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心得】黎甜《结构化思维》-咨询顾问常用的8种思维模型

韩锋频道 数据工匠俱乐部 2021-10-16

前言

全书系统梳理了结构化思维的基础知识,在搭建结构化思维的关键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八种升级版的思维结构,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

学会结构化思维,让人生从此提效《结构化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陈述问题、表达核心观点的时候,能少说废话,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建构条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学会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复杂信息,让人生从此提效。拯救无效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有些人看起来很努力,但是却不出成果。高效的思考力并非天生,而是长期自我训练的结果。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让深陷思维泥沼的人走出思维误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是人脑对信息有意识的反映。人与人之间拥有巨大的思维差异,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行为,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是一切的根源。而构建结构化思维,可以让零散、无序的思维方式变得系统化、有序、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推敲的思维结构,是改善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不是指某种单一固定的思维方式,而是将各个思考部分系统有序地搭配或者排列组合。结构化思维会把零散、无序的信息,加工成系统、有序的信息,便于我们提高认知、高效工作、正确决策,更有助于实现自我目标。整个思维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获取信息

当大脑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或调取自身存储的信息,又或者迸发出灵感时,就完成了获取信息的过程。

❖ 记录关键信息

  • 事件类: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事件的逻辑线。逻辑线,就是根据事情的发展,记录每一个关键点,连起来就成了逻辑线。关键点包含事件的六要素:人物、地点、时间、起因、发展、结果。

  • 素材类:记录感受深刻的完整金句、完整创意、故事等。

  • 灵感类:记录画面。

❖ 信息的全面性

当别人把有利的信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是刻意放大夸张,把不利的信息隐藏起来,我们就会顺势选了对方要的答案。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的框架里思考,其实是被别人用信息控制了我们的感觉和认知。破局的做法是扩大对信息全面性的获取渠道,尽可能多地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获取信息不仅要被动接受,还要主动寻找,否则非常容易因为信息不全面而得出错误的认知,做出错误的判断。

2).加工处理

面对不同的信息,大脑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常见的有分类定性、分解、理解、筛选、联想、想象、归纳、演绎等。

  • 分类定性获取信息后,大脑对信息进行基本定性或者分类。定性就是确定属性,分类就是区分类别。每个人定性和分类的方式取决于过往的信息分类方式,比如工作和生活、好事和坏事、简单和复杂等。

  • 分解过程,是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往往不是单个信息,而是复合型信息。大脑把接收到的信息自动拆分为更小单位的信息点,逐个理解和记忆。

  • 理解就是剖析信息的内容,就是顺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或条理进行剖析,从而明白、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

  • 筛选就是选择部分信息。自动筛选信息是大脑重要功能之一。通过筛选能从海量信息中迅速抓到重点信息,但是我们会只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忽视那些能验证自己“是错的”或者“不够好”的信息。

  •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或者相同的、类似的另一事物。联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思维,还能帮助我们贴切地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存储的表象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认知进行联系或者结合,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特有的一种反映形式。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基于现有的信息创造新的信息。

  • 归纳就是总结多条信息的共同属性。

  • 演绎,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3).呈现结果

对信息加工处理后,对信息输出的过程,包括在大脑内的存储和用言行表达。

  • 存储信息就是大脑记忆,我们的大脑会像抽屉一样存储信息,将相似、相近的信息归类,再通过外在的线索,提取抽屉里的信息。我们存储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忘记,也有可能记一辈子,我们按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 呈现结果的常见表达方式有:写、说、肢体表达、行动。

    1. “写”,先明确主题,再罗列大纲,接着为大纲里的每一条论点配上论据(案例、数据等)。

    2. “说”和“写”是一样的,口头表达也要先明确表达的结构,再找合适的词汇、句式说出来。“说”没有“写”那么严谨,却能更加体现情感,其中,语音、语气、语调起了关键作用。

    3. 有效沟通包含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对沟通结果的重要性占比分别为:肢体语言55%,语音、语气、语调38%,而文字内容仅有7%的意义。

