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十来年,换不回北上广一套房?

点蓝字关注 ANew新大淕 2022-07-20


作者:鼠妈七七八八

编辑:lulu


有小朋友读了前一篇:“海浪”妈妈的520宣言:为自己,再努力奔涌几年,对我说:姐,我对老留和移民那些事很感兴趣,再给讲讲吧。


讲什么呢?如果对“卖掉一线房”的故事感兴趣,谷歌或百度一下,比如可找到这个:


主人公在1980年代卖了北京鼓楼大街的四合院,凑起30万去美国“淘金”。30年后当他两鬓斑白,带着从中餐馆“外卖小哥”做到老哥赚到的100万美金回国养老,发现原来的四合院涨到了8000万,当场崩溃。 

 

这不可要三代人打工,才赚得回本吗?! 

 

可谓:一去美国穷三代,一分一厘赚回来—如果赚得回来的话…


或者还有这个:


主人婆祖奶奶,卖的仍是北京房,去的是意大利,赚的是100万欧元,遭际如上。  

 

老北京四合院。/知乎李明 

 

听起来无名无姓无真相?那么还可以看看这个例子:


上海有个80后歌唱家,在欧洲混得很开,名叫石倚洁。他家60多万人民币卖掉张江一套房送他去日本留学,现在这套房值1800万! 


按照歌剧这个流行度,就算以老石世界一流男高音的身价,估计也要在舞台上打工不少年才赚得回本。(啊啊从高雅艺术联想到钱,太俗了是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算有的是编故事,编的总不及真实个案多。


我身边还有一位,是当年暑假在中餐馆打工认识的厨工。他做了七八年(还好,来时已是老刘,去时还是老刘),赚了100万人民币(美刀),2010年左右回国了,说要去沈阳老家开一个羊肉馆子。


后来,后来就没消息了。


QQ头像一直没见闪回。


上海浦东陆家嘴景观。/Manuel Joseph from Pexels


说回自己吧。


我是2008年严冬到了纽约上州小城奥伯尼,出了机场感觉便不太好。街灯稀稀拉拉,跟在上海习惯了的灯火通明不可比。只记得,来接我的室友那辆白色小车在暗夜中显得特别亮。 

 

内那会儿还没正式发展家用小汽车吧,行啊,毕竟来到了这个四轮上的国家了。在这随便一个留学生都开辆车的世界第一强国富国,再等等看有什么惊喜吧?



其实没几年,中国家庭小汽车也就发展起来了,国人开车上下班了,驴友自驾游了,像美国人那样也有公路小说和公路电影(road movie)了。


是,美国90年代有《末路狂花》,00年代有《杯酒人生》这两部著名公路片。而来到2010年代,韩寒的《后会无期》代表了中国公路片的成型。

 

后来听人说,大意是:2008年,正是中国公路总长超过美国的年份。


基础设施那会儿都铺好了,已是蓄势待发。 

 

很快不仅小汽车发展起来了,公交体系也进步到世界一流。而反观美国作为“小汽车上的国家”,一大原因是公交系统弱啊!奥伯尼作为纽约州州府,公交线路都没几条,车十几分钟来一辆,如果不是没车、吊销车牌,节省油钱或环保,谁会常去坐呢? 

 


2008年,是美国大萧条一年。落机那晚,我被白色小车接到了一幢三层木楼前。等天一亮,可以看到那是一幢大概属于殖民时期风格的蓝绿色木房子。周围很多这样的房,蓝的、绿的、黄的、红的……


“好漂亮哦!”我的感叹几乎都打动不了自己,缤纷漆色下掩盖不了房子的老旧,结构都已歪歪扭扭。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城镇化,住惯了高楼来住这种二三层独栋house,一时新鲜而已。


十几年一晃过,转眼又到了美国另一个经济困难时期。而我搬过几次,依然住着一幢旧house,对伴随疫情不可避免将到来的萧条,只能说,来吧来吧,还能怎样。

   

 图自Pexel。


美国中产生活一般也就这样了:一栋house,一二辆车子,一两个孩子。这跟中国城郊有钱人住的独栋洋房还不是一个概念。美国城镇郊区这种独门独户的房子,便宜的有不少,配套设施、房屋质量自然都一般般。 

 

好的贵的自然也有,在好的邮区和学区,不管什么类型房子都贵。

 

我当年自以为生活在远方,卖了房,一犯昏到美国来了。可既然厌倦大上海的繁华,为何又选了纽约落脚呢? 

  

这不打脸嘛? /网络图


其实觉得,过去一两代人的经历不必多说,时代的脚步匆匆,踏过这一段也就算了。对于更往前些的老留老移既不足为训(他们是享受到美国实在好处的一群),对于后来者更不足为训,他们正用自己的脚步在做出选择,海归大潮已说明一切。


晚生十年,现在出国的留学生家庭,几乎都是在中国房地产腾飞后受益的一群。  


一般中产子女,留学、旅游,出来见见世面还是很不错的。


想要移民,现在卖了一线市中心的房,直接置换到曼哈顿或湾区也不难。这些年,中国一线北上广的房价已经涨到堪比纽约、伦敦这些国际一线城市。


但私以为,中产家庭的,出来看一看就好。即便将来中国未必再有过去一二十年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不会有上文主人公主人婆戏剧性的前后遭际对比,但中国经济相对来说总体还是处于上升态势。无论从大的国势还是个人发展来讲,国内机遇相对多。

 

不比有钱人,他要移民因为他有特殊需要,此处省略一万字… 

 

或者你说你要追求美式自由,如果你真想清楚了,我不拦你。


因为我也没拦住我自己。


后悔吗?后悔。十来年美国经历,换不回上海一套房。


后悔吗?不后悔。这段经历终究是金不换。


几次回上海,感觉浮华底下各种无奈。(继续打脸…)


有房有车当然轻松,但更多来一线打拼的青年,住着出租房,做着魔都梦。当年我在纽约市浪过我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焦虑和压力。


与其这样浪也做不了B站奔涌版后浪,不如回头是岸,回老家也不错。


而回不去了,对于我,是放下。回老家的代价那么大,而新生活赋予我的自由、眼界和见识,我不认为是值得放弃去作置换的。




好吧好吧,说点听得懂的人话:


我就是错过啦怎末嘛!


没赶上这一趟,还有下一趟;


自己没赶上,还有下一代。


就算一直没赶上,难道还不活啦?!



好吧娃在肚里蹬我了,提他他还来劲了。那,咱下回再絮?



相关:那些飞离北上广,到美国大农村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


理财:美国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会在何时爆发?为啥穷人会越来越穷,答案就藏在小时玩的大富翁 | 据说这是世界最牛的家庭资产配置,你做到了吗?


教育:学Python年入50W?娃的房间也神奇变整洁?全民AI第一课,我把吴恩达回放了37遍


卫健:美国版“清肺排毒汤”哪里找?Cov19尚无特效药,但懂这些或许能救命 | 也许你无需订购末日餐,但请收好这份储备粮


长按二维码,关注ANew新大淕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