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户消杀上热搜,物传人究竟有多大风险?

凤凰网 2022-05-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C情报局 Author CC情报局

  凤凰网原创  近日,一段防疫人员入户消杀视频引发关注。网友质疑防疫人员将居民生活物品随意处置,消杀过程被指过于粗暴。江苏徐州睢宁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网传视频是根据当地防疫政策,对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所进行终末消毒,消杀全程录音录像,按专家指导意见结合消杀要求执行,冰箱内物品按要求处置,事后已为居民补偿食品及消毒礼包。研究称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可存活8天,物传人究竟有多大风险?如何防范?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科学解读。


核心提要:1.《自然》杂志子刊的一项研究称,新冠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概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比空气传播低1000倍以上,而且受到病毒暴露量、暴露时间的影响。不过,该研究的时间较早,奥密克戎毒株在当时尚未开始流行。日本研究者近期发现,在塑料表面,原始毒株能存活56小时,而奥密克戎可以存活8天。2.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二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三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造成感染。需要指出的是,在环境样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并不表明病毒还具有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病毒只有在低温下才会有较长的生存时间,在常温物体表面,病毒很快就会失活。3.目前,北京、上海仍未做到社会面清零,太原、江阴等地曝出快递物料感染,抗疫仍面临困难。为降低“物传人”风险,快递员作为高风险人群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减少“人传人”的可能性。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这样快递、配送物品就不会有“物传人”的风险。作者|张洪涛

 美国药理学博士,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多地出现因快递、物流发生疫情

抗疫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5月9日,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报道,内地当日共报道新增本土病例357例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077例。

在上海,新增感染数已经降到3014例左右,大大低于之前的峰值,但是自4月1日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以来,上海一直未能在全域实现稳定的社会面清零。在北京,即便已经在疫情的苗头出现之后,就进行了数轮区域核酸筛查,但目前也还未做到社会面清零。

北京在4月27日至4月30日、5月3日至5月5日连续完成了六轮区域核酸筛查,随后5月7日至5月8日组织个别城区进行了两轮核酸检测,至今已经有8轮。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抗疫所面对困难,越来越严重了。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病毒的传染性增加。因为病毒更容易传染了,被污染的货物、快递配送所导致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这就是常说的“物传人”风险
5月3日—5月4日,江苏省江阴市新增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41例;5月5日0时—16时,在继续开展的核酸筛查中,又新发现46人核酸检测异常。在江阴周庄镇宁和祥化纤公司人员的筛查中,首先发现了阳性感染者,目前已达30多名员工。不仅如此,该企业生产场地中2份未拆封的原材料样本(聚酯粒子粉粒),也被发现阳性,因此,初步流调结果认为,外来物料可能是此轮江阴疫情的感染源。
自4月15日以来,山西太原也发生了“清徐韵达快递疫情链”。4月15日18时-16日18时,在太原市新增本土46例感染者中,有24例感染者为清徐县同戈站韵达物流员工。在此后,清徐韵达关联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达300人左右,且溢出到了太原之外的朔州、晋中、忻州、阳泉等地,发现病例均为韵达快递人员及其密接和次密接相关人员。
在上海,一些小区已经封闭管理50天以上,除了做核酸、团购,基本与外界没有接触,但是仍然不断出现阳性。团购、快递、聚集性核酸检测也被怀疑是疫情传染的源头之一。
那么,“物传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图/2月18日,在扬州市江都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中心,邮政工作人员对包裹进行消杀

《自然》杂志子刊研究结果表明
每十万次接触,会发生一次

4月27日,《自然》杂志子刊《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称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概率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千分之一[1]。该研究预测,通过吸入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颗粒感染的概率可高达百分之一,接触受污染物品表面之后感染的概率为十万分之一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了 256 个空气样本和 517 个物体表面样本,这些样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1.6% 和 1.5%。通过对比检测到的环境样本数据和校园里报道的新冠感染事件,研究者计算出一个人暴露在阳性空气样本或接触阳性表面样本后的感染风险。

显然,感染风险的大小,与病毒的暴露量有关,且暴露于病毒的时间越长,被感染的风险越高。发现阳性样本的地点,主要是健身房、公交车。研究者推算,在病毒含量为0.06 gc/L(注:单位为基因组拷贝/升)的健身房中,不戴口罩的人进行40 分钟的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后,通过吸入气溶胶的感染感染为千分之15;在病毒浓度为0.023 gc/L的公共汽车上,不戴口罩的人乘坐 5-15 分钟之后,通过吸入气溶胶的感染感染为十万分之15。
同时,如果环境样本中有病毒污染物,病毒含量为0.00678 至0.148 gc/cm2 (注:单位为基因组拷贝/平方厘米), 一个人的手指触摸到病毒并随后触摸粘膜之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为10万分之一。相比之前,气溶胶传播的平均风险比接触传染高了1000倍。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研究的样本比较有限,而且也仅限于密歇根大学校园,由于校方的抗疫措施要求,学生不允许高密度聚集,所以该研究结果也不能反映出更多可能出现的情况下的感染风险。
即便如此,很多人看到这份研究结果会大感意外!但是,这个结果并没有超出我们对病毒的认知范围。