    4. 行动要遵循的思维结构有很多,因为不同的行动而变化,其中PDCA却是任何行动都可以遵循的原则和思维,P是计划(Plan),D是执行(Do),C是检查(Check),A是调整(Act)。PDCA意味着行动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规划、有进程地执行;也不是无疾而终,而是有结果、有反馈地落地。

4).迁移运用

把加工后的信息“变形”或者运用在其他事务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对A事物加工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尝试变化运用到B事物上,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迁移运用有三个步骤:

  • 第一,迅速把无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 第二,从不同的事情中识别出共同的模式。

  • 第三,借用新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就是创新。

迁移运用是缩短进步时间最好的方式,有的人读书只会停留在书本本身,有的人却能把其中的方法联系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只需一年的时间,就能拉开很大的距离。有的人有所经历后,只增长了见闻和脾气,而有的人会总结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事情上。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只需半年时间,工作能力就会有质的区别。迁移运用是真正的脑力上的勤奋,而很多人还停留在体力的勤奋上。高效努力从迁移运用开始。


“归纳”和“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推理方法。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先接触到个别事物,而后推及一般事物,又从一般事物推及个别事物,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

  • 归纳的本质:情况 > 结果 > 规则。

  • 演绎的本质:规则 > 情况 > 结果。

1).归纳

从已知信息的共同属性中推导出结论。我们要经常把具有同样因素的事件放在一起,尝试对它们进行归纳,按照相似的人、相似的事、相似的客观环境、相似的步骤流程进行归纳。

❖ 完全/不完全归纳

  • “完全归纳”是对已知信息进行精准的归纳,或者是对某类事物的所有个体进行考察,然后得出准确的结论。

  • “不完全归纳”则是用部分个体的信息来归纳整体事物的特性,比如抽样调查就是典型的“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具有严谨性,而“不完全归纳”则存在一定的猜测,所以我们不能用“不完全归纳”来取代或者混淆“完全归纳”,这样会造成“黑天鹅效应”。我们不要通过少量的事实,就对一个人下判断,这对团队管理危害很大。

❖ 信息全面性

  • 在信息量不足的时候,不能轻易下结论。信息量不足有两种情况:

    1. 第一种是信息量少或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这是比较好分辨的情况,也容易规避,我们可以主动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第二种是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单一信息。这往往是最容易干扰我们的情况,它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误导。

    不应该单一地看信息量的多或少,而要看是否存在多种不同角度和立场的信息,以确保其中没有信息传播中心的干扰。

  • 尽量寻找一手信息,对二手信息心存疑虑

    一手信息就是原始信息,包括事件的本貌、当事人的描述等。二手信息就是由第三方转达的信息,里面往往会因为第三者的理解能力、利益角度、情绪情感等改变事件的本貌。

  • 结论只能代表当下,不能代表未来

    因为世界一直是变化的。信息随时会变,我们不能用过去的信息直接定义当下,也不能用当下的信息直接预判未来。

归纳是一种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式,找到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都是用归纳法建立起来的,虽然它不能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却能帮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出结论(所以每一个结论、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边界,具体内容将在第五章第二节“认知圈思维”中呈现),或者是可能正确的猜想。

2).演绎

演绎是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进行推导,得出具体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严谨性和一致性。因为推导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必然关系的推理,否则就会经不起推敲,形成逻辑谬误。

演绎的两种核心思维方式:三段式和常见式。

三段式

三段式就是把一个推理过程分成三段: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大前提:一个客观事实。

  • 小前提:属于事实的子范畴。

  • 结论:根据相关性得出的结论。

【正论】

大前提:独生子女开放了二胎政策。

小前提:我是独生子女。

结论:我可以生二胎。

【悖论】

我工作这么努力,为什么不是我加薪?

大前提:工作努力就会加薪

小前提:我工作努力

结论:我会加薪

在三段式的推理中,规则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开始的规则错了,那么推理也就全是错的。不同的大前提(价值观),才是导致言行相去甚远的关键因素。我们的自我成长、培养下属、给孩子的教育,都应该是以正确为大前提(价值观)。

三段式是隐藏在因果关系里的推理,找出对方隐藏的大前提,确认推理是否正确,是提升逻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

常见式

演绎的方式:问题 > 原因 > 结论(解决方案)。

问题:新员工小张业绩落后;

原因:小张的话术不熟练;

结论:带领小张进行话术演练。

演绎是原因导向,而不是目标导向。原因是造成现状与预期之间差异的根本因素。解决问题是原因导向,分解任务才是目标导向,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如何使用?

