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流浪】这个冬天,至少有10万澳大利亚人无家可归!有人想帮忙,但又陷入争议:慈善帮助究竟是好是坏?

2017-08-15 墨尔本时代Lucia 墨尔本时代


这个冬天,至少有10万澳大利亚人无家可归。根据澳大利亚健康和福利机构的研究显示,住房,财政困难和家庭暴力是导致人们无家可归的三个首要原因。上周是无家可归意识周,SBS将带你去布里斯班的内城区公园看看,无家可归者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是在布里斯班的罗马公园一个寒冷的周五晚上。SBS的记者见到一位64岁的肖恩摩根,他穿戴整齐,像一个背包客,并带着他必需的物品-一个睡袋,一个绝缘垫子和一个背包。他说,除了晚上温度很低之外,安全也是住在室外公共地区的主要担忧。


路过的年轻人有时候会有暴力行为,所以晚上睡在外面十分危险。


摩根在北部昆士兰州旅游的时候,发现自己患有肾衰竭。他最终住在酒店12个月,之后便露宿街头6个月,同时每天接受透析治疗.


2011年的口人普查显示,在澳大利亚有10万5千人是无家可归的。其中有7000人露宿街头,就像摩根一样,这个人口占据无家可归人口比例的6%。其他人可能会待在避难所,沙发,汽车里,帐篷,大篷车,或者极度拥挤的住所里。


澳大利亚慈善机构澳大利亚布道会的首席执行官凯瑟琳·也曼注意到,来自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无家可归的人数正在有所上升。她提到了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即便如此,这个调查也告诉我们将近1万3千名出生在海外的人生活在极度拥挤的住宅环境中,这其中有一半人是在过去5年来到澳大利亚的,有三分之二是在过去十年来到这里的。低收入和多户家庭的人更有可能生活在高度拥挤的住宅环境之中。”

一份2013年的AIHW报告显示,寻求无家可归服务的人群主要出生于新西兰,苏丹,英国,越南,伊朗以及中国。也曼表示,现在在澳大利亚大约有500到800名年轻的难民是没有一个住处的,他们比其他人多出6到10倍的危险会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士。她说,在全国范围内,有19万5千户家庭正在等待社会住房,她说少于10%的难民成功在重新安置的18个月内获得过公共住房。回到罗马公园,肖恩摩根正在和其他几名无家可归人士排队等候,来自当地穆斯林青年兄弟社团每周两次发放的热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这个组织和餐馆以及其他社区组织一起合作,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提供了超过1万4千多份餐食。穆罕默德·安赛睿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者。他经常会把食物发给新到的移民。


在分发点附近的草坪上,出生在越南的泰因和他的伴侣米凯拉,正在享受他们的马拉西亚食物。


他们说,当你从教堂组织获得一份热腾腾的食物的时候,这给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同,在你的胃里有一些热的东西,温暖的东西,会提升你的精神。


六个月之前,泰因从监狱中被释放,他从新开始津贴中每两周获得268澳元作为重新开始的资本。即便如此,他仍然最终流落街头。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字显示,56%的无家可归人士是男性。大约一半的无家可归人士是年轻人,42%人的年纪是低于25岁的。


20岁刚出头的米凯拉对于分享她自己的故事有点不安,但是她告诉SBS,很多露宿街头的女性都对他们的安全感到恐惧。无家可归的女性很多,但是我们只有自己,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组别,所以当你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一切都很艰难,所以你需要其他女性的更多的支持。


穆罕默德碰到的很多人的生活都十分艰难。他说,他们中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树荫下,住在市中心的附近,让他们自己保暖,一些人仍然是背包客,所以他们的房租会少一些,但是他们仍然在每天的食物和账单上挣扎。


让人值得警醒的是,那些年纪大于45岁,正在租房并且单身的女性,是无家可归人群中快速增长的一群人。


凯瑟琳·也曼解释到。


这是因为这些女性只要有男性在她们的生命中,就没有全职工作过,她们在家有照顾家庭的职责,很典型的是半职或者兼职工作,他们可能没有财政支持,所以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在她们40岁,50多岁的时候还在私人租赁市场上,她们将很难负担的起租金,那个这些个人就很有可能沦为无家可归的人士。


她说,无家可归服务提供者也需要更多的双语支持员工。如果人们发现他们自己处于很艰难的环境之中,他们当地的移民资源中心可以提供建议,并将他们介绍给正确的支持服务。


在福利署和很多当地委员会的官员中也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这些机构都会和像布道会这样的服务提供者有联系。


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某人处于无家可归的危险,


您可以登录无家可归澳大利亚的网站来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墨尔本从淘金年代就是个土豪城,从那些古老的大楼和超豪教堂就可见当年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可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财富表证,也不是到处的免费设施,而是露宿者。似乎在市区每一条林立名店的街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并且有好几位是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他们窝里的。用毯子睡袋被单等堆砌起来的窝在商店门前占了挺多地方,倒是没有看到别处露宿者常用的纸箱纸板。


