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科思CEO张健钢全面分享,中国辅听耳机品牌的技术路线


随着美国FDA发布OTC助听器类目规范草案以来,消费类助听/辅听耳机市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听力受损人群数据庞大。

 

然而,由于助听/辅听耳机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六大厂商垄断,价格昂贵,技术更新迭代慢,全球有大部分听力受损的人无法使用到助听/辅听设备,并且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助听/辅听设备是刚需物品。因此,国内助听/辅听耳机市场任重道远。

 

我爱音频网长期关注助听/辅听行业的动态,发现自2021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厂商布局、或者入局助听/辅听市场,相继针对市场需求推出辅听耳机芯片或者辅听耳机产品。我爱音频网了解到,音科思这家公司在辅听耳机领域有较深的积累,目前已经针对特定听力受损人群,研发了相应的辅听耳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音科思曾参加“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科技大赛,用三段“音频”带领观众走进听障者的世界,凭借辅助弱听人士增强听力的智慧音频分离专利技术,取得全国第一名。音科思创始团队出自香港科技大学,核心团队有来自港科大和日本、法国等地顶尖学府或研究机构的人才,具备资深、强大的研发能力。在技术赛道上,音科思选择28纳米制程芯片革新了辅听耳机技术模式,并开拓直达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让国内听损人士能享受到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辅听产品。

今天我爱音频网带大家具体了解音科思这家公司~

 

关于音科思

音科思(深圳)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音频科技研发的公司。

 

音科思聚集了一批来自全球的顶尖科技人才,梦想将具有更舒适体验的听力设备带进千家万户


当下,音科思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正一步步朝着把前沿音频科技带给市场的愿景迈进。截至目前,音科思研发团队已被授予十多项科技创新荣誉,并获得多项PCT专利、中国专利认证、美国专利认证。

 

音科思创始人张健钢从学生时代就在关注和钻研音频技术,后与其导师香港科技大学苏孝宇教授共同成立公司。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让他对全球辅听耳机市场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近期他受邀在一次创业分享会上对音科思辅听耳机品牌的技术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怎样开辟客群和细分市场;如何用技术眼光分析和预判市场环境;如何依托尖端科研资源,提高核心技术壁垒等。

 

相信看完这篇分享之后,你会对助听/辅听耳机市场有更深刻的了解。

 

以下是音科思创始人兼CEO张健钢分享:

 

我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就和港科大的老师一起创业。那时港科大创新创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从大疆创新科技汪滔和李泽湘老师一起创业   开始,就有一批学生就跟着自己的导师出来创业。我想有机会的话也把我们教授的这些科研成果去落地。我的创业经历也许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一、怎样开辟客群和细分市场

 

incus的中文是砧骨,是人类一块耳骨的名字,也是人体里面最小的一块骨头。我们公司所开发的产品是新型辅听耳机,公司取名音科思(Incus)寓意是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我们主要业务板块是to C的,做to C就免不了要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客户是谁?

 

 

辅听耳机是为那些听力有问题的人群服务,可以对这些人群做刚需和非刚需的分类。非刚需就是不影响正常生活,这部分人群就不属于我们的客群;由于听力有问题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就属于刚需,我们需要聚焦在这批人群。而刚需的人群里面又有哪些是我们真正的用户?我们按听力受伤的严重性把它分成了四类,分别为中度,中重度,严重,全聋。

 

人群画像清楚之后,去分析在市场上缺少了哪些他们需要的东西?传统的助听器是一个医疗器械,是专为那些非常严重或者快聋掉的用户提供听力服务的,但是市面上并没有专门为这些中度、中重度的用户提供一款好用的产品,这就导致了中度、中重度这两批用户对于这些医疗器械的产品产生不好的体验。

 

市场上的助听器常见问题包括:用户听不清;在嘈杂的环境下会觉得很吵;功能也不够智能;价格昂贵高达两三万人民币;带医疗器械属性的设计让用户被贴上残疾人的标签,而有些中度患者并不希望被人贴标签;用户购买渠道单一,基本上只能在医院边上的一家小卖店去验配和购买。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研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给这一批人群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产品,并解决掉上面问题。我们希望这款新产品可以支持患者听得清楚别人说话,让环境的噪声降低,并且功能智能,价格适中,外观时尚,就像蓝牙耳机,购买渠道也是多样的。

 

二、用技术的眼光分析和预判市场环境

 

从全球来看,有25%的人有听力方面的问题,有15.8%的人有听力损伤,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听力下降和年龄是正相关的,年龄大听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类的机理还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就导致了一个现象,耳机的普及严重的损害了我们的听力健康。耳机普及之前是平均65岁才开始有听力下降,耳机普及之后年龄提早到了35岁,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听力问题,而且是不可逆的。

 

这跟戴眼镜和智能液晶屏幕的发明是同一个道理。在液晶屏幕发明之前没有太多人戴眼镜,但是液晶屏幕发明之后,我们戴眼镜的年龄越来越小,现在人们可能十几二十岁就已经开始戴眼镜了。听力方面也是这样一个趋势。

 

 

