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李跃儿芭学园特邀洪兰教授来北京讲座。讲座中,洪兰教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她的儿子幼年在美国生活,五六岁左右时一个周末,儿子的同学和妈妈来家里玩。要走时,同学的裤兜看上去鼓鼓的。同学妈妈平静地说,请把兜里的东西掏出来,然后平静地看着孩子把玩具拿出来。
那位妈妈镇定平静的语气和神情,让洪兰教授到现在都记得。
她没有给孩子贴“偷东西”这样的标签,连一句讲道理都没有,她完全自然地看待孩子发展过程中这个正常现象,并用平静的态度和行为过程让孩子体会到「别人的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能拿走」。
今天分享的故事,发生在李跃儿芭学园的幼儿班里。来看老师的引领,以及对孩子们发生怎样的影响。
在李跃儿芭学园,下午孩子们全部离园后,老师要将班级工作材料进行消毒,整理环境,以便第二天孩子来班后可以继续受到滋养和使用。但是前段时间在整理环境时,经常会看到老师搬工作架、翻地毯找东西,然后就不断听见老师相互问道:“哎~奇怪,咱们故事角的那两个娃娃人偶怎么找不见了?”过两天又听到老师问:“咱们的小青蛙怎么也不见了?”接下来就是“咱们搭建区的东西少了好多呀!小蜜蜂也不见了”……
面对这样的连环丢失,我们“侦探老师”要出场,一探究竟了。老师们先是讨论,分享最近孩子们的工作状态和“可疑线索”。通过观察和“跟踪”,我们发现的确有几位孩子最近很钟情在故事角,用各种工作材料来创设丰富的情景、创编各种好玩的小故事,而且快要归位的时候喜欢拿着手中的材料去自己衣帽架旁散步。当然,有时回班时手里就会空无一物,可想而知材料去了何方。
某天孩子自由工作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着各种游戏,而且老师也适当向孩子们表现出对工作材料的喜爱。这时孩子们也不断地向老师表达,“我觉得这个娃娃实在是太可爱了”/“这个老奶奶都有白头发了,她需要照顾”……老师及时共情,“我也感觉这个娃娃特别可爱,我特别喜欢和她一起玩”/“我觉得如果有人能够照顾这位老奶奶,她肯定会特别开心。”不一会儿,几个孩子就每人各拿几个娃娃和动物人偶来到老师面前,真挚地说:“请问我可以今天把它们带回家照顾吗?它们需要照顾。”老师回复:“你愿意照顾它们这真是太好了,但是因为下午大家还要玩,所以请你们先等待,下午放学时再带回家照顾它们吧。”到了中午要睡觉时老师却发现,工作架上的材料基本所剩无几。
于是当其他孩子进班准备睡觉时,老师邀请这几位孩子留下来展开深入对话。老师:“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你们分享,刚才抬床时,我发现你们想照顾的那些工作材料不见了!这可怎么办?答应你们晚上可以带回家照顾的事情我不能答应了可怎么办?”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开心地说:“哈哈,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装到书包里啦!你都不知道呢,哈哈!”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呀。那真是太好了,我以为找不见了呢。不过咱们不是约定好下午放学时邀请你们带回家吗?”孩子:“可是我们太想照顾他们了,所以我们已经等不到放学啦。”接下来老师继续说:“但是我们得约定好一件事情,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自信满满地齐声说“能”。老师:“工作材料可以带回家,但是明天班里还要用怎么办?”老师:“这个办法特别好,同时我觉得也要提醒一下妈妈,让妈妈也帮你们记得带回来,好吗?”孩子:“好的,你可以给我妈妈发微信,告诉她一声就好了。”孩子:“好的,没问题,你打开微信后我就给妈妈发个语音就行了。”在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顺利完成和妈妈的沟通。当他们要回班时,老师说“有你们照顾着这些娃娃,我相信它们将度过非常愉快的一晚,也希望你们在照顾好它们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可以吗?”和老师拥抱之后,几个孩子们去享受自己的午休时间了。
等到第二天,这几位孩子来园后,见到老师都超级兴奋地说,“我已经把昨天带回家的东西带回来了,而且我还把我家里芭学园的其他东西也带回来了,你看!”说着手里就拿出一小袋工作材料。老师高兴地回应:“哇!原来你在家还照顾了这么多的东西呢,而且它们被照顾得特别好,谢谢你把它们带回来”。
延展阅读:
❷ 很少有人天生懂得孩子、懂得教育,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只要你对教育感兴趣,请不要错过李跃儿芭学园2019最后一期全国教师培训。
▼初级班第三期:11月25日-11月29日(11月24日晚报到)
▼中级班第三期:12月1日-12月5日(11月30日晚报到)
识别下图二维码 报名初级班第三期
▼ 高级班(点此进入链接看高级班课程)
报名高级班需先参加中级班➙预约报名➙招生委员会初步筛选通过面试➙交费➙报名成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培训详情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