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国家常年被黑成反派,但其实很可爱

老艺术家 九行 2021-02-23

你听过《苏维埃进行曲》吗?

在游戏《红警》风靡的那几年里,它几乎是国内网吧的背景音乐。

美国人按照一贯的套路开启了黑苏联俄罗斯之路,仿照俄国的音乐风格炮制了这首歌曲,用以讽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没想到一些玩家当了真,觉得振奋人心,深受鼓舞,误以为这真的是苏联歌曲。

不吹不黑,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真正的俄味到底是什么?

 
世界地图炮中心
好莱坞电影的反派大本营

《钢铁侠2》里的恶棍伊万·万科,《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的王国》里的反派伊琳娜·斯帕尔科,身处美国游戏和好莱坞电影中的反派大本营,俄罗斯人可以算是被严重标签化的群体了,这些标签里,最常见的就是“彪悍”、“硬核”、“熊见了都跑”。

地图炮通行于全世界,大家都热衷于用尽可能简单的概念,去概括一个国家的特征。

不过这些印象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单是国内报道的新闻当中,就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佐证这一点。

冰岛火山喷发,整个欧洲的航空瘫痪,数以万计的航班取消,只有俄航正常起飞。2018年台风天的上海,在多数航空公司返航或备降其他城市的情况下,俄罗斯航空无所畏惧地降落了,比预计到达时间还提前了二十分钟。

△他不是开战斗机的机长,只是贝加尔湖上的气垫船司机/作者供图

俄罗斯森林大火,总统普京自己开着水陆两栖飞机去梁赞州灭火,在河中取水之后,低空飞行在燃烧的森林里,用24吨水扑灭了两处林火。

国内的社交平台上,和熊搏斗,把熊当宠物,棕熊见了俄罗斯人掉头就跑的小视频,配上喜感的背景音乐,俄罗斯人与熊之间真真假假的缘分,也成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传说。

在这样的偏见下,似乎俄罗斯人做多么夸张的事情,都没什么可意外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俄罗斯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都是酒精。

每到晚上,城市里就满街都是醉汉,有一些穷人嗜酒却买不起酒,会用含有酒精的其他液体来替代,沐浴露、医用胶水,包括之前在网络上出现的“洗衣液代替酒精”。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看见了日渐衰微的俄罗斯,边境线上俄罗斯居民用望远镜跟中国人换脸盆的新闻,国家最低时薪在欧洲接近垫底的排名,因财政收入不足而削减军事开支,都让人为这个曾经的大国唏嘘,也在它的身上,留下了一个无可挽救的“贫穷”的烙印。

△这么金碧辉煌的彼得夏宫,你还觉得俄罗斯贫穷吗?/作者供图

除此之外,俄罗斯人还有一个知名标签:冷漠

地铁和电车窗户上倒映的冰冷面孔,对国外的游客也没什么笑容的商贩,列车上不耐烦的乘务员,不肯说英语,以大国国民身份自居的行人,俄罗斯人的热情像是被寒冷而漫长的冬夜冻住了。

△ 事实上,小贩会对游客露出微笑/作者供图

可是一个幅员如此辽阔的国家的性格,怎么是几个简单的词汇可以定义的。

我去过很多次俄罗斯,在不同的城市里,遇见了许多友善的人。在海参崴的火车站外,出租车小哥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非常愿意和外国的游客交流,告诉他们哪里好玩;在贝加尔湖畔的小镇利斯特维扬卡,旅店的老板送给了我一枚苏联的纪念币。

在伊尔库茨克的十字路口差点闯了红灯,拎着篮子的老太太和蔼地指了指红绿灯的位置;在圣彼得堡的夏宫外面,拍摄婚纱的新人给经过的游客和行人发松饼;在红场的古姆商场的纪念品店,小女孩凑上来悄悄告诉我,这些东西在不远处的阿尔巴特大街卖得更便宜……

△ 伊尔库茨克的电车/作者供图

俄罗斯的经济的确每况日下,但居民的生活仍然保留着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的节奏。

即使严冬,艺术馆门口也会排起长队,剧院的戏剧和芭蕾舞表演一票难求,只要深入这个国家,许多刻板的印象也许就会瓦解。

 
谈论俄罗斯性格之前
谁才是俄罗斯人?

在诸多传闻之下,真正的俄罗斯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询问当地人和游客,还是检索网络,我们都能找到不同的答案。

有人指着电视机说,他们是莫斯科红场上那些蓝色瞳孔、金色头发的卫兵;有人告诉你,他们是摩尔曼斯克港口鼻梁挺拔、眼窝深陷的高大水兵;有人讲起自己的旅行经历,忘不了贝加尔湖的岛屿上,开着苏联铁皮车,黑发棕色眼睛的混血大叔……

△ 白皮肤,高鼻梁,眼窝深陷的卫兵小哥哥/作者供图

那么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蒙古脸庞,和飞地加里宁格勒,说着一口流利德语的居民,是我们印象中的俄罗斯人吗?

