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野】李剑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系列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一维 Author 李剑峰


◆ ◆ ◆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

(三)


◆ ◆ ◆ ◆


题记

近年来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讨论很多、争议很多,究其根本在于对转型定义含混、目标不明、路径和方法缺位、风险和挑战不清。本文详细讨论了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因内容较多,分七部分发出,分别是: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转型、②数字化转型的四大驱动力、③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和四种模式、④数字化转型落地途径及风险分析、⑤IT建设领先转型的路径、⑥走进超数据时代、⑦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03


准确定义数字化转型与转型的四种模式



 

(1)理解信息化与数字化


讨论数字化转型就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数字化,而数字化常常和信息化纠缠在一起,两个概念界定不清,由此引起了很多的歧义。在英文原文中有三个相近的英文单词:Informatization、Digitization和Digit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通常翻译为信息化。这个概念起源六十年代日本,在欧美讨论不多。维基百科的定义是: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给出的定义如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Digitization和Digitalization在国内翻译通常都是“数字化”,但从常用语义来看,Digitization的本意是:conversion of analog information into digital information将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即“模数转换”,翻译成“数码化”更合适。Digitalization一词, Gartner给出的定义比较准确:digitalization is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change a business model and provide new revenue and value-producing opportunities ; it is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 a digital business.,从定义可以看出这个词汇应该翻译成“数字化”。Google词条中很好的解释了数字化和数码化的区别:What is difference between digit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Digitization is the conversion of analog to digital,whereas digitalization is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digitized data to impact how work gets done, transform how customers and companies engage and interact, and create new(digital) revenue streams.

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易等业务过程,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它可以使企业内各个层次的人员清楚地了解“业务现在是什么情况”,“流程进展到哪里”等一切动态业务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合理配置资源,增强企业应变能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分析,对企业的运作逻辑进行数学建模、优化,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行。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器学习”的过程,系统反复学习企业的数据和运营模式,然后变得更专业和更了解企业,并反过来指导企业运营。

可以看出,在中文语境下,很难给信息化和数字化确定一个严格清晰的边界,二者是相互衔接的两个发展阶段,在技术和方法层面有很多并存共用的东西,但跳出技术的层面从时代发展的高度也许更容易看出二者的不同。

信息化时代,人类的活动还是以物理世界为主,少量的行为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改进和提升。思维模式还是线下的流程化思维,信息化是为了线下的物理世界的活动服务的。当线上与线下规则发声碰撞冲突的时候,以线下物理世界为主(这就是前文谈到的以业务需求为主的阶段)。这个时候,信息化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并没有改变业务本身,从思考模式上,大家还是用物理世界的思维模式在进行的。这个时候,流程是核心,软件系统是工具,而数据是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过使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AR/VR这些数字化工具。物理世界正在被搬运并重构到数字化世界中,这既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在物理世界里,人类大脑的算力、记忆力以及身体的行动力都是有限的,人类已经习惯了在有限的框架下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传统的人类思维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升级换代,构建新的数字化思维模式。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物理世界完全重构、建模到数字化世界。人们的大部分的协作,沟通,设计,生产,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世界里实现。每天我们从早上一起来,就沉浸在数字化世界里,智能穿戴设备随时记录着你的生活数据、移动办公设备连通着你的办公室业务,手机时刻连接更新着你的社交信息,在数字化世界你是一个实际的存在,一切以数字化世界为核心,而传统的物理世界则成了数字化世界的辅助和补充,只有少量决策指挥信息回到物理世界指挥设备和机器完成操作。

数据是物理世界在数字化世界的“孪生”,是一切的基础,而流程和软件系统则是产生数据的过程和工具。数字化带来的是数字化生存,而信息化时代,还是物理生存。

一言以蔽之,信息化是推进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迈进,是业务数字化;数字化是实现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服务,是数字业务化。

二者起点不同、手段不同、目标也有差异。一个起点是模拟世界,一个是数字世界;手段上一个是信息系统,一个是云平台;目标上,一个是要实现业务的可视(数字化)可管可控;一个是要实现数据的价值增值或者驱动业务转型。

理解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我们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站在这个角度理解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就是推动传统企业进入数字世界。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就是推动传统经济转型为数字经济。


