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训天:那些“深挖洞、广积粮的日子

喻训天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那些“深挖洞、广积粮”的日子

 文/喻训天


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从疫情再度蔓延到拉闸限电,从股市跌跌不休到房产税引发颇多争议,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又开始了物资抢购,使脱销、涨价、囤积,成了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引起恐慌的除了一纸通知还有相关实物图片,尽管有关部门出面解释,囤物通知只是每年的正常例行工作,仍令人心有戚戚。

原来,只是我们想多了?



·路遇“大邮筒”,见景生情 · 


那天原本是去江边看菊展的,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物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下公交车后专门转回去端详这个“大邮筒”。

作者摄


它是一个防空洞的出风口,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与京汉大道的交叉口,上面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凸雕红字。显而易见,这是个老物件,此刻看见它,感觉真是太应景了!它令我想起了曾经的岁月,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到几十年前。

1969年年初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月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大战一触即发。1969年8月8日,《人民日报》以极为罕见的排版方式告诉全国人民:储粮储草 备战备荒

作者藏品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一文中转述了毛泽东的指示。该批语说,毛泽东讲了《明史·朱升传》的故事,即明朝建国之前,朱元璋问计于一位名叫朱升的谋士,朱升献计9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个计策,最终取得了政权。借这个故事,毛泽东说:“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973年1月1日,“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公开了毛泽东的这个指示。


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这是对当时全国人民备战的最好写照。挖防空洞成了战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古云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于是有了储粮储草的号召。冷兵器时代战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成吉思汗打天下靠的就是金戈铁马。在物质紧缺的年代里,军马和我们人一样是有户口和定粮供应的,在军用系列粮票中马料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者藏品



· 专职挖防空洞的车间 ·  


那时候每个单位都有人防工程,所谓人防工程也就是挖防空洞。都是各单位自己在搞,没有统一的勘测设计和质量监督,但根据要求,防空洞的面积要达到人均半个平方,我们厂有近千人,照此计算开挖防空洞的面积不少于500平米。

我们厂的防空洞选址在老食堂和检验室之间的铁路边,刚开始还组建了人防工程指挥部,从各车间、机关科室抽人会战,后来发现工程浩大,恐非短期内可以完成,于是组建了一个专门挖防空洞的车间,使人员和领导固定下来。为了显示其重要性,这个挖防空洞的车间叫第一车间。这也是我们厂唯一一个以数字为代号的车间。那时候战备高于一切,这个车间存在了六七年。

在全民皆兵的年代里,我们一个二级厂矿也有自己的武装部,其仓库里摆放着高射机枪,有教官组织机械民兵出操演练怎样使用。一旦接到一级战备命令,这些机械民兵便留厂集中住宿,随时准备整装待发。所有复员转业军人都要进行名单登记,听候通知。

我们厂曾经有八分之一的劳动力,在五年时间里专职从事着挖防空洞的工作。这个投入非常巨大,然而挖好之后连一次演习都没搞过。那大、那深的一个防空洞,只有一个进出口,并且坡道很陡。我进去过,但只走了一半就退回来了,总担心会塌方,不仅如此,心里想的不是天上飞机的轰炸,而是被瓮中捉鳖和关门打狗。

随着形势的变化,武装部撤销,防空洞由保卫科代管,后来将进出口的门焊死,再后来彻底铲平,不留一点痕迹。随着一些老工人的逐渐去世,将来谁还记得这里曾有一个很大的防空洞呢?很多防空洞的命运都大致如此,由于修建质量差又缺乏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如果不封,那地方将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武昌杨园桥梁村原铁四院被封闭的防空洞洞口(作者摄)



· 北京古城墙的砖在防空洞里 ·


如果说因为挖防空洞而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消耗和损失还可以弥补和挽回的话,那么北京为此而拆了古城墙则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北京是首都,离中苏边境又那么近,挖防空洞的规模最大,行动最早。防空洞需要加固,有人想到了50斤一块的古城墙上的砖,在“破四旧”的年月,这是很寻常的事情。

王军在《城记》中写道:“从1969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战备劳动,包括拆城墙,取城砖。城门楼早就拆完了,城砖也都搬完了,但是,还剩有城墙里的夯土。我们去,是取土,为的是回来做成砖坯,再烧砖。当时街道给每家每户都下达了交砖坯的任务,每个正式户口,要交20块。我们家三口人要60块。”

早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极力反对拆毁北京城墙,他说,估计北京的城墙夯土有1100万吨,用20节18吨的车皮组成的列车来运,每日一次,要运83年。谁曾想“文革”一来,人多力量大,北京城墙的夯土“轻而易举”就被解决了。

费正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朋友(他的中国名字也是他俩取的),他在回忆录中说,当他1972年再访中国的时候,梁氏夫妇这两个老朋友都不在了,让他震惊的是北京古城墙没有了。但他不知道,后来梁思成自己的故居也被拆了。尽管事实证明梁思成是对的,但城墙已毁,有什么用呢?

