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力宏:非典为什么西医治不好 中医却治好了【让阳光自然播洒】

你本善良 2020-09-19


刘有生(刘善人)先生,

1939年生,黑龙江克山县农民,小学文化。


20岁时身患绝症,有幸聆听王老师弟子的性理疗病宣讲,

运用性理疗病的方法战胜了绝症,深刻领悟王老师性理疗病学说的精髓,现身讲道40余年帮助众多百姓解除病苦,治愈了无数的患者。


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高校以及广州、深圳、哈尔滨、杭州等现场演讲,不收分文,效果良好,颇获好评,赢得佛家高僧大德的高度赞誉。


刘善人:家庭伦理道德与疾病的关系

得病原因 好病步骤 转发功德无量



刘有生善人讲病结集:《让阳光自然播洒》


 三、中医

作为一名中医,这些年来—直在思考中医的若干问题,比如医为仁术的问题。


过去认为,仁只不过是对医的一个道德约束,但是近年的研究发现,仁不仅仅是道德上的约束,它还具有真正的学术内涵。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以仁的问题,在孔子眼里实际上变成了礼的问题。通过复礼,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近年来,我提出中医是一门尚礼的医学,以及孙真人(思邈)所倡的“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应该都与此有渊源关系。


为什么说中医是尚礼的医学?

礼的核心要素又是什么呢?有子在《论语•学而》里有这么一句论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也就是说,“和”实际就是礼的关键,礼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和”的境界呢?

《中庸》里有比较清楚的描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所以,“中节”就是“和”的境界。不仅喜怒哀乐中节为和,诸事中节也为和。那何谓中节呢?

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就是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恰到好处的状态,这就叫中节。另外.《说文解字》中许慎对“礼”作了一个很特别的定义:“礼者,履也。”礼就是鞋子,礼跟鞋子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细细琢磨,不由得对许夫子五体投地。他是真正通了礼的人,否则提不出这样一个概念。礼何以谓履?

我们来看,履跟足是什么样的关系?就是和的关系,就是中节的关系!鞋子大了穿着走不了,鞋子小了穿着也走不了,必须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穿着它方能行道无碍。


这又更善巧地说明了礼的根本精神实际就体现在“和”上,就体现在“中节”上。我之所以提出中医是尚礼的医学,也正是因为中医的根本精神实际也体现在这个“和”上。

现在我们回到医的具体问题上来。


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能够回答,是健康,是不病。这一点,中西医是一致的。

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不病呢?

《素问•平人气象论》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定义:“平人者,不病也。…‘平人’就是不病之人,就是健康之人。


那什么样的人可谓平人呢?王冰的说法是:“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所以,归结起来,平人即指既没有不及,也没有太过的人。换句话说,平人就是处“和”之人,是中节之人,是尚礼之人。


是故平人者,亦和人也,亦礼人也。健康(不病)是因为人能处平、处和、尚礼。那么疾病呢?必然就是因为失平、失和、失礼。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确定,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失却平和状态,出现不中节,亦即出现太过或不及。


而当人体失去平和产生疾病时,又该如何调治呢?《素问•三部九候论》说:“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无问其数,以平为期。”“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无论是什么病,SARS也好,禽流感也好,肿瘤也好,统统都是以平为期。这个期指目的。所有的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最终都要达到以平为期,达到平的目的。


为什么呢?因为平人不病!所以,中医治疗疾病,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怎么样从非平人迈向平人的问题。平人的状态就是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所以要恢复平人,实际上就是落实如何去掉太过、不及。



太过、不及何以去之?通过补、泻去之。即用泻法解决太过,用补法解决不及。所以,中医的治法,千法万法,归结起来,不外这两法。泻法也叫损法,补法也叫益法。

《老子•七十七章》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余(太过)损(泻)之,不足(不及)补之,这就是以平为期。所以,中医的治法,暗合天道,故为长久之道。


上述问题的讨论,使我们明确了失和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因素。那这个失和有具体的所指吗?这个问题就关系到中医这门学问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三个元素:天、地、人。

如《素问》所言:“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所以,失和实际上就是与天、地、人失和。具体言之,与天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地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人失和又是什么样的失和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与天失和实际就是与五气失和,与寒热温凉失和,与风寒暑湿燥火失和。

与地失和就是与五昧失和,与酸苦甘辛咸失和。那么与天失和之后,怎么以平为期呢?比如说,受了寒怎么办?受了热怎么办?正确的方法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以,寒热互治,属于天的层面失和的解决方法。


与地失和之后,怎么以平为期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专门给出了五味的补泻原则。如木系统失和而致病者,要以辛来补,以酸来泻;土系统则以甘来补,以苦来泻,等等。所以,五味互治,属于地的层面失和的解决方法。


《神农本草经》在论述每味药物时,首先提出气味,可知中药主要就是对治天地的失和。而针灸、按摩等法,亦基本限于解决天地层面的失和。


最后剩下与人失和的问题。与人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人失和又怎样以平为期呢?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


因为《内经》对这个问题没有过多的论述,至少远远没有像天地层面讲得那么系统和丰富,就说了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众所周知,整个中医是以《内经》为基础的,而《内经》的产生又以上古时代为依据。上古时代,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很低,由此带来的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在这个时期,人与天地等自然层面的失和便成为这一时期致病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相对匮乏,这个时期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们的自我改造能力反而较高,故与人失和的问题相对轻简。


所以,与人的失和是这一时期致病的次要因素。《内经》中之所以简之,略之,似缘由此也。


时至今日,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三千年,古今确实不同了。今天的高科技水平,今天的社会生产力,与三千年前相比,简直叫不可思议!怎么会有空调?怎么会有飞机?怎么会有太空飞船?


