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貉之争”:城市生态管理的新常态

糯米小毛 自然测量员 2021-06-06

近日,有消息称某小区居民被貉貉咬伤,小区居民要求捕杀野生貉。


作为一个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管理的团队,特别是作为一个正在进行全市貉调查的科研团队,我们首先的想法是:


震惊!这是真的吗?


新闻报道以“貉袭击人”作为切入点|见台标


第二个想法是:貉袭击人?好像哪里有点不合理?


我们在后面详细阐释了前因后果和我们的想法,而千言万语汇成四个建议:


1.  在小区遇到貉,别怕,大概率没有任何冲突

2.  不私自捕杀、不侵扰生存安全是法律底线

3.  最直接举措是拒绝投喂,直接间接喂都危害巨大;

4.  野生动物真正影响正常生活就报案,林业总站、野生动物保护站、市长热线都成。





貉咬人?

真相可能不止一个


仅仅从照片判断,我们实际上充满了疑惑——新闻中引用的图片上看不到齿痕,有的是一个轻微擦伤,和我们所见到的动物咬伤不同。


作为犬科动物,如果貉的牙齿咬在人身上,那么犬齿和裂齿会留下明显的伤害。我们询问了在日本研究貉获得硕士学位的薛同学,也证实在和家犬的冲突中,貉的咬合能力是具有相当破坏性的。而网传照片上的“牙印”,仔细观察之后更像是擦痕


网传照片上的“牙印”,仔细观察之后更像是擦痕|见台标


很遗憾,赶到小区的时候,无论我们、市区林业系统的负责人、物业公司的负责人、还是遇到的业主,都没有办法找到这位被咬伤的业主。当一张照片甚至牵涉到几十个野生动物的生命时,一句简单的“被貉咬伤”背后,我们认为需要更详细的描述、更准确可信的经过。


新闻报道的米兰诺贵都小区,见到大量新出生的幼貉|图片:武亦乾


在东亚土生土长的貉,本质上是一种敏感、温和又羞怯的动物。貉的历史分布曾经非常广泛, 朝鲜半岛、云南、日本、东北和俄罗斯以及朝鲜半岛、再加上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分布着貉的5个亚种,还有一些貉被引入到欧洲形成了野生种群。在如此广阔的分布区域上,几乎查不到貉攻击人类的任何信息


仅有的“人貉冲突”信息,是欧洲的貉攻击过居民院子里面的宠物小羊,日本和上海的貉攻击过流浪猫和狗,但是主动攻击并且咬伤人,此前并没有过。


在英国,貉攻击宠物小羊|图片bbc.com


所以,当一张照片的解读牵涉几十个野生动物的生命时,一句简单的“被貉咬伤”是不够的。我们认为需要更详细的描述、更准确可信的经过。


但是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让人非常不安的行为,这个危险行为来自于人类而非貉,那就是小区中存在大量投喂野生动物的行为。在这样的投喂诱导下,不排除野生貉行为发生改变的可能





投喂,是一种伪善

野生动物因此失控


实际上,城市里的这些野生动物们,和几千万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一样,努力在城市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貉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适应着城市的快速变迁。在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复旦大学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走访了上海近百个小区和绿地,发现伴随着城市生态的恢复,貉正在从上海的西部朝着东部扩散。我们把这一扩散解读为城市生态的积极恢复。


貉原本是山地动物,生活在丘陵地带岩洞,来到城市后展现了它超强的变身能力——对于惊人的适应能力,它吃的食物可能从山间溪流的螃蟹、小虾变成了小区垃圾桶的残羹剩菜。


小区生态建设越来越好,原本山地丘陵生活的貉,也可以栖息在小区假山下|图片:武亦乾


让人担忧的是,垃圾桶边求生的貉得到了流浪猫的猫粮,也激发了热心人的“保护欲”。有人投喂猫粮,还有人主动投放香蕉。这些投喂行为带来的危险,远比让貉变得不惧怕人类更加复杂


在美国,投喂浣熊导致野生浣熊出现攻击性,会主动破坏人类的门窗闯入房屋觅食,大大增加了狂犬病传染的风险,并且引起频繁的停电和漏水。在加拿大,人类食物存在使得棕熊和北极熊的种群出现过局部饱和,母熊繁殖过量、栖息地遭到破坏、熊类焦躁不安、攻击行为加剧。


在美国,投喂浣熊引起大量财产和安全损失|图片:搜索引擎截图


因此,我们需要留下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用最大的努力避免投喂,避免它们习惯于人类来源的食物。


在上海,长期投喂小区里的野生动物会削弱它们生存能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也会让城市动物出现脂肪肝和高血脂,还会让它们的数量不受控制的增加。更直观的改变是,不规律地投喂高热量食品会引发动物对于人类的攻击行为——毕竟自然界中提供食物只有在求偶、育雏、宣示等级关系等极少情况下才会发生。因此其实貉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人类的投喂,要不然……再追着人要一次试试?


