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 | 你造吗?台湾一半高中生都能上内地前300所重点高校!

52赫兹 榴莲EDU 2022-11-30



宝岛台湾,对于大部分内地人来讲,总是看似熟悉,但又遥远。


曾经有过相关调查,问内地民众,你对台湾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答案五花八门。


风景派:日月潭、阿里山以及台北101……


综艺派: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以及娱乐百分百……


明星派:周杰伦、蔡康永以及林志玲……


吃货派:凤梨酥、盐酥鸡以及台湾牛肉面……


当然还有用糯糯软软的台湾腔调进行的吵吵嚷嚷的各类政论节目……


但是我们对普通台湾民众的想法,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榴莲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兹接触的第一批台湾同胞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大学时候。


在国际龙舟赛上,那帮辅仁大学体育系的台湾小哥们,为人亲切和蔼,比赛专业认真。


彼时,他们早已人手一台手机,视为日常生活普通装备,而在当时对于我们,手机还并不算普遍。台湾与内地之前的差距,导致了他们并没有来内地念书或者工作的想法。


一晃,十来年过去了。


如今的台湾高中生是什么想法,他们对待来内地念书或发展的态度如何?做一个前后对比,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跟随台湾媒体的镜头一起来看一下,这部纪录片叫做《人才去哪儿》。



台湾学生现状与教育界看法

纪录片一开始,就是节奏非常紧张略带压抑的片头曲,出现了“台湾学生西游记”这几个字,代表如今在台湾高中生中的一种趋势与潮流。



我们都知道,台湾大学是当地最好的大学了,但是现在许多台湾优秀大学生心心念念的第一志愿并不是台大。


即使考上了,也是心中另有考虑。


她们的梦想大学到底是哪些呢?



中山女高教学楼一楼有这么一棵许愿树,上面写满了大家的梦想。我们来凑近看看具体有哪些大学。



非常醒目,都是内地顶尖高校,比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以及人大等。



这位的梦想是拿到全额奖学金去香港念书,用节目中的话说,是对“对岸的憧憬”。


这位中山女高的资优生李怡娴的目标是北大法律系。



当提到这个选择的原因的时候,她表达出:主要是希望去更有竞争力、更有资源的地方去学习。



这群中山女高资优生去年曾经到北京大学去交流访学。


自此,她们中的很多人都产生了将来去内地顶尖高校学习的想法,是因为"不想那么安逸,去压力更大一点的地方。"



这股热潮发生的背景之一,是今年以来,内地教育部大降台生录取门槛,几乎全台一半高中生都能念内地的重点大学。



很多学生都是出于非常现实的考虑。


比如这位郭同学所说的:


如果台湾联考你考了70多级,你只能上世界排名129的台大,但是现在内地降标后,可以申请到世界排名前24的北京大学,优势大大的啦!



如愿进入内地顶尖高校后,学习压力如何呢?


这位清华大学罗同学说压力非常非常大,因为同学都是各省的状元级别的,求他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位清华经管学院的阮同学则谈到了毕业后将来的具体打算。


毕业后他还是希望能够留在内地发展,因为从各方面的条件以及行业前景来说,感觉台湾经济在停滞,而内地会好很多。



那么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台湾教育界人士有什么看法呢?


这位台湾教育部次长是这么说的:



他说:”台湾教育界情况现在已经是谷底了,我们也有我们无可奈何、行不得也的地方。“


满脸的无奈与失落。


随着近几年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行业带来的各种创业机会,不仅台湾学生来内地人数增多,随后留下创业的人数也屡创新高,尤其内地对港澳台创业者提供了一些更加优惠的政策,尽量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内地行政管理部门,还对港澳台通行证的办理手续进行了简化,使得来内地更加便捷,减少了出行中的麻烦。



台湾学生的内地高校生活日常


场景一 餐食补贴 价格划算



媒体的摄像镜头跟着在清华念书的罗同学和陈同学来到了学校的食堂。


四万多师生,十几个食堂,平时都满满当当。



三名台湾学生只有在寒假前,才抽出时间小聚。


几个菜加上餐食补贴,一共才300块台币(大概60多块人民币),他们觉得非常划算。


场景二:念书吃饭 争分夺秒


台媒顺便感叹了下清华学生吃饭的节奏,有边走边吃的:



有挨着墙边一排,通通站着吃的:



还有趴在墙角,翘着腿吃的:



同时感叹在内地念书大家都是分秒必争。


场景三:过年不回 苦练实验


接近农历新年,实验楼里仍然有在做实验的学生,比如这位黑龙江的直博学霸:



