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朝晖:60天|《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13)

陈有为 凍土層 2021-02-13

李朝晖作品  解封纪念照 




我选择在武汉解冻这一天来发布经过60天如同虚构一样的隔离生活的李朝晖的作品。虽然隔离已经结束,千万人走出武汉盒子,城市解冻重启,但今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在去年看来依然不太真实。




去年差不多今年武汉来事全世界接招的这段时间,我和李朝晖、大门、博尚、陈卓、虞力等几个好朋友正在祖国大西南的山路上,我们把自己扔在大自然的旷野之中,与宇宙天体同行,受黑夜和冰雪洗礼,被越来越稀薄的空气挤压,很爽!终于体验到宇宙中人的感觉。这是生命中弥足珍惜的体验。在风雪仓库昆仑山颠,我们感受到的友情和热尿一样滚烫。好兄弟必拥有一段刻骨的共同记忆。



李朝晖是这一次冻土影像征集中目前发布的第一位来自湖北的艺术家。全国都很烦躁的时候,这个北大生物专业毕业的艺术家显得特别淡定。依然坚持着他的视觉日记,只是场景变得更为单调:一个朝外的阳台,可以看到室内的床和屋外的阳光,但已经没有办法在那户外明媚的光线下做点什么,没法子“老子到处走”了。

 

李朝晖在宜昌,离武汉300公里,这是一个让人很担心的距离,但李朝晖特别淡定地在家隔离了60天。艺术家在隔离期间如何艺术的抵抗?这似乎是一个很浪漫的说辞,而实际上任何人都一样,我们拿身体和时间去拼。这是人和艺术都很无奈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1

由于我对动物的热爱,我养死过数不清的鱼。

这是罪过,我知道,所以,在一次次的自责之余,我也一直在探究如何才能让鱼活着。

 

大约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养鱼高手告诉我一个关于养鱼的秘密:鱼缸里养的所有的鱼的身长加起来,不能超过鱼缸的长度,否则,鱼一定会死,死的方式各种各样,例如,可能是相互打斗,可能是缺氧,可能是代谢物的累积,也可能是突如其来的鱼病,总之,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有一个会发生,防不胜防。你应对及时可能死部分,应对有误则死全缸。

他描述的简直就是我的养鱼经历,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缸,不是死部分,就是死全缸。

 

后来,这个养鱼的故事我给许多朋友讲过,当然,讲的已经不是关于鱼了。最近一次讲到这个故事是在昨天,和几个朋友聊这次新冠疫情的时候。


2

这次新冠的爆发让我很郁闷,郁闷的原因不是因为病毒本身,也不是因为我被封在家里几十天。今天一篇关于贵州山火的微信文章描述2019年和2020年的山火用了“复印”两个字,就是这两个字让我郁闷,郁闷的是这样的事一再发生,几乎没有走样。

 

郁闷不能改善我的郁闷,所以只能一直郁闷下去。


3

从1月23日小区封闭到3月23日解封,闷在家里几十天,除了看书,没干什么事。周围有些朋友很兴奋的创作着,我总是没什么冲动。坚持了很长时间的视觉日记也只剩下每天对着阳台的单调镜头。

胡子头发都没理,先是懒得理,后来是拧劲儿上头,想看看到底能把我焖成个啥样而故意不理。

 

4

解封后赶到工作室,心里着急着的是我窗台上的月季花和我鱼缸里的蝴蝶鲤,几十天没浇水会不会干死,几十天没喂食会不会饿死。让我高兴的是,草和鱼虽然状态不好,但都还活着,不幸的是我那座养在水盘里假山石完全没了生机,蕨草垂头,青苔枯黄,倒是春节前存在工作室的几个土豆冒出了满身绿芽,显出不合时宜的生机。

 

解放了,拍点照片解闷吧。

 

由新冠方向望去的那个进程还在继续着,不可能停下脚步。








60天视觉日记(1.23-3.23)












 

