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超级富豪,有500 多个孩子
在中国,富豪榜前列的名字总是为人津津乐道:钟睒睒、李嘉诚、马化腾、马云……殊不知,在遥远的新疆,有个山东男人,曾白手起家,化险为夷,至今仍谱写着不凡的西部传奇。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米恩华凭借250亿身家,位居全国212位。
这个看上去不太显眼的位次,如果范围缩小到新疆,他就是新疆第二大富豪。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是503个孩子的“爸爸”。
儿女破百、高中文化、亿万富豪,当如此迥异的标签凑到一起时,没有人会相信,这个男人“平平无奇”。
米恩华生于山东泰安,四岁便随家人远迁新疆,还没有来得及念完中学,便匆匆进入社会,赚钱养家。十几岁的年纪,上山采石、工地搬砖、餐馆端盘子……最忙的时候,甚至同时兼了三份工。
就这样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8年后,22岁的米恩华,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乌鲁木齐城管办市场检查员。
这期间,他广泛地接触商贩、了解市场管理模式,渐渐动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1988年,当他把辞职创业的想法告诉亲友时,大家都连连摇头:“铁饭碗”可不是想端就端的,你这太冒险了。
但当所有人都不好看时,父亲啥也没说,给了他700块钱。
就这样,米恩华带着东拼西凑来的3万元本金,于周遭质疑声中,开张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华凌商贸。
运营初期,真是举步维艰,“一切从零做起,摆地摊、开小商店、卖童鞋、卖玩具,什么都干。”
每天收摊回家,累得躺床上了,米恩华也没有停止琢磨:小买卖只能吃饱饭,要怎样才能发大财呢?
1989年,命运的齿轮悄然了发生微妙转动——米恩华偶然发现了位于乌鲁木齐红山的露天电影院,虽处黄金地段,却使用率极低,后来几乎都不放电影了,仅靠门口出租几个柜台赚钱。
做过市场检查员的米恩华,敏锐地相中了这块“宝地”:如果拿来改造成市场,肯定有得赚!
机不可失,米恩华赶紧跑去跟管理部门协商,大胆出“高价”——最终,他以8万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这片场地,并火速改装推出了红十月市场。
当时的乌鲁木齐,虽然有个体户商贩,但并没有像样的集贸市场。很多商贩都选择路边流动摆摊,时常与城管“打游击”。
“红十月”的出现,正好抓住了一个发展空缺:200个整齐规划的摊位,场地、管理、服务一条龙——一经推出,很快招租满员。
连米恩华自己也不敢相信,做到年底就赚到了8万元,这在当年是令所有人惊奇的数字。
要知道,1989年的8万元,比同期普通公务员的收入高了50倍还多!
尝到甜头的米恩华,越战越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高歌猛进,不断拓展商业版图:红十月超级市场、五金汽车修理厂、华凌餐厅等企业相继问世,资产积累迅速突破百万大关。
人们渐渐开始好奇,这位白手起家的老板。但米恩华向来低调行事,鲜少公开露面。
曾经共事过的城管办同事,这样形容米恩华:“他好像有一种天生的领导才能,不怎么爱说话,身边却总是聚集着一群人,大家都很服他。”
然而,再沉稳的领导者也算不准商海风云。
1992年,眼看着红十月市场稳步发展,米恩华准备进一步扩建迈向更高台阶时,一纸红头文件,猛地按下了休止键。
原来政府准备在他开市场的位置修建公园,限令他十日之内搬出,并在西大桥下的一块河滩上为他划出了一块空地。
当米恩华跑去空地一看,心更凉了:年久失修的两条臭水沟横贯南北,臭气熏天,遍地垃圾。
这地方建市场能有人气?徘徊在荒地边缘,来往汽车的喇叭声忽而给了他信心:这地现在看着虽然荒废了些,但交通便利,肯定能做起来。
于是,在红十月市场投资尚未全部收回的情况下,米恩华憋着劲,没要政府一分钱,配合地将市场迁到了西大桥北侧。
也许是管理有方,也许是区位便捷,搬迁后的市场,业绩不降反升,很快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建材批发中心,房屋、场地租赁收入突破600万元,年成交量更是高达上亿元。
然而,这样的景象仅持续了两年。
1994年,由于城市规划需要,米恩华的华凌市场再次遭遇搬迁窘境。
这一次,同样令米恩华头大:
“一夜之间,(红山)附近的农民已经将小树苗密密麻麻地插满了那块荒地。地价因此暴涨数百万元。”
而另一头,刚投入不久的市场建设资金尚未收回。
进退两难之际,米恩华再次选择独自承担——不要一分钱,自己搬。
贸易市场很讲求稳定,二次搬迁的风险米恩华心里也忐忑过。为了留住曾经合作的商户,米恩华做出了一个承诺:愿意跟着华凌搬入新市场的客户,免租八个月,且三年内不涨房租。
消息一出,新市场很快便吸引到上千名商户的加入,一时间顾客盈门、热闹非凡。连媒体都惊呼:米恩华真是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数月之后,华凌市场建设成为了新疆规模最大、交易额最高的综合市场。
一年后,随着市场客流的增加,市场房间的租金从开始的3万元很快涨到了6万元,且有人抢着要。
最初跟着米恩华迁入的商户不免开始担心,会不会中途涨价?
