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海峰教授:“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应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

责任管理教育原则 ESD研究中心 2022-10-07


黄海峰 教授

联合国全球契约 PRME 倡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嘉宾介绍

黄教授于1991-1992年就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2020年获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资格,出任联合国全球契约“责任管理教育原则”倡议组织(PRME)指导委员会委员、理事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委员、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主席。2000年获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先后担任了北京市WTO事务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院长和教授,创办了北京大学PHBS绿色经济研究中心。


他还同时兼任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自然资源部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生态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指导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副秘书长、国际生态发展联盟联合理事长。


问答环节

Q1: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的?它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呢?


当今,青年成长不仅仅是国家关注的话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青少年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责任管理教育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先行、教育公平、教育关注力”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在联合国全球契约 PRME倡议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于今年五月召开了一场具有历史性的PRME学术研讨会,从教育的角度上开始研究“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这样重要的主题。尤其是目前全球正值世界各国与新冠肺炎疫情搏斗的特殊时期,全国人民积极战“疫”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关系到社会的伦理与发展、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有效发挥了伦理型领导力,为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不惜经济的代价,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制止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社会所彰显出的国家领导能力、科技发展水平、医者伦理操守、公民伦理道德等,这些对青少年成长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总之,责任管理教育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Q2:您认为目前国内的责任管理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可推广积极做法?


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在于衡量受教育者是否具有基本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在21世纪发展当中,大学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培养人才。


目前, 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课程,也有一些很有意义的思政教育,但对于责任管理教育而言,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责任管理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出具有责任管理能力的人才?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在教育研究机构里先后工作与学习30多年。期间,受邀担任过德国、美国、法国等企业的咨询顾问,从事促进中外之间商业合作的相关工作;也曾担任过政府部门的项目负责人,主管过高端的国际合作,主持过中欧高层学术论坛、中美高层学术论坛,参与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报告》的撰写,担任过世界银行项目的评审,负责过跨国企业国际咨询项目。在与许多世界级领袖和著名企业家交流中,我发现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智商与情商兼备、责任感极强。其实,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并非局限于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同学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正能量、拥有奉献精神和充满爱心的人。21世纪的人才标准是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并存、智商与情商并存,这一点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联合国全球契约倡导了“负责任的管理教育原则”,且得到全球高校,尤其是全球86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一些商业和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签署了联合国全球契约责任管理教育倡议,在PRME的六项原则基础上积极推进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于商业管理教育过程。


目前,中国仅有20多所大学商学院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责任管理教育原则倡议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高校商学院或经管学院对可持续管理教育的不了解或或不重视,其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尚没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大势。从中国高校的规模而言,责任管理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作为学者,我们更加有责任在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在今年九月十八日,即将召开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论坛,我认为责任管理教育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在跨文化的语境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责任管理、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的灌输,配合思政教育,以培养更多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加强社会的绿色领导力,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期间,我们将参访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这所民办大学就是责任管理教育的范例,从创办者的建校理念中,就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使其这所学校成为集美学与健康的绿色校园。


Q3:相对国内数百家商学院的数量,但签署责任管理教育原则的商学院屈指可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责任管理教育在中国商学院的推广?


对于签署责任管理教育原则的中国商学院,其屈指可数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PRME的认识。中国商学院过去更多关注AACSB或EQUIS认证,这些认证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联合国全球契约 PRME倡议组织的PRME也同样重要。


中国商学院这十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个人认为,其发展趋势可以用“术道势”来解释:“术”强调商业技巧,注重技能、方法的传授。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悟出了“道”的重要性,即真正的“制胜之道”,往往通过寻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来追求商业更大价值的实现。“术”和“道”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且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个人建议,在商学院应该开发或植入“责任管理”课程,强调社会发展的大“势”,主张任何商业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环境、经济三者的利益。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在经济效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做到兼顾,才能实现自身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责任管理教育,就是培养一大批人才,在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教育向善、社会向善、文化向善和商业向善的推动者,使其整个社会,呈现出“向善”的态势,这种大势一旦行程,人类社会势必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主席,任重道远,但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在商学院应该倡导责任管理教育,像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已经成为PRME国际大家庭的一员,这极大促进了该校的国际化合作;另外一所主办单位常州大学,也积极申请 PRME认证,进一步体现了学校所倡导“责任“校训的核心价值观。


Q4:您是如何将专业研究方向与推动责任管理、实现青少年成长教育相结合的?


