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这家竹筒奶茶翻车了,茶饮界新顶流还敢喝吗?

新商网 2024-04-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饮品报 Author 饮品报饮Sir

来源 | 饮品报


竹筒奶茶的舆论风向急转直下,网友:意料之中,却未曾想来得如此之快。
就在日前,今春“大爆款”竹筒奶茶翻车了,微博上,与之相关的#竹筒奶茶发霉#、 #竹筒奶茶原来是回收筒吗#等话题获得亿级阅读量。

曾经引发现象级打卡风潮的竹筒奶茶到底怎么了?竹筒奶茶“极速”翻车现象的背后,又暴露出怎样的行业问题?



#01

竹筒霉变,早现端倪



事件的起因,源于一起网友爆料。

4月10日下午,一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浙江杭州塘栖古镇一家竹筒奶茶店员工正在“清洗霉变竹筒”,而这些竹筒正是用来装奶茶的器具。该网友在视频中称:“竹筒就装在箱子里都发霉了,而且水也不是流动的,水还特别脏。”

在旅游业复苏的当口,面对如此“搅局”的奶茶店,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当天便作出情况通报,称已迅速开展实地调查,“目前已立案,涉事奶茶店已停业”。


竹筒奶茶当初的打卡风潮有多疯狂,如今面对的舆论反噬就有多可怕。在关于该事件的数十个微博话题中,网友积极发表看法。


有网友表示,竹筒本身就很容发霉,更有“科普型”网友直言,霉变的竹筒含有致癌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将目光集中在店家是否使用“回收”竹筒上,但是,一次性的竹筒就安全吗?

早在竹筒奶茶盛行之初,饮Sir与业内朋友谈及该现象时,朋友无不摇头。因为,竹筒奶茶最大的“标签”——竹筒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有网友在微博话题下评论,店员嫌脏,里面还套了一个塑料杯子。竹筒“脏”已是公众的共识,但在网红流量的冲击下,很多人自动忽视了这点共识。或者就像某些网友的心理一样:“反正我喝到的杯子看起来是干净的。”

食品安全法对经营者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等有明确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该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这意味着,在食品安全体系中,一次性、天然、清洗并不等于干净、安全。

另一方面,竹筒这种“天然、湿润”、“易发霉”的材质,在供应源头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且目前,市面上的竹筒供货参差不齐。百度搜索“竹筒奶茶”时,首页就有推荐一批竹筒供应商家,可以提供定做批发。打开各大电商平台甚至是社交平台,各类竹筒供应商家的内容更是应接不暇。


在通过客服询问竹筒安全问题时,他们给出的回应是:“纯天然的东西怎么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到货之后,清洗表面浮灰就可以了”……

在饮Sir看来,竹筒奶茶翻车的背后,是从供应源头到商家再到消费者,三方群体对食品安全认知的薄弱。浙江杭州塘栖古镇的竹筒奶茶店,也只是掀开了竹筒奶茶食品安全问题的一角。



#02

一夜爆火的前车之鉴



一只霉变竹筒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舆论风波,前提是竹筒奶茶本身的火爆。

小红书搜索竹筒奶茶,显示已有2万+篇笔记。点击进去,里面是各种各样、流行于各地的打卡笔记,一时间,竹筒奶茶,成为“到此一游”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网友打卡的重点均集中在“竹筒”、以及竹筒上贴着的“城市标签”,在饮品人看来,这种创意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如同前两年流行的“我在XX地很想你”一样,这种由简单创意带来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从饮品经营的逻辑来看,竹筒奶茶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创新,极易复制,也成为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的前提条件。上一个因为形式创新“一夜爆红”的茶饮,是答案茶。

2018年,答案茶凭借“占卜”创意走红抖音。而所谓“占卜”,其实来源于一些网络热梗,比如:“我什么时候能找到男朋友?答案是:“做梦吧”;“我什么时候能发财?”答案是“想想就好”。这种创意,当时为答案茶在抖音上吸引了以亿为单位浏览量。

