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本书 051 | 读懂德国“莱茵资本主义”模式

博士陈 陈达飞全球宏观策略 2022-07-18


领读者:陈达飞 博士

【每周一本书】 每周日更新


导读


上周推荐了ClockTower的一篇报告(Clock Tower | 三大约束与中国选择:拥抱“莱茵资本主义” | Clock Tower |  Three Traps)。报告提出了中国10年内面临的“三大陷阱”(地理、人口和中等收入陷阱),认为中国正在从“美国道路”转型“德国道路”(莱茵资本主义),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投资机会。在我的知识星球会员群里展开了一些讨论,很多星友表示很有启发,解答了一些长期困惑,希望我写一个关于德国的书单。


其实曾经写过一些(参考:每周一本书 014 | 探寻 “ 德国之谜 ”:德国马克与社会市场经济 | 每周一本书 017 |  《金融的谜题: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 每周一本书 029 | 莫迪:《欧洲悲剧:欧元如何一步步将欧洲推入深渊》)。《社会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视角;《金融的谜题》是金融体制视角;《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是汇率视角;《欧洲悲剧》是欧元视角——主要是欧元诞生之后的历史。


此外还推荐《欧元的思想之争》,讲述的是欧元诞生过程当中的政治、观念之争;《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对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有深刻影响;《老奇才的自白》——德国“金融沙皇”沙赫特的自传;《德国的七个秘密》——全球经济动荡中德国韧性的根源,偏重于德国制造的优势;《战后德国经济史》——史学而非经济学的解读。


顺便给我朋友翻译的新书《货币的终结》做个广告(待上市),他是学德语的,热衷于引进一些好书。正在计划引进的另一本书是Hans0Werner Sinn的这本。



由于关注全球宏观,欧洲也要跟踪,这就少不了德国。以前也写过关于欧元和欧洲经济的一些专题(融合与分化:德国双循环与欧元区再融合),但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一直觉得,德国-欧元区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


《融合与分化》这个专题是在国内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候写的,那么,中国在外循环中的位置如何?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如何处理?德国-欧元区(欧盟)就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下面是该专题的摘要部分:


融合与分化是二战后欧洲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关键词,这既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去拆解,也可以从“中心-外围”结构去理解。在一体化的次序上,地缘政治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核心国期望以经济和货币的一体化推动政治协同。结构上,将融合分为三个层次——德国、欧元区、全球,和三个时间节点——1990年两德统一、2000年IT泡沫和2010年欧债危机进行考察,更有助于理解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70-80年代,德国和日本在应对汇率升值的挑战上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德国统一使德国负重前行,充当“欧洲病夫”十五载。IT泡沫之后,德国的内政改革与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经济扩张使德国蜕变为欧洲之星,但外围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却愈演愈烈,政府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难以持续。欧债危机之后,外围国似乎在复制德国10年前的结构调整路径,欧元区内部国际收支关系趋于平衡,“欧猪五国”财政收支持续改善,去杠杆和化解泡沫成效显著,私人非金融部门现金流量关系趋于合理,但同时,欧元区对外的国际收支却变得更加不平衡。在当前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包揽”其他经济体过剩储蓄(或产能)的现象难有本质上改变,美国无法通过单边或双边方案解决自身的失衡问题。只有通过多边的方式,通过赤字国与盈余方合作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全球均衡发展。


日本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领域。个人觉得,在各个方面,德国和日本的比较研究对中国转型的启发要远远大于对其单独研究。在当下这个时点,意义更大。




我的知识星球:


这是我的知识星球“陈达飞全球宏观策略”。《融合与分化》专题pdf版本和对应的PPT都已经上传,加入星球即可下载。以前和以后的所有资料都会在此分享。原创内容主要包括:


1. 专题直播(预告+PPT+数据)

2. 深度报告(原版+PPT+数据)

3. 学术文献(电子版+笔记)

4. 每周书单(电子书+笔记)

5. 经济时评(原版)

6. 研究心得(随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