越来越多流浪汉涌入墨尔本寻求庇护


▲ 从阿德莱德前往墨尔本的无家可归者阿尔。(澳洲媒体)


维州对于无家可归者的救护在澳洲处于领先水平,然而救世军(Salvation Army)和墨尔本城市使命机构(Melbourne City Mission)近日却表示,由于墨尔本这里能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这让很多全国许多地区的无家可归者纷纷来到墨尔本,导致当地无家可归者人数越来越多。


流浪汉为何来?逃避家庭暴力或寻求好福利

澳洲媒体报道,墨尔本城市使命机构分管无家可归者司法服务的负责人布鲁因豪特(Sherri Bruinhout)称,每年出现在墨尔本的3500名无家可归者中,约有8%并非墨尔本本地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她们往往是为了逃避家庭暴力,而从悉尼或昆州乘坐公交车或火车离开家园,来到维州。布鲁因豪特说:“她们一抵达南十字车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就直接向福利机构寻求帮助,看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救世军负责人诺特(Brendan Nottle)也表示,墨尔本的一些流浪汉确实是跨州前来的,他说:“我们看到了很多穿越州际前往墨尔本的人,他们在家乡得不到需要的帮助,因为听说这里提供更好的福利而专程前来。”


在维州运营了4家紧急住宿服务中心的Hanover组织表示,确实有人涌入墨尔本,不过这些人并未在城中乞讨,其首席执行官基南(Tony Keenan)表示,这些从其他城市或乡村前来的人只是在寻求福利组织的帮助。


41岁的乞丐阿尔(Al)就是从别州前往墨尔本的无家可归者,上周他从阿德莱德搭便车到达了Ballarat,又坐火车到达墨尔本,在解释自己前来的原因时,阿尔说:“阿德莱德没有足够的福利帮助,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警方市长都关切 呼吁民众不要直接提供帮助

维州警方也对民众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的行为加以关切,警探亨利(Paul Henry)称,部分好心的市民会在街上直接给无家可归者食物,不过警方还是建议市民通过福利机构表达善意。


此外墨尔本市长道尔(Robert Doyle)也建议市民不要施舍给无家可归者现金,鼓励他们的乞讨行为,并呼吁采取更多行动减少无家可归者数量。


流浪汉发出挑战 希望政客感受街头露宿生活


那么究竟墨尔本街头的无家可归者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已经对政客们提出挑战,希望政客花一周时间体验一下没有钱、无处可去只能露宿街头的残酷生活。39岁的戴夫(Dave)说:“我希望他们不带信用卡,来这体验一下老鼠在你脸上跑过的感觉。”


这些乞丐表示乞讨是他们唯一的生存途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吃上点东西,有一张床睡觉。大部分乞丐表示一天的乞讨能赚得50元钱,如果运气好可能一天能赚上120元,反之也可能只有12元收入,而在背包客旅馆过夜则需要39元。



悉尼流浪汉百态 一天乞讨最高有300澳元


然而,悉尼流浪汉接受访问,透露了流落街头的真实生活情况。一名露宿者表示,乞讨收入最高时最高达到300澳元。


▲ 悉尼流浪汉一天最高能乞讨到300澳元(《每日邮报》图片)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些露宿者表示选择过流浪汉的生活,因不愿遵从社会常规准则和期许。还有一些露宿者表示因健康问题、贫困或者被抛弃等等原因,不得已流落街头。


60岁的Ken已经流浪长达10年时间。他表示虽然乞讨收入有时候不太好,但是他也有平均一天能收到300澳元的时候。


Ken表示他会尽量待着大街上,让路人看到他乞讨的牌子。每周周一和周二乞讨的结果都不太好,但是从周三开始到周末,路人会慢慢变得大方起来。


Ken称其他的流浪者因嫉妒他的乞讨收入,有时候还会打他。


Ken的继女需要做肝脏移植手术,请他帮忙。所以他会用部分乞讨来的钱买吃的,其他全部打给继女银行账户以支付药费。


Ken认为一部分流浪汉是因为犯罪而不得不得流落街头,而一些人则是自己做出这种选择。


54岁的Ned目前已经流浪11个月,他表示房租太贵而且他后背受伤买药也需要钱。因此,他决定在街上露宿,省下一笔钱之后回塔斯马尼亚老家。Ned还希望以后上大学进修,取得工程学方面学位。


处于安全方面考虑,Ned一般和会另一群流浪汉一起睡觉。


62岁的Lake流浪街头2年时间。他表示在自己60岁的时候,决定辞去工人的工作。他表示这份工作慢慢摧毁着他的身体,所以即使贫困他也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拯救自己”。


