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二十二)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广义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国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体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学运动、流派,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的考据、研究等,类似中国古代文学史。狭义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是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注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领的融合贯通。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索,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代表作家作品的讲授和研读,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传播,培养“00后”大学生广博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主讲教师
苗贵松
苗贵松,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教育部武汉大学文学院国内一般项目访问学者、台湾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修班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文学史课程骨干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影视评论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员、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学术委员、常州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苏学习在线兼职教师,曾受中国电影家协会邀请参加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论坛,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艺术科学论文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类奖项,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审美文化》《文化遗产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传播》等课程,并获得中国大学MOOC《唐诗经典》《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优秀证书。指导完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多项,主持并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3项。
中国古典诗词传播方式影像访谈报告
一、课程训练目标
在网络盛行、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文化却离我们渐行渐远。研究采取影像访谈方式,通过“上大学后最后一次接触古诗词是什么时候”“对采访的学生进行古诗词问答”和“古诗词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会在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传播”三大问题呈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课堂上、校园里、生活中,提出中国古典文学类通识课程的观,使之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新美丽中国时代心声的一片生机荷塘。
二、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渗透到教学各环节,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育人案例设计
指导14播音与主持专业班(现为广播电视编导)陶锐/14080626、姜成成/14080616、黄心怡/14080615、谢婉茹/14080631、李茜雨/14080619五名同学,通过在各大高校(以常州为主)随机采访各年级各专业的大学生,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在大学生中最喜欢的传播方式,从歌唱、吟诵、书法、绘画、曲艺、电影、电视、网络传播等方面调查。希望能为中国古典诗词在大学生中更好地传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项目就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有意设计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四、项目实施过程
2016年4月20日,指导老师苗贵松开会讨论项目计划和相应细节。
2016年5月3日,常州工学院教室开准备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采访要问的问题以及各种细节,详细情况见验收佐证材料。
2016年5月8-11日,常州工学院本部老校区,第一次采访了近30位学生,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2016年11月24日,常州工学院巫山路校区,第二次采访苗老师选修课30位学生,效果不错。
2016年12月26日,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第三次采访了苗老师课堂上的学生,这次采访吸取教训,改善了许多,比较顺利。
结合专业特色采用一问多答的方式(项目组出境主持人在校园内进行采访,最后整理编辑做成电视短片),研究报告公开发表于《文学教育》2017年第10期。
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播音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训练。
屈原是“愚忠”吗?
一、课程教学目标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提倡“美政”,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盟。但这些进步主张遭到了楚贵族的反对和诬陷,于是被楚怀王疏远并两次流放。在这样的逆境里,屈原创作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抒发了对昏庸楚王的怨愤,对祸国殃民的群小的憎恨,以及对祖国、人民忠贞不变的热烈激情。公元前277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而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地自沉于汩罗江,以身殉国。那么,屈原是“愚忠”吗?
二、思政育人目标
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法治意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育人案例设计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00后大学生热爱表现、善于表演的专业特长,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现代影视传播相融合,把全班35位同学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社四个学习团队,本身就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有意设计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四、教学实施过程
随着时代风气的转换,屈原的文学作品可能越来越让人难以阅读,但是屈原的人格意义和爱国精神可谓家喻户晓。本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课,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课代表裴启慧同学领衔(是后来报警救轻生男,《扬子晚报》曾经报道“最美女生”之一,她们又决定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元奖金全部用于资助云南的贫困学生)。
七名同学课前编导、课堂演绎,教师指导、全班体验,绝大多数同学对屈原投江行为是爱国而不是“愚忠”有了新认识。
案例三
语录体散文《论语》的德育艺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本篇中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有动作,首尾圆合,初具了篇章的规模。
孔子及其几个弟子的形象、性格也比较鲜明: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子路的率直,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小心谨慎,曾皙的从容不迫、高雅清华,都各具特色。
二、思政育人目标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也承载了孔子成功的德育艺术。以无知的态度向人虚心求教,坚持主体间性平等对话原则,以便德育通过主体与主体关系这一介体得以实现,并回归于生存本身;运用共情原理走进对象主体的心灵以获取共同语言,避免德育只是两种观点、两种情感、两种判断在心理空间中的错位的尴尬;情境设置、有感而发是孔子积极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这一切都为提升思政育人效能,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三、育人案例设计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00后大学生热爱表现、善于表演的专业特长,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现代影视传播相融合,把全班34位同学,分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北斗七星”学习小组,本身就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有意设计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四、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课代表张天羿领衔,肖悦洋、严莹莹、游世纪、张海洁5名同学共同课前编导、课堂演绎、课后交流,教师指导、全班体验。
核心人物孔子由张天羿扮演,该生专业基础扎实(后来荣获江苏广播影视演讲大赛二等奖),其他四名女同学(编导班专业特点)分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有模有样,轻松而深刻。再辅以电影《孔子》资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言而喻。
陶渊明的理想你懂吗?
