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恒大时日无多,逃生指南请备好

李宗光 经济机器 2022-03-15


大类资产配置思考系列之⑧


本文原载于“经济机器”公众号(ID:EconomicMachine),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恒大:“大厦将倾”

我们在年中的《下半年,黑天鹅可能来自哪》中特别提示,警惕头部开发商倒下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时在《5折×5折:恒大,该抄底吗?》中力劝看不清的散户,千万不要接飞刀,否则老手死于抄底,绝不是一句戏言

我们纵然对于恒大的结局有一定的预期,但仍然没有想到形势进展的这么快。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对恒大属于“流动性”问题,而“非偿付性”问题的定调,无疑是正确的;地方政府对于帮扶恒大处理资产也是不遗余力。这些一度让人看到了希望。

只是底牌早被人看光,想成功处置资产,只能“卖出白菜价”,因此资产出售计划极不顺利。

但“求生”窗口是极其短暂的,本周形势急转直下。恒大理财被爆“违约”,wx群里充斥各种购买理财产品者表达诉求的各种截屏和视频,看的人心惊肉跳。


接着,疑似有传出地方下达文件,停止将恒大楼盘作为抵押品贷款。大厦将倾,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但房地产本身就是“杠杆游戏”,一旦各地方跟进停止恒大楼盘贷款资格,那么恒大将真的回天乏术了。


许教授还在试着挽回败局,近日悲壮地回应:“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我丝毫不怀疑许教授的担当和格局,但时代还会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吗?


吊诡的是,上一次同样表决心的“贾老板”。2009年11月11日,贾跃亭在公开信中也强调,“我宁愿一无所有,也不愿公开赖账”。只是“贾老板”现在人在美国,投资者仍在苦苦等待他“下周回国”。



遥想去年初的时候,许教授还是全球房地产的首富,风光一时无两。然而,今年就已经走向了破产边缘。


从2020年“最靓的仔”,到2021年“最惨的人”,一年时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形势变化之快,前后反差之大,如此充满张力的情节,即便最好的编剧,恐怕也写不出来。




冲击波:影响不可小觑

我们将恒大违约视作下半年的第二只“黑天鹅”,是因为恒大的“体量”和“指标”意义:

  • 将近2万亿的资产负债表,一旦出现“无序违约”,将对整个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系统性威胁;
  • 恒大的“倒掉”,势必带来房地产融资环境的极度恶化,如果处理不善,后面会有大批的头部开发商“排队”倒下。
房地产一端连着实体经济,一端连着银行等金融体系,一端连着财政,如果出现行业性危机,其冲击力度至少不低于2018年,甚至接近2008年。
  • 实体经济方面,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多达几十个(图1),占GDP比例在30%左右。无论是上游的“钢铁”、“建材”、“玻璃”,还是中游的“工程机械”、“电梯”、“建筑”,以及下游的"家具"、“家电”、“装潢”,公用事业,都有直接的联系。而这些上中下游,又都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

图1、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


  • 金融方面,截至2021年6月,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50万亿元,包括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占总贷款余额的27%。如果考虑房地产上下游企业贷款,以及非房地产上下游、但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整体占比肯定超过50%。一旦恒大破产波及到整个房地产行业,金融体系将遭遇极大压力。

  • 地方财政方面,2020年地方卖地收入达到8.4万亿元,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地方财政8.2万亿元的收入。地方财政里面还包括大量涉房税收,比如土地增值税、房地产税等,如果把这部分剔掉或计入“土地财政”大项,那么土地财政已经“显著”超过了正常财政收入(图2)。因此,一旦房地产行业“硬着陆”,那么整个地方财政将遭遇极大困难,地方政府债务也将面临违约风险,去杠杆将遭遇重大挫折。

