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手收黑钱右手卖评级?监守自盗的万亿大生意

德林社 券业行家 2023-03-24

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保持优势

除了不懈努力,更要不断创新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520uwu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监守自盗的万亿大生意

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是浮云;在利益面前,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在利益面前,信用评级机构只是个“伪君子”。

用评级机构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什么可以比电影《大空头》形容得更加贴切。


2008年次贷危机前夕,空头们寻到标准普尔,质问:“那些次贷的违约率明明正在恶化,为什么住房抵押债券的信用评级仍在AAA级?”标普老太太打了一阵官腔之后,无可奈何的回答:“如果我们不给银行AAA评级,他们转过街角就去了穆迪。”空头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信用评级大商店。”


无独有偶,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年华尔街的故事正在中国上演!这次故事的主角是曾经公开叫板美国而名声大振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可别小瞧这家公司,它是国家财政部、国家人事部认定的信用评级机构,更厉害的是,大公国际的评级资质甚至被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和发改委的认定。


在一系列光环照耀之下,大公国际一度成为了中国信用评级的代名词。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殊不知,大公其实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一边捞钱、一边卖报告,大公国际早已经变成了左手收黑钱右手卖评级的“大公有私”。


看官们请注意,它的变质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从2014年以来的所有债券违约事件当中,评级机构为大公评级的违约事件有12起。其中,2018年发生3起;2017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5起;2015年发生1起。据统计,大公国际涉及到272家公司!合计1781个债券,债券余额高达1.92万亿!

就拿今年三只爆雷的债券来说,16凯迪债、16长城01和16弘债02,发行时候主体评级为AA。大跌眼镜的是,即使拥有良好信用评级,后来仍然出现了违约。最可气的是,踩雷买单的往往是债券持有人。


既然是经过相关评级机构认定的债券,想来还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那么为什么经过大公评级的债券还会出现事故呢?



这一切事故的根源要从信用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发行人付费模式说起。


一般来说,是债券发行人付钱让评级机构来给自己评级的,而套路极深的大公是商业游戏的集大成者。它的套路相当简单粗暴,债券发行人先给高额的咨询费或者评级费,大公再给予相关评级。甚至有媒体爆料,费用给的越高,大公给的评级也越高。


掌握评级大权的大公国际频频挥舞着大棒,向四周城民告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话者”有好果子吃,“不听话者”只能吃闭门羹。



听话的例子之一是新光集团。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新光集团就曾被市场质疑或有流动性压力,11新光债自去年年底起价格波动明显,当时市场的质疑主要是因为新光集团今年3、4月集中到期的债券,以及还有5期私募债密集进入回售期。2018年3月大公国际上调新光的主体评级至AA+,当时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这中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看官你说呢?


吃闭门羹者如西王集团。


大公评级在今年2月西王集团发行短融期间,将其主体评级由AA+/负面大幅下调至AA/负面,而且是在申购日结束后、缴款日开始前,公布下调评级的公告,导致西王当期短融取消发行。但8月3日,大公评级又上调了西王集团的评级至AA+,评级展望调整为稳定。当时市场盛传,西王集团遭遇评级下调的原因是不愿意花近千万的评级费。西王集团无奈地坐了一次过山车。令人吃惊的是,近期西王集团戏剧性地又“升级”了评级。


现实是,大公的劣迹在业内早有传闻,而新光集团和西王集团也只是它的收割羊毛的对象之一而已。


据业内人士介绍,城投公司提升评级的动力很强,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AA+的比AA的债券发行价格往往要低100BP以上,另一方面也可以算作政绩。大公可以把符合他们条件的城投公司评级由AA提升到AA+。


评级行业的费用不是业内通常收取的10万主体评级费用,而是看运作难度大小:难度较小的收取200万,难度适中的收取400万,难度较大的收取600万。如果真能提升成功,这点钱对城投公司来说也不算什么,发一笔债,因为评级提高省下的利息支出远远高于这个运作费用。


网传某民营企业,主体评级AA+。大公的业务人员去营销,900万可以提高到AAA,这对于民营企业的诱惑还是很大的。今年以来的债券行情较差,AA+的民企债和AA的国企债一样很难卖掉,如果提高到AAA就不一样了,民企AAA债,还是有很多机构可以买的。


更令人唾弃的是,大公国际竟然还搞了一套意义不大的数据管理咨询系统,这引起了多家企业抱怨。据说这套系统不仅没作用,费用要970万,另外每年还要追加80万的系统服务费!


