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兴:城市更新,如何让生活“更新”?
全文字数统计:3214
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一砖一瓦,事关百姓安居。一屋一檐,体现城市风貌。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已于2022年7月宣布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随着这一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获历史性解决,“城市更新”也被赋予了更深意义、更多期待。
2024年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
小梁薄板、两旧一村,这些影响民生福祉的“硬骨头”需要继续发力“啃”。城市更新将为上海带来综合区域更新、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历史风貌魅力重塑、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以及商业活力再造等一系列变化,释放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下暴雨底楼就淹水,楼道幽暗常年不见阳光,四户人家合用煤卫……2023年8月28日起,杨浦区凤南一村近1800户居民终于告别昨日,迎来新生活。
2023年8月28日,凤南一村居民一同切开了庆祝项目生效的蛋糕,分享迎接新生活的喜悦。
当日,上海杨浦区凤南一村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迎来更新协议正式签约,实现首日高比例生效。截至28日下午6点,总计完成签约1772户,同意率达97.74%,迎来“开门红”。这是2023年上海市最大规模的拆除重建项目,也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规模最大的拆除重建项目。
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浦区获悉,相关部门围绕居民原有房型、朝向、面积等基本情况,将凤南一村原有的128种房型归并梳理,最终设计了20种安置房型。拆除重建后,新社区内将含有6000余平方米的公共服务设施。
一个多月前的7月16日,静安区蕃瓜弄小区内同样是锣鼓喧天、狮舞纳福,搬场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从曾经的“滚地龙”到上海第一个五层楼工人新村,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洗礼,蕃瓜弄小区面临房屋老化、厨卫合用、空间逼仄、配套缺乏、安全隐患等问题,居民居住环境急需改善。
2023年7月3日,静安区蕃瓜弄小区,居民庆祝旧住房改建签约率达100%。
从2023年5月15日蕃瓜弄旧住房改建项目正式签约,到7月16日举行集中搬场仪式,再到11月12日开工仪式举行,这一地块刷新了“两个最快”纪录:签约到搬场全市最快,搬场到开工全市最快,这就是“蕃瓜弄的速度”。
“小梁薄板”房屋的改造速度越快,意味着人民幸福生活的到来也更早。记者从静安区方面获悉,区相关部门组织牵头克服障碍,将项目周期压缩到了三年半,预计在2027年年中实现居民回搬。
老街坊们搬回后,小区以及周边新建的城市生活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社区党群中心和公益性托育点等公共配套建筑共约9000平方米,将一起构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改善民生,发展为民,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是“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实施3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更高水平改造更新,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9000台;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创建10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特色小区、1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示范小区。
城市更新,让上海多了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张园
在上海静安区,当阳光照进条条里弄,始建于1882年的“海上第一名园”重现百年光华。地处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核心位置的张园,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它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也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在历经4年的保护性改造后,张园西区已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136亩的“云间粮仓”,则是上海松江城市更新的一个生动样本。这里如今已经华丽蜕变为集科创、文创、体创于一体的人文新地标,在尽可能保留旧有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注重对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引入了展览展示、演艺剧场、文化培训、休闲娱乐、体育运动、餐饮酒店等创意业态,提升周边区域活力。
外滩“第二立面”也正持续实现着焕新蝶变,在修旧如旧、保护修缮后,历史建筑正成为市民游客可亲可近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如今的“外滩·中央”项目,亲民又时尚,咖啡馆、餐厅、爵士乐中心……市民们可以走进去休憩、游玩,感受老建筑不一样的方寸之美,十字街区与玻璃穹顶更成为打卡地。
元旦假期首日,青浦区徐泾镇的蟠龙天地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氛围,古镇上一个个特色大灯笼高高悬挂,一条手工打造的彩龙盘廊而仰,甲辰龙年的年味已渐浓,街巷、小桥边上尽是一派热闹的繁华景象。
上海蟠龙天地,坐船游览的市民。
十余年前,徐泾镇这座江南古镇还是典型的城中村样貌,私搭滥建严重,河道污水横流。作为上海首批完工亮相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蟠龙天地历经8年筹划、4年建设,完成了从郊区“脏乱差”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修旧如旧的历史建筑、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吸引着众多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新老共生、烟火传续,张园、上生·新所、豫园、蟠龙天地……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建筑经过不断更新和活化,成为近悦远来的“网红打卡点”。
留住乡愁,继承光辉。黄浦江两岸,百年工业遗址焕发生机,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杨浦滨江原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成为被绿色植被覆盖的、连通城市腹地与滨水公共空间的城市多功能复合体——“绿之丘”,杨树浦发电厂的净水池成为了别致的“一尺花园”咖啡厅。
而昔日的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上海水泥厂,如今分别以西岸艺术中心、徐汇跑道公园、星美术馆、龙美术馆以及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等新身份亮相,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还打造了高质量展览云集的美术馆大道。
安福路、武康路、巨鹿路、长乐路……梧桐树掩映的小马路也组成了上海远近闻名的衡复风貌区。沿着小马路继续走,能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优美。在去年的《2023 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中,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说,徐汇衡复风貌区城市更新的重点,是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也要保住城市的烟火气。同时,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目前,衡复风貌区已完成一批改造。围绕“以城市更新改善美好生活”这一目标,徐汇正加快“三旧”变“三新”,即“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激活存量空间潜能,城市更新,更为上海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释放新动能。
颇受关注的浦东唐镇小湾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自市政府认定批复到启动征收签约仅用134天,实现了全市首例“当年批准、当年启动”,跑出了浦东城中村改造的“引领区速度”。至2024年1月1日,居民签约率已达到99.8%,正在全力冲刺征收清盘。
小湾村实景图。
小湾村项目作为全市首个以产业项目为主带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未来产业布局上,将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将改造后小湾村释放的近1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全面融入金谷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吸引和培育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在小湾打造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在未来社区规划上,面对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新兴人群的不同需求,这里将提供新型储能设施、新型算力设施、机器人友好配送等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服务设施,打造“科、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特色产业社区,为浦东科创中心建设、张江科学城建设、产业能级提升以及集体经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今天问题的办法,要为明天的发展腾出空间。
青浦区凤溪“城中村”改造项目是现阶段上海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范围内涉及居住类和非居类住户共2200多户。凤溪“城中村”改造,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据媒体报道,青浦区未来将对该地块进行高质量开发,协同1200亩示范区线徐乐北路站轨交上盖科创TOD街区、880亩凤北“虹桥数字谷”建设,打造产城融合、便利宜居的“新凤溪”。
根据《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将推进3个以上重点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盘活产业用地3万亩,不断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推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END往期推荐
“商居游混杂”街区的更新:如何让多元主体共同栖息?
你好,2024|元旦假期,沪上这些迎新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你好,2024|新年音乐会、博物馆奇妙夜、美术大展……这份上海“文化菜单”请查收
作者:朱奕奕、邹娟、李佳蔚、蒋乐来、鞠文韬、李菁、徐祯曜
海报设计:白浪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IC photo
编辑:徐祯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