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穿普拉达的女王:施普雷河

1/6图片工作室 丈量城市 2021-07-06

摄影:李忠  夏连珠    撰稿:赵登科    插图:李海涛


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施普雷河是柏林的母亲河,

河畔的两个聚落是柏林的起源。

17世纪末,

「尚武」的柏林,

在城市建设中开始追求文化艺术,

施普雷河两岸,

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建筑拔地而起,

被誉为「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和柏林的城市名片。



随后在纷纷扰扰的城市变迁中,

历史给柏林和施普雷河留下了厚重的印记。

1989年,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

柏林真正迎来了她的新生,

施普雷河畔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千年前后,

来自4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建筑师,

参与到施普雷河沿岸的复兴建设中。

从新古典主义到未来主义,

形式各异但雅致不变的建筑云集在河道两岸,

展现出「双面」柏林的历史与时尚,

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国家:德国

区位:柏林施普雷河路德桥至尼古拉斯街区

坐标:52°31'23"N, 13°22'18"E

长度:约4公里

所在城市人口:市区人口约375万(2018年)

特色:柏林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的集中展现区







1国家形象





1992-1993年,

联邦政府办公楼群规划方案招标,

柏林建筑师艾克斯·肖特斯(Axel Schultes)

和夏洛特·富兰克(Charlotte Frank)

以他们的「联邦纽带」概念一举中标。


△ 德国总理府


△ 市民广场


「联邦纽带」横跨施普雷河,

1.5公里长的建筑群,

始于坐落在西部的总理府花园,

向东经联邦总理府,

到国会议员办公大楼结束。

这一布局象征着东西两德40年分裂后的统一。


△ 联邦政府机关





古今大对话


相较于欧洲其他的建筑艺术之城,

柏林最大的魅力,

就在于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相互碰撞。

二战期间,

柏林大量精美建筑被战争摧毁,

施普雷河留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幸存者」。


△ 共和广场


而大量新建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拔地而起,

则更加凸显出了柏林的现代与活力。

但,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

每一座建筑都值得人们驻足欣赏。


△ 德国国会大厦





景观可休闲



联邦政务区在景观设计中,

更加注重生态植入与建筑本身的共生。



例如在大的空间范围内,

通过带状肌理,

强化建筑间的连续性,

在小空间中做足景观变化,

赋予活动内容,

以加强建筑空间的联系,

从而进一步强化条状纽带主题。




建筑、空间、活动交织在一起,

构建出强烈的休闲属性,

使「形象工程」格外引人。






水上可游玩



水路游览,

是欣赏柏林别样风情的重要方式。

发源于捷克,流入北海的施普雷河穿城而过,

两岸新旧交织的建筑群如同石质「历史书」,

同时,

岸线丰富的活动区也成为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 联邦政府机关


△ 王子大桥


游客乘坐游船在畅游施普雷河的同时,

也开启了一程穿越历史的航线,

可以静静欣赏柏林历史变迁的魅力画卷。


△ 联邦政府机关


△ 施普雷河湾公园






2硬核文博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

800年间,

柏林经历了太多炮火的洗礼与文化的碰撞,

时代的变迁,

也给柏林留下了无数的文化艺术遗存。


△ 博德博物馆


△ 佩加蒙博物馆


位于施普雷河上的博物馆岛,

建于1824-1930年之间,

是一个把五座博物馆集结在一起的小岛,

因文化和建筑的纪念性意义,

博物馆岛在1999年被整体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旧国家画廊


△ 柏林大教堂


游客足不出「岛」,

便可感受普鲁士文明、

古巴比伦与波斯文明、

古埃及文明和犹太人文明的人文历史,

同时,

也能领略自然文明和军事科技的魅力。


△ 柏林新博物馆


△ 柏林老博物馆





回到中世纪



△ 尼古拉教堂


博物馆岛对岸的尼古拉街区,

作为柏林最早的街区,

始建于1220年,

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是柏林的历史核心区。



该街区战后重建,

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柏林风貌。

街区结构以尼古拉教堂为中心展开,

四周环绕着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物,

有咖啡馆、酒吧、小店等。





街区既保留了古典外观,

又注入现代的业态,

是施普雷河畔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宜居公园





施普雷河流经柏林中心区以西区域,

为柏林的生态居住片区,

其中以施普雷河以南,

占地210亩的大蒂尔加滕公园为主体,

周边环绕着各色住宅区。




公园有数条延伸的绿廊「楔」入居住区,

无障碍的公园边界设计,

使两者融为一体,

公园变身为居民的后花园。





「历史」绿心



大蒂尔加滕公园,

是德国第三大、柏林第二大市内公园,

数条大街从公园中穿过,

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六月十七日大街。

这些大街交汇于公园中央的胜利纪念柱,

交汇处的环路和胜利柱组成「大角星广场」。




公园内布满林地及河道,

有苏维埃战争纪念碑、

贝尔维尤宫(德国总统官邸)等历史建筑。





炫酷又实用



生态居住片区,

并不是排排坐的兵营式布局,

其极具现代感的外表下,

是对居住功能创新的尝试。




例如「蛇形」住宅,

是出于景观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在布局上,

让每户人家都能享受到自然和人文景观;

建筑弧形的划分形成了南北半围合的室外空间,

南面是草地和儿童游乐场,

北面是沿街庭院、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

底层还设有少量办公和企业的前区入口;

原本冗长的建筑体量问题也迎刃而解。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往期回顾 :专题系列·世界最美城市河岸


09.新「纽约往事」:伊斯特河南岸

08.墨尔本的治病妙方:雅拉河

07.风情就是生产力:圣安东尼奥河

06.逆流而上的「摩天盛筵」:芝加哥河

05.狂欢的「城市客厅」:紫川河

04.生态、生活、生产的三江口:里昂汇流区

03.「岸战」狮城:新加坡河

02.烧出来的Style:奥勒松河湾

01.「食倒」在大阪:道顿堀





〖丈量城市〗典藏版 | 世界著名城市科创区专题合集



〖丈量城市〗典藏版 | 世界著名小街专题合集



〖丈量城市〗典藏版 | 美丽乡村专题合集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片影像版权归1/6图片工作室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