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宇春坐镇失败、邓超傻眼,内娱真完蛋了?

《影视圈》杂志 剧影圈 2022-06-24


文 | 雯怡


 

又逢春暖花开时,腾讯、爱奇艺两大平台自2018年起打造的101系列选秀再次启幕。


从形式到内容都高度类同的两个节目年年都被放在一起比较,这回两家干脆不打游击战,直接正面刚!《青春有你3》(以下简称《青3》)、《创造营2021》(以下简称《创4》)先后官宣,锁定同档期开播,前两期都已于上周完整上线。



鹅桃开战,太难得的一场好戏。吃瓜群众们兴冲冲地搬好小板凳准备看看谁才是赢家,结果赢家没找着,花了整整两个晚上、总共五个多小时看节目的自己倒是真的输了。期待中的“神仙打架”落空,网友们难掩失望,在微博上纷纷哀嚎:“内娱完蛋了。”



虽然在第二期上线后,节目口碑有逐渐回升的势头,但必须承认的是,101选秀走到第四年早已疲态尽显。当优质练习生、节目创意和秀粉热情这三个必备品即将被耗尽,这场造星狂欢还有继续的必要吗?


就《创4》、《青3》首轮对打的情况来看,要让选秀节目可持续发展,尚有几大难题亟待解决。


一、人才匮乏


自打被誉为“偶像元年”的2018年起,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入局选秀赛道。每做一档,就有上百号少年或少女们被放在一起竞争、接受导师和大众们的挑选。


如今到了第四年,红利开始消散,但选秀这股热潮却颇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有网友做过统计,2021年将有25档不同类型的选秀节目(包括团综等衍生节目)涌入观众视野,这便意味着需要有成千上万的人次参赛。

 

选手需求量的激增,直接导致了人才匮乏的问题。即使练习生数量足够,但真正专业、优质、有竞争力的练习生占比极少,也就造成了选手整体实力严重下滑,节目观感由此变差。


在《创4》、《青3》第一期中,面对一些练习生差强人意的表现,导师们给出的委婉表达率先出了圈。邓超的看到世界的参差、李宇春的不想让他们成了大家眼里高情商的体现。比起台上的唱跳,台下的话术水平似乎更让观众们津津乐道。



选手匮乏的问题早在前两年就有暴露。由于有选手多次登上选秀舞台,“回锅肉”这样的别称还曾激起过一番讨论。但今年,大家已经对练习生们反复穿梭于各个选秀舞台屡败屡战的现象见怪不怪了。“选秀半生,归来仍是素人”正在成为很大一部分练习生的常态。以至于曾经参加过《偶像练习生》的姜京佐再次出现在《青3》时,台下的媒体对他都没有太多的提问欲望。

 

两大平台对选手穷尽的难题给出了类似的解法:破圈层,将触角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达人和流量,以此制造话题和看点。


《创4》的诺言是“电竞圈顶流”,《青3》中的唐九洲是推理解谜类综艺里的高手;《创4》中的reaction担当韩佩泉是短视频红人,其身份能对应上《青3》里的表情包达人艾克里里。



除了跨圈层,还有跨国界。《创4》早就在开播前就放话要打造一支国际男团,节目中出现的外国选手米卡、赞多、力丸等凭着超高的专业度掀起全场高潮。导师们站起来大呼“你才是老师”,而弹幕里也尽是“降维打击”这样的字眼。


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气场的先天不合,让人很难想象这几个神仙选手能与此前上场的国内练习生们成为一支团体。国际解法的有效性尚待考察。


二、“创新”的实质:评判标准越发模糊


与大多数综艺、真人秀一样,选秀节目也同样有着创新难的问题。如果不能持续带来惊喜,就将面临着被抛弃。毕竟这是第四年了,聪明的观众早已摸清节目组的套路。


在开播前,就有网友给出“押宝小妙招”:节目中戴了双麦的选手一般都有剧本线,可以重点关注。于是在《青3》预告中闪现的“双麦选手”都被显微镜女孩们一一扒了出来,这下大家等于提前知道了这些人都会走到比赛的后半程。

 


为了出其不意,《青3》在第一期中用媒体见面会的方式率先自爆,把辛辣的拷问放到台面上来,想以此打开话题讨论度。紧张到四肢颤抖的李俊濠、以一句“你才是奇葩”反怼媒体的高一百等选手让人印象深刻,人设由此建立。但除了用犀利对话在短期内掀起一波热度以外,后续正片又该如何发力?