新冠病毒三种传播途径

其中“物传人”风险比空气传播低1000倍以上

自2020年新冠流行以来,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染途径早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这样几种:1.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在这三个途径中,第一个“飞沫和密切接触”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第二个气溶胶的途径,并非是主要途径,只有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才容易发生,根据上述研究,传染概率最高只有百分之一;第三个“物传人”途径,排在气溶胶之后,目前的研究表明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传染概率。

问题来了,如果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是否就可以忽略呢?应该这样理解:对于一些连“口罩令”都难以执行的国家,飞沫传染的可能性大如山,如果连飞沫传染的途径都无法切断,强调一个“十万分之一”的传染概率,是毫无意义的。

但如果一个社会对于病毒是“零容忍”,那么别说是“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即便是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是可能发生的事,如果忽视,必然会有人担责,所以自然无法容忍。

 奥密克戎可以存活8天

物传人的可能性是否比以前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自然》子刊发表的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当时,奥密克戎毒株尚未开始流行。

一个概念需要指出:在环境样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并不表明病毒还具有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新冠疫情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从2020年开始,就有若干检出阳性水果的新闻报道,有的被污染水果甚至已经流入市场,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消费者因接触被污染的水果而感染的报道。而所正式报道的“物传人”感染事件,都是工作人员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冷冻货物。这其中的原因,是病毒只有在低温下才会有较长的生存时间。在常温物体表面,病毒很快就失活了。

但是在今年1月,北京发生了“奥密克戎邮件传染链”,首例感染者近期内没有外地旅行史,也没有病例接触史,只是在确诊前4天,接收了不远万里的国际信件。该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病例于1月11日收到邮件后,仅仅接触了邮件包装的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但在1月15日确诊之后,核酸检测结果发现,邮件的包装外表面2件样本、内表面2件样本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都呈现了阳性结果。此外,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的尚未拆封国际邮件,在54件环境样本中,也检出了5份阳性结果,其中有外包装样本1件和文件内纸张样本4件。

是不是目前的奥密克戎能在体外存活更长时间呢?日本研究者发现,在塑料表面,原始毒株只能存活56小时,而奥密克戎可以存活8天[2]。在新冠病毒变异株之中,奥密克戎确实有较长的体外环境生存时间。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奥密克戎疫情中,“物传人”的可能性比之前的更大,接触受污染物品表面之后导致感染的概率可能大于十万分之一。

快递员配送员是高风险人群

防止“人传人”才能防止“物传人”
所有的抗疫措施,都有成本,只有根据不同传染风险的大小,结合考虑抗疫的成本,才能科学地打赢抗疫这场持久战。针对“物传人”的风险,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1. 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可能性更大,快递员是高风险人群

在各地的疫情中,都有快递员阳性的报道,如果说被污染的快递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一种可能,那么,快递员、配送员在感染后没有及时发现,仍然递送货物,因密切接触而传染收货人的可能性,将是“物传人”的千倍、万倍。

在上海,快递员和配送员要求拥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以及“健康码”绿码,满足条件者才能凭“电子通行证”上岗。只有尽力减少感染者递送物品的可能性,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疫情的传播。

2. 防止“人传人”,是防止“物传人”的基石

在病毒学中,一般只有“动物传人”和“人传人”的概念。很多病毒,比如禽流感,因为只是“动物传人”,只会导致有限的疫情。2020年初,当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有“人传人”证据之后,全国的抗疫措施才升级。

相比之下,所谓的“物传人”,只是新闻报道中简化出来的一个说法,并非因为证明了所谓的“物传人”,抗疫措施就要再次加码。

“物传人”也称为“环境传人”。在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之间,中国出现了37次新冠感染疫情,共5741人感染,其中7次疫情与进口冷冻食物相关,感染者有689人[3]。在这7次疫情中,首发病例因接触了冷冻进口食物而感染,但绝大部分继发病例都是社区“人传人”传染所导致。

所以,如果“人传人”的预防做到位了,即便发生了“物传人”,疫情的传播也有限。

3. 快递、配送物品只需要合理消毒,就不会有物传人的风险

接触受污染物品表面之后导致感染的概率为十万分之一,但如果完全停止快递和配送,必要的生活物资匮乏,被封闭管理的人将面临生活极度困难。所以,以“生命至上”为初心的抗疫,不管是什么措施,都只是手段,保住民生才是目标,不能因为“物传人”的风险,而停止快递和配送。

如果快递员感染者污染了快件,那么病毒只会存在于物品表面,对表面消毒之后,就不会再有“物传人”的风险。当然,如何消毒却需要技术,如果只是对物品表面喷洒酒精,病毒没有被喷洒到,就不会被杀死;不仅如此,如果病毒颗粒被喷洒的气流吹起来,形成气溶胶,那么周围人的感染风险反而会增高。因此,建议使用更合理的消毒措施,用湿的消毒纸巾擦拭快件、配送物品表面。

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从容应对疫情。希望各地疫情早日缓解。


1.Zhang, X., et al., 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Journal of Exposure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2022.

2.Hirose, R., et al.,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mong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Omicron has higher stability. bioRxiv,2022: p. 2022.01.18.476607.

3.Wang, J., et al., COVID-19 Outbreaks Linked to Imported FrozenFood — China, June 2020 – May 2021. China CDC Weekly, 2022.

热门视频推荐👇

往期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