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军:建设一流大学要多一些安心、耐心、静心

2017-11-17 范军 桂子先导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这标志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部署的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入了新阶段。高校“双一流”建设给大学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大学出版,同时通过大学出版助力“双一流”建设,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



“双一流”建设为大学出版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更坚实的基础。我们所说的大学出版既包括图书,也包括期刊,既包括传统出版,也包括新型出版(或融合出版)。作为大学出版母体的高等学校,尤其进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一个地方乃至全国的科学文化高地。这就使以服务教育、弘扬学术、积累和传播文化为宗旨的大学出版有了坚实的依托。国外优秀大学出版社无论是颇具规模的“牛津模式”“剑桥模式”,还是更加特色化的“哈佛模式”,毫无例外地都体现了母体与大学出版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生共荣。我国当下的“双一流”建设,一是把高水平人才培养作为首要标准;二是要把产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作为重要考量;三是把形成的重大影响作为最高标准。新的政策支撑,新的资源配置,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科研成果,无疑会成为大学出版的源头活水和发展动力。


作为“第三势力”的大学出版机构同样可以更好地反哺大学、回报大学,支持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国外有学者把图书馆、实验室和出版社称为大学的“第三势力”,赋予大学出版崇高的职责与使命。在我国,植根大学的大学出版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五四”时期,《新青年》和《新潮》杂志的编辑出版,对于一个新北大的形成、对于北京大学重大社会影响和崇高历史地位的确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四大学术期刊”中的三种出自大学。《国学季刊》之于北京大学、《清华学报》之于清华大学、《燕京学报》之于燕京大学,在推出一流成果、打造学术品牌、提升大学影响力等方面都居功至伟。我们谈大学出版,过去往往只把目光盯住出版社,其实作为学术出版重要方面军的学术期刊,对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有其特殊的功用。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史哲》对于山东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学校的整体建设乃至整个学术事业的发展,都曾起到引领和推进的重要作用。


建设“双一流”的前提是中国特色,大学出版也当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诚如有专家所指出的,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证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具有共同特征,更有鲜明的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总体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中体现大学的价值追求。今天的大学出版就应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与中心工作,突出思想引领与学术创新,做好主题出版和专业出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推动教育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的融合发展,加快出版的现代转型。从“双一流”建设来看,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可充分考虑国际竞争,应用学科可兼顾国家需求、国际比较,人文社会科学则更需要注重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具体到大学出版,自然科学的出版可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并逐步形成中国话语权;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更需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让紧密配合学科建设与大学发展的学术出版、专业出版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相向而行,同振共鸣。


“双一流”建设与一流的大学出版,都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内涵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支撑一流大学,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清华大学梅贻琦老校长的名言至今仍不过时:“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教育专家这样说:“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立足学科之‘根’、人才之‘魂’。要鼓励高校多一些安心、耐心、静心,走稳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出更多学科‘高地’和‘高峰’,稳中求进,逐步提高高等教育重心。”与此相似,大学出版既需要只争朝夕,更需要心有定力,久久为功。大学出版作为学校整体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学科建设、学校远景规划、提升学校学术声望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人们公认的不少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庞大的“航空母舰”,一流的大学出版社如哈佛大学出版社等也不一定就人数众多,门类齐全,规模恢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出版,也不能急功近利,贪大求全,还是应该有取有舍,出精品,出人才,创高峰。柳斌杰曾说:“大学凭借大师立校,大学出版社也要依靠大师级作者立社。”其实,大学出版除了“依靠”大师,更要“培育”大师,协助大学培育出更多学科、更多领域的“大师”。在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期刊领域,需要花大气力改变这样的局面,即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创新成果,90%以上是选择在国外期刊首发的。科学无疆界,但大学有祖国。办出世界认可的中国一流学术期刊,逐步掌握至少是共享学术话语权,中国大学出版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双一流”建设刚刚起航,相伴而行的中国大学出版,也当立意高远,扬帆远航。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神圣使命,大学出版也当与母体——大学一道,追求社会责任之大,追求学问与知识之新,追求文化传播与积累之深之远。我们有理想、有信心、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群,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机构,并在融合出版的新征途上创造新的业绩与辉煌。


原文载于《出版科学》2017年6期卷首语,原标题:“双一流”建设更需要一流的大学出版。


推荐阅读

因为这个事,必须为华师点赞

大腕大咖 明星名家 一年一度的桂子山艺术盛宴来了!

老校长章开沅夫妇的云南喜洲之旅(请为他们的钻石婚送上祝福)

章开沅:她取得的成绩让很吃惊

卢浮宫参展归来,吕枫韵的讲述令人不可思议……

12年,高新民教授带领的逸华人只做了一件事

厉害,大学美女辅导员卧底不良网贷群揭露黑幕,震惊大学生!

章开沅:我才刚刚91岁,不算老

在华师工作32年,刚刚她的作品在卢浮宫展出

厉害,华师一附中这次排名又是全国第一!

陈希: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华师美女网红登上《人民日报》

厉害,这4位大学普通老师干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


学风是世风的反映,学风又应成为世风的先导。学风随世风堕落,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不嫌夸大的话,那就是哀莫大于心死。

章开沅

1998年11月5日


《桂子先导》颇受各界关注,深感欣慰。今后希望能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何事最令老头乐,喜听雏凤吐清音。我虽曾自喻为领着一群小鸡到处啄爬觅食的老鸡,但更期盼年轻人能够成为与暴风雨相搏击的矫健海燕。青年不能仅限于偎在火炉边听老爷爷讲故事的温驯子弟,应该努力成为引领潮流的强者。因为你们才是未来百年的真正历史创造者,理应拥有勇立潮头的胆识与明辨是非的智慧。试看历史上众多有所作为者,哪个不是在青年时代就立大志干大事,乃至成为时代先锋。

章开沅

2017年3月16日


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是社会的灯塔——桂子先导微信公众号,一个追求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高校微信公众号,投稿请发至449215551@qq.com。点击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桂子先导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