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文字数统计:2972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编者按“集团在中国选址时,除了要看当地财政、政策支持,还会调研、评估城市的综合营商环境。在这方面,上海的表现无疑是靠前的。”2023年5月,一家外企如是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以上内容,来自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项目的企业深度访谈。2023年3月,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起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项目。除了深度访谈,调研项目组还展开了问卷调查。2023年6月到8月,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课题组通过澎湃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上海大调研”,以及第三方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最终合计收集了375份在沪企业有效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意在从公共服务、监管执法、政策环境、融资压力、创新生态等方面测量在沪企业对于上海营商环境满意程度。本篇关注公共服务及监管执法方面。本次问卷调查的375家样本企业共涉及11个行业,分别为工业、日常消费、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基础材料、金融、能源、房地产、公用事业、电信服务。企业规模上,小微企业占样本总数的28.27%,中型企业占55.47%,大型企业占16.27%。企业性质上,外资企业占21.33%,民营企业占71.20%,国有企业占7.47%。经统计分析,81%的样本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为“很满意”或“满意”。不过,在审批流程、意见反馈渠道、监管执法等方面,不少企业都认为有待提升。全文图表由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谢秋伊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结果绘制。01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受好评,办事手续、投诉渠道可继续简化公共服务总体评价高样本企业对上海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百分比为78.6%,其中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从高到低为84.27%(信息易得)、80.27%(服务效率)、79.74%(规定清晰)、69.87%(费用水平)和65.86%(手续简单)。有受访外企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政府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发布与外企相关的政策时,上海会在发布官方中文版本之后,很快发布英文,甚至法文、日文的翻译稿供参考。”受访的部分民企也反映,“上海的流程审批效能高,费用更合理。相关政府机构的协调能力强,部门之间的对接高效。”多数企业对跨境服务感到满意跨境服务是上海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项目,也是企业感知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目前,上海的跨境服务主要体现在报税、通关、检疫、运输、审批、产权等方面。样本企业对跨境服务的整体评价良好。85%的企业认为上海人员、货物、信息的跨境活动是顺畅、高效、合理的。今年7月,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上海跨境电商综试区已在全国率先打通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双向通路,未来将积极实施“出海优品”行动计划,加快数字化赋能跨境电商发展,并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等。建议一希望公共服务持续简化手续好评之外,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调研过程中,不少企业向课题组反映希望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标准等。在公共服务板块的五个维度中(信息易得、规定清楚、手续简单、服务效率高和收费低),手续简单维度的满意程度是最低的,6.67%的企业认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一家食品企业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增加酒类销售,必须更新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而此两证均须到门店所在区办理。这对在上海有上千分店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一个店的申请就是一沓材料,乘以1500家店,签得手都发抖了”。该企业建议,希望连锁经营的企业,可在某个区统一申请更新/办理流通许可证,并将此流程上线,在“一网通办”实现线上办理。企业对办事手续相对复杂的感受也体现在政策申报上。调查显示,在未申报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中,48%是因为从事产业没有扶持政策,31%认为申请太麻烦、门槛高,21%是因为不了解过相关情况。一家高科技研发企业提到,很多产业政策有包括硬件投入、人力投入比例等方面的硬性规定,“只要调整超过10%,都要重新申报”。这对企业灵活调整投入来应对市场变化造成了一定影响。该企业建议,在企业研发投入后,对真实研发投入做审计,再施行补贴,灵活处理对硬件和人才投入的标准。建议二希望畅通企业投诉通道,提升企业投诉体验企业与政府的良性沟通是营商环境重要的部分。问卷显示,有50%的企业曾经尝试过向职能部门提意见或者投诉。其中,民营企业投诉率(53.6%)高于国有企业(28.6%)和外资企业(46.3%)。在投诉过有关部门的企业中,56%表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32%表示问题得到部分解决或者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12%表示没有收到回应或者解决。在没有尝试投诉的企业中,43%表示不了解相关渠道或者对得到回应没有信心。也就是说,总样本中共有43.5%的企业因为觉得不方便或没信心而选择不投诉。其中,58.5%的小微企业、49.9%的大型企业和35.6%的中型企业认为投诉体验不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企业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建议,希望增加12345企业专线、增加企业投诉专用通道等。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梁汉平认为,近期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政民方面,可能相对忽视了政企方面的改善,居民和企业对投诉回复的期待可能也有所差别。“一些居民投诉可能是情绪上的反应,过了一段时间或者收到一些回应后可能慢慢气就消了。但是企业投诉,可能确实是某些情况对经营上有持续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对投诉回应的期待就会更高、更实”。02监管执法:罚得少,罚得温和,但方式方法要跟上较多企业对监管执法表示满意本次问卷还分别从营商环境监管和执法两个方面做了测量。调查结果显示,66%的样本企业对监管执法总体“满意”或“很满意”。其中,对监管标准表示满意的企业占69.6%,对监管效果表示满意的企业占66.13%,对监管方式表示满意的企业占61.6%。执法上,约七成企业认为执法的效果、方式和力度是合理的。69.6%的企业“很满意”或“满意”现行的执法标准,67.73%“很满意”或“满意”执法效果,66.4%“很满意”或“满意”执法方式。对监管执法的总体满意情况也在调研走访中得到了支持。比如,受访外企认为上海政府对其营商的干扰、干预较少,特别在监管、执法、处罚方面,上海对企业的处罚相对比较温和,还有免罚政策。建议监管执法应注意方式方法问卷显示,在监管效果、方式、标准三个维度中,企业对监管方式的满意度最低,为61.7%,对监管标准的满意度为69.6%,对监管效果的满意度为66.1%。不合适的监督管理方式往往有“一刀切”和“形式化”的倾向。据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上海的调研,一家书店希望加入茶饮业务,但部分区县的市场监管部门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缺乏经营条件而不予允许。根据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冷食类、生食类、糕点类、自制饮品类须设立“相应的制作专间”和“专用操作场所”。部分商家表示,要求独立空间并“不解决根本性的食品卫生问题”,规定有“形式化的倾向”,约束了企业对“新业态、新场景”的经营探索。同样,执法方式也是三个评价维度中满意程度最低的,为66.4%。相较而言,企业对执法标准的满意度是71.2%,对执法效果的满意度为66.4%。不合理的执法方式往往简单粗暴,给人“教育性弱而处罚目的强”的印象。对监管执法方式方法的不满在调研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某消费服务类企业曾在店铺门口摆了少量桌椅。城管执法时,未经沟通,直接将其桌椅器具全数没收。虽然此类执法有法可依,但因没有沟通与提示,店方觉得“特别突然”。该企业希望可以增加执法的包容性、柔性,先教育后执法。下篇将从政策环境、融资压力、创新生态等方面,继续分析在沪企业对于上海营商环境满意程度。往期推荐上海小区里的“微型消防站”,有多少“名副其实”?对话区委书记|“接二连三”发展“第六产业”,上海金山发力农业现代化有的必须满60岁,有的要凭残疾证,爬楼机“服务门槛”让他们犯了难作者:谢秋伊海报设计:白浪编辑:徐祯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