这种努力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台湾的陈同学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她也激励自己要抓住在学校里提供的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不忘记自己当初过来学习的初衷。



场景四:学习心态的差别


以一节大课为例。


8点的物理课,一看表才7点40,但是前三排已经满满当当。



有台生内心十分感慨,对比了下自己在台湾念书时候的情景:



榴莲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兹看到这里觉得,这种学习氛围也是分学校的哈,还有大把学校学生也是都缩在后面,当然顶尖高校的确是还是不同的啦。


场景五:竞争太激烈 压力大


这位本来已经考上台大电机系的张同学想给自己更多的历练,结果出来才发现内地高校藏龙卧虎,她已经十分认真努力,成绩也只是中等而已。




两岸顶尖高校世界排名以及办学经费大比拼

同为顶尖高校,来看看不同的世界排名,内地顶尖高校非常占优势:



而内地高校的科研经费更是甩开台湾不晓得几条街:



其实政府大手笔投入不仅是在高校领域,在各方面,台湾媒体都在感叹内地方方面面都是“大手笔”、“大投入”,令人“印象深刻”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确是优势之一,但是避免过于粗放浪费,怎么把预算做的更细致,把纳税人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也许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好好改进的。


同时,在对高校的投入方面,国家政策倾斜非常明显。对于211、985的大手笔投入,以及对于非重点院校的选择性忽视,造成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资源不平衡,强者愈强


总体来讲,211、985占比极低,大部分学生上的还是省级普通高校而已。各类高校不应该比拼规模或者一味的忽视自己的优点,为了争取经费或者盲目扩大而将自己强拉成综合性大学,赶鸭子上架。


前几年,全国高校轰轰烈烈进行的大合并以及争相“更名”的举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很多地方性高校,为了听起来好听一些以及更好招生,硬把名字往省上面扯,摇身一变成了省级高校,引起了其他老牌省级高校的一些不满,沦为业内笑谈。


允许类似国外文理学院那种“小而美”的院校存在并理直气壮的发展,每个高校都将重点放在培养出自己真正拿得出手的拳头学科,这样更有意义,而不是样样都有、样样不行。



近两年来内地读书台生比例

在2009年的时候,有6000多人在内地读书。


但短短六年之后,人数已然翻倍。



这也就意味着,在台湾高中生中,每100人就有8人登陆内地,念内地高校,这个比例也是越来越高。


而选择的内地高校所在地,也从最开始的北上广深杭等一线,慢慢扩展到南京、武汉、厦门、成都等更偏内陆的二线城市。



片中反复提到内地学生对待学习的努力拼搏精神,以及更为优良向上的学风,也都是吸引台湾学生来内地念书的因素之一。


有台湾学生很直白的说,他们同学在台湾太安逸了,念书只求PASS,虽然平时看到他们各类活动都很精彩,但是觉得自己现在的努力与付出更加值得。


同时觉得,自己经过四年内地学习来熟悉当地生活,为以后工作生活融入打下良好的基础,毕竟眼光还得放长远一些。



两地高校念书费用大比拼

有来内地念书的台湾学生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比较一下两地四年大学下来的花费。


在台湾,在比较节约的情况下,四年下来也至少要25万台币。



而在内地公立高校,四年下来需要多少呢?



仅仅是12万台币哦。


于是就有台湾学生开玩笑说,在内地读书,就等于把所有来往机票都算进去,也刚刚跟在台湾年差不多花费。


相对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更多学生过来的原因之一。



这样对比来看,抛开私立大学不说,内地公立学校的学费不仅仅跟台湾相比,在世界范围内,其实都是相对低廉的。


加上内地对于港澳台学生各方面的补助与支持,他们会觉得来内地读书性价比更高。花更少的钱,能上世界排名更靠前的学校,并且将来能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一举多得。



内地高校录取降标

如此多台湾高中生能有机会来内地顶尖高校念书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部录取降标,调低了内地前300所重点高校的录取标准,使得门槛大大降低。



标准调整之前,只有台湾排名前25%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内地前300名重点高校,但是在调整标准之后:



意味着有50%的台湾高中生都有机会进去内地前300名的高校。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还是内地的学生命苦啊!报考人数基数大,竞争太惨烈了。



台湾高校自救办法

面对内地顶尖高校的积极举措以及强大的竞争力,台湾高校也意识到了问题,且开展了一系列自救办法。


一方面是开设更多的全英文课程。以加课程吸引力,且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弥补西进这些流失的生源。



另一方面,给讲师开出非常高的有竞争力的薪水。吸引更优秀的教授来台任教。



我们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开出的薪资,甚至已经高出本身待遇已经相当好的香港大学以及南洋理工大学了。


随着内地崛起,台湾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赴大陆读大学,为以后就业发展铺路。


《联合报》援引台中市一所知名高中的教务主任的话说:


政府应该检讨的“是不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出了问题?台湾地区的竞争力出了问题?”希望孩子们具备国际视野,能走出去,现在信息透明化的时代里,孩子越来越清楚未来的世界,这个趋势应该这几年还会持续。


这样,能吸引流失的人才吗?


