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思享家丨赵瑜:日记平衡杆

赵瑜 新三界 2020-08-17

作家档案

本文作者


赵瑜,1955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强国梦》《太行山断裂》《马家军调查》《寻找巴金的黛莉》《白居易传》等三十余部作品。文革写作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牺牲者》(上中下)。

          

原题

日记平衡杆



作者:赵瑜


疫中,品读陈左高先生(1924~2011)《历代日记丛谈》《中国日记史略》等专著,迎面就发生了方方日记风波。从历史上看,个人日记成为万众瞩目焦点,同时引发不同观念冲突,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陈著认为,中国日记写作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不算史官日录,个人日记成型于中唐,有李翱《南来录》累见于史籍,到北宋繁盛起来,路坚、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等,均有日记存世。如高丽(朝鲜)以隆重大礼迎接中国使者的重要史实,就是由徐兢日记所证。及至南宋,文人日记犹不辍书,陆游多卷本《入蜀记》和《出蜀记》,对后世影响深远。《范成大日记》详写开封陷落,城门如何变更名字,百姓如何改穿胡服以及钱钞转换、重修交通规则,并无情揭露汉奸孔彥舟,为正史所未有,演成1985年杭州“中国宋史国际学术会议”显要论据。辛弃疾《南烬纪闻》,逐日记录靖康之耻,包括了官民抗金失利惨况;进入元代,汉族士大夫在高压之下多持逃避态度,个人日记明显减少,熬至明代重新回升,文官武将撰写日记蔚然成风,大家林立,不乏持续几十年不断者,构成明代生活画卷。如李日华记述《清明上河图》三种不同临本,并记严嵩掠夺宝图制造冤狱始末。公安派三袁亦作《陕洛日记》千则。最著名者乃万历徐弘祖,汇编自己几十种日记,成《徐霞客游记》,跻身世界名著之列。稍后一批日记,载录了天启、崇祯年间朝廷镇压各地起义、冤杀东林党人的黑暗岁月,《冯梦龙日记》写了李自成攻燕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至明朝灭亡,均为正史所未详。

清朝前期网罗汉族学人为官编书,有多种日记涌现,佳作繁不胜数,数量质量均超前期。康熙朝使臣郁永河渡海赴台湾,作《采硫日记》三卷,记述三百年前台省府县设置、山川形势、民俗物产、极为珍贵。雍正时期文字狱严酷,日记锐减,但仍有《西藏日记》,由使臣允礼西行万里入藏,沿途刻石题句,详记达赖僧侣欢迎朝官莅临,一次午宴达两千人;乾隆朝日记,重意于科技开发,成一大特色;嘉庆腐败,日记奇崛,有名士洪亮吉,妄议朝政发配西北,以濒死之身得《伊犁日记》,笔下尽驱伤感;嘉道年间《林则徐日记》,逐日记录虎门销烟壮举,槌毁一切毒具,亲焚烟土两万箱。到大清晚期,个人日记呈现长篇巨帙景观,曾国藩手书日记30年(1841—1872)达40册,缕列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始末,其幕僚赵烈文同期日记54册,二者互鉴,为近代史研究珍稀史料;文学家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历35载合64册(1854—1889)达二百万言。与之比肩者有《郭嵩焘日记》,录写洋务运动始终。翁同龢日记40册,充满甲午战后割地赔款之忧虑;王韬作《蘅华馆日记》,言吾国非变法不可。晚清个人日记达百万言者,还有王闿运、叶昌炽、康有为等十多位,残灯摇曳之下,他们共同记录了皇权帝制的最后时光,也记录了古老中国与东瀛西欧、南洋北美万邦交往的开端,直到辛亥革命火药桶爆响于武昌……

陈左高先生研究总结中国古代日记上千种,可以说,中国个人日记勃兴于大唐,成熟于两宋,衰落于元代,鼎盛于明清。放眼国外,日记名篇更多,前些年,叶兆言等友人编成《名人日记》,其中一半选自域外。日记文体重在“我手写我心”,主要是写给自己看,往往信笔所至,浓淡随情,清新具实,不受作品完整性约束。一如鲁迅《马上日记》所说:“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这样日记的人们很不少……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面目来。”《胡适日记》也说过类似的话。

