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产业到综艺限薪令
上图记录的是我最喜欢的体育事件之一。
2009年NBA全明星赛,科比和奥尼尔摒弃前嫌,重归于好,共同捧得那一年的全明星MVP奖杯,这个奖杯算是他们重归于好的象征。
他们曾是队友,共同为湖人打出了一波三连冠,之后由于队内地位之争闹得不欢而散......
等等打住!
有人要问了,你不是个愤青吗,成天对时事新闻指手画脚,怎么突然聊起体育来了?
嗨,体育观众本来多愤青,体育迷多是年轻男性,血气方刚,看看每逢重大赛事各方球迷在微博互喷的阵仗就知道了。
不过今天的重点不在愤青,还是要聊市场。
体育嘛,就是锻炼身体,有一点追求的就是看看自己的身体机能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能有多快、多高、多强,具体到我关注的一些项目还有多准,多美,多敏捷。
体育,也就是运用身体,其实是人人都会的技能,再懒的人每天都要走动走动,勤快一点的隔三差五去跑跑步,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的定时去健身房,最厉害的当然是职业运动员,他们能靠体育养活自己。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个原理可以推到无数其他领域。
唱歌是人人都会的技能,再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在KTV飙一曲《青藏高原》,但是很少有人成为职业歌手。
做饭是人人都会的技能,煮一碗面填饱肚子总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专业厨师的质量和产量普通人也没法比。
算数是人人都会的技能,一百以内加减乘除平常生活富富有余了。但是有些人由于天赋极高或者训练有方,记忆力超群,心算速度极快。不是有个节目叫《最强大脑》吗。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说类似《最强大脑》《一站到底》这样的综艺节目毫无意义,说那种单纯讲究智商炫技的活动跟知识的掌握和传播没有关系。
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对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节目跟知识的掌握和传播的确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结论是错的,这类节目的功能本来就不是掌握和传播知识。
综艺节目就是用来娱乐的。身心愉悦是人的一项很重要的需求,《最强大脑》跟《快乐大本营》本质上一样,都是为观众带来身心愉悦的产品。
能够解决这种需求的产品还有很多,小说、影视剧、电子游戏、日本动作片,从欣赏故事到视觉刺激再到身体最原始的欲望,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产品。
1891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美国体育老师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项运动,把装桃的篮子钉在墙上,然后朝篮子里扔橄榄球,看谁扔得准,现在我们称其为篮球。后经过多次改良,规则逐渐复杂,项目的观赏性逐渐提高,开始有人愿意停下脚步观看他们的比赛。
万恶的资本真是无孔不入,有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开始花钱建设场馆,组建球队,选拔人才,组织比赛让人观看。终于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有人愿意给他们付钱了。
到如今篮球运动风靡全球,拥有庞大数量的观众,运动员往往也有不菲的报酬。
这一切繁荣的背后依然是那些最简单的道理,人身自有权、私有财产权和自由交易。运动员为球队打球(付出劳动和时间),球队付给运动员薪水,观众买票进入场馆观看比赛。
观众花钱在这里没有锻炼到身体,没有学到什么技能,他们只是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当然观众也有可能花钱看了一场烂比赛,得不偿失;球队老板可能选错了运动员,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收入;运动员也有可能选错了球队,他的心理收入(包括货币收入)抵不上他付出的劳动。
这都是自由交换难免出现的失误,因为人不是神仙,不能预知未来,只能根据经验和知识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所以说体育运动也没什么神圣和崇高的,还是市场的产物,跟其他一切市场现象一样,是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排序所选择行为的结果。观众看体育比赛欣赏运动员的身体天赋,看《最强大脑》惊叹于选手的超强脑力,这些都是娱乐功效,跟看电视电影没有任何区别。
既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娱乐项目,也就说不上哪一个高尚哪一个下贱。前面关于体育市场的简单模型也可以用到影视行业,演员在镜头前表演(付出劳动和时间),投资方付给演员片酬,观众通过看广告或者开会员的方式付费从而欣赏到影视产品。这里面演员、投资商、观众也会面临跟体育产业一样的风险。
同样的投入产出原理,同样是娱乐产业,同样是市场的参与者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由交换,一个是“民族英雄”,一个经常被蔑称为“戏子”。这倒也无可厚非,都是个人喜好问题,谁都没有侵犯别人的产权,也没有干扰到别人的自由交易(其实某国的体育产业是严重的非市场化领域,这里话题不相关就不多说了),最多就是嫉妒,逞个口舌之快。
NBA运动员来不来几百万上千万刀的年薪普通人望尘莫及,不知道他们那边有没有人要求ZF限制NBA球星的收入,打一场比赛不得超过多少钱之类的。相信也有不少这种脑残呼声,不过那边的ZF没有傻逼到那种程度。
诶,你别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最近我就听说某国某局出台了个什么限薪令,要求综艺节目总体不许超过多少投资,每一个明星不得超过多少薪酬,具体数据我也懒得查了,侮辱智商,对待这种事情我除了一句“傻逼”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
唉,算了,再多说两句。跟所有行业一样,娱乐产业也需要资本投入。就拿这个综艺节目来说,投资方最后能不能如愿收到回报都是未知数,他们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们根据自己对于市场的预判分配自己的资本,多少用来筹备场地设备,多少用来支付演员薪酬。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是自愿的,演员自愿出演,投资方自愿付钱,观众自愿付费或者看广告,每一方自负盈亏,没有伤害到任何第四者的权益。
投资商花自己的钱雇佣演员还得看别人眼色,而这个明显在侵犯别人自由交易权利的机构还有脸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说是在“平衡收入”,最可怕的是,大量与此无关的闲散人员在为这个机构摇旗呐喊。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有一天另外一个什么机构以类似的理由侵犯到他们的权利,还会有另外一帮闲散人员用同样的方式为他们所受的侵犯摇旗呐喊。
有点相关:勇士夺冠教给我的
看似有点相关实际非常相关:为什么我要骂小崔?
最近文章:吴小平风波的启示: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切茄且郄,写着写着又开始激动的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