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主题报告】国创中心邹广才: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
我们国家在提“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目标,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终点。在这里国家提出了很多制度上的要求,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最近,国家对战略科技力量在内部是有一个分解的,从科技部的文件来看,战略科技力量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未来是要做原始的基础的理论创新。另外一部分是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这是依托于企业的,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做。这个中心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实验室形成的原创性的成果推向产业。也就是说,他做的是实验室的技术走出来以后向产业进行转化的工作。
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面临的情况。现实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我不过多的重复了。2016年从美国对中兴事件开始,已经开始一系列对中国的科技、贸易等等其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压制。在压制过程中,刚开始是从贸易入手,现在逐渐延伸到金融、科技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这个领域对我们现在的冲击非常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几种选择:第一种,花钱买平安。大家看到最近美国在韩国、日本对军事保护费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直接翻了5倍。我想,韩国、日本最终还是会接受,对他们来讲压力也非常大。如果花钱买平安的话,最后的结果是主动权都在别人手里,只不过别人每年给你提供一个数字,你去买这个数字。这样的话,是不可以持续的。我们怎么办呢?按照中国人五千年的想法,肯定还是知耻而后勇,一定不会被别人卡住脖子。
美国最近这一轮在压制中国的过程中没有特意提汽车行业。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汽车行业在美国有非常大的利益。像通用汽车,有50%的份额都在中国。第二,即使压制了中国,对中国的汽车行业产生了影响之后份额不一定会被美国的企业重新占领,可能是德国或日本的汽车行业,他可能会分享新出来的行业,所以他没法把汽车行业作为首当其冲的行业。但是,汽车行业是不是可以从现在开始认为这个事跟自己没关呢?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汽车行业中很多关键系统零部件自主所占的份额都是非常小的,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中都被国外供应商所垄断了,这是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层面,我们所说的关键材料、芯片、车上用的软件很多都是欧美发达国家所提供的,这也是我们已经梳理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卡脖子”的技术。作为汽车行业来讲也面临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点来讲,就是要把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新体系,这样才能让自主创新的成果在行业中真正得到应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这个创新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第一,创新型人才。就我们国家现状来看,我们国家布局了创新型人才,无论是高校院所还是从行业的工程师来看,在全球来讲工程师的数量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仍然感觉还是人才不够用,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体制机制对人才的约束、激励和使用机制没有把他的活力放开,这一点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缺乏创新活动。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是主体。在高校院所做原始创新的机构来讲创新活动是非常多的,这是他的主业。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包括企业,包括整车企,包括零部件企业,因为面临现实的市场竞争压力的要求,重心往往还是在未来1-2年能上市、上量的产品,所以前沿的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往后排,投入的资金、精力和人往往是不足的。这里存在一个断层,很多技术创新成果如果想在产业中得到应用还要继续升级和优化,进行测试和对标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光靠原始创新者完不成,靠出产品的整车企业和供应商也没有精力或不作为重点,中间是存在断层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连接,也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创新生态。这些创新生态中做细分下来有各种不同的角色,政、产、学、研、用、资、创,每一方都想起到自己的作用,但是,每一方都不能单独解决创新生态所面临的痛点和问题。这就需要打造一个平台或者建一种机制把各方串联起来,大家在同样一个目标和同样一个机制体系下进行联合的协同工作才能解决彼此的痛点,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国创中心的情况。其实不是为了推介国创中心,而是想把国创中心这一年来的探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看看能不能用这样一种方式解决创新生态的痛点。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国创中心的背景。国创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在2018年初所批复的国家第二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中心。第一个创新中心是青岛的高铁,第二个中心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汽车行业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从建设之初就提出了目标,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三个平台。目标是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知识创新中心。一个中心: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共性前沿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中心。两个高地:一是汽车研发制造服务的技术标准模式的输出高低;二是模式创新高地。这个模式创新高地其实就是我刚才讲的,为了打造一个创新生态,不光是在技术上,我们还要做出种种制度性安排,这种制度性安排就是模式创新。三个平台:一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平台;二是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平台;三是科研转化的金融创投平台。
创新生态体系,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是断层的,作为中间这个环节,从科学到技术的中间环节到底怎么做工作呢?我们把这个工作分解成六个方面:第一,核心任务还是要解决突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卡脖子”技术。这是它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的定位是服务于从科学到技术的中间转化环节。什么意思呢?实验室的技术只是一些理论性的愿景,想到产业中得到应用的话中间还有很多功能,尤其是对技术的升级来适应产业的要求。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就是在中间这个环节来发力。第三,在发力的过程中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产业链和创新链连起来,实现一个绿色通道。在推进的过程中,以前的方式很多都是一家机构一个平台,或者是一个角色自己在往前推。未来的方式应该是跨行业多领域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向前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光凭着一腔热血,光凭着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一种共同的利益投入和产出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把大家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一起走得更远。也就是说,在这里要建造一种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体制机制。最后,在整套目标机制,包括平台的连接之下来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为我们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