 

《青3》的赛制只保留ABC三个等级,其余基础不够的练习生们将会被分进以N为代号的新人班。明面上是创新了,但“新人班”与此前F等级的实质性区别尚未充分体现,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创4》在赛制上的大调整是将投票权交到选手手中,和导师们的投票等值。而这一举动却似乎折射出节目组对导师选人能力的某种心虚。


放眼《创4》导师席,邓超、宁静是演员,后者在去年的《浪姐》里属于舞蹈差生。周震南、郑乃馨是刚从这个体系中走出来的新人,资历尚浅的他们,比起导师,更像是一种“活招牌”般的存在。



Amber刘逸云虽然业务能力没的说,但长期在海外发展的她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节目中并没有过多的表达和话语权。唯剩歌手周深在指导选手唱歌时信手拈来的一小段《曹操》难得的惊艳四座,但也局限于声乐领域。


 

导师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表达力弱,带来的结果就是评判标准越发模糊。被朝气蓬勃的气息感染了就一顿拍灯的邓超被宁静吐槽是“撑腰王”,他在备采中坦言:“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标准到底在哪儿”。

 

第一组上台的“糖果超甜”组合中,选手陆定昊在演唱中破音,但他却成了表演结束后唯一一个被导师们指定加试的成员。严重失误的人反倒有了展示唱跳的二次机会,没有任何逻辑过渡,观众再傻也看得出来,导师们这就是在按台本上写的流程走啊。


三、成团后的路在哪儿?


选秀节目的困境,还在于偶像们成团出道之后该如何发展。

 

看看前几届选手们的现状,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爱豆的最终归宿都离不开演戏。第一届大厂男孩里,范丞丞被选为热门IP剧《左肩有你》的双男主之一,陈立农有大银幕作品《赤狐书生》但评分不及格;火箭少女101的前三名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都在各个影视剧中露脸,口碑参差不齐。



而同样是从选秀舞台走出来的李汶翰、金子涵,就属于转型失败的那一拨。二人在《我就是演员》里的表现遭到很批,导师直接劝退他们的演员路。郝蕾对金子涵直言不讳:“回去唱跳吧,你不是一个做好演员的材料”。李汶翰曾经的队友陈宥维、何昶希二人在《演员请就位2》里的表演也掀起巨大争议,甚至引发了导师之间的舌战。



越来越多爱豆转演员的翻车案例,不仅让人看不到选秀偶像的未来在哪儿,更让人为影视行业深深担忧——让一群以人气流量、舞台唱跳能力为考核标准被选出来的孩子们贸然地演戏,作品质量何以保证?

 

爱豆之所以会去演戏,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还没有针对唱跳偶像开发出成熟的演出机制和市场环境,造成了他们“出道即失业”;另一方面也是片方和资方看中了这些偶像身上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然而,选秀节目出道的男团、女团一届更比一届“糊”,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打开上一届《创造营2020》成功出道的7个女孩的百科简介,她们的个人履历几乎都默契地停在了“加入女子组合‘硬糖少女303’”这一句,往后再无更多值得一提的成就和经历。可见随着“全网秀粉300人”的真情实感被消磨殆尽,“流量”作为爱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正在逐渐失效。



当限定团的甄选标准失真,长尾效应微乎其微,选秀节目的内在逻辑似乎已经从发掘和寻找优质偶像,悄然转向打造一档话题和槽点充足、适合下饭的综艺真人秀。











往期回顾


复盘2021“最强春节档”,教会我们3件事
不再“被迫甜美”的杨幂,这次能拥有代表作了吗?
周迅、陈坤都带不动,玄幻大片《侍神令》是怎么垮掉的?“快抖大战”、各平台入局,2021春晚哪家强?贾玲,一个你无法对她下手的女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