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安徽女子坠楼事件,遇难者身份曝光后, 全网泪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某某 Author 一直努力码字的

↑↑↑戳名片关注听1000部有声书

作者:凌一

来源:钱某某,ID:qianmoumou2018




11月12日,安徽蒙城商贸城,一名黑衣女子站在高楼楼顶。

 

她情绪极其不稳定,不停在楼顶跑动。

 

看起来想要跳楼。

 

消防员一再劝说,她全程没回话。

 

僵持近一个小时后,她突然狂跑,越过楼顶边沿,一跃而下。

 

消防员二话不说,迅速扑上前,抓住她腿部。

 

 

不料,两人双双坠落。

 

整个坠落过程,消防员一直紧紧拉住女子的手,未曾松开。

 

直到坠落地面。

 

 

目击者说,消防员坠楼时面部着地,伤势很重。

 

当天,警方通报:

 

跳楼女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消防员正在全力抢救中。

 

所有人纷纷为消防员祈祷。

 

可噩耗还是来了。

 

消防员经抢救无效已牺牲。

 

消息传出,全网泪崩。

 

他叫陈建军,年仅24岁。

 

 

2014年9月入伍,参加过各类救援1300余次,疏散营救群众上百人。

 

他救过上百人,这一次,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最后一次救援。

 

原本他打算,再过3个月就退出消防救援队伍,回家结婚。

 

可他再也等不到这一天。

 

他女朋友站在殡仪馆门口,恸哭不已,不肯离去。

 

母亲听到噩耗,悲痛万分,卧床不起。

 

全家人还瞒着80多岁的奶奶。

 

不敢想象,如果老人家知道这个消息,该有多伤心。

 

今天上午,安徽亳州举行陈建军遗体告别仪式。

 

马路两边挤满前来送行的市民。

 

 

殡仪馆门口摆满鲜花。

 

花束上的寄语,让人泪目。

 

“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您是一位既无辜又负责的消防战士。

愿天堂没有意外,英雄一路走好。”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如此沉重的悲剧面前,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陈建军的离去,让我想起另一个人——

 

消防员杨科璋。

 

他的故事,同样惨烈,同样刻骨铭心。

 

2015年5月29日晚11:30,杨科璋接到警报。

 

玉林市社区一幢9层民宅起火,有人被困。

 

当消防员赶到现场时,发现第2、3、4层火势迅猛。


糟糕的是,民宅内木梯已被烧毁。

 

怎么办?

 

容不得半点犹豫,多一秒就多一份危险。

 

杨科璋立刻带领队员,沿消防梯爬到楼顶。

 

因还不确定被困人员在哪楼,只能逐层搜救。

 

 

然而,施救并不顺利。

 

楼梯间不仅狭窄,还弥漫着浓烟。就算有强光灯,也看不见任何东西。

 

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墙壁,磕到台阶。

 

他们在黑暗中一步步摸索。

 

火势越烧越猛。

烟雾越来越浓。

 

到了六楼楼梯口时,热浪迎面扑来,他们仿佛进了蒸笼,浑身乏力。

 

 

一位消防员虚弱地说,指导员,我走不动了。

 

就在这时,杨科璋隐约听到有拍门声。

 

在5楼!

 

他即刻下令:快,赶紧去5楼救人!

 

打开5楼的房门后,发现有母子3人。

 

母亲瘫坐在地,痛苦呻吟。

 

10岁左右的男孩,因吸入浓烟剧烈呕吐。

 

还有一个女童不停咳嗽,已经休克。

 

 

消防员立刻用空气呼吸器给母子3人供氧。

 

可女童还小,不会使用。

 

杨科璋犯难了。

 

如果原地等待救援,女童随时有生命危险。

 

如果集体转移,装备不够。

 

火势还在步步紧逼。危急时刻,杨科璋坚定地说了一句:

 

“大家不要慌,绝不能放弃!我先把小女孩救出去!”

