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人 物 简 介
张灵珊,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专业毕业生,《深圳大学报》记者,曾获“2019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专题类二等奖。
既然要聊四年大学生活,怎么都不能离开专业,我就从新闻系开始聊起。
我选新闻系,纯粹是巧合。高中毕业选专业,我翻开深大的宣传手册,看到新闻在排行榜上位居前十,是除了金融、经济之外排名前列的文科学科。
我想,新闻系应该和中文系差不多吧?(事实证明这想法大错特错),看到一个疑似跟文学相关,学科排名又高的专业,我就把它填到了高考志愿里。就这样,新闻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我的大学专业。
校报微博小组成员合照(第二排左数第二为张灵珊)
大一的时候,我在新闻系总是有种溺水感,具体表现为我总是在思考和询问要不要转专业。其实,中文系其实更贴我的性格。我社恐,喜欢古代文学,欣赏文学院老师的冷幽默。而做新闻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困扰着我。我那时候害怕采访,我总有无穷无尽的担心:采访对象会不会对我不满意?TA会不会觉得我的问题很低级?
新闻系的课堂展示更是我的噩梦,一想到要上台面对那么多人讲话,我的脑子就要爆炸,胃就开始筋挛。在进入新闻系前,我知道这个专业会很锻炼我,但没想到这么锻炼我。四年来,我在新闻系经历了很多次胆战心惊和内心大崩溃。在很多个夜晚我辗转难眠,我在黑暗中问我自己,我真的要继续学新闻吗?
2018级校报成员及指导老师合照
(第三排左数第五为张灵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做新闻真的很有趣。做新闻,让我体验了很多次心动。我还记得第一次作为校报实习记者跑去采访老师的时候,老师勉励我做一个好记者;我还记得第一次做副主编打印出《新新报》样版时,和主编两个人饿着肚子拿着它快乐地合照;我也记得很多的采访对象,他们的话语曾打动我的内心,让我心里充满了力量。
后来到毕设的时候,我已经不畏惧采访、喜欢上这个学科了。今年1月,我们跑到盐田码头附近找采访对象,看到疑似码头工作人员的路人就直接拉着聊天。不过即便到现在,我常常采访后也会感到几丝不安,反思自己哪个问题没问好,或者是哪个问题忘记问了。但是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我悟到了,很多压力其实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
四年来,家人、前辈和朋友们常常鼓励我:“不要害怕,厚着脸皮问。顶多一顿骂嘛!”我也是经历了很多次采访,才成为今天的我。我不愿也不想将某些采访定义为失败,它们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一样值得珍藏。我到现在也觉得,无论是采访也好,还是新闻之外生活里的各种人事也好,每一次机会都是宝贵的,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
在成就感和痛苦的反复拉扯中,我逐渐感受到做新闻的快乐,并且能在写作时再次触摸文字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我很感激新闻专业带给我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我现在认识的这些人——校报温暖的小伙伴们,我的采访对象们,我的同学们,各位老师们……
近年来,我愈加感受到网络环境的挤压和现实的集体焦虑。似乎生活逐渐变成一个大水缸,卷得每一个人都要溺水。看到朋友圈或者是网络上焦虑的朋友,我很难不担心这种焦虑会消耗掉他们的热情甚至是身体。但话说回来,没有人能一辈子待在浅水区,只有不断学习、挣扎、历练,才能学会游泳。
一辈子很长,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去尝试,那就勇往直前,奋力往前游吧,“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个人寄语
不要焦虑,好好学习,按时吃饭,早点睡觉,你们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字 | 张灵珊
供图 | 张灵珊
排版 | 陈俊
监制 | 崔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