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带给孩子什么

小芭 李跃儿芭学园 2021-01-11


从绘本中诞生的,并非对孩子技能素养的训练,也不是所谓“对童心的守护”。


而是对未知世界、对世间万物的同理心,是从意外和惊奇中发现乐趣,是每一天成长变化带来的日常感动。





时常有微友发消息希望小芭推荐绘本,或者问几岁孩子适合读什么绘本。


有时候绘本会被当作一种依赖,好像读绘本能解决很多问题。而根本上来说,规律的生活和稳定适宜的节奏(饮食、睡眠、玩耍、做客),生活环境中成人的言传身教,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这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更重要。


当然,这不是说没有必要读绘本。真正好的绘本,对孩子的滋养和引领确实很有意义。


我曾经听过日本绘本作家伊东宽的一场演讲,他从养育孩子和创作绘本两个角度,讲怎么给孩子读绘本以及绘本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伊东宽的《落叶跳舞》和《小泥人》是中国读者较为熟知的绘本




故事是孩子和父母交流的媒介


伊东宽先生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一次,他给3岁的女儿讲故事:


下雨天,宝宝打着伞出门去散步,看到小青蛙淋雨了,就给青蛙撑伞,把青蛙一路护送回到池塘。


他的儿子当时8岁,也在一旁,听完爸爸讲的这个故事,一脸“爸爸你好傻”的神情,心说:爸爸在讲什么嘛,青蛙本来就是生活在水里的,不怕雨的,根本不需要打伞啊!


作家看看儿子,给儿子一个会意的眼神,然后继续跟3岁的女儿聊天。女儿很喜欢这个故事,尤其喜欢宝宝给青蛙撑伞的画面。


“你想给谁撑伞呢?”女儿说给考拉(考拉是她最喜欢的动物)。


女儿说还想给好朋友家的小狗撑伞。那是一只可爱的小狗,她常常和好朋友一起跟小狗玩。


女儿还要给蚯蚓撑伞。那几天刚刚下过雨,她注意到下过雨后蚯蚓都跑出来了,在路上见到很多。


作家又问:“下雨天你想让谁给你撑伞呢?”女儿说熊,还有龙猫。女儿把他的故事跟宫崎骏的作品联系在一起,把他这个当爸的高兴坏了。


宫崎骏作品《龙猫》


8岁的儿子虽然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傻”,但也被妹妹和爸爸的对话吸引,边听边笑。


对于8岁的儿子,生活经验让他知道“给青蛙打伞”的滑稽。然而绘本、故事,并不都是为了讲“正确的知识”,滑稽、幽默、想象力,也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而且,这个小小的故事变成爸爸跟孩子交流的媒介。在父女俩的聊天中,爸爸得以了解女儿心里的情感,女儿从温暖的故事和爸爸的倾听中得到滋养。





给孩子读绘本有没有什么技巧?


以伊东宽先生养育孩子的经验,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谁来读,给谁读。给孩子读绘本时,孩子其实最喜欢的是大人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感觉。


当我们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在读给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自然地吸收到其中含义,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是刻意为之。


长大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烦恼,如果一直跟孩子说“你要做个好孩子”、“你应该……”,如果为了“教育孩子”这个目的去读,可能会丧失掉很多亲子共读的乐趣。


孩子吸收到东西,应该是结果,而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伊东宽作品《没关系 没关系》





绘本在读者心里才真正画完


并不是所有绘本都是给孩子看的,有的绘本是创作给大人看的。


伊东宽先生以意大利绘本《百年之家》为例。这个绘本用淡淡的文字和图画,朴实含蓄地讲述战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苦难,对战争的思考。


这样的绘本需要在了解当时战争的背景之后,才能读懂作者想要传达的含义。这是给大人的绘本,不是给孩子的。


给孩子的绘本则是孩子和大人都可以看的,他自己创作的都是给孩子看的绘本。


他认为书属于读者,作家为读者提供的是一个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不是只有一种玩法。一本书,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书来到读者心里时,才真正完成。


伊东宽作品《小猴子的故事》系列


有一次,作家在书店签售他的小猴子系列绘本。一个小男孩拿着书里有好多只猴子的画面,问他哪个是主人公。


作家问小男孩:“你觉得哪一个是呢?”


小男孩指着画面中的一个。那只并不是作家心中的主人公猴子,他弯下腰跟小男孩悄声说:“没错,就是它!这是咱俩的小秘密,你要照顾好这个小秘密呀。”


小男孩开心地回到妈妈身边,妈妈问他,男孩也像作家那样小声地跟妈妈说:“这是个秘密!”


当你翻开小猴子的故事时,你也可以有自己心中的主人公。书并不是只有一种读法,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很好。


伊东宽作品《云娃娃》





绘本带给孩子什么


伊东宽先生说:“我想表达生活中的快乐、烦恼、悲伤、痛苦,我并不太在意社会上流行什么,人们追逐什么。当然我会观察生活和社会现象,但是我是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去思考。故事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来找我的。”


有一次家人朋友一起吃饭,他听着孩子们讲话,不知怎么的,“一只老虎扛着铲子”的画面就出现在他脑海里。


老虎扛着铲子,走啊走,经过了一片树林一条小溪。走很远之后,它开始一边走一边扯掉身上的条纹,扯着扯着,它变成了一只光秃秃的老虎。


然后继续走。它看到路途中有一些斑点,就捡起来贴到身上。结果,不知不觉中老虎变成了豹子……


“我也不知道这个老虎为什么会跑到我脑海里来,就先把它放在心里一个角落。有时不自觉地就思考为什么它会出现。


慢慢地,就明白了。年轻时的我,在不同场合,不同的人面前,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比如有时很外向,有时很内向。后来当了丈夫,当了爸爸,又有了不同的角色身份,哪个是真正的我?什么是真正的我?


思考着,思考着,就创作了《猴子的模仿》这个故事。”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生命任务,有不一样的生命体悟。我们是谁,要怎样生活,要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养育。从老虎到豹子,看似简单的故事,蕴藏着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人生。


总结30年的创作经验,伊东宽先生的感悟是:从绘本中诞生的,并非对孩子技能素养的训练,也不是所谓“对童心的守护”,而是对未知世界、对世间万物的同理心,是从意外和惊奇中发现乐趣,是孩子每一天成长变化给父母带来的日常感动。




 延展阅读,点标题进入:

当绘本《田鼠阿佛》变成戏剧

这些绘本改编成戏剧也很好看

它就像一个胖胖的萌萌的小姑娘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