只剩下自身可以面对











哨音疯传那天编辑的《草本:向上生长》











60天的1600个烟头












解封后工作室里的静物 

























































 


 草本拟人论

 

识李朝晖是因为他久负盛名的《大体》,从冗余器官到转基因,到草本。李朝晖在连州的展场摆开他的茶席,依然是不紧不慢的样子,如微波不兴的未名湖。《转基因》开始他主动地和社会互动,我因此也曾在他的作品之上按过红色指印。《草本》阶段的李朝晖俨然一个导演,将动植物作为他调的兵遣的将,将耐心和时间统统注入,化为惊心动魄的如同每分钟120次心跳的戏剧。

 

找到草本,李朝晖找到了他自由言说的通道和空间。如同张兰坡找到骨灰开始了以死来言说生的无限空间,打开时间之门,以一个绝对的静来言说无尽的动,以绝对的零,来演绎无限。李朝晖的大体草本,我称他为《草本拟人论》,将他的关注和凝视图像化,将他的认知和思考对象化。它展现植物萌发盛衰枯荣腐烂生死轮回,并将这样的生命演绎置于他设置的情境(剧场或舞台),将植物置于瓶子之中,盒子之内,盖上透明纱布或一块红布,将蚕置于桑树,让飞蛾扑火,这里出生这里生长,这里腐烂这里死寂,哦!原来直观植物的一生何其荒诞,生命的暴力与静默、生命的荒诞和虚无都有了。李朝晖为我们提供了大自然之眼、上帝之眼和反观人类的内省之眼。

 

李朝晖的作品不仅暗喻了人类的现实处境,也同样暗喻了人类的终极处境,时间之限、空间之限、规律之限。

 

李朝晖导演的这些剧目,有其讨巧的地方:草本更为单纯简单,也更好看,化繁为简,而实际上他要言说的则更为复杂丰富和耐人寻味。既是揭示,也是控诉。

 

当然,李朝晖绝不仅仅是一个在实验室和工作室里工作的摄影师。李朝晖原来的工作室的窗外就是河流,稍有地理自觉的人,都会自豪地认领某座大山某条大河,李朝晖也是一样,他将6387公里的一条长河令人无法辩驳地认领为自己的《故里长河》,以我偏于传统的摄影观而言,我更喜欢这个作品,包裙挎包的女士面对长江的背影,有一种混沌而强烈的力量。将亲密之感包蕴在一种陌生化的观看之中。这应该也是李朝晖喜爱的一种感觉:我于人海之中一眼寻到你,于陌生街头偶遇昨夜甜心。4.3







李朝晖作品 大体-标尺下的器官










李朝晖作品 大体-转基因

 









 


李朝晖作品  大体-草本  之一个盒子

更多作品见李朝晖个人网站












李朝晖作品 故里长河
















李朝晖

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从事生物医疗相关职业20年

2010年转为全职艺术创作。个人网站:lizhaohui.cn








征集作品链接:

《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蔡海平:温州疫战时刻
刘劲勋:暗淡的人|《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②
钱海峰:疫情下的春运|《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③
李政德:李天真来了!|《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④
郑晓群:一个前摄影记者的抗疫手记|《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⑤
张兰坡:死亡与庆典|《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⑥
吴登采:小心驶得万年船 |《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⑦
孙海:疫情时期的天台|《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⑧
王璇:我和爸爸一起宅|《疫战时刻》影像征集⑨
甲面:隔离(视频)|《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⑩
大门:抗疫手札|《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 ⑾
胡延松:疫情下的生活(宁波)|《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 (12)











《疫战时刻》影像持续征集



征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戴口罩的人”、“空城计”、“封城榜”、“宅家记”、“在疫区吃喝玩乐”、“我的抗疫日记”、“上网课”等,图片和动态影像、单张和组照都欢迎,邮箱:78389752@qq.com,微信号:fanshu78389752。征集时间无限期。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看更多文章,请长按图片,关注本号。











陈有为

摄影师,影像写作者,策展人,《中国摄影报》专栏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