 

说完,他吩咐战友保护好被困母子。

 

他用防火服紧紧裹住女童,抱在怀里,冲出卫生间。

 

出去前,他对母亲说了一句话。

 

“大姐,我一定救你女儿出去,你放心。”

 

这也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没一会,战友们和被困母子平安脱困。

 

但迟迟未见杨科璋和女童出来。

 

 

战友返回寻找。

 

终于,在一楼电梯井口处,发现女童。

 

当时那里一片漆黑。

 

消防员伸手去抱女童。

 

但女童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他顺着女童四处搜寻。

 

坏了,是杨科璋的手!

 

消防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我用了很大力气,才把他的手打开。”

 

他仰面躺着,把女童紧紧环抱在胸前。

 

 

原来,冲出卫生间时,因烟雾太大,他在5楼踩空了。

 

他战友说:

 

“高空坠落紧急避险,是我们的常训科目。

 

他坠落时只要本能地张开双臂,抓摸到楼板或钢筋,就能减缓下坠冲击和调整落地姿势,极有可能生还。”

 

可杨科璋没有,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用身体给女童当“保护垫”。

 

 

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女童得以回到人间。

 

他却牺牲了。

 

年仅27岁。

 

 

他走后第2天早上,战友们开会。

 

有个领导问,科璋的遗体,是不是已经送到殡仪馆了?

 

听到这句话,战友再也忍不住,向外面跑去。

 

他躲到一个角落,刚好能看到杨科璋的宿舍。

 

“宿舍还在,但我的战友回不来了。”

 

 

后来,战友去见了杨科璋母亲。

 

她招手让他到身边来,满脸泪花对他说:

 

“孩子,你长得很像科璋。”

 

 

直至今天,他母亲每当路过他的单位,还会驻足凝望。

 

 

活着的人,比牺牲的人还难受。

 

一如杨科璋的家人。

一如陈建军的家人。




消防员的每一次赴汤蹈火,都是用生命保护生命。

 

据数据显示:

 

1949年至2020年4月,我国已有636名消防员牺牲。

 

 

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这636人中,有一对是父子。

 

1974年12月20日,哈尔滨市一工厂发生火灾。

 

在救援过程中,粉尘爆炸。

 

消防员马玉清遇难。

 

那年,他28岁,儿子马忠学才5岁。

 

马忠学长大后,也加入消防队伍。

 

1993年3月29日,哈尔滨一车间突发大火。

 

马忠学参与救援。

 

这一去,他再也没回来。

 

年仅23岁。

 

时隔19年,父子都不幸牺牲,令人惋惜。

 

我们总是把这个群体称为“英雄”,却忘了,他们只是普通人,是父亲、丈夫、或是儿子。

 

他们也想陪在家人身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有个消防员说,怕父母老去的速度太快,自己来不及尽孝。

 

 

可在灾情面前,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在灾难之中,一次次逆向前行。

 

 

将生命托付给黑暗,用身躯挡住烈火。

 

将希望交给他人,让自己置身于地狱。

 

这就是消防员。

 

有人好奇,消防员这么危险,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

 

一位消防员答道:

 

“我们不是超人,但是我们当初举起拳头立过誓,随时为人民牺牲一切,所以我们一直在拼命。”

 

也因此,他们一次次在拼命。

 

火灾发生,穿梭于火场。

 

 

抗洪时,飞绳横渡。

 

 

工地坍塌,冒着生命危险救人。

 

 

被困时,徒手救人。

 

 

他们爬高楼。

 

 

下深井。

 

 

深山寻人。

 

 

抗震救灾。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和平年代,消防员是“高危职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安全,他们每天都要超负荷训练。

 

有位消防员说:

 

“平常登楼训练,全身装备加起来大概70斤左右,训练的标准要求是1分40秒,要一口气登上20层楼,全身负重70斤,手上装备拿不下的时候,嘴上还会咬水带、咬装备上去。”

 

这种训练强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之前,有个热搜,消防员为什么用叉子吃饭?