北京城当年究竟挖了多少地道,无从统计。近年曾有媒体报道说,北京有个“地下城”,原为人防工事,始建于1969年,1979年完工。此城距地面8米,最深处可达十几米,全长30余公里。现在,其中的一部分开辟成了旅游景点供游客观光。



· 秘而不宣的“131” ·


在湖北咸宁有一个神秘的地下军事工程,那才是真正的防空洞,很多年前,我们去过。该工程当时对外宣称是林彪在此秘密修建的行宫。湖南有滴水洞,湖北有林的行宫,这地方也成了林分庭抗礼另立山头的罪证。

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何谓“131”?百度搜索得知,这是一个工程代号,因签署施工令之日是1970年1月31日而得名。这个详细和具体的内容可以在百度上搜索:“湖北咸宁131工程”。以下文字和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131工程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修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争,更令两国关系急剧恶化。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为响应毛主席号召,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中腹地修建一座长江南线作战指挥部,以备战时急需。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黄永胜亲自选址,于1970年1月31日签署施工命令,并以批示日期作为该工程的代号,故称“131”工程。

“131”工程是我国地下国防工程的典型代表。按照当时中央的计划,“131”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若按现价计算,大约要翻几十倍),分为“A区”、“B区”两个区域。另外还有高速公路、军用专线铁路、直升飞机场等交通运输配套工程。后因1971年“9.13”林彪叛逃事件而被停建,实际完成投资仍高达1亿3千万元之巨,这个数目在当时是不小的。

“131”工程分地下地面两大部分,主体建筑由地面56亩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长768米的坑道设施而成。

地面工程由彼此呼应、相映成越的多幢房舍组成,构成一个大四合院。特一号领袖楼为毛泽东、江青行宫,特二号楼为林彪元帅和叶群行宫,特三号楼为黄永胜上将行宫。此外,还有警卫部队的宿舍和有关生活设施。建筑风格都是青砖灰瓦,外观朴实无华、淡雅庄重,内部装璜高档别致、工艺考究,在当时来说堪称国内一流。】


从这些资料不难看出,这项工程也是损耗巨大,同样也没有摆脱无果而终的命运。



· 挖出一座博物馆 ·


挖防空洞居然挖出了一座博物馆!

1968年5月,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悄悄开进了河北省满城县,他们将在县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执行一项秘密的国防施工任务,也就是开山放炮挖防空洞。

同年5月23日,当机电12班的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处朝东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炮弹落下,山上没有像往常那样崩下来许多碎石头。战士们决定上前看个究竟。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突然感到双脚还没站稳便失去了支撑,整个人掉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里。随后班长带领几名战士也爬进了洞里。他们打着手电查看,发现地上散落着许多凌乱而腐朽的木料,还有不少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铁器、陶器和青铜器等。


这就是因挖防空洞而发现的汉代古墓。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郭沫若主持了古墓挖掘工作。墓主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这座古墓因为处于山腹之中,所以没有被盗墓贼盗挖。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中国历史上最能生的王侯,他有一百多个孩子,在位时昏庸无度,暴掠贪财,而他的墓室,也是装修得富丽堂皇,陪葬品十分丰富,尽是珍宝。其中属国宝级文物的就有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铜博山炉。目前这三件宝物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金缕玉衣全长1.8米,共用和田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玉片四角均有穿孔,全部用金丝线编缀。汉代文献中曾有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用玉衣作葬服的记载,因为深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以他们往往把死者严实地包裹在“金玉”内,以求肉身不腐。西汉时代制作一套玉衣,即使一名非常熟练的玉工也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此种葬服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而这种曾见于史书中的金缕玉衣,实物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同后来另发现的相比,保存最为完整。

西汉长信宫灯,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似在挡风的手袖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错金铜博山炉,炉体高26厘米,身似豆形,通体错金丝,炉盖镂雕成山峦起伏状,人和虎、豹、猴、野猪等动物置身其间。器腹饰错金卷云纹,足部为透雕蟠龙纹。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此香炉造型复杂,工艺高超,具备极高的欣赏和史料价值。

如此珍贵的文物被发掘,居然得益于一次偶然的炸山挖洞行为,想想都觉不可思议。



· 神秘的战备粮票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纲要》均针对粮食安全战略的贯彻实施进行了重要部署,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两个月前,湖北省粮食局联合多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问题已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目前我国每年依然有20%的粮食需要进口,正常情况下这不成问题,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则很有可能成为重大安全隐患。

当然了,老百姓都知道的事那就不叫一个事,很多时候,人们连后知后觉都达不到。上面提到的1968年5月有一批军人到河北满城执行神秘的国防军事行动,他们挖洞到底是为啥,至今无人知晓。

湖北咸宁“131”工程施工多年,当地人根本不知道是在干什么。所有车辆都封得严严实实,很远就是军事禁区,运送物资的司机采取的是分段运输方式。

有一种神秘的战备粮票,前些年才流入市场,此前没见过有资料介绍。这是怎么回事?疑虑中可以想见,这保密工作该做得有多好!