(2)为什么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义


概念是思想的基石。只有概念清晰了,思想才不会模糊。一个清晰的定义,无论是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还是参与者,都非常重要。万众一心才能披荆斩棘,众说纷纭只能徘徊不前。首先,CIO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推手,常常被高层追问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如果没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而是长篇大论的特征描述,肯定会动摇高层的转型决心。其次,没有准确的定义,把随便一个项目都贴上数字化转型的标签,会破坏对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的整体评价,产生一系列虚假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第三,如果不准确区分数字化转型,在舆情过热的推动下,容易让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当下唯一的选择,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一个简洁、清晰、准确的定义,对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盲人摸象”话转型


数字化转型应该是近年来工业界最流行、最时髦的词汇,近几个月肆虐的新冠疫情,让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网络展览、云签约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大行其道,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热度“更上层楼”,从IT圈,到工业界,到政府各界人士都在讨论数字化转型。但非常有趣的是,差不多每个人口中的那个“数字化转型”都只是自己心中的样子,一旦大家坐在一起谈论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总会发现原来大家说了半天的完全一样的五个字,竟然会阐发出大相径庭的不同的内涵。笔者着意搜集研究了十几个不同行业的专家或者业界领袖的论述,参加了N多个讨论会,各行各业给出的“数字化转型”定义大致归纳概括为四类:


图3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不同论述

 ——》 IT界:关键词是“技术”。无论是微软、IDC还是华为,讨论数字化转型都更关注实现转型的技术、平台、数据治理的能力等。

——》 咨询公司:关键词是“战略”。无论是埃森哲、麦肯锡、德勤还是高德纳,都认为转型的最重要的特质是战略,一定要从战略层面落实转型。

——》政府:关键词是“经济”。政府观念里的数字化转型更宏观,更多强调企业向数字经济的迁移。

——》企业:来自企业的专家给出的定义更多、更细,异彩纷呈、各具自身行业特色。由于行业不同,大家认识到的数字化转型大多是从所在行业、甚至是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或信息化发展现状出发,囿于自身,各有道理,就好像盲人摸象,各持己见。

应该说这些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都有其正确的一面,都是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数字化转型的某种特征。就像盲人摸象故事中的每个盲人,他们所描述的关于大象的特征都是正确的,但都不足以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大象”,准确的定义需要从更宏观、更本质的层面去把握。



(4)数字化转型最简洁定义


定义是思想的灯塔,一个清晰的定义,能够帮助我们扫清认识上的迷雾、减少混乱、抓住本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笔者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化转型是:


“以价值创新为目的,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变革的企业发展战略”


在这个定义里,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价值创新”,即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是“数字技术”,其他驱动力带来的企业变革不能算是数字化转型,如利用金融杠杆带来的简单并购;明确了转型的对象是“业务”;明确了转型的本质是“变革”;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性质是“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的信息化项目。(图4)



图4 数字化转型的简洁定义


一定要把数字化转型和改革区分开来。改革通常是由高层决策驱动而不是数字技术驱动,改革通常是从组织变革入手,进而带动业务调整。转型正好相反,由于业务的转型,带动组织开展与业务相适应的调整。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力(数字技术驱动),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把数字化转型和一个数字化项目区分开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过分关注短期效益,忽略长期价值,评价体系适当,这就是为什么当下盛传数字化转型成功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几的原因。并非所有的业务转型都是数字化转型。譬如企业并购是业务转型的常见手段,但这种转型是否是数字化转型,关键看驱动力是什么。融创公司入主乐视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案例,房地产公司往新技术公司转型发展。但融创根本不具备必须的数字技术能力,因此这个按理只能算是一个简单的并购,不能把这一场败仗记在数字化转型头上。假如融创自身有功能强大的数字技术平台,把乐视的业务装载到自己的平台上,用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放大,或者反过来,融创把自己的业务加载到乐视强大的数字化平台上(如果有的话)提升放大,这场融创和乐视的转型大戏肯定不会是如现在这般惨淡收场,也许就是一场大家喜闻乐见、其乐融融的数字化转型成功的轻喜剧。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垃圾筐”,不能什么货色都往这个框里装。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会有准确的评价体系,就会出现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这种混乱足以毁掉数字化转型的美好前景。