同样,大公国际不仅贪婪,信誉也特别低。五大评级公司中,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的分析师占比,大公资信最低。


当评级变成一个花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评级的结果谁还敢相信呢?


可笑的是,兴风作雨多年的大公国际现在要“凉凉”了!

8月1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决定给予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同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也表示将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官方公布处罚的原因是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评级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8月20日晚间,中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协会在其官微头条位置发布了一则提示函,提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不断提升内部评级能力,审慎使用外部评级。”


然而,最具有讽刺的是,如今友商们开始承接大公的客户,也有友商承接大公的员工。经此一役,大公国际是否就此一蹶不振,市场纷纷都有不同猜测。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网上传出大公国际向央行行长易纲写了一篇“陈情表”,以“重大债务危机”和“民族名牌”为理由公然要挟高层。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红果果的威胁。


那么打着民族品牌幌子的大公国际,在最后一刻还要挣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大公最怕的是自己会变成远东资信的真实写照。与远东资信具有国开行背景不同的是,大公国际是一个民企。一旦大公国际倒下,关建中等人的既得利益会遭受严重损失。

历史总是不断上演,现在让我们回顾当年的远东资信。


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是国内资历最老的评级公司,诞生于1988年,系中国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一度拥有全牌照。但在2006年,受上海社保案影响,福禧债被上海远东资信直接降级为最低级C,引起市场恐慌。当时央行暂停了远东资信的评级业务。此后,远东资信的控股股东几经变更,从东方资产到国开行再到知名度并不高的汉富控股。如今的债券市场,远东资信的业务量微乎其微,再也不能与其他几家信用评级公司竞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皆有一项通病:


在危机山雨欲来前没有预警,在别人深陷危机时又连连降级,雪上加霜。


况且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曾说过:“穆迪在过去十年从来没有准过,没有人在乎穆迪说什么。”


因此,只有真正从制度上加强对评级机构的严监管,才能减少投资者被欺骗的悲剧发生。而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最关键的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去仔细辨别。很多机构以及投资者盲目迷信评级机构,无论是罗杰斯的嘲讽,还是大公国际的沦陷,都说明一个问题:


你把评级机构当上帝,评级机构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后台可回复关键词查看


分享会 | 宋公明 | 靠谱联盟 | 活动

新闻 | 研报 | 独角兽 | AI

定哥 | 国信 | 长江 | 招行 |  美林 | 嘉信

财富管理 | 资管新政 | 智能投顾

O2O |  投教 | 投顾 | 风险承受

读书 | 增长黑客 | 影子银行  | 旧闻

戳这里,链接宋公明

↓↓↓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首席经济学家们动辄年薪千万的背后

券业行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群像:高度竞争,适者生存

券业行家

券业行家独家 | 证监会券商核准批复周报(8.13-8.20)

券业行家

券业行家独家 | 一周券业新闻点评180819

券业行家

回顾华龙证券在新三板的937天

券业行家

如何应对理财经理招聘的九大忽悠招式,写给打算跳槽的你

券业行家

招行模式是什么——财富管理业务的思考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券业创新的窘境与出路的“入场券”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吨位决定地位 | 行家点评华融的寒冬

券业行家

3万块的券商内推机会,能加入吗?(内附行家秘笈)

券业行家

财富管理转型:为未来赋能 | 券业行家分享会回顾

券业行家

合作共赢致力券业发展 | 2018券业行家交流会致辞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共襄券业盛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