 

 

原因是,训练强度太大,消防员拿筷子时手一直在抖,没法夹菜。

 

 

除了手,他们的其他部位也“伤痕累累”。

 

福州消防支队消防员沈伍呷,曾被拍到一张照片。

 

他的后背“一身疮痍”。

 

 

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哭了。

 

他却说:

 

“这对我们消防员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们的手是这样的。

 

 

脚是这样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残酷的。

 

最残酷的,莫过于“实战”。

 

黑河一名消防员,救援结束后,衣服淋过雨早已结冰。

 

他试图蹲下捡帽子,好几次都没成功。

 

 

还有一位消防员,灭完火后,手抖得夹不起泡面。

 

而战友,还没吃完就已经睡着。

 

 

一年365天,他们随时待命。

 

他们记不清多少次梦醒时分出警;

记不清冲进多少次火场;

记不清多少次体力透支,几近昏厥。

 

他们只记得,每当有灾情,就要第一时间为民众辟生路,而自己甘愿无路可退。

 

2015年8月12日,天津爆炸。

 

 

那场灾难中,165人遇难,99人是消防员。

 

其中一个消防员,出发救援前跟好兄弟说:

 

“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

 

 

后来,他没有回来。

 

时间往前2天,刚好是他23岁生日。

 

一条条年轻的生命,陨落在烈火中,他们为了谁?

 

为了我们。

 

为了14亿中国人的人身安全。

 

那句话说得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也希望,他们的每一次逆行,都能平安归来!


参考资料:

《悲痛!他走了,原本3个月后离队,准备结婚……》

https://mp.weixin.qq.com/s/qZsREhXM9lt68wAC6m0XOQ

《烈火英雄杨科璋:五楼坠落仍紧抱孩子》

https://mp.weixin.qq.com/s/iE4nyff6Ma9EJclbuAHSPw

《新中国成立以来636名消防员牺牲:有父子时隔19年捐躯》

https://mp.weixin.qq.com/s/2PIqbWdXvHhJamVL5x5xGw

  往   期   回   顾  

01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02 老师处罚被撤销!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03 这菜被叫“毁肾王”,有人还天天端上桌…

04 人民日报:摧毁你健康的,是人人信以为真的这十大“好习惯”

05 人民日报公布一批易错字,看到第一个我竟不敢说话了

06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建议50后都看看

07 美国人拍的《长津湖战役》超详细画面

08 一位医院院长谈袁隆平去世的真正原因

09 因200万债务与任正非离婚,孟晚舟的母亲现在过得怎样?

10 施一公演讲太精彩,让少走很多弯路!

11 蔡澜: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12 最排面的婴儿: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13 巨星陨落,他是14亿囯人都该致谢的“救星”
14 被遗忘的吹哨人去世!她被开除公职却拯救了上万人的性命...15 一张照片……拍摄者不能自拔,潸然泪下
16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我一直不喜欢两个人
17 他脾气坏到让人闻风丧胆,却是最敢说真话的中国人

18 现在多少钱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

19 新长寿秘诀公开,高质量睡眠仅排第9,排第一的居然是...

20 太珍贵了!百集《医疗健康纪录片》

21 比跑步简单!每天5分钟,胜走1小时

22 脑梗的源头已发现,肥肉没有上榜,第一名我们却几乎天天在吃

23 今天,娱乐圈再大的瓜都比不上他!

24 鲁迅,以前看不懂,现在懂到哭!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热门节目精选集

电影合集

音乐合集纪录片集
有声名著
展开版本
百家讲坛
视频合集
百家讲坛
音频合集
国学名著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四大名著
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诗词歌赋哲学心理官场小说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评书合集
相声合集人物传记
黄帝内经
易经合集道德经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戏曲合集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电视剧集
《天道》
演唱会
窦文涛李玫瑾
高晓松
曾仕强郦波教授罗翔刑法
王立群康震老师
易中天
单田芳郭德纲梁宏达
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
马家辉侯卫东袁腾飞
蒋   勋叶   曼叶嘉莹
欧丽娟周建龙艾宝良
董   卿蒙   曼李   诞
倪海厦杨   雨
李小牧
翟双庆鲍鹏山钱文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