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无论出门旅行还是在家,祝福每个人,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多一份沉静的快乐。
我们常常说“帮助孩子”,这个词,可能有一个潜在的用意就是“我替孩子做些什么”。
我认为,帮助孩子的重点在于等待,这是生命的等待。
▼
观察虫子的小孩
假期和朋友去爬山,有一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也在爬山。那个宝宝也就三岁多一点。
他们和我们同时爬到山顶。一家人都带着野餐的东西,还有帐蓬、充气垫之类的宿营用品,他们把这些支好、铺好后便坐下来休息。
宝宝走到离我们不远处的一块石板旁边,转了几圈,便蹲下来默默在看着。
我很好奇,走过去想知道他在看什么,发现他在看一只小虫子。那是一只长满斑点的小瓢虫。小虫在一个小洞旁边转悠,洞旁边有一圈小虫挖洞时捣腾出来的小土末儿。
这个孩子在观察小虫是怎样活动的,观察得特别仔细专注。就在那只小虫刚要爬到洞里时,我悄悄靠近他,像孩子观察虫子一样观察这个孩子。
这时,奶奶过来了,一把抱起他。孩子的腿用力地瞪着,啊啊地哭喊。奶奶说:“哭什么呀,抱你过来我们要吃东西呀。”
我心里特别难受。老人家可能根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更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
如果说这时候给孩子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安静地蹲在一边,看看孩子在干什么。
成人跟孩子相处时的等待太重要了,可惜这一点常常被我们遗忘。
▼
扔掉又捡起的枕头
一次,芭学园户外活动,淘贝儿在木屋旁安静地来回走着,来到一个被掏空棉花的小枕头边,拿起来,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便扔下,向沙坑走去。
走了几步又掉脸看了一下枕头,然后来到沙坑。
他在沙坑里玩了一阵子重新折了回来,第二次拿起了枕头,非常仔细地从枕头开口处往里看,将手指伸进去拽出仅存的一点棉花,撕了撕摸了摸,再将棉花塞进枕头里,放回原处就离开了。
到了下午,我发现那只枕头已被他拿进沙坑里了,他寻找大小不一的小石子,专心致志地往枕头里面装,脸上充盈着满足和幸福的神色。
淘贝儿在研究什么呢,发现了什么呢?获得了什么呢?对于这个具有混沌意味的问题我们不必过于探究。我们要探究的,是尊重他的研究、发现与获得。
记得李跃儿老师讲过她的老父亲的故事,父亲因为太过于关照自己种的菜,而使菜苗一棵接一棵地枯萎了。我们对待孩子也是同样道理吧。
与孩子相处时要给他们留下成长空间,控制自己时时处处的“帮助”欲望。
安静地坐下来,仔细观察,等待真正需要帮助的时机,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
▼
趴在地上看蚂蚱
秋天到了,老师们带孩子外出。地上落满厚厚一层树叶,孩子们兴奋地在上面踩来踩去。回园时,淘贝儿和大乐乐走在队伍最后面,走着走着,他俩停了下来,趴在一棵树下。
我走过去,发现这两位男士正在拨开杂草,探下脑袋,安静又专注地观察,长时间不动。
当他俩终于抬起脑袋时,我问在看什么呢?大乐乐说:“有个蚂蚱不出来。我说用手拍一下草,它就出来了。”
他俩同时用手去拍,蚂蚱一下蹦了出来。两人既惊又喜,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什么是帮助?
提前之一是等待——等待自己搞明白帮助孩子是需要等待的;
前提之二也是等待——等待帮助的时机出现;
前提之三更是等待——等待想清楚帮助的方式。
如果寸步不离地跟在孩子后面,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想帮,似乎不帮孩子做些什么心里就过意不去,其实反而让孩子缺失了一些成长机会。
在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成人的角色是“靠后”的——靠后才能等待,等待才能清楚,清楚才能把握,把握准确了,能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
文:李娜(时任李跃儿芭学园教育督导)
分享3个亲子游戏,在假期里,放下屏幕,创造高质量陪伴的亲子时光~~
01
《过电游戏》
玩法:家长做个动作,伸手拍一下孩子,孩子照学这个动作。然后交换,家长学孩子的动作。
网友和和妈:我跟女儿玩,开始都是伸伸手抬抬脚跳一跳。后来,小屁孩趴地上两只手一只脚支地,一只脚翘起来,挑战地看着我,我咬咬牙,做到位了。
下一个动作,小屁孩一下子躺到地上,四肢朝天,继续挑战我。周围邻居哈哈哈笑,闺女说:妈妈,快来啊,我传电给你了。我心说,这不是耍你老妈吗?……
02
《拉鼻子游戏》
玩法:在床上、沙发上玩。轻轻捏孩子的鼻子一下,然后顺着捏的方向做出拉的动作,手伸出好远,好象把鼻子拉长了一样;然后把两个耳朵也“拉”长,在空中把鼻子和耳朵打个结,汇总了再拉。
孩子一般会很快明白过来,并配合着动作,你一拉他就顺着方向跟着抬起头,好象真的被拉着一样。然后你在空中使劲一拉再松手,孩子就被“嘭”地“弹”回床上了。
网友ohmygod1:我家孩子玩这个乐得哈哈大笑,天天吵着再玩。当然,可以换过来,孩子拉你的鼻子玩。
03
《擀面条》
玩法:孩子在床上蜷成一个面团,家长在孩子身上搓啊柔啊擀啊,擀成“长面条”。然后,“长面条”被呼噜到锅里,被搅来搅去终于煮熟了。最后面条被盛出来,啊呜啊呜地吃掉了。
网友皮皮妈:每当揉搓的时候,真的一口口吃上去的时候,孩子忍着笑蜷缩着,那幸福的样子哦。一个下午,这个游戏玩了很多遍。我们玩了擀面条,包饺子,包粽子,烤烤鸭……各种变化,孩子有无穷的创意,使用了不同的道具,做了不同的动作去展示。
心下感慨,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无聊”的游戏背后带给她们的与家长的身体连接,互动的情感交流,情感的释放,永远是没有年龄约束的,孩子从中获得的快乐满足和成长的力量是任何说教和理论也无法达到的。
补充一句,这个游戏还不分年龄大小,孩儿不适应可以轻点擀。
更多亲子小游戏,期待你留言分享~~
延展阅读: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