国内生产补贴、进出口配额、关税激励措施管理此类农产品。
——摘编自5月28日《南华早报》
【中印股市】MO比值上升对中印两国股市均是利空因素,但相较印度更为急剧的老龄化速度将使中国股市更大承压
随着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中印股市前景之较引发业界讨论。Ned Davis Research专家表示,人口增长不会自动转化为更强劲的经济或更好的股市表现。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是预测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变量。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John Geanakoplos表示,MO比值,即中年(40-49岁)人口数量与老年(60-69岁)人口数量之比,与股票市场显著相关。这是因为MO比值可明确指示为退休储蓄投资和从股市提取资金以支付退休金的人口比例。MO比值高时,相对于支出者而言,储户和投资者更多,这意味着资本相对充裕,利率将低于正常水平,公司未来收益和股息的贴现值会更高。相反,当MO比值较低时,利率往往会更高,未来收益和股息的贴现值更低。从长远来看,中国股市长期前景相对较差,因为中国MO比值或在未来几十年内急剧下降,从目前的1.32下降到 2050年的0.73。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50年,从中国股市撤资的退休人数相对于储蓄和投资的人数将增加近一倍。与中国相比,印度的MO比未来30年也将缓慢下降,从目前的1.98降至1.34。这意味着,尽管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变化趋势对中印两国股市都是不利因素,但对中国冲击恐大于印度。
——摘编自5月5日《华尔街日报》
战略宏观
【经济发展】旧有的权力结构阻碍经济变革,叠加教育、卫生、基建等领域投资不足,印经济持续增长恐面临挑战
近年来,强劲经济增长使印度争当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底气倍增。尽管印2023年4月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落后于中国。不可否认,印具备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印是全球最大的英语国家,是世界人口头号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印拥有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裕劳动力,其经济规模有望比肩中国。然而,仍有许多因素阻碍印维持强劲经济增长。首先,不同于中国在经济起飞之前就已彻底扫除旧有权力结构和腐朽的社会积弊,以种姓为核心的农村权力结构等惯性力量持续阻碍印经济腾飞。中国致力于以城市-工业为基础面向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放,这与印度以农村-农业为中心的经济形态对比鲜明。印近43%的人口从事农业工作,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5%。此外,印对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阻碍起经济发展。中国人口识字率达97%,而印仅为74%,甚至印27%的人口从未接受正规教育。印妇女在文盲中占比极大,仅有19%妇女有正式工作(中国为61%),且只有46%的印度人能够获得安全的卫生设施(中国为70%)。此外,印度只有43%的人能够使用互联网(中国为70%)。
——摘编自5月27日《南华早报》
【就业问题】十年内,印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亿,但就业机会匮乏、青年失业率攀升或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之际,印或成为全球经济年轻化的新引擎。印劳动年龄人口整体较为年轻且持续增长,未来十年有望增至10亿,为印提供庞大的劳动力和消费者群体。然而,印“经济契机”背后也暗藏短板:工作机会太少,竞争压力太大。中国经济学家担心没有足够工人来养活规模日益膨胀的老年群体,而印度经济学家则担忧没有足够的工作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根据印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印25岁以下劳动人口失业率高达45.8%。分析人士将这称为“定时炸弹”,因为就业机会持续匮乏恐导致社会动荡。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印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Kaushik Basu表示,长期以来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但过去7、8年中急剧已攀升至令人震惊的水平。因此,印政府需慎重对待就业不足的问题,否则人口红利或将变为经济挑战。
——摘编自5月27日《CNN》
【印欧谈判】首届欧盟-印度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峰会召开,但双方围绕碳边境调节机制分歧巨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首届欧盟-印度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峰会5月召开。会上,双方同意致力于深化伙伴关系,利用各自优势,加快开发和部署尖端数字技术,推动双方社会发展和全球进步。例如,欧印拟深化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合作,共享废物管理和电动汽车行业的清洁技术知识。欧盟的目标是引导印度走向西方共识,即在下一代电信设备和量子计算技术等方面建立全球数字和技术标准。这将有助于欧印形成对抗中国的统一战线。对印度而言,莫迪政府正致力于向更多国家推广政府支持的数字开放平台——“印度堆栈”。布鲁塞尔将对此予以支持,并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该平台符合最严格的网络安全标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欧印谈判目前却陷入僵局:一是双方在处理全球电信标准等技术挑战,以及政府监管人工智能和数据方面分歧明显。二是双方对于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看法不一,且印并不同意欧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碳边境税2026年拟生效,对出口欧盟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征收额外关税。
——摘编自5月15日《政客》
政策治理
【法律改革】印以“优化互联网运营环境”为名,深度调整数字法,涉及互联网公开、安全港、内容货币化等方面
