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牛:一封迟到的祭文——忆渔薪边明玉先生

老牛 鸿渐风 2023-04-30

一封迟到的祭文

——忆渔薪边明玉先生

 

老  牛

 

边明玉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

 

三、四年前的某一天,我碰见他的女儿,问边老先生安好?他女儿说边老先生已去世多年了。我没能参加他的悼念追思会,深感愧疚。现在我也到了退休年龄,经常回忆人间冷暖,萌生了一定要为边老先生写一篇祭文,了却我心中的愧疚。

 

虽然我和边老先生都住在湖北天门的渔薪小镇上,但由于年龄差距和历史原因,未曾谋面。我是怎么“认识”边老先生的呢?还得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说起。

 

那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多次听到我婆婆(祖母)和我父亲在回忆人间冷暖时,在回忆我们家往事时,经常提到“边明玉”这个名字。从此,“边明玉”这个名字和他与我们家发生的一件往事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里。

 

1946年,国共内战即将爆发。当时国民党政府急需扩军,命令地方政府实行“三抽一”政策(即家有三个男丁的抽一个身体壮实的充军,俗称“抽壮丁”)。这个政策一来,我们家万分恐惧。我父亲有三弟兄,他是老大,我父亲被“抽壮丁”是铁板钉钉的事。当时我父亲二十多岁,有两个弟弟,一个十二三岁,一个年仅一岁,爹爹婆婆体弱多病,两个弟弟幼小待哺,全凭我父亲在外劳作养家糊口,我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我父亲被抓了壮丁,全家人怎么活呀!这“三抽一”如一座大山压在我们家头上,两个老人和我父亲好像看到了家庭的末日就要来临,该怎么办才好啊?我们是外来移民,在渔薪河家贫姓小,连一个说理诉苦的门路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就一个字——逃!于是,我父亲躲到乡下去了。

 

我婆婆整天以泪洗面,日见家里的柴米渐少。唉,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和时间老人相互一秒一秒地煎熬着。

 

突然有一天深夜边明玉来敲门(当时边老先生是渔薪镇的“保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吧?),我婆婆忐忑不安地开开门,边明玉口气直白但充满关怀地说:“叫恁郎(您)的年发(我父亲名)快卡(点)回来做事,养家糊口。不要再躲了,我们刚研究了的,恁郎的年发无论如何是不能抽的,如果抽了,恁郎这家人就完了”。说完,边老先生就离开了我们家。

 

我在童年及少年时期,不下十次听两位老人津津乐道地讲这个往事。也许他们想通过回忆这个往事来证明人世间还是有很多好人的,也使自己得到一些安慰。然而,我总在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边老先生非要在当天深夜来我们家告知此事呢?难道不能在第二天碰见了顺便说一声吗?图杯茶喝(渔薪人称白开水谓“茶”)?图根烟抽?我估计边老先生也知道我们当时家徒四壁的境况,即使想用白开水搓烟奉侍都是很难办到的。据说边老先生当时在渔薪镇也不是什么大官,深夜告知这一消息也不一定是他的职责。哪他是为了什么呢?还是从两位老人谈话中得到了答案:边老先生还不是为了让我们家心里的一块石头早点落地呀!

 

那个时候正是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特别是为官者都在考虑自己的后路。在一个政权即将倾覆时,还有哪一个为官者仍在为一个无亲无故的家庭操心费神呢?他的操心费神对他的“后路”没有任何帮助啊!我想他的心里一定秉持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作为自己圣神的道德底线在支撑自己。

 

一生中不知遇到过多少恩恩怨怨,唯有边老先的这件事让我铭记在心,不能释怀。这看似一件小事,却折射了边老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不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堆积起来的吗?

 

一般人可能认为小事不足为奇。在我和渔薪河一些老人交谈中,他们都对边老先生多有钦佩和疑惑之感,有人甚至说边老先生是个“奇人”。旧朝也没听说他乖僻懒政;新政也没追究他的“过错”。一般来说,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前朝官员是受到严格控制和打压,是常有的事。但是,边老先生在新的政权之下经历了那么多的“清理阶级队伍”、“反右”、“下放”等政治运动却能独善其身,这足以证明边老先生人生的“奇”。人们不乏认为边老先生最根本一点是为官不欺负老百姓,不趾高气扬,尽量多做好事;据说对共产党的事他能帮则帮,听之任之,不予加害。这些,也许是边老先生做人的真谛。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佛教的一句名言: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佛教是信奉因果关系的,边老先生以八十岁高寿享受人生,儿孙满堂,在波澜的社会中处世不惊,是不知做了多少这样的善事修来的德行!边老先生的人生,足以佐证这句名言的意义。

 

谨以此文感谢边老先生德善之恩。

 

谨以此文悼念边老先生仙逝。

                           

二O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责任编辑:北门酒)

往期文章回放:

天门籍作家杨柳:美学专著《想象论》后记

欣  姥:故乡天门琐忆(之一)

新年献辞:生命是一种信仰

因荷藕然:硝烟里带刺的玫瑰

雪梨子:网遇谭元春后人

小熬浆糊:仰贤思德品楹联(之五)

舟帆:古人的题壁诗

咀嚼漾:《阿Q正传》续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每周的留言精选中。应大家的建议,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

    赐稿者请将大作投递至:tsangsj@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