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及运行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民生经济发展成就
系列报告之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2012年-2022年上半年期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冠疫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自身工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十年间累计上涨16.9%。
(一)第一阶段(2012-2015年)
2012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进行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速回落,国内相关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2012-2014年,新疆PPI同比分别下降3.4%、3.5%、3.8%和17.6%;4年来购进IPI分别下降2.1%、2.2%、2.5%和15.7%,连续4年处于负值区间。2015年,受国际市场输入性通缩压力、国内工业产能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共同影响,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7.6%和15.7%,均跌至10年以来的最低点。
(二)第二阶段(2016-2017年)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2016年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序幕,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产品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带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稳步回升,2016年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5%,降幅较2015年迅速收窄12.1个百分点。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石油、煤炭、化工、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价格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7%,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8%,是十八大以来涨幅的第二高点。
(三)第三阶段(2018-2020年)
2018年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升级,为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PPI仍在高位运行,2018年,新疆PPI上涨11.2%,涨幅较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2019年,美国宣布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部分企业不仅出口关税增加,进口原材料、设备成本也有所上升,在两头挤压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减,面临“有利润无市场”和“无利润保市场”的两难抉择,市场需求疲软,全年出厂价格由涨转跌,新疆PPI下降1.5%,涨幅落差达12.7个百分点。2020年,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工业产品供需均受到牵制,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全年出厂价格下降8.4%,购进价格下降6.6%。
(四)第四阶段(2021-2022年6月)
受全球疫情冲击、大宗商品供需错配、发达国家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大幅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出厂、购进价格快速上涨。2021年,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4%,比2020年高27.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上涨15.0%,比2020年高21.6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走势先扬后抑,同比涨幅逐月回落。上半年,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5%,购进价格上涨23.0%。从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工业生产者价格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
(一)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波动明显大于全国,领涨领跌明显
2012年以来,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涨跌幅明显大于全国均值。新疆是全国的资源大省,也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是大宗商品的聚集地。新疆工业结构中“三黑一色”占比较高,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工业,另一方面,大量向中东部省市输出大量的初级产品及电力。2012年以来的两次PPI上涨,首当其冲、影响力最大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新疆“三黑一色”比重远高于全国水平,这也是新疆PPI涨跌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2015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2%,新疆下降15.7%,降幅均是这10年期间最低点,新疆比全国低10.5个百分点。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至10年期间最高点时,2021年全国PPI上涨8.1%,新疆涨幅则高达19.1%。这说明新疆PPI在全国领涨领跌的规律较为明显。与此同时,新疆购进价格上涨15.0%,也同步上涨到最高点。
(二)购销剪刀差长期处于“倒挂”状态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的差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重要指标。从长期来看,2012年-2021年期间,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仅有3年处于低进高出状态,其余年份均处于“价格倒挂”状态。2021年,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4%,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出厂价格低4.4个百分点,出现工业生产者价格“正向”剪刀差(低进高出),创下自2010年以来工业价格正向剪刀差的新高,是新疆工业生产难得的“机遇期”,工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22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新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比出厂价格涨幅高0.5个百分点,呈负向剪刀差关系。2022年以来,持续出现“负向剪刀差”,说明新疆工业整体盈利空间由宽松趋于收紧,后期走势应予以高度关注。(三)九大类购进价格全部上涨
2012-2022年上半年,新疆工业生产者九大类购进价格全部上涨。其中,价格涨幅超20%的有纺织原料类、化工原料类、木材及纸浆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分别上涨39.0%、38.7%、36.9%、33.6%、20.6%。涨幅低于20%的有农副产品类、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和燃料、动力类,涨幅分别为17.4%、14.5%、13.5%、10.6%。
(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进一步巩固,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为主,重点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低效供给,为优质产能更好发挥作用腾出市场空间。2017-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市场供给逐步转为买方市场,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市场上原材料紧缺,价格出现持续反弹。2021年,发达国家超宽松政策,引发输入通胀,国内能耗“双控”和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煤炭、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整体产能受限,上中游环节价格高位运行,尚未传导至消费末端。
(二)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
一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会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与国际期货价格联动挂钩,同步效应明显;二是新疆工业结构中“三黑一色”占比较高,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涨跌影响很大。2022年11月,新疆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8%,其中,“三黑一色”上涨,对PPI总指数的影响高达67.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在全国排位一直位于前三。
(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突出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生产和物流接连遭受冲击,主要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的特点突出。面对疫情冲击,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突出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突出地位,中欧班列作用突出,为全国供应链稳定、抗疫物资保障、物价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疆光伏、风电等产业链竞争优势凸显。受疫情影响,畅通国内大循环过程中,新疆还存在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尚未完全通畅,提升制造业比重稳定仍任重道远。
(四)新疆自身产业结构影响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低的地位。2012年人均GDP为33796元,位居全国第18位,从增长速度看,居全国第11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经济结构处于不断转化之中,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2021年已经形成了14.7:37.4:47.9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从工业内部来看,新疆重工业化程度较高,但从重工业内部行业来看,以资源性采掘业与能源粗加工为主,而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加工比重则非常小。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勇挑资源能源大省重担
新疆石油已探明储量位居全国首位、天然气和煤炭均据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省。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和能源矿产等,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依存度已经很高,有的还在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77%,铁矿石81%,铜精矿78%,大豆84%,初级产品供应的重大缺口,不排除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的可能。新疆要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作,就必须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意识,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二)遵从经济发展规律,实施战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按照工业化一般过程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进行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推进工业部门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因此,它不是供给不足经济状态下的“拾遗补缺,填平补齐”式的简单适应性调整,而是立足于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工业部门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水平为目标的结构优化升级。这种战略性调整,既包括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工业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丰富内涵。
(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步伐
在开放经济中,产业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素质,产业素质决定于产业技术水平,产业技术水平依赖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产业素质和增强竞争能力为目标,而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在新疆工业结构体系中,粗放经营、生产规模集中度低,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等工业部门内部性因素,以及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不健全等社会性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工业技术进步,新疆在工业发展政策方面还有较大优化空间。
(四)立足资源大省区情,高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新疆要充分考虑自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立足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基本区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推动资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落实好能耗“双控”总体部署,理解好运用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则,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要防止把任务简单层层分解,要以更加务实高效、接地气的举措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往期推荐
【数说十年】凝心聚力绘新篇 石榴花开幸福长
【数说十年】铸牢三农压舱石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撰稿|秦子啸编辑|樊书萱责编|秦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