米恩华听说此事,反而笑着问对方:三年的期限到了吗?
信守承诺的米恩华狠狠收割了一波客户粉丝,不仅如此,他还立下了一个规矩: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驱逐坑蒙拐骗、有意售假的商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96年,遭遇两次搬迁的华凌市场,年成交额已达30亿元,租金收入近8000万元,还有很多商户在排队等摊位。
这种开一个市场火一个的魔力,犹如点石成金,令无数商界同行都深感佩服,米恩华也因此赢得了“市场魔术师”的美称。
2004年,他凭借20亿身家,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上排名前40的富豪。
如此成功的商人,私底下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当记者辗转找到米恩华在乌鲁木齐的家时,首先被家里的户口本惊到了。
米恩华家的户口本有一米厚。
他自己亲生的孩子只有两个,但额外叫他“爸爸”的人却多达503个。
没错,这些孩子都是米恩华收养的孤儿,来自新疆不同民族和地域,年龄不等,遭遇迥异。
夫妻俩最初和十几个孩子一起挤在华凌市场顶层的大房间,后来家里人越来越多,米恩华索性豪砸几千万,为孩子们修建专门的华凌福利院和技工学校。
“卫生巾都得大包大包地批发,女孩子们到了青春期,许多事情都需要操心。”面对丈夫的抉择,妻子杨小玲成了坚强后盾。
她甚至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主动辞掉了原来的会计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大家庭的管理、照料中。
顶级富豪收养500多名孤儿,是大爱,还是另有隐情?
2005年,米恩华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首届“百位慈善人物”,这时,大家才知道他的善举。
被问及收养原因时,米恩华的回复很朴实:最初并没有打算收养这么多孩子。他甚至坦言,自己善行的起点源于“任务”。
塔克拉马干边缘的和田地区本身发展滞后,属于新疆的深度贫困区,也是政府指定的华凌集团对口帮扶地。起初,米恩华的选择是捐建希望小学——赞助于田县100万元,修小学,教育扶贫。
但去了那里考察之后,米恩华才发现,一所小学很难改变当地孩子的命运,那些童稚又迷茫的眼神,让这个雷厉风行的男人,蓦地揪心良久。
“与其给他们钱,不如给他们温暖的生活和好的教育。让他们自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米恩华如是说,也如实做了。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孩子被送到米家,小则几个月,大则十几岁。无依无靠的他们都在米恩华那里,开始重新有了家。
他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并制定了一个10年发展规划:送孩子们去内地学汉语,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如果成绩优异,就积极深造;如果念书不行,就学习酒店管理、汽修、计算机等专业技能,毕业后,如果孩子们愿意,华凌集团将提供就业岗位。
很多孤儿刚来到米家的时候“精神状态和卫生状态都很差”,内向、自卑、缺少交流。
后来的他们,有的出国留了学,有的当了酒店服务员,还有的去歌舞团学习心爱的舞蹈……
米恩华说,父母留给他最宝贵的家产是慈悲。
也许,收养503个孩子的善举,印证的不仅是米恩华的慈悲,更是一个强者对社会的担当。
而今的米恩华,依然在一刻不能停歇地奔走在路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停下来,我的5万个客户,5000名员工,503个孩子怎么办?”
也许正是这份责任感,将米恩华的商业版图推向了贸易市场之外的更远方。
2004年,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股票崩盘,导致德隆集团轰然倒塌。没有哪个企业敢贸然接手这个破洞百出的烂摊子。
后来是米恩华斥资13.14亿,大胆接手,阔斧改革,愣是救活死马,在新疆开辟出了一条兼营饲料、养殖、蛋奶、皮毛等综合的畜牧产业链。
2007年,华凌集团将木材加工厂开到了格鲁吉亚,并获得多个金属矿藏项目的勘探开发权。
2012年,华凌收购Basis银行,成为第一个在海外收购银行的中国民营企业。
不仅如此,从贸易市场起家的米恩华从未忘记他的“市场梦”,大力扩展商贸版图。
早在华凌集团创办初期,米恩华就立下了三个规矩:不轻易贷款、不卖地、不上市。
直到今日,这个沉默寡言的山东男人,对于资本市场,依然戒备。
“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米恩华更愿意相信实在的东西,亦如他白手起家走来的每一步。
此外,身价上亿的米恩华还格外喜欢走路,随时人都泡在市场里转悠,办公室很小,且常常锁着门。
商海历来多浮沉,风云突变未可知。
但这个草根起家的男人,身上的积极、踏实与慈悲,却让人看到了真正的强者风范。
● 参考资料
[1] 杨筱 | 西部巨贾米恩华.西部财会.2003.10
[2] 魏冬梅 | 绅士米恩华.经营管理者.2007.01
[3] 深圳新闻网 | 企业家米恩华收养503个孤儿被评为首届百位慈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