  • 对期望的事物能描述出衡量的标准、期望的状态,再对照现实情况,才能发现问题;

  • 用事实分解事情结构,再对照现实情况,找到问题的原因;

    “逻辑树”,所谓逻辑树,就是由逻辑构成的大树,运用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对构成要素的树干和树枝进行体系化整理的方法。在逻辑树中,把要解决的问题(主题)放在左边,把分解出的枝干放在右边,把再次解构的分支继续放在右边,一般逻辑树有主题、枝干、枝叶三层。构建逻辑树有3个步骤:

    1. 明确主题:明确分解的主题,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穷尽方向:从尽可能多的维度拆分主题;

    3. 层层分解:把各个方向的枝干再次拆分,直到问题能够解决。

  • 根据原因对症下药,用“堵”“疏”“斩”“替”的方式解决问题。

    1. “堵”就是堵上缺口,补充管理制度。比如,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无人监管,我们就需要增设专人监管、建立监管制度,堵上这个缺口。

    2. “疏”就是疏通管道、搭桥铺路。比如,沟通障碍就需要疏通沟通的管道,市场盲区就需要搭建销售渠道。

    3. “斩”是快刀斩乱麻——舍弃、止损。比如,舍弃被市场淘汰的业务,舍弃影响团队发展的人。

    4. “替”是替代,用新技术、新方法代替旧方法。

常用的思维模型

1).5W2H

5W2H是全面分析事物所具备的基础思维结构,由多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而成。

  • 谁(Who)

    识别并确认主角

  • 内容(What)

    用定性、定量的语言描述并确定具体事物或问题;

  •  何时(When)

    说明事情首次发生或者经常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 何地(Where)

    事情发生地点、产品部位、工作流程的环节等;

  • 为什么(Why)

    查明发生的原因;

  • 如何做(How)

    如何处理、行动步骤;

  • 多少(How much)

    数量、金额、时间。

How / Who

在处理任何事情时,第一步不应是如何做(How),而是谁来做(Who)、做什么(What)。大部分人只会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如果不明确职责,我们难免会认为这是别人的事。我们只有明确要做什么,才能郑重对待。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负责、不完成,我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失去面子,甚至失去奖励、失去机会。明确谁来做和关键人物是谁,以及明确做什么,是确保结果的第一步,这就是Who和What的重要意义。

When / Where

明确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如果一件事没有期限,或者是明明很短时间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却给了很长的时间,就会被我们排在众多事项之后,至于何时兑现,能否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都会变成悬而未决的谜题。所以在知道做什么之后,紧接着就是何时完成(When)。狭义的空间可以指地点,广义的空间不仅仅指地点,还包括产品中的某个部分或者工作中的某一个环节。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整个项目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价值,或者对整个项目或者其他环节有什么推动作用,就是不清楚空间的意义。

Why

在知道谁来做、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在哪里做之后,我们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对事情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还要解决意愿性问题,就是“为什么做”(Why)。我们只有理解了原因,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并且做好。

How

“如何做”的部分往往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这一部分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完成目标。所以“如何做”不仅要写出实施的多种解决方案,还要把解决方案对应的关键步骤梳理清楚并罗列出来,确保大脑对整个事项有着清晰的认知,从而在执行的时候不至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

How Much

最后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H,是How much(多少),指的是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的数量、价格、花费的时间长短,“多少”的核心理念是成本,数量多少和价格高低决定了成本,时间也是成本。成本的概念在财务和企业经营里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认知圈思维

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做(How)是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所谓认知事物,就是从未知到已知,再到建立对这个事物的看法的全过程,因此称其为认知圈思维。