榴莲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兹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台湾同胞真好命。50%的台湾高中毕业生都能上内地前300所重点大学,要知道,这前300所高校也是我们无数内地高中生以及他们所在的一个个小小家庭的梦想啊!


这么宽松的录取标准让我们内地的广大考生情何以堪?遍布祖国大地的高考工厂的持续热门,足见我们内地学生在背后付出的无数努力与心血。


我们当然明白这是从国家层面对港澳台同胞的优惠政策,但是录取标准有没有经过合理测评?


由此能考入内地高校的台湾学生人数有没有提前预估?


对内地同等水平的高中毕业生录取会造成多大影响?


这种政策,让我们想到了前一段时间同样引起了巨大争议的高校招收留学生政策。现在内地高校,尤其是二三类高校有一种追求所谓”国际化“的风气,需要学校招进多少数量以及比例的留学生,才能拥有评比某类高校的入门资格。


于是,许多二三类高校,对海外留学生采取了相当宽松的录取标准、食宿优待以及奖学金政策,这样的后果,自然是招进来的留学生良莠不齐,很多根本达不到录取标准,更不要谈顺利毕业。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反对对某些特殊群体采取相对优惠的政策,只是希望这种政策的出台,能够更透明、合理并且经过详细的调查与验证。至少做到提前评估过政策的后果以及如果在执行中遇到不合理的地方,有没有相关纠错改进流程。


另一个疑惑是,招进的台湾学生水平是否真正合格。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很多台湾学生都在感叹学业压力巨大。


那么以这么宽松的准入标准,是不是招到了真正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他们又能不能顺利毕业?


我们都知道,内地高校一向是”严进宽出“出名,毕业似乎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或通不过考试的台湾学生,学校是否会给予特殊优待?还是也遵循正常的挂科退学流程?


绝对的公平自然不存在,但并不等于在某些方面可以过于宽松与降低标准


片子的最后,记者以一个开放式问题结束了采访。


记者:你确定你会回来吗?


蔡同学:我确定。



镜头定格在蔡同学那看似肯定的脸上。


而这个定格,感觉是全片唯一的亮色。


一切还是交给时间来回答吧!



Referenc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_SR8oH9uY&list=PLp_hTSgy8pP-H1Iui8lk1xHJtlEnyBYXl

http://edu.qq.com/a/20170704/035664.htm

http://news.163.com/18/0524/10/DIILACMB0001875N.html



你可能还愿意看:


以色列 | 纷飞战火后,这个国人不太熟悉的国家交出了教育的亮眼答卷!

原生家庭是无解魔咒?大时代下,我们都是“无名之辈”……

日本 | 从广州天价森林幼儿园说起,看看日本这所大山里的幼儿园!

新加坡 | 《摘金奇缘》热映,起底新加坡教育,比中国还残酷!

“请将投票权下调至16岁!"14岁英国男孩青年议会上信心满满! 完爆奇葩说!

来自湖南株洲!哈佛史上31岁最年轻华人教授!横扫一切锦鲤!

芬兰 | 辅导作业,中国中年老母内心永远的痛! 来看看芬兰吧!

美国 | Facebook扎克伯格怒赞的学校长这样!

加拿大“人肉桥”?你的孩子很可能正在经历校园欺凌……

美国|可能是史上最“奇葩”大学没错啦!


榴莲EDU(ID:liulianjiaoyu)是一个由一群热爱教育的小伙伴儿业余时间捯饬的公众号。成员有的是一直奋战在教学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有的是心系子女教育的海归派,有的是虽已远离教育行业但心未远的前高校教师,有的是对现有教育体制不满仍在寻求更科学教育方法与理念的宝爸宝妈……我们都在榴莲圈,欢迎加入我们!请顺手关注点赞转发,一并感谢。



原创文章转载,请加微信:at52hz

投稿请邮件至:789663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