由于科技的高度发达,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已不知比过去高了多少万倍。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与天地等自然层面的失和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重要,已经不再是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祸福每每相依,科技是发达了,而且将继续发达下去,但是随着改造和适应外部世界能力的日益提高,自我改造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在行有不得的情况下.多是求诸于外。


这样一来,人与人失和,以及失和状态下解决能力的低下,便成为当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的元素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发现,致病因素与《内经》时代相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昔日的主要矛盾,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昔日的次要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现代科技在许多领域几乎无所不能,尤其对于解决天地层面的问题,真可谓神通广大!但科技也有其盲区,科技是人创造发明的,可是科技却很难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用于人的情感。现在有没有这样一台机器,当人生气了'走进这台机器后,就不生气了?当恨一个人,走进这台机器后,就不恨这个人了?没有!或许永远也不可能有。


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古人早已意识到了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天地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解决,或解决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解决。


我们与人失和了(包括与自身失和),比如我们怨恨一个人,容不容易解决?我们可能会怨恨一辈子!吃一个方子能不能解决这个怨恨?针灸能不能够解决?按摩能不能解决?


而怨恨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会有多大,我们能确切地知道吗?我想,这是当今中医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医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怎么来解决人和的问题?《内经》在这方面只是给了一些原则。

后世的医家在这方面也只是墨守陈规,没有大的建树和发展。


今天,致病因素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医学模式,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很多大病、难病没有办法医治,医学越发达.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如果医学发展的方向不调整,就不可能认识人和的重要,就没有办法解决因此而带来的重大问题。也可以说,人和的问题,是当今医学最大、最根本的一个盲区。


九年前,因为王元五老师的接引,我有幸接触到王凤仪先生的学问。我个人认为.风仪先生的学问对于解决上述的人和问题,无疑是一剂最当机、最对症的良药!凤仪先生所创立的“性理疗病”,即是在人和的层面上展开的。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理、法,方、药”,一应俱全。在我看来,今天的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特别应该学习、实践和研究这门学问。


“性理疗病”就是当今时代契机契理的医学科学,最有可能成为我们引领世界医学潮流的因缘。


在前文,我讲了我对凤仪先生学问的基本认识。与中医的天、地、人相对应,凤仪先生于人的层面提出了性、心、身三元素。这是我们全面认识一个人所必须把握的元素,尤其在研究人和的问题方面,三者更是不可缺一。

现代科学也认为世界是由三个元素构成,即信息、能量和物质。若将此三元素与人的三元素对应,则信息对应于性,能量对应于心,物质对应于身。而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与能量间能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足以告诫我们,除了注重身和物质,医学还必须注重心和能量的层面。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信息波虽然不装载能量,但是却可支配宇宙可见实体(物质能量)的行为和演化,这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它足以说明,为什么强悍的身体会经不住一场怒火。


它也足以说明,为什么多年的顽症会因为良心的翻转、禀性的松动,一夜而愈。根据凤仪先生的学问,在性(信息)的层面又一分为三,即天性、禀性、习性。



由天性主宰的信息,是为良性(属阳),它将生命导向健康和福祉;由禀性主宰的信息,是为恶性(属阴),它将生命导向疾病与灾祸。依此原理来看刘有生先生的演讲集,无论是他自身的改变,还是他的讲病历程,其实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如何将禀性化除,让天性回归;


如何将恶性的信息革除,代之以良性信息,从而使生命转向健康的轨道,让阳光自然播洒!


值此刘有生先生演讲集即将付梓之际,特赘数言,以为附骥。是为序。
辛卯正月二十二日于南宁青山


  【老人无德,一家灾殃】

  【子女不孝,没有福报】

  【男人无志,家道不兴】

  【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精彩文章回顾

【郭继承论语智慧】创业有三点:看形势 找用户 尽本分

彭鑫博士:生病的原因有多种 其种一种无药可治

聂云台: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刘有生演讲录:深信因果

【年谱与语录】59岁受人的诮骂,你的心性若动了,就是受他的气熏了。

"他还是个孩子",是最毒的母爱

与父母的关系,真的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吗?(值得深思)

【家长,老师,每一位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人士都应该看的视频】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国学传播者(郭继承)

无法行走的孩子 - 肌无力

刘有生演讲录:崇俭结婚

【年谱与语录】58岁人的瘫症,都是由气火上来的,他们肯认不是,当找人家的好处,所以立时就好了

王阳明:修好自己的心可以扭转命运!

大是大非面前,你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择

【重磅视频】人为什么要感恩?【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导师】

【亲子】“妈妈,你老了就自己去养老院吧!”六岁孩子一句话让所有人沉默!

刘有生演讲录:当人之道

【年谱与语录】57岁我生来就没有师父,没有门徒,有师父就受管辖,有门徒就给败道。

莫言:己之所欲,也不要强加于人

“三从四德”的原意是怎么被歪曲的

【郭继承论语智慧】爱耍嘴皮子的人最后打的是自己的脸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