是什么

  • 明确概念

    “是什么”,这是我们认知事物时首先要确定的概念。解释“是什么”的时候,要用一到两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概括;不建议用长句,或者用很多复杂的概念解释,这会影响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

  • 适用范围

    解释“是什么”的时候,用概念解释是基础,还需要加上适用边界。适用边界的意思是合适的使用范围,也就是给这个事物画一个圈,仅限圈内使用。适用边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想要包治百病的药,或者追求一个概念、一套流程、一套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在所有的场景下都能适用。但是,有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没有,所以也不可能有能够适应所有场景下的概念、方法和套路……它们都只能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使用,这就是适用边界。

为什么

在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面对“是什么”的态度往往是困惑、不重视,甚至带有挑刺儿的心理。当理解了“为什么”之后我们才会产生同理心,去理解和重视。询问“为什么”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的,我们要连续问几次“为什么”,以达到追根溯源、找到底层逻辑的效果。

如何做

“怎样做”有两个构思方法,第一是目标拆解法,第二是对症下药法。

  • 第一,目标拆解法,就是把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拆解,常用在销售中。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将目标或者是工作任务进行拆解之后,还要管控这个人能否达成,这就需要激励和监督。如果不能形成管理的闭环,往往就意味着拆解形同虚设,最后落实不到结果。

  • 第二,对症下药法。问题之所以产生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就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3).流程思维

流程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在处理事情时,从事物发展的流程上进行思考和把控。流程思维是按照时间顺序(也是步骤顺序),将一个事件进行分解,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流程思维最重要的是转变思路,从问题导向变成流程导向。比较典型的就是PDCA理论。

PDCA的含义是将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

  •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 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 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 A (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4).人事物思维

流程思维的重点在于事,人事物思维的重点在于人,要先明确参与人员,把人安排清楚,满足人的需求,因为事和物是由人来行动和操作的,搞定人,事和物自然水到渠成!

对人的分析,可以简单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性格人品。

  • 知识:处理相关事务所要掌握的信息。人对于掌握信息都有一个习得的阶段,我们需要分析参与人员是否掌握相关信息。如果还未掌握,就要提供相关培训。

  • 技能:方法、专业技术等。技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除非我们处理的事情还有足够长的准备时间,否则只能直接选用拥有相关技能的人。

  • 态度:对相关事物所持有的心理倾向,比如积极、消极,主动、被动,认可、排斥,喜欢、厌恶等。态度决定我们对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的投入和付出程度。影响一个人态度的常见因素有情感、理解、利益,我们想要对方有良好的态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相处建立情感,沟通获得理解,为对方争取利益。

  • 性格人品: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性格人品去预估他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但是由于性格人品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了解,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只能对少数几个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我们不太熟的,因此这项内容常常被忽略。可是如果我们养成有意识观察别人性格人品的习惯,对很多事情的安排和处理,我们都可以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人是处理事务的主角,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也是创意和个性化的源泉。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一切。

5).故事思维

一个好的故事,必须具备四个要素:背景、冲突、问题和回答。

  • 背景

    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讲一个故事,首先要把背景交代清楚。

  • 冲突

    就是某种不利的变化,比如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一帆风顺的故事是没有吸引力的。冲突是建立在背景之上,与我们的预期、常识、主流价值观不符之处。在交代了平淡的背景之后,来一个出乎意料的冲突,能牢牢地把握对方的注意力,引起对方的困惑,对方才愿意继续听我们讲下去。

  • 问题

    面对冲突,每个人的想法和目标是不一样的。故事中主人公是怎样思考的呢?他顾虑什么,害怕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呢?这就是问题,也是故事里体现人性、性格、思想的重要一环。故事因为这些问题和引发的思考变得充满了人情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 回答

    问题抛出来以后,主人公在各种犹豫、挣扎、思考之下,做出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是什么呢?其中包含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采取这样的解决方案之后,结果怎么样呢?困难是被征服成了踏脚石,还是成了心理阴影变成迈不过的坎儿呢?所以回答就是主人公的选择和结果,回答了面对冲突的问题。

6).客户思维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想要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客户思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对象、吸收、行动。

