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财经大学丨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汇总

编者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真正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落细见成效的标杆举措,也是全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推广分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示范带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本文整理汇总了新疆财经大学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管理学》说课视频

  一.  何为管理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管理一般问题的课程,在当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时代,日益收到重视和普及。它从一门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各层面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
新疆财经大学《管理学》课程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是课程团队适应时代发展、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结果。

  1.课程建设特色  


△《管理学》课程建设历程


1988年新疆财经大学在开设了4年《企业管理》课程的基础上,开出了《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管理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998年更名为《管理学》,并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 课程团队较早地树立了“互联网+教学”的意识,2000年开始利用多媒体手段推进教学改革,建设企业管理案例素材和经典文献,设计“网上冲浪”板块,丰富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资源,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持续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与改革。2005年被评为新疆财经大学首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此后,不断充实网络学习资源和本土化案例,2018年起制作课程核心内容教学单元微视频集,充实线上线下案例、丰富知识性弹题、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学习材料等,并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并同步为SPOC,2019年作为学校首批金课立项,并被评为自治区一流课程,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2.找准课程定位  


△《管理学》课程定位


03

学情分析决定教学重心

由于绝大多数大一学生缺乏对社会组织实际管理运行的感性认知,来自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学中即便引入管理案例,学生也会因缺乏亲身体验而难以深刻领会,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他们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和身边的实际管理情景建立起角色意识,比如学生到校就会遇到的选课管理问题、学生会管理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引发学生思考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与个人生活的紧密关联性,进一步从而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上升到对现实中的个人成长、组织发展乃至国家管理等层面,切实体会管理学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04

教情分析推进教学改革


《管理学》课程教学要 “使学生成为一个开始认识自我并尝试确立目标和有学习计划的人,成为一个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与人合作和懂得沟通的社会人,成为一个意识和行为合格的组织成员,成为一个对管理感兴趣、有一定管理知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管理思维和知识解决个人和组织管理问题的人。”这对大多数没有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个挑战,教师自己要先想明白,通过教学设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利用哪些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配合的素材丰富到何种程度,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让学生通过《管理学》学习能够做出上述改变,这是学生之所以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之动力之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05


教材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管理学》课程教学承担着引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奠定管理基础知识、传授管理基本思维和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方法的任务,还承载着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教材既要引领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展示管理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浙江大学邢以群教授等所著的《管理学》教材又可以辅助教学,其多样化、贴近学生的“管理问题”导引和丰富的多媒体情景资源等,配合教师适宜的引领能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的魅力。

  二、教学设计特点  

课程按照“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梯度课程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四个教学观。

△《管理学》教学观


教学设计要求


三分之二的课堂讲授课时用于课堂教学讲授,启发和引领学生学习,要求每单元课程设计有管理问题或案例开篇导引,有师生互动问题或案例等;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管理角色情景模拟、课外调查报告等。根据具体章节内容还要设计课堂外的案例分析大赛、社会组织现场观摩、与企业管理专家面对面等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要求用1:1的课外时间线上进行课程基本知识微视频学习、预习及课后拓展学习等。在教师讲授中,还要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网上音视频辅助教学信息、管理故事、案例、经典等穿插其中。学生讨论以学生身边的管理问题为主,以课外获得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辅。


   三、借力教学平台  


在建设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2018年利用智慧树平台开始进行混合课程建设,并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改革,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教学微视频、知识点弹题与章节测验题、课前阅读、管理问题导引和课后拓展、案例及分析问题等学习资源,并实现spoc同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全面推进。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管理学》网络资源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特色 


1.与培养目标定位契合的实践导向性强

教学中分模块融入育人元素,结合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思政项目,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共性与个性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2.与教学改革目标契合的线上学习资源丰富

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促进了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与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


3.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采取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团队化学习、问题导向型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灵活适应各民族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与交流中感悟管理。

4.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增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的管理情景化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做,学习的推动效果好。


(二)课程创新点 


1.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育人观

教学中分模块融入育人元素,结合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思政项目,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共性与个性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2.更新教学观念

体现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及教学协作观等教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促进了“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梯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育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入教学改革

注重“互联网+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智慧化教学辅助工具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机结合和教学融入,促进了教与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4.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的学习评价落地。

通过混合式教学,系统变革《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从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化过程学习与形成性评价,各教学环节与课中随堂小测验、考勤等一起构成学生平时成绩,占40%-50%,考试占50%-60%。


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在互联网时代,在知识唾手可得的今天,尤其新时代科技变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应如何改革,是每一名教师走上讲台前都必须深思的问题。《管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视频


课程概述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应用型课程,自1993年9月起,一直作为学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连续开设,期间也面向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距今已有27年的建设历史。


教学团队


△国际经贸学院教学团队


该课程团队教师共计5人。课程负责人柴利教授,经济学博士,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团队成员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占比80%;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5人,占比100%;45岁以下教师2人,占比40%;从职称、学历、性别、年龄结构上看,均科学合理。


课程的学习目标


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主要是来自于新疆并服务于外经贸领域的现实,该课程依据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基础上,开展国际货物贸易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