最初我的专业方向金属材料专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梦想着投身于经济管理工作。在20周岁之际,在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有关教育伦理的学术文章并获得大学生优秀论文奖,由此激发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后来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贸易方向,又获得进入了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深造的机会,最后考取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生资格,从事制度经济学中经济转型研究。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大势就是可持续发展。惟有重视可持续发展,才有推动责任管理、实现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根本动力。为此,我从经济管理角度,将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政策研究。


无论从事任何一个专业,其专业研究都应该回应现实的需求和伦理的关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格局在于的教育基础。教育需要关切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需求,完成从工业文明教育阶段向生态文明教育阶段的过渡。生态文明阶段的教育体系与工业文明阶段不同,需要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更加注重伦理、生态、自然、生命的研究,更深层次挖掘人生的内涵,更紧密地连接受教育者的个人生命与社会使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人才。我认为将所学专业与推动责任管理、实现青少年成长教育相结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人生的真正内涵,须理解人生的“三命”状态: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性命;经过大学的学习和社会的磨炼而拥有了生命;如果把个人生命与社会发展、个人责任和社会贡献相结合,将拥有使命。


成长教育就是要使其学生清楚理解三种“生命”状态,责任管理就是要求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影响的人才。无论任何专业,都要促使受教育者形成“利他”的核心价值观, 具有“信用、承诺、道义”三种文化准则,拥有“敬畏、慈悲、感恩、宽容”四种心灵境界


其实,“性命、生命、使命”的三种人生状态也代表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高度;“信用、承诺、道义”的三种处事准则体现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厚度;“敬畏、慈悲、感恩、宽容”的四种心灵境界展现了年轻人的广度,其中“宽容”不仅对他人,也要对自己。人生总有逆境,学会把握峰回路转的机遇,增加“逆商”,乃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Q5:在全球呼吁生态环保的号角下,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责任管理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立相关机制十分重要,可以多借助本次论坛这样的活动,联合社会各界,通过媒体、企业、公益机构、大学的合力形成利益共同体,成立学术委员会,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学术委员会”这样一个桥梁后,使其中国学术界也就更有机会与联合国全球契约 PRME倡议组织对话,参与到合作的大家庭中。我想,机制上的问题解决了后,我们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当下,不同地区的相关学术委员会成员也都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倡议,但还是需要建立一种合作机制,要符合国家有关国际组织在中国成立机构的法规,有待于国际组织与中国政府之间就推动这方面的发展,例如建立PRME中国分部达成共识。


其次,在各个层次的商学教育中,应该摈弃逐猎式的商业模式教育,从“利他”和“向善”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加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内涵,建立责任管理教育体系。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将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和创造怎样的新商业文明,离不开我们每一位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这既是社会的期许,也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愿和同道者共勉偕行,这次通过在2021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举行“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论坛“,尤其首次围绕PRME和可持续发展议题,通过青少年责任管理与成长教育学术演讲风采展示的方式,将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与探索,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相信本次会议将是一次全面展示中国责任管理教育成果的盛会,也将是一次致力于此项事业的各方同仁传播理念、凝聚共识、协同行动的盛会!大道行思,取则行远,责任管理教育前景远大,未来可期!希望通过这次采访,也表达对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同时也对主要的组织者常州大学陆华良教授、北工商郭毅教授和西浦大学的郭瑄玮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Q6:基于我国现有的责任管理教育上取得的成果,您认为高校可以还在哪些方面努力和改进?


近七十多年来,工业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全球经济福利的普遍提升,却也产生了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生物多样性危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引发全球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深切关注。其解决这样危机的唯一途径,乃是需要社会整体经历一个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高等教育正是可以助推系统性变革的最深层动力。责任与可持续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中管理和商业教育的变革,将商业和管理教育重塑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将商业视为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积极力量,以此来培育能够担负起应对21世纪复杂、重大挑战的新一代商业管理人才。总而言之,中国的商学院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责任管理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一批孜孜不倦地学者,他们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五年前我们联合了国内外几十位专家,从全球视角开展了研究,最近,这部《商业伦理:全球视野》专著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出版。总之,中国高校的教学大纲,应该加强商业伦理的教育,增加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制定崭新的教学指南,积极申请加入PRME全球大家庭,这对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领导力的未来领袖十分重要。总之,商学院应该将责任管理的全球共识性价值理念融入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和科研,鼓励并支持全球的责任管理教育研究,以此推进社会责任框架准则在未来商业管理中被充分认知与实践。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