对于健康的关注,目前的智能硬件大部分集中在耳机上,整个市场很大。中国市场和欧美相比,处于一个真空地带。中国市场助听器的渗透率只有5%,美国和欧洲比较成熟的市场都已经都能做到30%-40%,中国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一个很核心的原因是这是一个全球市场,98%的市场都被五个大的欧美集团给垄断了,一个产品稍微好点的助听器卖两三万。欧美客群有医保可以买单,但是中国市场不能医保报销,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享受不起这样的产品。第二个原因在于产品性能很单一,大部分只有助听放大的能力,购买渠道也非常的单一。

 

我们似乎很难理解一个科技产品它的生命周期可以长达十年,也就是说一个产品做出来之后可以卖十年,而欧美的助听器就是这样的情况。但现在技术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我们今天的技术跟十年前的技术早就已经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了,助听产品跟前沿技术的发展脱轨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去变革。

 

2017年的时候美国的法律开始对于这一类产品做变革,他们将这类产品从以前归类的医疗器械类移出,不再需要医生开处方消费者就可以自行购买。换言之就是把传统的医疗器械渠道全部打开,让线上线下的大型的商超都可以来贩卖这样的产品。这导致了一个疯狂的现象,非常多辅听耳机的品牌一下子就在北美涌现出来。

 

在过去这四年时间内冲出了两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同时出现了三四家市值非常高的公司。他们现在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一年半,所以我觉得这才合乎常理。在北美市场这几家普通耳机公司用了一些新型的技术发明,在四年时间就将产品在北美的渗透率从15%提高到30%。这五家巨头公司,用四年时间干了相当于有百年历史的巨头公司干了三十多年的事情,这是一个技术改变产业的典范。

 

 

其中有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是用户和产品的连接。在传统这条路线上,用户需要到店铺做听力检测,去做个性化的调配。在这些公司的做法中,他们用一个smart phone 和smart app去代替传统的验配店。结果也充分的证明,对于那些中度、中重度的听损用户来说,在smart phone和smart app上做检测和去线下店做是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机构还是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报告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北美的公司将新产品和新销售模式应用到市场上,结果发现市场也很接受这样的模式。当然最近有一个催化剂,就是疫情来的时候,所有的线下店都瘫痪了。当线下这一套路径不存在了之后,所有客群都会转到线上,就导致了这一个产业在北美发展极其的迅速迅猛。

 

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处于一个真空地带。为什么我们觉得现在中国的机会非好,因为北美的所有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链上游都在中国。中国的上游厂商非常的兴奋,不断地来找我们交流探讨方案和产品,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需求,中国市场一定会发生快速的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一定会比美国市场快得多。所以我们希望抓住机会,把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立起来。

 

三、依托港科大尖端科研资源,提高核心技术壁垒

 

在中国做direct to customer,不可能在电商平台上卖1万块钱或2万块钱,所以我们定位是千元的价格。但是中国市场在某些领域非常内卷,一旦有一款好的产品可以赚钱,竞争对手可以在两个月内马上复制出一样的东西并且以更低的价格来抢市场。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一定要做非常核心的功能,不断的提升产品体验力。港科大工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我们的股东之一,我们跟他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合作,来一起去设计出一些真正可以提高技术壁垒的东西。

 

在助听器产业之中,技术门槛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叫零技术,就是在京东和天猫上搜助听器的时候会搜到两三百块钱的这种产品,它更像一个放大器,戴上去之后会产生嗡嗡的啸叫声。第二类拥有基础技术产品,在中国大概卖5000-8000元人民币。在同一个硬件基础上装不同的软件,可以从5000块钱卖到4万块钱不等。比如加一个小的防风罩,价格再加几千块钱,再加一个降噪的能力,再加几千块钱,加一点自适应能力再加几千,这样的逻辑。这些基础技术、高端技术我们都有,甚至有一些是人有我优的能力。比如说自适应和防啸叫,市场上卖两三万的产品,我们在指标上能把它们打败。

 

但是人有我优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像郑光廷院长所说的,如果我们做不到世界上最好的,我们也不愿意去做。比如说自声消除就是困扰业界几十年的一个问题,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真的去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发明。

 

 

大家知道我们自己说话的时候,助听器听到佩戴人自己的声音是非常大声的。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佩戴人嘴巴是离助听器最近的。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弱听者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他自己说话声音就是比别人大两个数量级。但为什么我们不戴耳机的时候从来不觉得自己说话很大声?这是因为我们自己说话的时候声音先提供骨头传到大脑,再通过空气传到大脑,所以我们大脑就有一个程序,通过骨头传来的自己发出的声音先把它干掉,但是助听器没有办法和程序去处理这个环节,所以在地方我们就加了一颗own conduction microphone,用来模拟这方面的能力。我们跟港科大孵化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合作做成了一个软硬结合的一个方案,就可以拉开和所有竞争者拉开至少1-2年的技术差距。同时我们在港科大不断研究的一个模型,也可以在软件层面上拉开跟竞争对手至少3-5年的技术差距。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们能做别人不能做?说到这我们就要真的要深入去看技术发展的底端——半导体的发展。

 

