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译战“成名”:中美峰会“紫发女”外传

点蓝字关注 ANew新大淕 2022-07-20


“那个紫头发是谁?”

 

3月18日的阿拉斯加,中美高层对话,双方翻译意外吸引了在场媒体关注。

 

跟中方张京又快又准的交传、大气庄重的外形比起来,名叫钟岚(Lam Chung-Pollpeter)的美方译者表现得磕磕巴巴、紧张失态。一头灰紫发更是醒目地受到批评。



顶尖翻译学院毕业


其实跟张京一样,钟岚有着傲人的履历。她毕业于有翻译界“哈佛”之称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母校以她身为美国国务院口译员(U.S. State Department Interpreter)为荣,不仅发布过钟岚在2019年陪同前总统川普在白宫会见中方的动态,即便她此番受全网群嘲,也还是在首场峰会次日发布了她为国务卿布林肯作翻译的消息。

 


据有限资料显示,现年56岁的钟岚是在2003年进入翻译行业。2007年,她以“钟岚语言服务”(Lam Chung Language Services)的独立承包商身份,拿下美国国务院一笔7万美元的订单。2017年,钟岚正式成为国务院口译员工,年薪15.2万美元。


 

在中国,35岁+才加入翻译官竞争行列,没等到跟少年立志,一路从杭外考入外交学院,如今36岁的外交部高翻张京较量,多少“奋青”早已把你踩在脚下。

 

如今,甚至大部分学龄前中国人,

从小就加入了千军万马学英文的行列。


不同于英语在中国是强势二外,中文在美国则是一门连许多“华二代”都不愿沾边的边缘外语。

 

从小自觉对中文表现兴趣的美国人,面对竞争很少,面对阻力却是重重:

 

除了精英教育,大部分小学不提供中文课。进入中学接触二外,中文不是大部分学生的选择。

 

 

大街上能够看到中文的地方,除了国际旅游区如时代广场大屏幕,大城市如纽约地铁内翻译蹩脚的中文标识,华人聚居处的店幅广告,往往就是各地外卖中餐馆的菜单了。


而吃外卖中餐,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选择。把无知当好笑的小学生会嘲弄华人同学:“你是不是因为刚吃了中餐,所以变笨?”听起来虽比“ching chang chong”的直接语言类冒犯更委婉,但无疑反映了对由这种语言承载的文化的轻视。

 

相关:中餐馆的影子菜单里,没有蝙蝠侠

 

 

想看中文剧?主流电视台是难得一见的。尽管YouTube上的中剧频道开始变多,Netflix也开始引进剧集,但当一部76集的《甄嬛传》被裁剪成一个零头的6集美版电视电影,只为了向老美的耐心妥协,你会知道,中剧的渡海传播,暂时还只是一场传说。


 不把一部十几季的中文肥皂剧翻来覆去看几十遍

跟着主角苦练京片子、四川话

还谈什么热爱中文?



看中文书?中古名著、武侠小说、批判文学会有一些,但鲜有进入畅销榜单。相较于18线英文作品引进中国都会有市场,经典中文作品的优质英译本,在美国可谓少之又少。

 

相关:从玄幻回归武侠,Amazon好评近五星,金庸又刷脸了

 

 

克服了重重阻力,若坚持学习到高等教育阶段,这样凤毛麟角的青年想要从事中文口译职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想象的是,中年入行的钟岚遇到来自本土中文学习者的竞争压力并不会太大。


母语为汉语、幼年习得中文、资历更深的译者呢?在移民国美国,这样的人选并不难找,但能够竞得国务院高级合同,继而正式受雇,政治身份必须“过硬”。


那么,中年从业的钟岚是否因热爱中文口译而转行?不得而知,但从合同商转为正式工的2017年,可见收入是翻倍了。



灰紫头发的演变


作为独立承包商与国务院打交道期间的2015年,钟岚就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中国总书记习近平举行的白宫欢迎仪式上担任翻译。


那或许是她第一次与张京同框。


不像已经在中国的英语爱好者心目中奠定“牛掰学姐”、“外交部小赵薇”地位的张京,彼时一头黑长发的钟岚,并未获得美国人的关注。

 


转为国务院正式工的2017年,当年11月,钟岚作为时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随身翻译,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美元首会晤现场。一头黑长发的她仍未获得美国人的关注。

 


2019年2月川普会见中国副总理刘鹤时担任翻译,发顶已现灰白的她,同样未获关注。



2020年1月,川普再会刘鹤,当时的钟岚已染了一头银灰发,(漂染时加了紫色对冲而形成?)同样,无关注。


 

而这次“翻船”后,钟岚突遭大起底,似乎所有人都开始议论她的灰紫发在高级外交场合是如何不得体。


当一个头发花白的亚裔美国人

想要把头发染成银灰色系

她或许只是为了显得更美国

然而却有人议论她如何不称职

以及如何不能代表美国


一个不怎么热衷中文和外事翻译的美国社会,突然开始群嘲在这个社会诞生的中文外交译员是如何不胜任。


为什么不反省美国的社会氛围、教育体制,

如何对中文和中文学习群体更友善?

