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vs星巴克,两大算法打响咖啡布局战争?
晴空万里的午后,在水街的河边上,晒着太阳,吹着熙熙和风,喝着盖碗茶,摆着龙门阵,想想都觉得安逸。不过,如今在成都,晒太阳的标配可不止盖碗茶,“恰啡”越来越被大多数年轻人选择。
巨大的涨幅,国内两大咖啡连锁巨头贡献不少,UP君仔细研究了瑞幸和星巴克在成都的布局地图,发现了不同的算法,也发现了城市的密码。
瑞幸咖啡
据瑞幸最新发布的Q3财报显示,截止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达3680家,其门店运营层面首次实现了盈利。
瑞幸是中国新零售咖啡的典型代表,企业用户是他的主要目标人群,重视线上消费和线下自提的消费模式。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2018年初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后,迅速扩张,并于今年5月成功融资上市。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在全国新开设2500家门店,并于年底达到4500家门店,从门店数量和卖出杯数上超越星巴克的目标,或许真能实现。
星巴克
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瑞幸?UP君看到,它主要运用了两招。
一招是继续新开门店。
另一招就是向线上发力。
星巴克最新财报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新形式的小门店 “ 啡快 ” 门店。从2018年开始,其与支付宝和饿了么合作开通线上外送服务,触电 “ 第四空间 ” 。并于今年5月12日在北京、上海两地门店试点 “ 啡快 ” 服务后,迅速铺开,截止目前,成都所有星巴克门店已全部开通 “ 啡快 ” 服务。
不约而同的大区算法
/ 1 /
中心城区的地位
依然不可撼动
很多人以为主城区没落了,但是在咖啡连锁巨头眼里,显然并不是。
/ 2 /
城市中轴线上的
点线面
当然,除了市中心,还有一个咖啡馆集中布局地,你们猜对了,就是万众瞩目的城南。
有趣的是,在这一线上又有两个集中分布区。一个是孵化园—环球中心,另一个则在天府二街到天府四街之间。
环球中心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独拥4家星巴克,其消费力是毋庸置疑的。而相对于环球中心,瑞幸似乎更看好孵化园。一是孵化园写字楼众多,企业入住率高,工作日人流巨大,消费力大,更有利于开发企业用户,瑞幸在此集中看中的就是这一点。另一面是环球中心已有4家星巴克,基本趋于饱和,并且外卖服务同样能够覆盖的情况下,瑞幸入驻意义不大。
和而不同
精准对焦,算法细节差异大
当然基于各自的出生基因不同,二者在门店形式与布局依然有差异。
/ 1 /
圈层选择有差异
对比瑞幸和星巴克成都地图,门店最集中是二环内和天府大道上的 “ T ” 字型区域。再将目光向二圈层转移发现,瑞幸和星巴克在二圈层的开业门店数量是差不多的,但是瑞幸在成都的待开业门店大部分处于二圈层内。总的来说,瑞幸对二圈层重视程度还是要高于星巴克的。
不过两家在二圈层的选址差异较大。比如郫都区,瑞幸加上未开业门店共有8家,星巴克有7家,二者同样在商场布局了4家店,但是其他门店的选择就大不一样了。
/ 2 /
机场点位之争
但是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瑞幸在航站楼没有一家门店,离机场最近的一家门店,还是东航·中心店。为什么会这样呢?
a、从瑞幸在成都的门店地图可以看到,目前瑞幸在成都开设的门店以快取店为主,销售方式还是以外卖或自提为主的线上消费模式。双流机场客流量巨大,同时这些等待登机的顾客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并且这类顾客需要的不是外带咖啡,而是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坐下来品味咖啡。这与目前瑞幸在成都的扩张模式不相符合,所以瑞幸在此没有布局门店。
b、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星巴克为了巩固已有 “ 领地 ” ,在这里已经开设了4家门店,并且其在 “ 第三空间 ” 的打造上经验丰富,更加了解机场客流的需求。而瑞幸在此情况下,入驻双流机场航站楼,不仅与现下战略不符,还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暂时不进驻航站楼确是一个明智之举。
不过,对比北京双机场,星巴克在首都机场有10家门店,瑞幸在此没有一家。在大兴机场则不同,虽然星巴克在大兴机场开设了7家门店,而且从门店编号来看,未来可能布局10家门店。但是,瑞幸同样选择在此布局了2家悠享店和1家快取店。
/ 3 /
最南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都强调成都城市发展的南北差异,但在咖啡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北门的咖啡消费力不小哦,并没有被南门按在地上摩擦。
反而是越往南,越有差异,成都一直在向南发展的规划步伐,咖啡巨头能跟上吗?
瑞幸算法和星巴克算法,归根结底就是对区域发展和人气及其消费能力的计算。二者的门店布局虽因消费对象不完全相同而有差异,但大方向一致,都是紧跟这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牢牢地把握住城市区域发展的命脉。当对一座城市不甚了解时,不妨打开瑞幸和星巴克的城市布局地图,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