(5)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发展阶段


数字化转型不是天外飞来的“UFO”,而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业务不断融合自然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因此,一定要清晰的看到这种融合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被动融合到主动驱动这样一个递进的发展路径。(图5)


图5 数字化转型的四种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赋能。数字化赋能是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也是必要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能够培育企业的数字化文化,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对转型的信心。如通过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数字技术的使用,油田企业巡井、管道企业巡管、炼化企业外操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用人减少、效率提高,企业和员工双双受益。通过对产品的赋能可以快速提升产品功能、性能,改进用户体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如对冰箱、电视、空调的数字化赋能。

赋能的特征“点状” 。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虽然是点状的,但可以多点并行,甚至达到星罗棋布,产生“面状”的价值。


第二个阶段是优化。优化通常是针对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流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建模技术进行流程优化。优化可以在部分流程上展开,也可以全流程优化。通过优化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包括人力、设备设施、原材料、能源和水等。通常能够达到缩短流程、减少人力、降低能耗、提升时效等效果,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

流程优化通常要求较高的数字化水平、大量的数据积累、强大的建模能力和巨大的算力,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大量的仪器仪表配置来提供实时数据采集能力。

成功的优化项目通常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优化通常具有线状特征。常见的如离散工业的流水线、装配线,流程工业的某个流程,物流配送、能流配置、野外施工的作业路线等。区域优化和全局优化通常也是围绕一个业务主线展开。


第三个阶段是转型。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原始形态。把原来“转不动”的传统业务,经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和润滑,实现轻松转身。“大象也能跳舞”,“大象” 蕴含的巨大能量将得以有效释放,从而产生巨大的额外价值。云计算是传统计算能力的最成功的转型,不仅造就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亚马逊云,也创造了整个云产业。

转型具有“面” 的特征,通常是覆盖一定范围的一个完整业务单元。因为这样具有完整价值,更容易“服务化”,更容易找到用户、打开新的市场。如中国石化的物资采购部门,每年有巨大的采购任务,要求他们必须以最快的效率、最优的价格采购到质量可靠的产品。多年的积累,培育形成的具有巨大竞争优势的采购能力:“保供能力”,这种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赋能,使其转换为一种可交付的“采购服务能力”,走出中国石化,服务其他企业,从而为石化带来新的利润增加值。这就是采购部门这个业务单元(BU)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个阶段是再造。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是传统企业脱胎换骨转化为数字化企业的关键一步。一般有两种类型的再造:一是企业内部与数字化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再造,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一独立的业务单元(如产品销售板块),也可以是企业整体。通过再造让古老的企业焕发青春,使数字化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这种再造方式扬弃的是传统的组织管理架构,业务本质没有变化。二是打破企业边界,以并购、融合、创新等跨界方式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再造。这种再造意味着逐渐抛弃或转变原有的核心业务,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四个阶段不一定必须完成第一阶段才能开始第二个阶段,二是可以交叉或者并行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不同的业务单元由于业务性质或者数字化水平的差异,有可能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我们也把四个阶段称作四种模式,在有些企业内部就会出现多个模式并存。

这种四个阶段或者四种模式的划分方法,对于企业认识自身所处的数字化转型状况很有帮助。每个企业的CEO,尤其是CIO的脑海中(最好是在桌面上)都应该有一副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这就相当于一个决胜转型战略的“军事沙盘”,对照这个沙盘不但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军力部署”,更能准确的找到主攻方向,快速取胜。

——请看下文:

《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方法与风险分析》

(欢迎大家加入数据工匠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DaasCai

邮箱:ccjiu@163.com

QQ:2286075659

热门文章


【专家视野】李剑峰:中国石化数字化转型探索

【专家观点】李剑峰:超数据时代,数据四个重要新特征

【专家视野】李剑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系列一)

【专家视野】李剑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系列二)

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组织创新

我们的使命: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推动企业走进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愿景:打造数据治理专家、数据治理平台、数据治理生态圈。

我们的价值观: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数据治理全链条平台、改变数据治理生态圈。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数据工匠俱乐部

微信号:zgsjgjjlb

专注数据治理,推动大数据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