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杨立伟:父辈的战争——抗美援朝时的父亲

杨立伟 新三届 2019-01-05

        老编的话:父亲节将届,本号特辟“背影”专题,推送新三届学友缅怀先严、不忘来处的系列文图,敬请垂注。  


作者简介

        杨立伟,男,1957年12月生于哈尔滨市。1974年9月中学毕业下乡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在生产建设兵团6师68团16连,历任农工班长、排长、拖拉机手、文书、出纳、副指导员。1979年3月返城回到哈尔滨,同年9月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就读。1983年毕业后被选调下派到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任党委秘书、党委副书记。1985年入中央党校三年制培训班学习,1988年7月以研究生学历毕业,在省委组织部、省政协工作。1992年"下海"经商,先后在深圳、珠海、哈尔滨、北京、河北省兴隆县、黑龙江省兰西县、江苏启东等地,做过外贸、内贸、经营过房地产开发、炒过股票、管理过酒吧、饭店、宾馆,担任过加拿大投资公司和香港独资亚麻纺织企业的高管......现在深圳市黑龙江商会任会刊主编。



        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我父亲杨守沫结束了在国民党滇军中10年中共地下秘密工作的生活,回到解放区。紧接着,中共地下党策反成功,国民党将领曾泽生率滇军60军在长春起义,1949年1月,这支起义部队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番号,同时进行整训,从东北军区各地抽调了几百名干部充实进去。父亲也被调入,任团级教导大队副政委。


        1949年6月50军奉命入山海关南下,归四野建制,转战湖南、四川、湖北等地,1950年2月起驻扎湖北。

 父亲在随50军南下途中,右边挎手枪的是他当时的警卫员王宣文。看他们的装束,跟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里解放军的军装是不是一模一样?


        1950年9月下旬50军奉命开赴东北,10月25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食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


       1951年3月15日50军回国整补。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朝鲜军盘踞的椴、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1955年4月,从朝鲜撤军回国。

 

父亲入朝后任50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看这照片上的坑道跟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里的是不是一样的?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父亲以中方代表身份参加。当时中方是周总理在国内直接领导,代表团的直接负责人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乔冠华。 


        1953年10月25日,谈判地点又改在了板门店。 

 

        父亲的照片上,与他本人平日一样,一般都穿正装,表情从来是很严肃的,基本是没有笑容,不卑不亢的样子。惟独在朝鲜这张照片,开怀大笑,而且穿着随意,坐在地下,两手抱肘,非常放松。除了这张照片,我从小到大几十年,从未见过父亲如此这般的表情、服饰和动作。我曾经问过父亲,什么场合下照的这张照片,他只是笑一笑,说记不得了。 瞧这身衣服,够“土”的吧,这可是标准的志愿军战士军装啊。

 

        参加停战谈判,与10年地下工作经历,是父亲一生中的两个亮点,我曾经多次动员他把这两段经历写下来。他在晚年只写出了地下工作的一段回忆,参加停战谈判的经历却终于没有来得及写便逝世了,成为永远的遗憾!

        

        父亲生前曾偶尔讲过一点片段。


        一、谈判期间参观过一次美军战俘营,看到美国战俘正在玩乒乓球。父亲一时高兴,拿起拍子上了阵,几个回合便打败了那个美国战俘。父亲在学生时代玩过乒乓球,还是打削球的呢。


        二、谈判期间吃饭。美方都是端上很讲究的餐盘,各色各样的菜肴,奶油面包咖啡,刀叉齐全。我们的饭也很不错,比如猪肉炖粉条,馒头大米饭什么的,可是餐具不太讲究:拎上的是一大桶菜,每人盛一碗,端着可劲“造”。吃得挺香,可是看着有点“不雅”。


        三、遣返战俘时的工作最艰难,美国刻意制造了很多麻烦。我方坚持要各自全部遣返战俘,而美方却要搞什么“自愿遣返”,又是什么“一对一”(即双方各自遣返战俘数目要对等,我方被俘人员多于对方,所以对我方不利)。每个战俘的遣返都是一场激烈的斗争。


        在搭好的帐篷里,摆了长条桌子,我方有朝鲜人民军代表、志愿军代表,对着美国代表、南朝鲜代表;中立国代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倾向于中朝一方,另外的中立国代表瑞典和瑞士,则倾向于美国和南朝鲜。桌子正中坐着主席是印度代表,主持谈判。



        帐篷的入口每放进一位志愿军战俘,先要他本人表态,愿意回中国大陆的,从一个门走出;不愿意回大陆的,从另一门走出。有的人进来,态度非常鲜明:“我当然要回祖国,那里是我家乡,我父母亲人都在那里,还有什么说的!”像这样的,争议也就比较少。


        有的人受了美国和南朝鲜及台湾特务反共宣传、策反和威胁残害,有些是过去国民党兵解放过来思想本来也没有完全转变,还有些是家庭出身地主土改时被打击的,这些人一进门就喊反共口号,骂共产党,要去台湾。我方代表就会严正指出,这是受了对方策反宣传,不是他的本意,我们要求正常遣返回来。


        美国南朝鲜方面就吵闹着,说要尊重他本人意愿,不能让他去中国大陆,回去要受共产党迫害云云。双方争吵交涉不可开交时,中立国的代表就来插话帮腔了: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自然支持我们,而瑞士瑞典的代表则完全站在美国南朝鲜方面。争执不下时,主持谈判的印度代表再来调停......被遣返的每位战俘,都经过这样激烈的交涉甄别。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终于结束了这场历时两年九个月零两天的残酷战争。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骄横不可一世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


胜利了,照片上人也精神,衣着也光鲜!

 

        1955年,父亲随部队回到祖国。先在解放军绥化“八三”速成中学任政委,后任黑龙江省军区秘书处处长。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黑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文革”中因家庭出身和10年地下工作的经历饱受造反派打击迫害,“文革”后期平反,担任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10年。1982年离休,1994年8月因车祸去世,终年78岁。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父亲节怀念我的父亲!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获许可推送)


背影:父亲节专题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冯印谱:父亲一生的悲喜剧

郭慕萍:父亲遗留那盒没拆封的药

吴畏:我给父亲洗头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蔡晓鹏:父亲在新四军理财的日子里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莱茵河漂流之旅

穿越欧洲的今昔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六: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七: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八: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