在大街上睡了2年时间,Lake认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容易多了。



21岁的Luke流浪4年,而15岁的Tiana已经流浪6年时间。


4年前,独自流浪着的Luke和Tiana相遇,之后成为最好的朋友,互相照顾着对方。两人原本在新州北部宁宾(Nimbin)流浪,在今年8月来到悉尼换换环境。两人希望能在悉尼这座大城市探索未来。


50岁的Neil在婚姻破裂后流浪街头,至今20个月。他在过去的10个月里都待在格利伯(Glebe)区域活动,但是计划尽快搭乘飞机去阳光之州昆士兰。


Neil称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有两个丈夫,除了他还有一个在斐济。尽管妻子跟Neil说只是为了钱才和另一个丈夫结婚,但他还是选择离开。


57岁的Mary流浪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她选择露宿街头的原因,竟是因为有房子住就不能得到社会福利支持。Mary称现在社工总会来帮她了吧。


Shane流浪约有10个星期时间。他原本住在姐姐的房子里,因为和姐姐的男友不和,吵了一架后,被姐姐要求离开。


Shane每天靠乞讨生活,他表示周五和周六路人都会变得慷慨。有时候他一天能乞讨到120澳元,而大多数时候一天能乞讨到80澳元,他会花一半存一半。


自露宿街头以来,Shane已经存下800澳元。他表示自己在社会住房的等待名单中,相关方面告诉他需要等待9个月时间,他现在已经等了10个星期,很快就到了。



澳大利亚悉尼市为流浪者提供“移动澡堂”


2016年7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将有一辆由旧公交车改装而成的“移动澡堂”巡回于悉尼城区流浪人员聚居地,以方便无家可归者冲洗热水澡。


据悉,州政府投资9万澳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打造的这一“移动澡堂”。该设施内设容积2000升的水箱,每天可接纳40名流浪者淋浴。除洗浴设备外,车内还备有牙刷、牙膏、浴巾等卫生用品供流浪者免费使用。


新南威尔士州家庭和社区服务厅长布拉德·哈泽德说:“冲洗热水澡和换干净衣服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对于居住在大街上的流浪者来说,解决个人卫生问题是他们每天的挑战。”他呼吁国内各大企业进一步帮助无家可归者解决这一“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为流浪者提供“移动澡堂”源于澳大利亚非盈利组织“同一种声音”的创意。该组织创始人乔西·威尔金斯说,他们在墨尔本推出同样的服务项目,“受到许多无家可归人员的欢迎,不少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慈善帮助是好是坏?  


据墨尔本的无家可归者称,墨尔本是全澳对无家可归者最“贴心”的城市,无家可归者可以得到一份免费的早饭,可以使用洗澡设备,甚至还可以得到一件化妆品、一条底裤和一双袜子,年轻的无家可归者可以去看医生或牙医,得到法律建议,使用电脑和iPad,与福利部门进行交谈。



事实上,澳大利亚各种慈善团队对无家可归者提供了一份免费待遇清单。救世军组织警告称,一些好心好意的慈善团体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服务,只会加重无家可归者问题的严重性。


救世军发言人布兰登·诺特表示:“我们有很多类似针对无家可归者的服务,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回家。但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的帮助的确有用吗?我们的帮助是有害的吗?人们给无家可归者赠送食物和衣服,这有利于缓解无家可归者问题,还是加重了这一问题?”


墨尔本市长罗伯特·道尔也困惑了,为什么在至少有70个慈善团体对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服务的时候,这个问题却更加严重了。“我们的责任在于,必须协调所有的慈善团体的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最合适的地方。”


资料来源:综合

采编:Lucia



【城市发展】维州政府推出最新城市发展规划《2017-2050墨尔本可持续发展规划》,大笔资金打造20分钟生活圈

【城市面貌】骑完共享单车就随手丢:树杈上、厕所顶上!墨尔本市长“崩溃”,太影响市容了,欲要废除共享单车!

【城市温情】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去爱你想爱的人吧,一秒都不要等,不要把遗憾留在澳洲!

【城市教育】还原澳洲大学教授“用中文警告别作弊”事件,深度分析是确有其事,还是另有隐情?

【城市文化】同性婚姻:澳大利亚真纠结!澳洲将就同性婚姻合法化举行非强制邮寄投票,您会去投票吗?

【城市投资】国民岳父发出公告否定传言,万达并未抛售澳洲地产项目,现在不会,以后更不会!

【城市安全】美“鱼鹰”飞机在澳洲坠海,23人死亡,3人失踪!引发美澳担忧

【城市健康】澳洲卫生局发出红色预警:澳洲暴发严重流感!34人死亡!近2万人染病!这些数字每天还在增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