据悉,莫迪计划全面改革互联网使用规则。新法初稿定于6月发布,拟围绕一系列议题提出改革建议,旨在创造适应大型科技企业运营的环境,同时加强用户数据保护。印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Rajeev Chandrasekhar在孟买的一次简报会上表示,已推行两年的既有数字法不足以支持印数字经济达到1万亿美元、占GDP 20%的目标。印政府预计,印互联网用户将从目前的8.3亿扩大到2025年的13亿。本次修法主要涉及三大议题:一是互联网公开。新法律将着眼用户公平以及互联网非歧视待遇,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二是废除安全港。为识别和追踪互联网用户,新法律或废除此前的安全港条款。三是内容货币化。新法律将包括内容生成和平台之间的收入共享框架。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政府曾希望2023年底之前实施该法。
——摘编自5月24日《彭博》
【行业政策】印政府计划引入针对基础化学品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以促进制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全球竞争力
印化学品和肥料部长Mansukh Mandaviya近期要求印制药医疗器械行业专注于制造价廉物美的优质产品以提高全球竞争力,并宣布将生产挂钩激励 (PLI) 计划引入基础化学品产业。他表示,印作为“世界药房”,需要专注于研究和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他要求业界配合政府行动,确保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全球领先优势。当前,印农用化学品、石油化工和制药API(活性药物成分)等行业均对基础化学品需求旺盛。因此,印政府计划将基础化学品行业纳入PLI计划。此前一份官方声明显示,药品PLI计划已于2021年启动,六年内拟提供约1500亿卢比的激励补贴。此外,莫迪政府还实施两个平行的PLI计划,即原料药PLI和医疗器械PLI。
——摘编自5月26日《印度教徒报》
【卢比出海】卢比国际化遭遇多重制约,其中无法自由兑换交易和印商品出口占比过低是主因,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目前看,印“去美元化”以及“卢比国际化”仍是遥远的梦想。当前,印度卢仍不是完全可兑换、可自由交易的货币,且印度在全球贸易中仅是微不足道的参与者——印占全球出口总额比例低于2%,占全球进口总额低于3%。在此背景下,在全球市场上将卢比作为交易媒介颇具挑战性。首先,如果对印出口赚到了卢比,这能够从印度进口什么商品?其次,哪些国家接受卢比付款,同时向其他持有卢比外汇储备的国家出口商品?显然,印所占全球出口份额微乎其微,因此卢比交易难以吸引其他国家。目前,阿联酋等国已经允许卢比通过UPI等数字支付工具进行跨境交易。阿联酋收到的卢比中,很大一部分被大量在阿务工的印度侨民汇回祖国。同时,阿联酋还从印度进口许多食品和杂货。因此,阿联酋认可卢比-迪拉姆互换相对容易。长期看,印需集中精力投资出口导向型企业,并提升印出口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占全球贸易14%,但欧元并未成功取代美元——当前80%的全球贸易和60%的外汇储备仍使用美元
——摘编自5月23日《头条报》
重点行业
【电商行业】沃尔玛在印电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亚马逊,但印本土企业的崛起正加剧市场竞争,并削弱行业盈利绿
2018年,沃尔玛以160亿美元的最高收购价买下印最大电商平台Flipkart 77%的股份,而后者的业绩增长为沃尔玛带来巨大回报。Flipkart成为沃尔玛对抗亚马逊,争夺全球电商市场的有力筹码。2022年,Flipkart在印市场份额为48%,年增速达23%,而亚马逊的份额为26%,但年增速仅为10%。这意味着沃尔玛在印电商市场份额首超亚马逊,这对沃尔玛而言是难得的胜利。不过,随着信实工业集团和塔塔集团等本土财团加入混战,沃尔玛、亚马逊所占市场份额均出现下滑。此外,沃尔玛、马逊在印电商业务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竞争代价高昂。2022年Flipkart亏损增加51%,达5.32亿美元,而亚马逊则亏损4.46亿美元。为应对销售增长放缓,亚马逊印度宣布裁员2.7万人,并暂停了刚起步的食品配送、在线教育、批发分销和图书出版业务。Flipkart主打下沉市场,通过低价策略和Shopsy等服务吸引大量用户,但强劲的发展势头却难以转化为利润。亚马逊则凭借Prime会员服务吸引大量较富裕的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但Prime会员忠诚度不高,也会从其他平台购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时尚、电子产品和家电等印市场主要品类上,亚马逊落后于Flipkart。而在食品杂货方面,Flipkart和亚马逊均落后于塔塔集团。
——摘编自5月20日《金融时报》
【果链调整】苹果调整应链名单,中国供应商数量净减少3家,而在印设有生产基地的供应商从11家增至14家
苹果公司2022年9月公布的最新供应商名单显示,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新增供应商18家,裁撤19家。中国此前疫情反弹影响iPhone的生产,导致苹果在华新增5家供应商的同时又裁撤8家供应商。新增中国厂商包括湖南泰嘉新材料、国泰达鸣、舜宇光学、珠海冠宇、深圳墨力科技,被剔除的厂商则包括天马微电子、正和集团、深蓝材料等。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供应商名单占苹果全球材料、制造和组装支出的98%。部分人士认为,苹果调整供应链意味着中国转变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苹果大部分供应商仍位于中国,此前披露的188家供应商中仍有151家在中国设有工厂。但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局势紧张等因素促使苹果供应商企业自华迁离,使印度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例如,在印部署生产基地的苹果供应商已从11家增加到14家。
——摘编自5月25日《南华早报》
【国防工业】印美围绕国防工业合作路线图达成协议,印或加大自美采购无人机,同时联合生产航发等前沿装备
美印围绕国防工业合作路线图达成协议,或将进一步推动印国防产业发展。对美而言,对印深化军事和技术合作有利于在南亚地区制衡中国扩大影响力。国防分析专家Rahul Bedi表示,印计划从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采购18架高空长航时武装无人机,总报价15亿至20亿美元,并将其部署在中印边界、印巴边界以及印度洋地区。印媒报道,2023年5月美印在华盛顿举行国防政策小组会议,就联合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步兵战车、榴弹炮及精密军械的开展讨论。值得注意的是,美印国防贸易已经从2008年的接近零上升到2020年的超过200亿美元。印自美国购买的军火包括远程海上巡逻机、C-130运输机、导弹和无人机等。
——摘编自6月5日《半岛电视台》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