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似关注个人成长,但其实都在被资本左右,其实个人成长的成本不一定是很高的,我们也不需要跟大伙一样在固定的行军路线上,个人和小组的创造可以摆脱僵硬的集体复制。通过Upbeing的开放式协作学习模式,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个性化与标准化等不断融合,共同致力于社会议题的解决或愿景的实现,比如本期提到的气候变化大议题。在行动村上, 有许多村民发起(包括我们团队自己的知行合一)的项目,属于气候变化行动。
在思考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 我们可能通常只会怪罪于碳排放,工厂污气排放等显而易见的原因,而食物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似乎不被人注意。其实食物系统是一个精密而又复杂的过程, 从动物饲养,交通运输,加工制作, 材料包装, 冷冻冷藏,到家庭厨房,剩食浪费整个供应链都会触及。 动物饲养就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甲烷。 而开发树林,浪费食物,也是我们臧成全球变化的罪魁祸首。2018年,素果计划以教材的形式, 白领参与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丑食,进行艺术创作。 最终形成独立教材变成可复制的工具包,教材已售卖多本。
在静安寺开着一家共享素食餐厅的马哥发起的项目, 希望基于带动更多年轻进入空间共造空间。最近我们还跟马哥一起升级了他的空间,变成我们与马哥的一个联合社区创新角落:中年创客X插件:味蕾的革命。
上海已经进入强制垃圾分类的环保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将垃圾分类再向前推一步,将四大分类垃圾中的湿垃圾的 “生化处理,回归自然” 从交给城市解决到回归到自身,进行 “社区就地处理,回归社区”。我们的办公室也是做堆肥等垃圾分类的,社区的人经常来取液肥回家稀释,用来浇花。
女性对成功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角色, 对全人类的回复能力也很重要。 如果因性别差异而出现限制和排斥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伤害。同时,女孩没有收到很好的教育,也阻碍计划生育的开展,从而对地球造成压力。
2017年我们去到四川丹巴, 引导在地女性就在女性卫生巾环保议题进行了参与式工作坊, 但卫生巾这个议题在当地是一个及其敏感的议题, 因此最终我们选择了当地的农产品花椒为切入点, 赋能开拓销售渠道。
项目目标是在江浙沪地区寻找合适的土地,实践永续生态农法,同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尊崇和热爱大自然的信念,在自然农法生态的打造中进一步体悟 “道法自然” 的精神内涵。
良好的无污染可再生的材料是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密切关注的点, 材料的源头影响着产品在寿终后的处理方式。 通过重新设计材料,注重减量再利用,回收等方法,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此项目希望联动多个社区和在地的企业、机构或学校,将 “硬核” 的废弃物与社区盈余空间(政府空间、商业空间、咖啡馆、学校空间等)对接,并与在地居民共创社区教材。项目已经在一次市集活动上完成,利用市集里的废弃物料, 制作了再生包。 👇我们通过减少运输来进行节能减排,而社区场景的好处便是可以减少运输。 在地内生 SHOP 是希望基于与用户 or 自组织共同研发可持续生活产品,让在地居民可以在行动学习中产出在地产品或服务,让资金留在本社区,同时过上可持续生活方式的 SHOP。
在城市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慈善超市,或者很多从五湖四海运输产品而组成的可持续产品店,我们希望去探索第三种可能:从本地物料、本地共学和作坊、本地手工者到本地产品,产品可以不用一开始就可持续指数非常高,可以是一个进阶的、生成式的、比较慢的过程。
同样的,当我们开始互惠和互助的时候,我们便不需要购买这么多的额外服务以及物品,从而减少了运输上的压力,对物品欲望的减少,也将减少一定的生产量。
将解决方案的工具包通过网络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但又在地行动,也是一种助力。比如我们将工具包给到马来西亚的大型志愿者平台、越南的服务学习机构、山区的学生等。
气候变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如何不通过对外寻找答案,不断回到内在权威,关注个人成长,活出真实自己?!人的恐惧、焦虑等的减少,对于减少不必要消费等都是助力。
行动村始终关注的是个人成长和系统的协作
最近我们搭建了一个线上行动学习平台,对于在成功学所构建的暴力下喘息的你,行动村是一座陪伴你失败的学校。通过立项、找伙伴、协作、自组织,在行动村上试错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