传统的助听器他们的半导体的制程还是在55纳米,他们追求的是低功耗,要用一颗小的干电池,维持3-5天的续航。但是它的算力是非常低的,也就导致刚才说的一个现象,技术日新月异在发展,但产品一成不变,就是因为它的半导体的制程非常的过时,算力很有限,有新技术也装不进去,我们希望在这个地方去做变革。

 

所以在2018年底当时面临两个技术专业选择,一个是苹果公司引领的28纳米的制程,另一个是传统蓝牙耳机55纳米的制程。苹果公司做iPod的时候,确实做了非常大胆的举动,将蓝牙耳机的制程从55纳米直接打到28纳米。因为从半导体制程角度,中间还有个40纳米的过渡,但是苹果就直接能够跳过40纳米制程,追求算力和功耗的平衡。我们坚定的选择了28纳米的制程。

 

 

我们的产品定位是生命周期几年的消费电子产品,它一定不是生命周期十年的产品。我们跟上市公司BEKEN一起合作,一方面使我们产品的算力极其高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能力是为产品增加存储空间,可以记录用户每一周开了多少次机、每一天用了多少小时、每次在嘈杂环境里多少小时、在安静环境里多少小时、听歌听了多少小时、打电话打了多少个小时,在不涉及用户隐私数据的情况下收集一些产品使用数据。

 

当有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情况推荐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让他有更加愉快的体验。同时,产品还提供OTA升级功能,每用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给他升级,也就让我们产品体验会越来越好。

 

最后一方面,终端和用户该用什么连接?以前只能用线下的验配店来做连接,要用人来做连接,现在我们是用一个smart phone来做连接。

 

能力建设好之后就要考虑运作模式。从中国的市场来看,依然也是要做direct to customer,因为在网络技术和电商方面,北美跟中国情况不一样。北美市场的老年人他们是会自己去网购产品的,六十多岁的大爷大妈他们就是可以用Amazon去网购。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七十多岁的中国老人,他会用京东跟天猫去购物,确实做不到,中国在电商都是年轻人在做在玩。当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时候,需要在自己本土的市场做好迭代和更新。

 

*香港科技大学人体工学实验室致力于建立一个数字计算模型来模拟人脑的听觉及其他感官

 

我们和港科大在深圳有一个联合实验室,公司和港科大的两位教授不断在攻坚和突破一些最前沿的技术,解决一些突出的存在问题。比如说耳机的能力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根据北美一个地方的数据,耳机没有发明之前,每20分钟就会有一辆车把一个行人撞死,但是耳机发明和普及之后,数据从20分钟变成了10分钟。

 

现在耳机都有主动降噪的能力,佩戴者越来越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就导致一个现象,数据又从10分钟变成5分钟。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很多国家会用立法的机制,告诉行人在走路的时候不要戴耳机,但不管用,没有人听,所以要用技术的能力去解决,这也是我们创立实验室的初衷,一定要去引领最前沿的技术和能力并用来解决社会问题。

 

四、产品受英国皇室青睐,目标跻身全球前列

 

2019年圣诞节我们曾给英国女王定制过一款助听产品。当时女王的儿子来到中国举办了龙门创将大赛,我们拿了全中国第一名。王子的母亲英国女王当时听力也有问题,她用的一款助听器产品体验也不怎么好,所以就想看看我们的技术是不是解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后来我们为她定制了一款产品,2019年圣诞的时候带到了白金汉宫。

 

 

作为科技从业者总喜欢看数字,有一组数据叫产品闲置率,来自MIT的一个研究报告。现有2万块钱助听器的闲置率是21%,也就是说一个人买了助听器之后,他有21%的概率把它扔到抽屉里不用了。他们定义只要3个月不开机,就判定产品被闲置。我们用同样的逻辑、同样的方法在香港做了一次测试,我们的产品是闲置率是8.7%。

 

我们只有一个路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的能力、用技术占位的手段去打入市场。我们希望3-5年时间在专业耳机的品类做成龙头,在那之后有机会我们再去大红海跟全球巨头掰手腕。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干这件事情。



音科思全球人才招募中 


音科思全球广招博士后研究员、算法工程师、ID设计工程师、市场营销总监、测试工程师、新媒体运营、HRD、电商总监、品牌总监、DSP开发工程师等10个岗位,

🌟详情可前往招聘链接查看:https://www.incus.com.cn/about/job.html或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更多关于音科思的最新产品、企业信息,可访问音科思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

https://www.incus.com.cn/


【峰会报名】

2022(春季)亚洲智能穿戴展期间热门峰会开启报名




音频行业年度报告持续更新中,如果你想了解消费类音频行业最新动态,欢迎关注我爱音频网呀:D

优质音频供应商可以点击蓝字了解


「芯片原厂」

高通炬芯芯海

钰泰SY思远英集芯LPS微源

昇生微创芯微稳先微


「电池厂商」

瓦尔塔鹏辉豪鹏、诺威恒泰


「供应链厂商」

亚奇科技声加科技三体微


更多优质厂家更新中


商务合作联系:info@52audio.com

勇敢点,在留言板说出你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