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瑜伽经详解版》第3章(一)3.1-3.3专注、冥想、三摩地/合神(瑜伽八支之#6、#7、#8)

心心夜明 自在之书 2023-02-07

1、《瑜伽经》Yoga Sutra,亦有译为《合一经》。作者帕坦伽利(Patanjali)。

2、《瑜伽经》详解版所有内容皆译自网站swamij.com/yoga-sutras.htm。(没有翻译人的任何解释)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翻译者:心心夜明、空无灵音;校对:空境浮云;精校:空无灵音。转载请保留此条注意事项。3

3、此翻译内容出于兴趣和学习,版权属于原网站作者。请勿用于商业目的,否则引起的相应法律后果请自负。


第3章 

成就篇/进阶篇(Vibhuti Pada)


本章概述:


【进阶】:《瑜伽经》第3章名为成就篇Vibhuti Pada,是讲述进阶的章节。本章的开始介绍瑜伽八支的最后三项:专注、冥想、三摩地/合神(samadhi),三者统称为全神合一(samyama,三夜摩、三昧)。本章的其余章节讲解全神合一作为去除无知的细微屏障的精微工具的应用。


第3章有56小节,分为9部份:


1、专注、冥想、三摩地/合神(瑜伽八支之#6、#7、#8)(3.1-3.3)

2、全神合一是更精细的工具(3.4-3.6)

3、视“内在”为“外在”(3.7-3.8)

4、以全神合一觉察精微转换(3.9-3.16)

5、全神合一的体验(3.17-3.37)

6、如何对待精微体验(3.38)

7、由全神合一获得的更多成就(3.39-3.49)

8、放下带来解脱(3.50-3.52)

9、经由全神合一的更高明辨(3.53-3.56)

一、专注、冥想、三摩地/合神(瑜伽八支之#6、#7、#8)(3.1-3.3)

【瑜伽八支的最后三项】:Dharana(专注)、dhyana(冥想)和samadhi(三摩地/合神)是瑜伽八支的最后三项。

•  Dharana:专注是注意力保持、固定于一个对象或地方。(3.1) (1.30-1.32)

•  Dhyana:冥想是持续的专注,由此注意力一直重复或保持在同一个对象或地方。(3.2)

•  Samadhi:三摩地/合神是深度专注,只有对象、地点或观点的本质存在,头脑自身似乎已经消失。(3.3)


【注意力的阶段】:是注意力自身逐渐向内移动,经过以下阶段:

•  从注意到专注(dharana) (3.1)

•  从专注到冥想(dhyana) (3.2)

•  从冥想到三摩地/合神(samadhi) (3.3)


【相关的文章】:阅读下列介绍专注对象、冥想及三摩地/合神的文章:(以下文章均在swamij.com网站)

50+ Yoga Meditation Methods       50多种冥想方法

Types versus Stages      of Meditation  冥想的类型VS阶段

Five Universal      Stages of Meditation  冥想的五个阶段

4 Steps of Meditation 冥想的四个步骤

Seven Skills for Meditation  冥想的七个技巧

What is Yoga Meditation?  什么是合一冥想

Short Course in      Yoga Meditation  合一冥想简课

3.1

Concentration (dharana) is the   process of holding or fixing the attention of mind onto one object or place,   and is the sixth of the eight rungs.

(deshah bandhah chittasya dharana)

   专注(dharana)是注意力保持、固定于一个对象或地方的过程,是瑜伽八支之六。  

【准备工作】:在经过稳定头脑(1.20,1.33-1.39)、通过“行合一”(Kriya yoga 2.1-2.2)减少粗染色、以及瑜伽八支的前五项的努力之后,专注会更容易到达。


【若毫无准备】:没有上述准备的话,意识专注的努力通常只带来内在斗争。喧闹的头脑使人们说现在无法冥想,要在生活问题消除以后再说。这类直觉有一定真相在里面,但关键是你不能总是拖延。而所包含的真相是:需要准备。有了准备,专注会更自然地到来。如果毫无准备,有价值的事难以发生。