作者藏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某战备仓库在执行销毁任务的过程中因发生火灾,使部分应该销毁的物品散落民间,流入社会,已知的就有备受国人关注的1978年版全国粮票。

1978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唯一一套加入国名命名的全国通用粮票,又俗称“中国战备粮票”。如图,该粮票为竖版,全套5枚,分半市斤、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5种面额。每枚均有带编号的阿拉伯数字,有水印。以上细节都是粮票藏品中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尤显珍贵。

这套粮票的发行背景很不寻常: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病逝,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不断制造紧张局势,一时间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皆不很平静。为防突发战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储备一定数量的粮票,并于1978年绝密印制,亦即1978年版全国通用粮票,谓之“7818”工程。

粮票印好后储存在北京、吉林、湖南、江西和陕西等五省市“战备仓库”内。仅北京一处,4辆卡车断续武装押运达半年之久。为赶印这批粮票,中央财政部从当时极度困难的财政收入中,硬是挤出千万元作为印刷费用。“中国战备粮票”,可称之为新中国耗资最大、用人最多、管理最紧、保密最严的一套粮票。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召开的全国粮食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内贸部“华夏粮油票证研究开发利用中心”赠送与会人员每人一本代码为“7817”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样票册,作为对长期从事粮食管理工作者的一份馈赠礼品。至此,这套神秘的“中国战备粮票”不再神秘,它的权威性也可见一斑。它是备战备荒、储粮储草的最直接证明。


· 回顾,知往者之可鉴 ·


今非昔比,已经不是一声令下便可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年代。互联网使人的眼界和思路得到了开阔,一统天下,一呼百应的狂欢模式开始受到部分人的质疑和鄙视。前不久商务部发出囤积物资的建议文章后,有人在抢购,有人在嘲笑,也有人在探寻。任何突发事件都会有起因,但在只有一种声音的世界里,不适合谈这个问题。一个人信息渠道的宽度常常和他(她)思想的纵深成正比,当我们因情绪失控而感到茫然的时候,回顾一下历史,或许会冷静和理智一些。

备战备荒,储粮储草是冷兵器时代的事,即便如文中所说的半个世纪前的一些特例,也多半是徒劳无益的。随着社会文明的推进,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正在逐渐达成一致,但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者除外。

写至此,想起《同舟共济》2016年第四期刊登的资深外交官袁南生的文章:《中国外交“愤青”现象为何千年不绝》,结尾这样写道:

【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者都是以爱国主义的面目出现,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带有绝对的不可置疑性。他们骨子里认为本民族利益天然高于一切,从而使“爱国主义”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变成盲目的、狂热的情感,有时甚至演变成了“害国主义”闹剧、悲剧。】

以前有一种理论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制止战争。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两种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阶级阵营基础之上的。尽管现在仍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群体的数量正在减少。

如果说50年前深挖洞、广积粮是一种战略防御的话,今天就不存在这种可能。现代战争拼的是科技和后勤保障,无论在作战方式、作战规模还是作战消耗上,都是过去任何战争所无法比拟的,那些肤浅的捐几个月工资的叫嚣,只是徒增笑柄。

再说了不管是进攻型战争,还是防御型战争,都不可避免巨大的物资消耗。疯狂囤货,还没开打,老百姓就和前线的官兵争抢物资,这不是内卷和帮倒忙吗?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


2021年11月于武昌


责编 | 飞 鱼


作者往期部分文章链接:

喻训天:一张90年前的天门籍中学生成绩单

喻训天:一个坏分子的档案(下)

喻训天:一个坏分子的档案(上)

喻训天:拍案惊奇话范县

喻训天:关于《红旗》杂志创刊号

喻训天:我的三个老同事

喻训天:婆媳护箱百年风云

喻训天:寻找那些消失的省份

喻训天:岳父的遗物

喻训天:1963:春风桃李花开日

喻训天:我的数学老师毛汉生

喻训天:前度刘郎今又来——漫说供销社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施一公: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飞鱼:读书笔记两篇

冯骥才:时代一粒灰,人间两条命

尔也:天门画家郑碧帆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5)

马克思:太平天国就是魔鬼的化身

荆楚山樵:七律·秋之蕴20首(新韵)

周公说:注意点吃相!

曾庆伟:盐,食肴之将

老人、子女与保姆,一出纠结的“戏”

撼钧:在东湖艺术馆与秋天来一场约会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4)

张文睿:《红灯记》的前世今生

月如钩:真水无香(外一篇)

火车上倏然消失的妻子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鸿渐风·公众号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