目前,该课程在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基于“雨课堂”平台,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技术的熟练运用。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色方案,践行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演练+情景模拟+小竞赛”和“专业知识+外语表达与分析”的课堂组织。同时,主讲教师前往外贸企业和国际业务机构获取国际贸易合同、商业发票、汇票、信用证、提单等展示性实物,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感性认知。


创新特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定位上,作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适应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要求;内容上,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惯例的应用性课程,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生意经”;方法上,有助于扩大面向丝带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教学效果评价及比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源丰富、辅导答疑有效、考核方式科学,课堂教学体现出“两性一度”,课堂效果优秀,同行评价优秀,学生评教98分以上。


△《金融学》说课视频

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良好的发展平台,经过多年的积累,《金融学》课程获评自治区级精品课,《金融学》教学团队获评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目前《金融学》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一代代金融人分不开,未来的建设也需要新的团队不懈努力。


立足实际、与时俱进



《金融学》是金融类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和金融数学专业等)的核心基础课程,自开设以来几经变迁,《金融学》课程建设始终紧跟金融、社会的发展,适应现实问题的需求。


1、课程目标不断适应培养目标。由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主,转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立德树人并重,重视培养爱国爱疆情怀。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应金融发展的现实需求,由宏观金融为主扩展到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并重,结合培养目标,融入了新疆金融元素。

3、教学方法日益多元。由传统的黑板、PPT为主的讲授方式过渡到综合运用雨课堂、智慧教室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

4、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紧扣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完善、更新原有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试验大纲、习题、案例等,增加了网络教学资源。


把握现实、突出重点



1、解决教学“内容多”与“高阶性”的矛盾问题。《金融学》课程内容多而广,要融入新疆金融元素、前沿动态,在讲授众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高级思维的能力,一直是该教学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2、强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科学化、合理化问题。通过教学组织与实施实现由“教师教”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这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需要团队成员持续付出艰辛的努力。

3、推进合理的课程管理与科学评价体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建立科学、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过程可监督。

4、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元素与金融知识互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从金融角度培养爱国爱疆情怀,立德树人,需要更具体有效的建设方案。


内容建设与资源并重



《金融学》课程内容既要保留金融的基本知识,又要体现新疆特色。将新疆货币史、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贸易史、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及其在新疆的发展融入了课程,同时加入金融伦理思想,强化课程育人。

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更新及时。除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案、教学日历、习题集、案例库、试题库、课件外,还建设了经典文献库、在线课程资源;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科前沿动态,更新课程资源。配套有《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集,方便教师使用。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新时代新目标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按照“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要求修订新的课程培养目标。


1、育人目标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金钱与利益,立德守法。


(2)培养爱国爱疆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新疆发展联系在一起。


(3)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


(4)从新疆金融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党中央治疆方略。

2、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金融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2)理解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等。


(3)了解金融前沿动态、新疆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


(4)了解金融对环保、扶贫、科技及社会的影响以及交叉作用。

3、能力目标

(1)具备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把握金融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掌握主要金融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达到“两性一度”的能力要求。


强化特色、改革创新


1.本课程的特色

《金融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两个明显的特色:


(1)对接区域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新疆的现实,在兼顾课程一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疆金融现状与发展案例;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增加了中亚金融内容。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区域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中亚金融的素材都来源于《金融学》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极大地支持了教学活动。


2.教学改革创新点

(1)重视立德树人,引入思政元素。编写了《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阐明了新疆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初步实现了由纯专业教学向“专业+思政”的模式转变。


(2)服务总目标,注重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基础知识掌握、强实践能力培养。


(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利用智慧教室、雨课堂等技术探索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了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4)利用实验班、拔尖班深度探索育人模式。从课程内容、课堂互动、作业形式、学生参与、试题研发、科研导入、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全面进行探索,以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5)创新线上教学,引入全景多维结构化理念。根据多年总结掌握的课程教学痛点和短板,制作了逆碎片化的网上课程《金融学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强化传统课程教学中普遍缺乏的结构化系统性的整体思维。



面向未来、重新起航


01

建设目标

(1)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让教学内容“新起来”、育人元素“多起来”


(2)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能力“强起来”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让学生“忙起来”、考核“严起来”


(4)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全部“优起来”

0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前沿动态、思政育人的课程资源


(2)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3)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


(4)教学能力、理念的提升与师资梯队的建设

03

改革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树立教学新理念、实施科学新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体从《金融学》课程改革着手,编写符合培养目标的《金融学》创新教材,摆脱对内地教材的依赖。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04

改进措施

(1)完善提升教辅材料,融入金融前沿热点、思政元素、新疆金融元素。


(2)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现智慧教室、雨课堂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线上资源、文献库的使用、课堂外学习。


(3)加强师资培养,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强化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


(4)实行知识与能力、线上与线下、课堂内与课堂外、因材施考的多元考核方式。


(5)制定激励政策,营造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氛围。



新疆财经大学《管理会计》于1984年首次开课,2009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首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是国家级一流专业—会计学的核心课程,2020年11月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

