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事跨性别公益的拉拉自述:“我相信存在彼此共情的通道。”

Editor's Note

困境是共通的,正向的感受,和所谓“赋能”的体验,也是共通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飞天猫兄弟盟 Author 猫哥和兄弟们


全文3300多字,预估阅读时间需要15分钟



懵懂的学生时代

从小学开始,banban就知道自己对女生有懵懂的好感。
随着自我探索的深入,banban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女同性恋认同。


是的,我们这次访谈的主角,是一名顺性别拉拉——作为一名顺性别者,她热衷于为跨性别者发声、帮助社群赋能——这也是兄弟盟选择采访她打出[兄弟刊]复刊第一炮的原因。

她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在做这些看起来好像与她的需求并无瓜葛的事情?


banban在“衡水模式”的学校里度过了初高中时代。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封闭的住校环境让她的心理状况一度相当糟糕,也无暇深入思考自己的取向认同。在这段煎熬的时期,banban的父母一直在包容和支持她,这既给她带来了探索自我和接纳新鲜事物的勇气,也让她变得有些许莽撞(此为后话,后说)。


步入大学学堂后,banban说,“我一下子就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她终于有机会解开身上的镣铐去探索自我。她开始做很多事情,比如钻研自己的学业,跟朋友一起参与社团活动,成为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然而那时候,banban尚未开始身份认同相关的探索,也不觉得“和谁在一起”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直到两段戏剧般的缘分在banban大学后期降临,让她真正走上探索自我的道路。


福祸相依一段缘

大三时,banban和喜欢的女生在一起了。经验的匮乏和对自我身份的茫然,促使banban在互联网上搜索拉拉相关的豆瓣小组和影视文化作品。“看到其中相似的经历和共通的文化,我第一次感受到社群的联结。”


认识自我的喜悦,让banban想要向身边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一次与父母谈天说地时,她宛若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将喜欢女生的事实娓娓道出。毫无疑问父母是反对的,即便在很多年后,父母对她的取向仍是逃避态度。banban这才明白,在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原来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


祸不至斯,福祸相依


这种矛盾让banban想要进一步了解酷儿群体的共同经历。当时正值思考毕业论文的时候,她将方向定在了性别议题上。banban开始大量搜寻关于性别议题的文章和影像资料。机缘巧合下她看到了跨性别纪录片《错位:亚洲跨性别者》和《有性无别》。


“就在那个时期,我看到有C哥出演的纪录片《错位》。里面有讲(性别肯定)手术资源的匮乏、就业市场的歧视、社会文化的偏见等......我才知道从医疗到法律到文化,跨性别伙伴正经历着许多困难

在此之前,我身边没有跨性别的朋友,也没有接触过跨性别社群,那时甚至都不存在一个成体系的跨性别男性社群。所以在看这个纪录片前,我脑海中其实没有概念,不知道大家正在面临些什么。

一方面因为我自己正处在建立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我们作为酷儿群体共通的部分:比如大家可能都有出柜的问题,都面临职场或校园的不友好氛围,都可能遭遇社会歧视等。在这一方面,我看到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一些策略,我觉得是很受用的,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情况中。另一方面,我发现跨性别者面临的很多问题是跟拉拉不同的,比如修改身份证、学历证书、手术激素等,这些东西是我过去不了解的。后来,作为志愿者进入社群后,我发现社群内部并非“同质”的。就像C哥之前经常说:FTM、MTF还有各种非二元伙伴,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些不同的声音都需要被听到

这些铺垫也成为我后来加入同语的一大契机。”


另一个契机是,她有个也很关注性别议题的同学,推荐了学校的LGBT社团公众号给她。后来她才知道并关注了同语。


这些都让她很触动,正好她看到了同语招募假期传播实习生


跟随领路人的步伐,见证成长

第二段缘分踏着上一段不完美的尾声倏然而至,不过这一次并非爱情,或许可称之为“师徒情”


世界很大,也很小。面试她的人正是纪录片里的C先生,她感到“可能真的就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C先生说,他那时看了很多学生投来的应聘,选banban的原因,“众多简历都非常优秀,但是banban除了优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了解很多关于lgbt+的东西,很多人投简历只是为了做研究完成学业而来实习,甚至都不了解自己要来面试的机构,但是banban是真的做足了功课,也因为和她自己的需求相关,这才是最重要的链接,所以我当时才选了她作为传播实习生,因为我觉得‘因为自己是,才能感同身受做得好’,我还记得带她出差去参加了2019年的上海骄傲节……”


banban本来是不想去骄傲节活动的,主管C先生让她上台突破自己,她对于需要做pre介绍自己的机构及旗下项目——彩虹暴力终结所(部分包含兄弟盟最初的成立设想)这件事感到紧张