  • 对象

    客户思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谁是我们的客户。在明确客户是谁之后,我们还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明白了对方的需求,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2. 对方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包括性格、才华、嗜好、为人处世的方式等。了解对方的特点,我们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3. 对方忌讳什么?忌讳的事情尽量不做,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少走弯路。

  • 吸收

    吸收的含义有两层:

    第一层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对方吸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对方是否容易吸收信息,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表达习惯,而是取决于对方的表达习惯。第二层含义是如何方便对方顺利无误地解读我们的信息。这一点强调的是信息的呈现形式,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对方能否准确地接收和理解我们的信息。口头表达我们可以运用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的配合。如果不仅局限于口头表达,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字、图画、道具等,让对方接受和理解。

  • 行动

在行动层面,在知道对方的需求之下,明确我们自己的目标,然后去激发对方采取行动。激发的过程可以是分析对方的困难,提供解决办法及这样做的好处,以及给出行动方案,使其树立信心,促进行动。

7).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

水平思维

是从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出许多有直接关联或者没有直接关联的点。水平思维强调的是,寻求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是求创意、求数量的浅层思维方式。运用水平思维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切入点,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激发技巧,从而摆脱常规的思维路径。

垂直思维

是按照一定的思维路线或思维逻辑进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想要建立垂直思维,需要以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能力为基础,选择某一方向后,以“What—Why—How”“Why—Why—Why”流程思维等形式的线性思考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结果。

组合运用

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各有优缺点,把两种思维方式结合使用就能扬长避短,变成新的思维模型:先水平再垂直。

  • 运用水平思维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罗列尽可能多的视角和点子(水平思维的发散性能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整体,并且想出创意性的点子);

  • 对罗列的点进行排序,找到最重要的点;

  • 对最重要的点进行垂直分析。

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的结合运用,既能够扩大视野,又能提高分析能力。有的人习惯用水平思维思考,凡事有很多想法,却没有落地分析和行动;有的人习惯用垂直思维思考,关注局部、沉迷细节,却没有看到整体结构或者周围环境。把“能够顾及周围大环境的水平思维”和“深入分析的垂直思维”进行结合,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思考时先水平再垂直,既不缺乏创意和视角,又不会夸夸其谈、没有落地。

8).T字思维

T字思维是一种复合性思维,单一的思维并不能解决复杂的情况,这时候往往需要合适的复合性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Т字思维是“横向思维”和垂直思维的结合,把思维的过程外显出来可以画成一个Т字图案。

  • 横向思维最能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思维方式是按照时间顺序思考,也就是用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一个连贯的思维模式,它前后都会有相应的联系,在前面奠定基础、做好规划,在中间环节进行操作实施,在后面进行检验结果。而5W2H、What—How—Why、人事物思维等其他思维模型就不具备这样的高度连贯性。

  • 垂直思维具有深入性。垂直思维是解决流程思维中间的某一环节、某一问题,所以垂直思维是结果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 垂直思维具有动态性。在横向思维中,流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垂直思维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T字思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T”字形,它的一竖是可以移动的。

  • 垂直思维具有多次性。我们完成一个流程的时候,往往深入分析一次是不够的。

垂直思维的多次性是由横向思维关键事项的多少和复杂性决定的。对垂直思维永远保持不厌其烦的深入分析,才能做出不一样的内容和成就。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是T字思维了,就是用流程管理来把控横向节奏,用垂直思维深入透彻分析每一个关键事项,以达到从全局的角度掌控复杂工作,推动工作发展的目的。

(欢迎大家加入数据工匠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DaasCai

邮箱:ccjiu@163.com

QQ:2286075659

热门文章


释放数据价值的3个关键点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元数据:数据治理的基石


如何分析“新增数据”,挖掘业务增长发力点?

数字化人力资源分析:逻辑、数据、价值结构

我们的使命: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推动企业走进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愿景:打造数据治理专家、数据治理平台、数据治理生态圈。

我们的价值观: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数据治理全链条平台、改变数据治理生态圈。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数据工匠俱乐部

微信号:zgsjgjjlb

专注数据治理,推动大数据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