△《管理会计》说课视频

多年来,《管理会计》课程不断改革创新,于2002年在新疆率先使用多媒体授课,并形成教学大纲等完整的教学资料,2013年开展校园网在线答疑、建设案例库,2017年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智慧教室”“雨课堂”等教学手段和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经过多年建设,该课程针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同行的认同。

《管理会计》课程团队由多民族教师组成,团队负责人姜锡明教授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会计分教指委委员,是省部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其主持的教学成果《民族地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于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管理会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于2010年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姜锡明教授相关证书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会计体系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一门将会计方法融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交叉性学科,贯穿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管理会计的本质是量化管理,它汇集了会计学、数理统计、逻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以企业数据支撑决策、提升效率、保证达成企业战略目标。我国2014年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该年成为了我国管理会计建设元年。根据基本指引,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应用指引,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成为了迫切的要求。该课程的学习,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用数据支持决策,为企业业务运营赋能,为企业管理赋能,也为会计人才从核算型向经营型和管理型的转型提供有效的路径。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内容


课程的学习目标
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立足于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特点,围绕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该课程形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体系,明确其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熟悉管理会计基本量化工具与方法,通晓其在企业实践的具体运用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知晓管理会计前沿知识的发展

领悟管理会计中的思政元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会计发展脉络

能力目标

具备较高认知辨析能力,能够掌握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的具体应用

具备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熟练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提升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能力

具备敢于创新和勇于挑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懂财务、会管理、懂业务、能决策的企业价值创造者

素质目标

具有解决复杂管理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具有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


课程学习内容

课程学习内容

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正确处理管理会计与相关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方法

经营预决策会计,重点掌握销售预测、成本预测与利润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的方法及决策

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包括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管理和责任中心等,重点掌握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以及预算的编制方法

现代管理会计前沿,掌握业绩考核与评价、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等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管理会计》围绕价值的创造与维护这两大核心理念,遵循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四大模块的线索进行知识的传授。

01

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知识差异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保证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学。

02

以学生为主,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两性一度”的要求梳理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后,通过案例讨论和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03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厚植家国情怀。

04

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作业、小论文和课堂讨论,以雨课堂等多样化的授课模式,辅助课后视频精讲、辅导答疑等提升学习效果。

05

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管理会计》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线下课程主要在教室进行。已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设了完备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案、教学日历、习题集、案例库、试题库、课件以及课外参考材料,同时还包含了中国大学MOOC和爱课程平台提供的在线课程资源。

此外,学院签约的多个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学生可以在基地进行实践和实习。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使用智慧教室、雨课堂,探索“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扭转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作业、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课程改革成效


一是学生评教结果良好


二是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2020年11月成功获批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是团队获得多项奖励和成果

2014年,以管理会计教改作为重要支撑的《民族地区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管理会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比赛特等奖,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比赛优胜奖,3名教师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指导教师。


未来建设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在未来,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新疆财经大学“金课”建设计划》等文件精神,《管理会计》课程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起来。大力、动态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

二是让课程优起来。在课程内容上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及时将思政元素融合课程,将专业前沿研究成果引入课程,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在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

三是让学生忙起来。明确“教”要围绕“学”来开展,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

四是让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强化课堂设计。

五是让教师忙起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视频

当下,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如何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教育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擦亮高校社会主义底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思政课肩负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办好思政课”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是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是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课程,对于整体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教学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最终建成了今日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领衔、教授和名校博士为骨干、结构合理、业绩优秀的教学团队,取得了走在区内高校前沿的优秀成绩。


2008年7月原理课被立为自治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建设课程。2019年11月被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2020年4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1月,被认定为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据悉,这不仅是首批“双万计划”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唯一入选课,而且是自治区法学类课程中唯一课程。更令人振奋的是,此次遴选过程中,与我们同赛道的,不仅有“双一流”学科推荐的思政课,还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新财马原强、新财马院行!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一课程的宗旨
铸魂育人、授人以渔


二课程的总目标
讲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01课程目标一


为培养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统一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02课程目标二


使学生完整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掌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社会经济学说知晓中国特色社会义为什么好。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与解放学说中央治疆方略为什么对。

正确认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存在问题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和生活。

懂得如何科学信仰、正确思维和行动。


03课程目标三


使学生具备较强问题分析能力,能主动拒绝披着人权、民主、信仰等外衣的错误文化思潮。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统一,能实现转识为智,运用所学创新、创业。

帮助财经大学的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财经专业知识,更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建设服务。

使学生具备较好理论思维能力,树立并坚定科学信仰,能正确处理个人内在精神世界问题。

使学生具备较高主体认知能力,树立正确“五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外部世界和社会问题。


△读原著·吾原理


课程设计原则和基本教学方案


基本原则:坚持原则,强化理念;守正创新,因材施教;突出两阶一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力;坚持主线,突出重点;内容为王,多样统一。


基本方法:围绕内容为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进行探索,同时按照“两性一度”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形成了问题讨论式、案例剖析式、生活融入式、参与式为主体的专题化教学。



来源丨新疆财经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2年1月高等教育课程目录

时间

地点

课程名称

1月1日

线上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流程系统研修班(线上)

1月1日

线上

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全流程系统研修班(线上)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