【短暂的专注也是成功】:很容易认为当冥想没有带来禅悦时,是“不好的”。实际上,当一个人了解了简单的专注训练的巨大价值之后,就会明白在适当环境下,即使是短而浅的练习也有积极价值。哪怕温和的专注于所选对象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都算是冥想之路的成果。每一刻的积极练习,都会在意识的中留下有益的痕迹。起初也许微不可见,但这些片刻逐渐积累,专注成为冥想,为三摩地/合神的瞥见打下基础。

3.2

The repeated continuation, or   uninterrupted stream of that one point of focus is called absorption in   meditation (dhyana), and is the seventh of the eight steps.

(tatra pratyaya ekatanata dhyanam)

 持续、不间断的专注之流,即称为冥想(dhyana),是瑜伽八支之七。  

【专注一个对象】:持续专注于一个对象,就是冥想。通常的,会有片刻的专注,毫无分心。然后,就会有片刻的走神。然后,注意力放开分心事物,转回专注对象。然而,当走神不再发生,对一个对象持续的专注就是冥想。


【同一对象不断显现】:另一描述冥想的方式是,有一系列单独的专注,而不是同一个连续的专注。如果所有这些片刻专注于同一个对象,就称为冥想。不管你认为它是连续的对同一对象的专注之流,或是一系列的单独专注于同一对象的片刻,都是“不间断的注意力”使专注成为冥想。


【观察者、观察和被观察者】:在冥想中,仍有一个观察者在观察对象。当观察者极度专注于观察的过程,三者便会消融,只有对此对象的觉察存在,于是冥想成为三摩地/合神。


【冥想是一项工具】:冥想(与专注和三摩地/合神一起)是审视内在世界,以体验意识中心(1.3)的工具。粗对象(2.1-2.9)和细对象(2.10-2.11)已被系统的体验、审视并无欲(1.12-1.16)地放下,逐渐穿越无知/不觉知(avidya,2.5)的各个层次。

3.3

When only the essence of that object,   place, or point shines forth in the mind, as if devoid even of its own form,   that state of deep absorption is called deep concentration or samadhi, which   is the eighth rung.

(tad eva artha matra nirbhasam svarupa   shunyam iva samadhih) 

当只有对象、地点或观点的本质存在,头脑自身似乎已经消失,那一深度专注的状态就称为三摩地/合神(samadhi,三摩地),是瑜伽八支之八。

【观察者、观察和被观察者】:在冥想中,仍有一个观察者在观察对象。当观察者极度专注于观察的过程,似乎只有对象存在时,那就是三摩地/合神的开端。就好像观察者、观察过程和被观察物一起消融,只有对象单独存在。当这种深度专注发生时,冥想成为三摩地/合神。


【此刻你就在三摩地/合神中】:会有点难以置信,但此时此刻,你就正在三摩地/合神中,而你专注的对象,是在你信念中的世界的背景之下,你对“我是谁”的感知(1.4)。事实上,你是纯粹觉知、自性、见者,等等(1.3),却因为意识染色的遮蔽(1.5)而无法体验到这一点。冥想和三摩地/合神的工具,就用于打破这些虚假认同。


【三摩地/合神的阶段】:回顾三摩地/合神对象(1.17-1.18, 1.42)的阶段是很重要的,三摩地/合神本身并不是终点,只是沿途中的一项工具。


【当三摩地/合神成为工具】:使专注成为冥想,冥想成为三摩地/合神的过程就叫做全神合一(samyama),后续经文3.4-3.6中会讨论。这是作为更精微练习的精细工具。



相关阅读

  1. 第2章(五)2.30-2.34持戒和遵行,八支之#1、#2

  2. 第2章(六)2.35-2.45持戒和遵行的效果

  3. 第2章(七)2.46-2.48体式或冥想坐姿,瑜伽八支之#3

  4. 第2章(八)2.49-2.53调息和呼吸控制,瑜伽八支之#4

  5. 第2章(九)2.54-2.55制感或感官回撤,瑜伽八支之#5

读传世经典

观自在之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