图2、卖地收入、地方财政与房地产开发商利润:历年数据


因此,我们再次呼吁,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投资者,均应该高度警惕,避免情绪传染,形成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去杠杆无疑也是正确的,但力度和节奏也很重要。地方土地财政依赖才是中国房地产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卖地收入相比,开发商所赚利润只是个“弟弟”。去杠杆的目的不在于“逼死”开发商这些“背锅侠”,而在于有序地将财务杠杆降下来,使之早日回到“三道红线”之内。因此,如果力度拿捏不当,出现大型房企排队“违约”,其后果将十分危险我们建议有关方面重视这一风险,控制力度和节奏,在防范道德风险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做好平衡,严防恐慌情绪蔓延,避免2018年情景再现。

投资者“自救”指南:“Flight to Quality”

我们当然不希望恒大事件演变成“黑天鹅”事件,所以我们反复呼吁各方面加强协调和预判,将相关风险事件控制在“局部”和“个别”范围内。但形势的误判、信心的流失和抉择的两难,使黑天鹅的概率越来越高,留给各方的时间不多了。

做政策建议,我们多呼吁应该注意风险、注意节奏和力度,避免最坏情况发生。但做投资建议时,我们则要更多地告诉大家,未来风险或机会来自哪?一旦风险来临,提前做好“Plan B”,毕竟“应对”永远比“预测”重要。

根据历史经验,黑天鹅情景下,风险偏好将会大幅下降,高质量资产将成为新的“诺亚方舟”,因此“门票”也将水涨船高。“早买票者”不仅可以逃生,反而可以获得“门票”上涨的收益。因此,“资金逃向安全资产(Flight to Quality)”,被证明是应对黑天鹅的“最佳策略”。

具体来看,黑天鹅情景下:
    1)作为最高质量资产,国内利率债将成为最好的“避险天堂(Safe Haven)”。对于混合型机构投资者而言,适当降低股票仓位,增配利率债,将成为应对“黑天鹅”情景的首要选择。
     2)金融业当中,可以增加对“四大行”等系统重要性银行及招商等零售业务银行的配置,降低城/农商行和基本面差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配置;继续低配房地产头寸高的大险资企业;
     3)部分低估值的必选消费或将再次迎来风口。今年食品饮料、调味品等必选消费进入了深度调整。我们在上次《核心资产:调整结束了吗》提到,一般情况下,调整仍不充分,仍未结束。同时,也提示了调整“提前”的情景:“核心资产“防御属性”的确定性溢价再次上升”而恒大如果“倒掉”,风险偏好大幅回升情景下,或将触及调整“提前”结束的要件,使“核心资产”重拾“Momentum”。
      4)房地产行业,暂时大幅降低民营开放商头寸,拥抱央企和地方国企背景开放商。民营开放商相当一大批会步恒大后尘,存活下来的,可以等价格出清后再次布局。
      5)适当规避房地产上下游占比较高的行业,比如装修、家电、家具、工程机械、建筑等行业。
      6)周期行业:部分供需格局好、房地产依存度低和海外定价主导型的周期品,或仍有布局机会;但部分房地产依存度高,或者国内定价主导的细分品种,可以获利了结,降低头寸。适当增加公用事业等相关品种布局。

当然,投资是极端复杂的工作。在不确定性快速上升的市场环境中,快人一步,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防御,活下来,或许应成为机构投资者阶段性的“重中之重”。


“大类资产配置思考系列”之:

①2021年十大观点:买入一线房产,卖出过贵核心资产

②昙花一现or超级周期,如何看待“周期暴动”?

③人民币汇率创三年新高,接下来呢?

④北京楼市,要起风了?

⑤下半年,黑天鹅可能来自哪?

⑥5折×5折:恒大,该抄底吗?

⑦核心资产:调整结束了吗?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不错,欢迎点击右下角“点赞”、“在看”,也欢迎扫码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对宏观形势和大类资产配置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扫码进入“经济机器”粉丝群,进行学习讨论(此前已扫码入群者,勿重复入群,会被踢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