“但还是很感谢C哥那个时候非要让我去。去了之后,接触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好多LGBTQ+机构,可以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我特别开心。当时就觉得能够在同语实习,包括后面可以看到兄弟盟的成长,都是很正确的选。”


后来兄弟盟独立出来,她已不在同语实习,但仍然加入到了跨性别兄弟工作之中,问其原因,她提及到很多兄弟社群活动让她印象深刻的地方。


“比如说全国第一次兄弟线下沙龙,我记得嘉宾有邀请香港身份证修改案的兄弟、王永梅律师和刘小楠教授,为大家分享修改证件和做手术的相关法律知识

我记得有参加者说‘从来没在线下看到这么多活的兄弟’,当时觉得非常受触动。就算知道网络上有成千上万个跟自己一样的人,其实也是无实感的。可是到了线下,真的看到存在很多同类,看到我们身上有一些共同之处,看到有一个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讨论我们共同议题的空间,我觉得很宝贵,尤其在酷儿议题很难出现在主流媒体的当下。虽然我不是兄弟,但是那种感觉是非常鼓舞人的”。这一次活动后来也成为了兄弟盟成立的契机,banban见证了兄弟盟的创立,从兄弟盟还叫“镇镇兄弟会”的时候。


在性别多元的公益组织工作,还有一件让她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多元性别课堂分享。


在同语实习的日子,她会跟着一起去高校课堂旁听,C先生和丝丝(《有性无别》中她第一次见到的mtf公益人)受邀在多元性别课中分享ta们的成长经历,让大学生们看到跨性别者真实的生活状态。


“课堂开始前,大部分学生对这个议题是非常陌生的,但到课堂后期,还有同学听哭了,课后回收大家填写的反馈问卷,看到同学写了很多支持和鼓励的话。”


在性别多元的社群中,她获得很多正向的感受,和所谓“赋能”的体验。


对于banban自身,短短的四年就获得了天翻地覆的反思和改变。从之前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认同,到现在可以拥抱社群,拥抱自己的文化,也看到更多困境正在逐渐改变的现实。这段经历正好处在她人生探索非常迷茫的时期,无论是对当时的学业、对未来的事业、自我发展方向,甚至对自己的认同、取向,对待身边人的关系、和家人的关系等,都从一种非常混沌的状态走向明朗


对于她所属的拉拉社群,她发现很多兄弟与拉拉们在成长体验上有部分会交叉的地方。比如对自己身份认知的迷茫等。这让她觉得,如果能够给大家普及更多的知识和经历故事,可能会减少一些探索路上的曲折


对于兄弟们,她开始觉得改变还是有可能的,通过参与过的活动她看到,有太多各种各样的人在互相支持着,给予这个群体帮助。


后来她也去过别的一些公益机构参与工作,她珍惜在每一个机构学习的机会,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群,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群和ta们不同的需求等等。


而兄弟盟,让她在情感方面印象最深的地方,之前线下活动的铺垫,现场感受到大家之间的那种亲密氛围。在某种情况下,她觉得这里面也包含着一点对线下友好空间能让大家面对面相见的一种怀念。


现在她又回到了兄弟盟,这里有着她最喜欢的那种志愿者形式——一种自由的发展方向,自由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没有这个职位,也会为了大家的需要去发展设立的这种兴趣小组


以下部分全为讲述者第一人称视角


Q:作为一个拉拉,如何看待兄弟群体?
从我过去接触到的兄弟看来,我认为大家是有共同目标的——也就是追求自我,让社会更包容、更平等。我觉得这些想法可以让我感受到共鸣,这也是我想要继续参与社群公益的原因。

不过兄弟社群肯定也是多元的,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经历,我无法一句话概括对整个群体的印象,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我还是相信存在彼此联结彼此共情的通道。


Q:会担心做跨性别公益被误解取向吗(被认为喜欢男性所以不是拉拉)?

我感觉没必要自证取向人做的事情不一定总围绕亲密关系展开,就像参与环保公益不代表想要和做环保运动的人谈恋爱一样,有没有在做跨性别公益,也与是否想跟兄弟进入亲密关系无关


Q:想对兄弟们说的话?

希望我们都能有机会做自己

我相信只要不断发声,让越来越多人看到真实的社群,未来还是有促成改变的希望的。


最后,祝大家顺利



讲述者:banban
编辑:梦子渡(凯文)
采访者:Carl
排版:南新


- END -




关注飞天猫兄弟盟,发现更多跨性别兄弟干货和故事


— 联系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