这个就是在创新生态的建设过程中所开展的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会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课题、导入新技术等等,完成自主创新技术的升级。第二,产业引入。我们会针对某一技术领域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从技术创新到企业的筛选培育,最后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和他进行合作来培育地方在这个方面新的动能。第三,投资机会。在投资机会中,国创中心有一块是科研的金融创新平台,这个和之前的研发机构是不一样的。以前大家所熟知的研发机构往往是通过经费的使用来研发科技创新成果,然后把它推到产业中去使用。在现在的社会和行业中,有很多创新往往不是大机构和大企业开发的,往往是需要社会上很多稍微小型一点的创新团队或者创新项目来研究。针对这一块创新,国创中心打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基金来孵化上游的创新成果。最后一个是技术的引入。技术的引入涉及到国际合作,国际上有很多创新成果,但是本国市场和产业规模很小,所以很难把成果在当地进行落地,我们把它引入到中国来弥补中国技术供应链的不足。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首先,国创中心邀请了孙逢春院士作为我们技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孙院士也是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主要专家。这是我们在各个不同细分技术领域所邀请的专家。这一列是我们现在已经引进的全职在国创中心工作的专家。从智能网联到燃料电池、固态电池、混合动力、电机电控、轻量化等等,这些专家都是“千人计划”的级别。
综合来讲,我们想探索打造一种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让科技创新人才能够茁壮成长。包括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等各个方面。希望通过国创中心这么一个平台,让这些人才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
第二,开源整车开发验证平台。未来一个新的创新体系薄弱点就是在科学和技术的中间转化环节。怎么通过一个实体的平台支持这个环节呢?我们现在打造了一个开源整车开发验证平台。具体来讲,我们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把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数据交给我们,通过我们向行业来开放链路接口,这样很多原始创新的创新成果就可以按照纵向开发的方式搭载在这个车上,让技术不断的进行升级。一期的工作是在2019年开展的,明年还会有一个二期的支持,届时我们会把包括自动驾驶的技术、先进的部件都会在车上进行搭载,并且把它输入到产业中去。
另外,我们现在还在做创新性的共建实验室。很多前沿技术的开发,我们是有这个想法的,我们有实验室的开发理念,但是,我们缺少行业级别的软硬件的能力,特别是很多先进技术现在还没有标准,标准制定需要行业中有共性技术的验证平台才能产生出这种标准,因为制定标准要做大量的测试工作。所以说,我们正在积极跟合作伙伴合作,打造一个共性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检测验证的平台。我们现在和西门子达成了一个战略合作。一方面,做一个整车能效开发实验室,另外一个是数字化创新中心。整车能效开发实验室什么意思呢?2020年之后整车补贴会取消,产品如何在市场上生存?主要还是看本身的性能。以前国家的标准对车的节能是按照整车的特征来进行标准化的,比如说整车油耗、整车电耗,但是,这只是一个表征指标,最后完成这个指标、优化这个指标是需要内部关键系统零部件逐个进行优化的。
我们计划是在北京市支持下打造一个云系统的平台。在这个云系统上,我们来建云系统,让我们自己的仿真软件和主流的商业软件上云系统,通过我们向行业来开放使用,很多行业零部件供应商级别的厂商就可以通过我们来使用这种仿真能力来进行正向开发。同时,我们也为国内自主的仿真软件搭建一个应用的生态。因为自主软件没有生态没法广泛的推广应用,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闭环使用。通过我们这种方式帮助他推广到行业中。这也是一个小的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平台是知识产权的共享平台。国创中心只做技术不做产品,我们的技术怎么推广应用出去呢?技术推广应用出去的载体就是专利。我们看一下专利是怎么被用起来的。国外的情况,国外的专利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护,另外一个是推广应用。但是,在国内特别是制造业,专利基本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流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小,代表先进技术的专利在行业中如果被广泛应用的话也是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所以我们打造了一个知识产权共享平台。国创中心的创新成果,包括合作伙伴的创新成果只要允许都可以把必要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去。我们在前端还有一个门户网站,配合线下团队在外面帮助他把专利推广到行业中去得到广泛的应用。专利被流转出来以后必然会产生价值。一方面,会反馈之前的专利创新者产生更多创新的idea和更多的创新技术。另外一方面,帮助专利在行业中应用起来,提升下游的创新水平。
第四是创新项目孵化机制。我们也在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硬科技的创新项目,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帮他来进一步成长。同时,我们有很多跟产业对接的机会,我们帮助他们把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到产业中去积极应用,我觉得这才是国创中心所拥有的价值。
最后一个是国际合作。国家现在正在提倡,我们的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我们在和国外很多机构,包括高校、企业都在进行广泛的对接。刚才我讲到很多创新性的技术因为当地的产业规模比较小,所以没法在当地落地,从实验室走出来之后我们把它引入到中国落地,这一块也是跟地方政府有合作的。
总结一下。国创中心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打造一个开放、高效、节能的创新生态。这里不仅有技术的创新,还有体制机制模式的创新。我们要打造一个平台型的机构,这里既是技术协同创新的平台,也是产业化导入的平台,更是金融孵化的平台。通过开放型的体制机制,把一群合作伙伴聚集在周围,我们成为一个团体一起往前走。有句话叫做,“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我们想走得很远,所以,我们一定会和合作伙伴开放合作。最后通过合作伙伴型的关系来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摘自演讲速记稿,有删减。
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往期回顾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机场数量激增为民航机场车辆电动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年会院士报告】孙逢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排放交易之思考◆ 【年会主题报告】姜良维: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安交管科技应用◆ 【年会主题报告】环科院尹航:国六重型车远程大数据应用研究◆ 【年会主题报告】华为赵少奇:深耕数据,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年会主题报告】小鹏汽车翁浩宇:大数据在小鹏汽车动力方面的应用◆ 北汽新能源刘伟霞:“数字化强转型”势在必行,数据是数字化的基本生产资料◆ 【年会主题报告】国家信息中心李伟利: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私人自愿购买市场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