爆火之后,据媒体报道,短短一个月,答案茶就吸引200多个加盟商签约,高光时刻,有近2000位意向加盟商排队竞争入场。但仅仅维持了一年,答案茶就因为山寨遍地败光品牌好感度。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9年,答案茶的三位创始人张津瑞、朱峰、谷铁峰相继退出品牌。与此同时,前期开出的大量“真假难辨”的答案茶门店陷入闭店潮。

和答案茶一样,竹筒奶茶亦是形式创新大于产品创新。来自答案茶和竹筒奶茶(们)的前车之鉴,形式创新可以成为某一个新品的一个创意,却不足以成就一个品牌或者带火一个品类。一是因为这种创新缺乏真正的技术壁垒,很容易被模仿,越火越乱;二是流量重于产品的运营模式,本身就意味着“短视”。


#03

早知“霉变”,又为何会火?



在大量的网友评论中,饮Sir发现,网友中间并不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先知者”,即便是“外行人”,他们也早就认定了竹筒奶茶的“昙花”命运。“霉变”风波,早已在预料之中。

但事实上,几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竹筒奶茶已经成功吸引(收割)了两大群体(韭菜)——消费者和创业者。

流量在哪里,猎奇的消费者和闻香而来的创业者就在哪里。消费者忙着打卡,此时的竹筒奶茶化身为社交货币,在各大社交平台中频繁出镜;创业者忙着谋划生意,竹筒奶茶又变成了吸金利器,载着创业者驶向梦想的远方。难道他们就看不出竹筒奶茶是“智商税”?

一位竹筒奶茶店老板道出了真相:“作为10年餐饮人,我一眼看出竹筒奶茶店做不长久”;“但能火个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让我小赚一笔。”他向饮Sir算了一笔账:“一杯竹筒奶茶卖40元,材料食材成本则在7到8元左右。高峰时刻,小店日销超过千杯,每天有近4万元的毛利……”

“即便没有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我也准备转让了,因为风头过了”。赚了一笔快钱之后,这位老板又转向其他地方寻找新生意。作为“赚到钱”的代表,他总结小店的“最大特点”是“开得早”,“割到了韭菜”。

而在饮Sir看来,竹筒奶茶之所以能够爆火,还源于它的产品底层逻辑——景区文创。就如同我们看到的景区文创雪糕、文创纪念品一样。一根黄鹤楼造型的雪糕,只有在游玩黄鹤楼时才更具价值感;一个景区冰箱贴,只有在景区购买时消费者才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它的高价格买单。

但是,在超级流量的作用下,当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出现了竹筒奶茶,它就渐渐悖离了其产品逻辑:缺乏景区文创氛围加持的黄鹤楼雪糕、景区冰箱贴、竹筒奶茶们,价值感会被大大削弱。

最滋养竹筒奶茶生存的沃土,依然在景区,它们靠着当地的“竹林资源”,带着景区独有的文化气息,吸引来来往往“一次性消费”的游客们。换个视角来看,竹筒奶茶,最终因为没有坚守住它的“小众标签”,翻车了!


结语


在饮品业,竹筒奶茶绝对不是“个例”。前有答案茶,现在有竹筒奶茶,未来,门槛相对较低的饮品业还或将迎来更多的“竹筒奶茶”,这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

但是,所有的市场现象,都不应该存在侵害消费者健康的隐患,不应该以牺牲创业者利益为前提,否则,如使用霉变竹筒的门店一样,等待他们的,不仅有生意的落败,还有法律法规的制裁。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

《2021&2022全国首店经济发展报告》

限量500本


往期回顾


关闭全部线下门店?!快时尚品牌败退中国市场


老牌百货频频闭店,上海新世界城还能在南京路屹立多久?


周报|屈臣氏、沪上阿姨等公布拓店计划;星茵咖啡等9品牌获融资

3月闭店超650家,连锁品牌饱受疫情余波冲击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L660753998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5867187986


新商网媒体矩阵

新商网

商业地产

首店早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