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项目说|打破医疗行业智猪博弈,东南亚小团队瞄准中国市场

7点5度 7点5度 2021-01-13

项目重点:

本月中,平安好医生对外公布与东南亚出行小巨头Grab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 据称,这家合资公司将要在东南亚实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而就在中国医疗行业大玩家出海拓展之际,本期项目说主角,新加坡医疗科技企业NDR(Nexus,Development,Research)却表示,中美两国才是医疗创新项目必争的市场。作为新加坡创新局(SGInnovate)投资的第一个早期医疗科技项目,NDR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呢?下面由小罗盘带大家来介绍一下此项目。(文末可直接获取项目信息总结)

【7点5度】第294与您见面。本文共2032字,3张图片。


      受访者:从左至右,Jason Ng (吴家伟,CTO) 和Alan Goh(吴锦权,CEO)


专业解决手术痛点


医疗方面有很多细分的领域,如果简单分类的话可以大致分为4种:1. 生物科研 2.医疗设备 3.药物研制 4.医疗服务。其中医疗服务离钱最近,可是也几乎是大到能收购医院产业的财团才能玩得转,小团队基本很难有机会参合进去。而生物科研和药物研制更是除了要有技术、有钱还要有时间的大企业才能真正做出气候来。

 

因此,NDR看准了小玩家也可以逆袭的医疗设备领域,他们祭出的第一个法宝就是AI+机器人,一个专门针对外科穿刺手术的智能导向系统,自动针刺靶(ANT)。这个系统针对的疾病和检测适用性非常广,包括所有微穿刺手术(包括癌症,结石)以及所有穿刺活检,在外科手术领域很常见。

 

以肺癌手术为例,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统计,2017年全球有560万名新增肺癌患者,每一位病人需要的治疗加活检平均需要三次,每台设备一天可以处理10例,按一年300天来算,只针对肺癌治疗和检验全球市场需要5600台ANT设备,一共是45亿人民币的总需求量(不包括每次手术使用的一次性支架等需求),并且预计5年更新一次。2017年,中国新增的肺癌患者达到80万,庞大的需求让NDR从一开始就瞄准中国市场。

 

传统手术过程依赖人为调节位置,虽然已经实现电子化的图像显示,但仍是2D图像且无法自动调节,穿刺位置的准确度全靠手术医生的经验。而NDR提供的图像处理和AI配合硬件,可以让手术医生支直观看到患者体内目标病变的3D图像,精度可达正负1mm。


产品样机及示意图


传统的手术进行的速度慢,据调查,国内一家三甲肿瘤医院平均每天只能完成110例手术,远远没能达到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个类型手术的问题被提出已经30多年,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有大品牌如Da Vinci和Perfint等目前市场存在的产品,但是性价比和适用性与NDR计划推出的ANT仪器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没有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人技术,并且手术前规划时间普遍较长。而且市面上的手术机器人一般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训练医生,操作前也需要多次调试和相关资料与数据的输入,相比下NDR的ANT智能机器人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医生就可以熟悉机器的操作。


打破“智猪博弈”困境


创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技术上的创新比商业模式上创新的成本还要高得多。这里不得不提常见的“智猪博弈”现象(Boxed Pig Game)。

 

在创新成本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一般只有大企业(大猪)才会自发去创新,而小玩家(小猪)只是等待参考的时机,比如之前国内热议的《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仿制药,就属于守规矩的“小猪”,而前几天不断被谴责的爱国浏览器“红芯”就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让人诟病的“小猪”。

 

总体来看,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力大,有更多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等大企业技术创新后,跟在大企业后,抢占市场份额,从这种创新中获得利益。

 

不过NDR并不认为这是新兴科技的常态。大公司虽然资金雄厚,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自己庞大体制的限制,在大企业创新非常难。而且医疗科技创新最后对接的用户基本都是医生和医院,而后者经过多年被大企业的折腾,导致他们更愿意和灵活的小公司合作。这种情况其实是违背“智猪博弈”的逻辑的,“小猪”创新,被“大猪”收购或者投资后,借用“大猪”的资源和网络进行产品生产优化与市场拓展,当然也不乏倔强的“小猪”成功上市的情况。


医疗+人工智能


医疗+人工智能的项目都有一个特色: 估值高。

 

然而贵却有贵的道理,所有已经在进行临床测试并且获得CE(欧盟产品安全认证)后,估值就会水涨船高,一般是原估值的5倍,原因很简单,在拿到认证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生产和推广。而NDR的ANT智能机器人正好处在这个时间点上,所以估值还处于合理的范围,预计明年获得认证后估值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正常情况下,一个医疗器械的开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到“样机测试”再完成“临床测试”要经历5-10年,NDR从2014年开始,已经扎根于此产品超过3年的时间,技术壁垒已然形成,预计在明年就可以获得认证,NDR现有与潜在投资者包括新加坡创新局SGInnovate,专门关注医疗行业的风投机构Chuang Capital和某新加坡著名企业。

 

SGInnovate的创始CEO, Steve Leonard表示:“将精准外科手术器械和AI结合的产品极具潜力,已经有很多医生表示这个产品对现有外科手术的帮助非常大。并且,这样的AI技术还可以不断发展到其他的领域,投资有价值的深科技是我们的使命。”


项目总结:




*本文信息由7点5度专访NDR获得,采访地点位于NDR的新加坡办公室。同时,我们在此感谢Chuang Capital的推荐与介绍,如东南亚的优质有报道需求,请与小罗盘联系。


END


推荐阅读

我们为您准备了7点5度的文章精选,如您感兴趣,

请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