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证券罕见监管“三连”,研究所“突击”招募人才的BUG?

券业点评 券业行家 2023-03-24

研报实力打脸,监管罚单三连,上海证券研究所变动未止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各类信息密集轰炸之下,行家依然留意到来自上海证监局的三连罚单,点名曾以一篇研报“语惊四座”的上海证券。


上海局下发三连罚单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延迟更新的上海证监局,刚刚公布了三份罚单,点名上海证券发布的题为《原料自主可控,引领POCT检测发展》(下称“涉事研报”)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问题。


其一是针对署名证券分析师黄卓,因对研究报告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负有责任,上海证监局对其采取监管约谈的措施。

其二是针对主持工作的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邵锐,因其对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负有责任,与直接责任人同时被监管约谈。

其三是针对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监局予以监管警示,要求其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并限期30日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在行家印象中,这是少有的监管“三连发”。在此之前,行家曾报道过多次涉及研报的罚单,通常是分析师个人+公司两份连发。


实力打脸四十页研报


与全网404的爆料不同,这份日期显示为2022年1月11日的研报,目前仍可以公开查询。


略一浏览,这是上海证券首次覆盖科创板上市公司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旭生物,股票代码:688075.SH)。研报封面就带有“深度”二字,长度也相当可观:整整40页。


在研报首页,署名分析师有这样的结论:预计2021~2023年安旭生物将实现归母净利润7.26亿元/29.88亿元/16.55亿元……


然而,虽然这是安旭生物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公开研报,但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当日晚间就签发公告,坚决否认。


在这份《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暨澄清说明公告》中,安旭生物公开“打脸”,“公司未接受过上海证券相关人员任何形式的访谈调研等活动,也从未向外界提供过尚未披露的相关业绩数据及经营数据。报告仅为上海证券研究所意见,不代表公司立场。”


大概是为了“惩前毖后”,安旭生物进一步表示:“公司上市以后,从未接受任何投资机构任何形式的访谈调研等活动,也从未向外界提供过尚未披露的相关业绩数据及公司经营数据。”


那么,这位分析师洋洋洒洒数十页的研报,难道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


或因新入职急于表现


行家注意到,黄卓自2017年7月首次登记入职国元证券,2019年8月获得分析师资质。2020年3月,他加盟光大证券;任职一年零八个月后,他于2021年12月加入上海证券。

也就是说,涉事研报发布时,其登记变更尚不足一个月。或许是其初换东家,过于心急?


不过,主持研究所工作的副所长邵锐,却是行业老将。他早在2004年便登记执业于上海证券,从事投顾工作。2013年3月,他获得分析师资质,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


行家觉得,这恐怕与上海证券研究所的内情有关。


管窥研究所人员变动


截至2021年底,上海证券研究所共有61名人员。虽然业绩未见公开数据,但上海证券2021年报对研究业务的成绩也进行了肯定:


上海证券研究所积极转型卖方研究服务,全力构建卖方研究团队和销售队伍,完成包括宏观、固收、策略、金工4个总量团队和新能源、机械、消费、医药、电子、传媒、房地产和建材、社服等特色研究团队,并搭建了覆盖上海、北京、广深三地的研究型专业销售团队,初步形成对公募、私募、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研究和销售服务力量。


行家查看了中证协数据,目前上海证券共有32名“持牌”分析师。其中2022年新增1名,2021年新增14名,而之前的年份存在“断档”现象。此外,2021年以来加盟的人员,几乎都来自券业同行。


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人员近年来从上海证券“流失”。其中,原首席策略分析师屠骏在2021年9月离职“奔私”,让行家颇为叹息。


或许,上海证券研究所内部控制的问题,也与空降团队磨合不足,合规管理有所疏忽所致。


高管更迭余波未止


同样变动的,还有上海证券的高管团队。


2020年5月,券业老将杨玉成离开东方证券,担任上海证券总经理。彼时,正值上海证券“脱钩”国泰君安的关键时刻,这一举措曾被寄予厚望。


然而,三年任期仅过了一半,2021年底,杨玉成便悄然离开。


今年2月,上海证券更新了“一正一副”。曾任长江证券副总裁的罗国华出任总经理;有着固收和保险背景的张艳红出任副总裁。


彼时,上海证券的高管名单显示,谢华任总经理助理。据中证协信息显示,他于2004年登记执业于上海证券,其后未见变动。然而,他目前已经不在上海证券的高管列表中。



最新业绩排名


2021年,上海证券完成“易主”百联集团,首期年报便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全年营业收入为22.80亿元,同比增长33.10%;净利润为7.66亿元,同比增幅为64.33%。报告期末,总资产为698.03亿元,净资产为169.2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56.49%和125.66%。


从细分业务来看,信用业务为上海证券第一大业务,揽收8.69亿元,同比增长89.19%;经纪业务收入8.24亿元,同比增幅为14.54%;投行业务揽收1.06亿元,同比飙升126.86%。资管业务同比增长49.48%,揽收0.46亿元。但在全行业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上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下降15.69%,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项由正转负。

横向来看,上海证券首次单独出现在中证协2021年度排行榜中: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分别排名第38、38、33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排名第55、48位。


距上海证券高管履新已有时日,行家希望这家沪上券商,尽快完成磨合。遵循监管要求,加强内控合规,走得更稳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服务券商二十年,携手业内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与您共同: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

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新机遇”


券业行家·走近券商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精彩回顾

光证香港触及反洗钱,还有哪些券商收到了海外罚单?

券业行家·监管

“识人之明”?西部证券保荐“临阵脱逃”,放贷“身份不详”

券业行家·热议

监管发文,这才知道广发资管六年来一直在“裸奔”

券业行家·热议

巨亏100亿,网传X银国际腰斩

券业行家·热议

券商之“信”:数据与趋势

券业行家·热议

证监会否认“限薪会议”,中证协还有这一份名单

券业行家·监管

能不能认真点,上海证券官网?

券业行家·年报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