大量来自于人类的食物,也让貉的种群增长
在今年异乎寻常的快速|图片:武亦乾


所以,投喂不是在释放善良,而是在催生丑恶


大自然赋予每种动物以生存的权利,就一定会赋予它生存并且死亡的本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力维持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原有的互动方式。我们和野生动物,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而是需要保持距离的邻居





对待城市动物的底线:

《野生动物保护法》


一下跑到风口浪尖上的貉,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俗称“三有”动物,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严格保护。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居民不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处理”野生动物,而需要向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林业部门、公安部门、或者市长热线等渠道提出诉求。

 

新闻中所涉及的米兰诺贵都小区位于松江区,这一区域刚刚全域范围内成为禁猎区,是上海南汇东滩、奉贤区、崇明区、金山区、青浦区后第6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全年禁猎,严禁张网捕鸟、乱捕野生动物等行为。


因此,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法律是底线,而如何应对是对于城市管理者的新挑战。


纵纹腹小鸮和斑鸠似乎都是常见鸟|图片:见页面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未持有合法来源证明出售、利用运输国家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三有动物”)的,将受到相应处罚。非法捕猎中华蟾蜍达到20只以上,就会被考虑追究刑事责任,罪名是非法捕猎罪,而新闻报道中也出现过因捕杀珠颈斑鸠(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被判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5个月的案例。


捕杀斑鸠案例|图片:见页面


因此,在米兰诺贵都发生的事件,伴随着松江林业站、市林业站、市野保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关注,变成了响应市民诉求、多个管理机构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局面。


我们认为,这是城市生态建设之中的新常态。




局部清除无效

粗暴处置掩盖问题



一方面,从林业部门、科研部门到野保站,每一个参与者都理解市民对于貉的潜在担忧——毕竟,生态位宽泛的本土动物适应力十分惊人。但是另一方面,此前没有人类在不接触、不捕猎貉的过程中被袭击或者侵扰的报道,而缺乏专业训练的市民自发组织起来清除野生动物不仅违法,捕杀驱赶过程中的人为冲突加剧还可能引起更大风险。在米兰诺贵都,一个方案是把小区的貉抓捕之后异地放生,但是抓捕过程是用编织袋硬抓然后再关在笼子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难保是否会发生对人或是貉的伤害。


再比如一旦投放毒饵,那么貉、流浪猫、猫头鹰、松鼠、黄鼬、刺猬……各个动物类群都可能被卷入到一场生态灾难中(详见“生态灭杀”,更可能带来生态灾难)。


除了貉,还有大量城市生物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图片:王放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现实的生态系统就像是各个物种以积木的形式堆积在一起的一个巨塔,抽调其中一两块积木,这个塔并不见得会坍塌,但是谁也不知道再多抽调一块或者抽调其中关键的一块这个塔是不是就会倒掉。


局部清理掉某个小区的貉——对于复杂的生态系统问题,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解决,看起来似乎简单并且没有太大的成本,是在掩盖问题本身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以米兰诺贵都为例,在我们调查中发现,紧邻米兰诺贵都的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地都是貉的栖息地。即便米兰诺贵都的貉种群因为人为清除减少,附近的貉也会迅速进入。除了貉,实际上种群处于波动之中的,还有黄鼬、蟾蜍、华南兔、狗獾等一大批城市动物。


所以:


1.  在小区遇到貉,别怕,大概率没有任何冲突

2.  不私自捕杀、不侵扰生存安全是法律底线

3.  最直接举措是拒绝投喂,直接和间接都算;

4. 野生动物真正影响正常生活就报案,林业、野保、市长热线都成。


以上,是我们最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的“人貉冲突”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新常态


在米兰诺贵都发生的“人貉冲突”,伴随着松江林业站、市林业站、市野保还有复旦大学这样科研机构的共同关注,变成了响应市民诉求、多个管理机构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局面。


我们认为,这是城市生态建设之中的新常态


南京再一次野猪出没,一头卡在交通护栏中|图片:现代快报


在加速进行工业建设的时期,我们曾经经历了把城市自然一点点抹去的过程,而现在正在回头补救。因为经历了失去的过程,一部分人把今天城市之中出现的生物多样性当成是最美好的存在,小心呵护;另一部分人则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实际上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多样性。它是世界的本质,既可能美好,也有可能充满冲突。


华盛顿周边随时可见的白尾鹿和浣熊泛滥|图片:animalsandsociety.org

 

在柏林,城市到处是河湖和绿地,吸引的3000多只野猪跑到市区中安家。这些野猪隔三差五就把公园和社区搞得鸡犬不宁。在伦敦和布里斯托尔,一些城区每平方公里能找到超过18只赤狐,这些随处可见的犬科食肉兽杀灭着珍稀的地栖哺乳动物和小型鸟类,还改变了土壤组成、水源质量,甚至让农业和畜牧业减产。


动物在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的背后,实际上伴随着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改变——惊人的适应性让某些动物类群有能力以掠夺城市、侵占居民点的方式入侵人类生活。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月之暗面,也是这个星球最奇特壮阔的变化之一。


布里斯托尔每平方公里的赤狐已经超过了20只|图片:britishphotography-images


故事回到貉的身上,毫无疑问,我们的土地上也有像柏林野猪、伦敦赤狐、美洲浣熊一样具有潜在杀伤力的城市动物。随着中国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必然有一天赤腹松鼠和金花鼠、貉和狗獾、刺猬和野猪也可能带来复杂的中国城市管理问题。


就在最近两年,深圳的豹猫就跑到了华侨城、南京的野猪冲下了紫金山、杭州的野猪也跌跌撞撞到了市区。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只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人和野生动物共存充满复杂,却又无可回避|图片:王放


因此,人和野生动物共存这件事情充满了复杂性,却又无可回避。


不投喂是我们目前能做的最直接的事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长远关键是长期监测:

1. 数清楚城市野生动物的数量,数量太大就迁地管理,太少甚至消失就开展保护行动;

2. 监测城市野生动物的变化,有突然的增加和减少都需要马上预警;

3. 摸清城市野生动物的疫病,没有威胁就不盲目恐慌,出现威胁就局部灭杀;

4. 设计城市生态廊道和关键保护小区,从景观设计上减少动物和人的直接冲突。


幸运的是,城市中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已经在很多城市,慢慢开始了。

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糯米小毛、王放
提供貉情报,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你的善良和恐惧都有可能害了它

公民科学家招募:临港观测

与野生动物共存和冲突的未来

隔离的那段日子,上海的动物在干嘛?

疫情之下,我们监测城市动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