让中文翻译行业更感自豪和光鲜?

为什么不反省外交部门的选拔、培训机制,

如何更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输送和成长?


 

除了发色,她的肤色也被讨论。有枪支论坛的男网民猜测口罩掩面的她是不是一个“性感”亚洲尤物,有人不客气地判断她超过70岁。当你读到“日裔因为饮食和遮阳习惯,皮肤就是不一样”这样的话,一股exotic异域风情不由扑面而来,让人切肤体会亚裔遭边缘化的现状如何严峻。


延伸《卧底女友》为章莹颖叫魂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在一个Stop Asian Hate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社会,仍有人在讨论一个失职的译员时讨论她的肤色,仍有人把一个政府雇员贴上“永远的异乡人”标签同时,指责她没能完美代表国家。



步入高光一刻


成为联邦正式雇员前,钟岚作为独立承包商为国务院语言事务司服务了十年。如今,她从个体户商业译者(commercial interpreter)成为高级别外交译员(diplomatic interpreter)的身份转换也受到质疑:


“商业译者不适合成为政府顶配译员吧?”

 

人们在谈论中国外交部口译天团时,忘记了他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举国之力培养、全民海选的佼佼者,是在谈论一个“疯迷英语”的群众基础。拥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中国的优秀商业译员也可以跟国际一流高手过招;而没有群众基础,无论是国家包办、举国体制,还是市场化商业化,中国男足都冲不进世界。


与其问商业译者够不够格

不如问学习中文的民众基础深不深厚?



钟岚为高级领导人担任重要国际场合翻译的经验同样受到质疑。可是,当历任温家宝、李克强翻译的“总理御用翻译”、中国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张璐获得追慕,有多少人留意钟岚默默无闻地历经了奥巴马、川普、进入拜登时代成为了“三朝元老“?

 


国务院语言事务司口译处甚至精简到16位正式口译对应10门外语,中文翻译的正式员工仅两位。当中方能做到专人专用,为总理李克强夫妇分派张璐和姚梦瑶这两位专属翻译,钟岚则分别要给川普夫妇作随身翻译还不止。


当政府换届交班、跟随领导变更,语言事务司有没有与其他部门做好协调,为译员做磨合培训?当钟岚第一次出现在拜登班子的重要亮相,有没有事先拿到讲稿?去年为川普国务卿蓬佩奥会见杨洁篪做翻译的钟岚,为何换了给拜登国务卿布林肯会见杨洁篪做翻译,变那么怯生又虚张声势?



由首任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创办于1789年的语言事务司,似乎通行着老思路老办法,其不成文的暗文、不言自明的机构文化似乎在说:


英语风靡世界,人们总会想办法弄懂的。

国务院的外交任务,是把美国第一的国务公诸天下。

“强国强势外交"。对外翻译的首要追求不是信,而是达,强势传达。


于是,钟岚的高光时刻到来了,如下成为她的经典:



布林肯:It helps countries resolve differences peacefully,coordinate multilateral efforts effectively,and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merce with the assurance that everyone is following the same rules.


正译: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帮助各国和平解决分歧,有效协调多边努力,确保每个人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参与全球贸易。


岚译:因为我们要争取和平,希望能通过多边的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同意这样的一种做法,要捍卫我们所从事的,以及现在所有的这些规则。



结结巴巴、又带有美式傲慢地,钟岚译出了“世界非常同意这一做法”这个明显超出原意,让全世界都非常不同意的句子。


 

拥有翻译官出身杨洁篪的中方代表团,的确无需通过钟岚就能直接理解布林肯的原话,不至于误信误判。然而美方的态度、火上浇油的翻译,加上中美相对实力的变化,让中方没有理由再忍耐。整场峰会,杨洁篪也多次贡献经典语录,比如下面这段话:


“我现在必须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二三十年前你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没错,英语作为国际第一语言、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但世界在改变。中美关系间长期的贸易逆差、和语言文化交流逆差,是时候改变了。


当中国人在积极地学习英语和美国文化,

美国人也请虚心聆听,学会用对方的语言精准地表达自己。

这恐怕是新世纪美利坚的生存之道。


(图侵删)


扫码关注公众号👇点阅本期配稿:

中国已非百年前,美国可别学晚清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