194个民族,散落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上,除了俄罗斯族人,“俄罗斯人”这个概念,还应当包括鞑靼族、日耳曼族、亚美尼亚族、哈斯克族、图瓦族、犹太族、布里亚特族等等耳熟能详或陌生的名字。

△伊尔库茨克的公交车上,有着不同的面孔/图虫创意

作为一个国家概念,横跨东欧和亚洲的俄罗斯已经足够庞大,而如果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俄罗斯三个字所涵盖的范畴还要更广。

不同地理板块、不同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

△贝加尔湖岛屿奥尔洪岛上的胡日尔村/作者供图

即便只是在行政区划上,也能看到有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比如俄联邦内,蒙古族主要生活的几个共和国之间也存在差异,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住着突厥与鲜卑后裔的特瓦共和国,还有阿尔泰共和国、鞑靼共和国。

在贝加尔湖畔,布里亚特共和国有大量的牧民,身着蒙古族服饰,与西部的蒙古同胞生活习惯也不大一样。

我曾经坐着火车去往西伯利亚,在边境城市后贝加尔斯克,有一个长着一张中国脸的男孩忙帮取了火车票,我用中文向他道谢之后,他告诉我,自己是远东城市赤塔的俄罗斯人,在沈阳留过学。

△俄罗斯火车/作者供图

这样“纯正”的亚洲面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常见

除了民族,信仰也将俄罗斯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今天,俄罗斯国内的穆斯林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人数超过2500万。如果按绝对数量算,俄罗斯一定是穆斯林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

信仰伊斯兰教的俄罗斯人分布在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包含了四十多个民族,他们的样貌、生活习惯,还有建筑风格、世俗传统,都与我们印象中的中亚地区国家更加接近。

这个国家的主要群体则属于欧罗巴人种,这也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俄罗斯人,挺拔的个头,高突的鼻梁,浅色的头发和瞳孔,信仰东正教,传统的食物是奶油蘑菇汤、土豆、牛肉和大列巴。

如果坐上贯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俄罗斯001号列车,一路从首都莫斯科到远东地区的海参崴,沿途不仅会穿越截然不同的景观带,更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口音,遇到形形色色的面孔。
 
被低估的美学造诣
艺术创作的塔尖

即便是艺术地位高如英法意这样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人的审美水平,一直都是塔尖级别的。

也许是因为并不热衷,也无暇顾及文化输出,俄罗斯人超高的美学造诣,在当今似乎被低估了

冬宫,也就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艺术馆并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珍藏着无数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俄罗斯的传统教堂建筑,以彩色的洋葱头为标注,每座城市的建筑都极具艺术的美感,圣彼得堡的整座城市和历史中心古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了世界遗产,苏联时期建造的后现代城市雕塑,至今都是城市探险者们打开的胜地。

△彩色洋葱头的伊尔库茨克喀山圣母教堂/作者供图

关于俄罗斯的艺术影响力,谁没有看过一场俄罗斯的芭蕾演出呢?

美学的感知融合在数百年来俄罗斯的血液里,无论是在过去长期至霸奥运的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还是随处可见的芭蕾舞剧院,数不清的文学、绘画、古典音乐里,都有数不清的例子。

贯穿几代人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契诃夫、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里……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自俄国和苏联。

但俄罗斯文学岂止于此,诗歌层面还有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短篇小说有蒲宁,还有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鼻祖布尔加科夫。

俄罗斯文学传递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向度。崇高的理想主义和悲剧化的美学,让作品拥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这些故事和诗歌,仍然深深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学。

这一种美学,融入了俄国作家的血液,所以哪怕是讲述革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会让人记得在大雪纷飞的站台上,保尔与冬妮娅的告别。

除了文学,俄派古典音乐,几乎拯救了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体系。

△哈巴罗夫斯克街头演奏者/作者供图

爱尔兰民谣,西班牙弗拉明戈,美洲中部的探戈,每一个地域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俄罗斯人骨子里的忧郁和严肃流淌在了俄派的音乐当中。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在历史中拉开了这种悲怆的、宏大审美的帷幕。

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让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爵士组曲圆舞曲》从苏联时代背景的国产电视剧来到了民国的电影,俄罗斯的音乐,至今都还在影响着中国的艺术创作。

唱着《喀秋莎》迈入红场接受阅兵的解放军,重映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收音机里的《红莓花儿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俄国审美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很多中国人,有着浓重的红场情节/图虫创意

现在再来看美国人写的那首《苏维埃进行曲》,“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哪怕曲调的慷慨激昂模仿得很像,歌词仍然能看出明显的炮制痕迹。

过去的苏联人,现在的俄罗斯人,都不会在战争的歌曲中,写出如此惨白而突兀的歌词,《华沙曲》里描绘的抗争是这样:“他们的姓名,跟随我们的凯歌,世世代代活在亿万人心头。”

这才是俄罗斯歌曲中语言的美感
 
又到了俄罗斯冰天雪地的季节,红场大雪纷飞,摩尔曼斯克的极光像绿色的光带覆盖在村庄上空,贝加尔湖开始冰封,布里亚特人喝着热气腾腾的奶茶,叶卡捷琳堡的工厂仍然亮着光。

△ 冰封的贝加尔湖/作者供图

如此多面的俄罗斯和俄罗斯人,并不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够定义的,钢铁般的国家细腻的一面,曾鼓舞过我们,也深深烙印于我们的美学体系。

只有这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才会黎明到来之前,响起那些熟悉而悠扬的曲调: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莫斯科,盛放着很多中国人最早的异国想象/图虫创意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对俄罗斯印象如何?
卢修远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中国最具泡菜味的边境小城,实在太野了

欧洲最超值的旅行方式,就是这个了

店都快没了,日本吃货照样爱惨了它

编辑 |  周芷若
排版 |  招iris
文中图片来源于作者供图
商务合作请添加:xzk96818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请加入旅友俱乐部
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