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榜样学习!以青春热血点燃航天梦想

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

共同颁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

其中

来自航天领域的多个个人和集体

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黄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

黄震,汉族,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五院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他突破了神舟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绕飞、手控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使自主设计的全新构型多用途飞船返回舱性能提升55%,首创无控自由飞行策略并取得成功;实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首次从8000千米高度返回地球;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关键技术攻关。





冯韶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一部副主任设计师

冯韶伟作为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结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负责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结构及分离总体设计工作。针对空间站工程大规模空间利用和大质量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抓总成功研制了我国规模最大整流罩,突破了空间站大型整流罩可控分离、20吨级舱箭连接安全分离等核心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





牛俊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五〇九所

火星环绕器总体主任设计师

牛俊坡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核心分器——火星环绕器总体主任设计师,承担火星环绕器总体设计、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任务,并负责火星环绕器在地火转移、火星制动捕获、预选着陆区探测、着陆巡视器投送与中继通信以及环火科学探测等全任务周期内的飞行控制工作。他长期奋斗在型号一线,为“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火星、着陆火星作出突出贡献。


陈际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

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

陈际玮,男,汉族,198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他始终致力于导弹武器精确制导领域研究,26岁即任重点项目主任设计师,30岁任重点项目总师助理。在某重要飞行器研制进程中,他创新将成像装置应用于飞行器远距离探测定位,实现精度提升85%,抗干扰能力提升超40%,有效提升了飞行器智能化信息化能力。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

研制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

四院41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始终瞄准世界航天发展前沿和我国运载火箭对于大推力高性能固体发动机的需求,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从2米到3.5米及以上、推力从120吨到500吨甚至千吨级的跃升,实现了固体动力在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改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捷龙一号、捷龙三号等捷龙系列运载火箭的应用。2021年10月,团队研制的3.5米/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地面热试验获得成功,该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具备工程使用能力的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发动机,该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项重大工程进展。团队共有18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7%





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八〇一所

六院801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主要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飞行器,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和光学舱等国家重大型号的推进及补加系统研制和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引领着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推进技术发展方向,技术难度大,研制任务重,任务影响大。


目前,团队35岁以下青年占比62.5%,平均年龄32.4岁。通过多年努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突破了空间站长期运营关键技术之一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成功研制并在轨运用实施了我国当前复杂度最高、技术最先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推进和补加系统,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航天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五院总体设计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主要负责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及探月工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任务。目前,团队成员105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69.5%


这支以青年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包括系统总体以及热控、结构机构、测控数传等十个分系统总体设计和抓总研制工作。历经4年立项研制、110天发射场工作、近300天在轨飞行,突破了火星制动捕获、地外行星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控制、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火星车长期生存和移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实现了我国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集成技术中心

自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研制了近20台套科学实验柜,支持中国空间站上千项科学研究项目的滚动实施,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天和核心舱部署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已在轨稳定运行10余月;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实现了金属锆的激光加热熔融和冷凝实验,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空间无电荷补偿下的金属加热熔凝实验;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完成柜内与柜外、喷气悬浮与磁悬浮等多种组合工况试验,首次获得10-7g量级高微重力水平。集体共有54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3%





希望广大青年航天人

都能向这些榜样学习

以青春热血

点燃航天梦想



推荐阅读



来源 | 共青团中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编辑 | 王舒颖 刘彦 李楠 张高翔 岳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