一、课程教学目标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早年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陶渊明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幻想;又因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喜园林而不喜政治,加上黑暗的现实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济世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贯穿陶渊明的一生——既表现为出仕与归隐的反复,又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悲愤。他对后世影响何在?
二、思政育人目标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三、育人案例设计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虽然有鲁迅先生所言“金刚怒目”的一面,但广为人知的还是田园诗人的形象。他用诗歌咏赞自然的生活,创造出一种冲淡平和、萧散清远的风格,具有返朴归真的自然美。这与当代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一脉相承,其文学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题咏的标杆。天璇组的微节目《陶渊明》基调比较轻松,形式比较新颖,基本理解了这位文学名家。
四、教学实施过程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陶的乐天知命、随顺自然的生活态度,对后人也产生过消极影响,但其主流还是积极健康的。其影响之深广,仅次于李白、杜甫,他的人格意义和生态精神可谓市民社会的先驱。本节《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课,就充分体现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渊源。为使00后大学生更有亲切感,教师利用QQ课程群,上传当代流行音乐歌手羽泉歌曲《归园田居》、CCTV-1[经典咏流传]侯明昊演唱陶渊明《杂诗》等教学资源,深受同学们喜爱。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杜甫为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对近些年网上“恶搞”杜甫现象必须批判!
二、思政育人目标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等层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育人案例设计
诗歌是与灵魂对话,攀登是与自己对话。给自己设定一个高度,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由于时代、年龄、阅历和地域差异,00后大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诗圣杜甫诗歌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天玑组刘越为班长,具有一定的“高度”。又努力在巫山路校区附近找了一段“高地”,江南“秋风”萧杀之气尽量用摇动镜头模拟表现,也真是“拼了”。应该说,基本理解了“诗圣”杜甫。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主流为诗歌。唐诗是高峰、代表律诗。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的确对00后大学生构成了学习难度的考验: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选材、文案,到演说、剪辑各有分工,课后交流,教师指导、全班体验师生教与学共同体“标识”。为使00后大学生更有联动感,教师利用QQ课程群,上传当代著名流行音乐歌手赵传CCTV-1[经典咏流传]节目上演绎杜甫《望岳》资源,引起回忆中学时光,增强岁月感。
通过教学,同学们对责任担当,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都有了较深的体会和感染。
佛系青年的人性之光
一、课程教学目标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他出身豪门,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他的词更一个“真”字取胜,他的一生也因一个“情”字扑朔迷离。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称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348首诗。而被人称为纳兰性德最深情的词《长相思·山一程》:动心何处?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
三、育人案例设计
因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时只有45,所以历来教学大纲均将小说作为明清文学的重点。而编导班女生多,注重情感细腻表达的纯美文学作品,我因势利导,同意瑶光组自选方案。该组同学积极性高、充分发挥编导专业特长,微电影作业画面精美、选文恰切、配音悦耳,已经走进了文学名家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实施过程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反映皇室贵族生活与好尚的宫廷文学,对后人的积极意义不多,但纳兰作品却是个例外。亲情、友情、爱情是人之常情,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活基础。为使学生更有亲切感,教师利用QQ课程群,上传清华大学毕业生、当代实力与个性青年、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柯洁在CCTV-1[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演唱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词等教学资源,深受00后大学生的喜爱。因为该同龄学长说:“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份坚守和一份执着。”
今夕是何年:中国古典文学电视作品知多少
一、课程训练目标
广播影视作品历来以其丰富的视听语言受到观众的喜爱,而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广播影视作品更是我们学习历史、浸润文化最直观、最易接受的形式之一。然而能在欣赏完影视作品后,回归到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中的人却少之又少。本次项目希望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此类广播影视作品的知晓情况,由此可唤醒更多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与热爱,以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二、思政育人目标
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三、育人案例设计
完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广播影视作品目录》;校内采访录像,完成视频后期制作,发布上传微电影1部;校内文化推广(交流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广播影视作品展板;协同创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广播影视作品》电子书1部。四、项目实施过程
2018年12月——收集中国古代文学广播、影视的材料,制定项目实施的流程,在我校本部与新北校区进行采访(30人左右);
2019年1月至2月——利用寒假走亲访友机会,零星采访市外省外高校学生。
2019年3月至8月——在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以及常州大学城进行采访(20人左右)。
2019年9月至12月——对采访视频进行后期加工成纪录短片;对访谈视频资料进行分析,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提出有利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创新大学生所喜爱的中国古代文学广播影视传播方式建议。
教师指导17编导一班裴启慧/17080319、周朝凤/17080335、姬敏/17080313,18编导二班张天羿/18070230、蒋婷/18070209,16电三班邱硕/16020618、16应化班张雨成/16090438、17通信班许敬/14030729(参军回读)8名同学协同创编,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来源:常州工学院教务处
2.声音|“网红教授”郑强: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续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