也许读者会说,日记虽然好看,便零打碎敲,不成文献,到底是闲篇。这话说对一半。优秀日记各有侧重,对研究自然与社会,审视正史与现实,多有补益。徐霞客等大家的贡献自不待言,有郭畀《客杭日记》偏爱记录气候异动,为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报告”提供了可靠依据。今人时忧北京雾霾,而翁同龢记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十三日“雾连日”,及至1898年2月23日“晚天黄可怕”,即知当年皇城大雾和沙尘暴并不罕见。

读者看重个人日记具有非虚构实质,最爱日记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并不苛求全面、庄严。史上日记以主人亲历状写社会现象,不论狗屎或者鲜花,都较少受到主流功利影响,常记官馆史籍回避不记之事,种种忌讳话语到了日记中反而放得开。举咸丰时期《越缦堂日记》为例,当年(1860)英法联军犯京,帝逃热河,在日记作者李慈铭笔下,皇室如何拟向户部提银60万两,王师如何不敢一战,及至议和月余后,咸丰帝仍然躲在热河行宫听戏享乐,拒绝大臣请求,贪生怕死,不敢回京,谓“尔等能保夷人不再至者,朕不吝还”,其昏庸胆怯细节,必不为正史所载,很可能,史官还会反过来称颂吾皇圣明。古代日记中此类例子甚多,合成中国政治社会历史的原始纪录。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日记写作发展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事情正在起变化。《雷锋日记》横空出世,伟大领袖及党政要人题词印在日记前头,由军队和地方出版社一版再版推向全国,大报小刊竟相摘发,具体发行多少已不可知。作者究竟有哪些人也不好说,其中一段话就出自中央党校杨献珍文章。笔者小学时,以全部诚意捧读这部日记,都以为个人日记也要使用公共话语,偶生一丝怀疑赶紧责备自己。客观作用是,《雷锋日记》加上不久后又见《王杰日记》,一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一代青少年打造日记的持久热情,直至养成平生习惯。年龄稍大,始知个人日记是不该“打造”的,豪言壮语也不感人,最终背叛了这种写法。方方与我岁数一般大,想来同样有此阅历。

疫情以来,《方方日记》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聚焦和喜爱,方方身在疫区尽力了。德国一位反法西斯作家表白自己,要以写日记找回生命的意义,后来,他将纳粹时期日记合集出版,书名就叫《我会作见证》。作者为什么能在黑暗中坚持写下来?他谈及体会说:我在苦难岁月里写日记,就像演员走钢索时,双手端着一根平衡杆,才能稳住自身,没有这根平衡杆,人就会掉入无底深渊。这位作家名叫维克多·克莱普勒,是一位语文学者,他还有一本《第三帝国的语言》,曾经译成中文,现在不易买到了。

方方的日记能够载入史册吗?官史肯定不行,民间史当然不成问题,反过来可以修补正史,这就很好了。有人骂几句,也不要紧,前面提到那么多篇章,谁能骂掉呢? 

继续稳抓平衡杆,走过钢索去。

2020年3月16日于并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思享

陈原:现在对各国防疫说三道四,有资格吗

梁衡:官员辞职尚留做人底线

葛剑雄:某些人认为“阴谋论”对中国有利

张鸣:外国人下毒的谣言为何很多人信?

张鸣:外国人病死了,为什么要为此点赞?

萧功秦:极左思潮是一种文化病毒

许纪霖:疫情背后,
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雷颐:灾难记忆
 周雪光: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强世功: “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
周其仁:救灾援贫要用脑用心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于建嵘:为什么武汉政府未及时预警?

徐贲:犬儒时代的良心与希望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许纪霖:知识分子唱主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王毅:你我拿起笔来,不负此生坎坷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