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人口下滑趋势,已刻不容缓
刚刚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增速创1960年以新低。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比2019年下降达18%,出生人口过去6年有5年同比出现减少。即使剔除疫情等短期扰动因素,人口形势恶化速度之快,非常罕见。
无论各国在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何种差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总和生育率无一例外均出现了下降,这似乎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规律(图2)。
图2、世界各国人均GDP与总和生育率关系
为此,我们以结果为导向,以提升生育意愿为目标,提出部分建议,供大家批评、讨论。部分建议在当前的条件约束下,或许显得“脱离实际”,但只要措施有效果,就应解放思想,下定决心,创造条件进行实施。
计划生育曾经作为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一些学者以“上帝视角”完全否定计划生育,但当年计划生育确实在推动中国短时间内崛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世异则事异,事异则事变”,形势变了,政策就跟着调整,很正常,但并不应因此就否定昨日之政策合理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起码要求。
建议拿出当年搞计划生育的决心和力度,将“促进生育”上升到新时代的基本国策高度去抓,将“二胎率”、“三胎率”列入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一把手考核,一票否决。
领导干部要在生育方面做出榜样,应以讲政治的高度,完成生育任务。建议从“90后”等干部考核开始,将完成生育指标作为晋升重要考虑因素。比如“县处级”干部晋升,应将完成“二胎”任务作为参考指标;更高职级的干部晋升,应将“三胎”完成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等。特别地,对于完成生育任务的女同志,给予荣誉认可。
适度放宽移民门槛
放宽移民门槛,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另一“核武器”。美国的人口结构、人口增速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健康的,也优于我国,其中一个核心原因是美国是“移民国家”,吸引着全世界优秀的人才和人力资源(图5)。美国最优秀的科技公司,比如苹果、谷歌、特斯拉等都是移民或移民后代创办。
图5:中美劳动力:同比增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对移民和文化融合始终呈现开放、包容的态度。放宽移民门槛,一是应该放开部分周边文化相近国家的劳工移民。尤其是文化上相近,宗教、文化不极端国家的移民,比如越南、缅甸、菲律宾、老挝、泰国、蒙古、朝鲜等国家。这样既可以缓解我国底端劳动力短缺和“民工荒”等社会问题,延长中低端制造业在我国的存在时间,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缓解我国农村几千万的“光棍问题”。当然,美国等国引进移民过程中也滋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移民的引进过程应该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控性和有序性,应有一揽子促进社会融合的配套措施。
二是放开海外华人华侨归国创业。目前海外华人、华侨高达数千万甚至接近1亿人,这部分人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如果能吸引回国,则可以有效改善人口结构,增加社会活力和竞争力;三是加大吸引国际学生和高端人才力度。当然,一定是在“国民待遇”和“平视世界”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完成留学指标而做出急功近利的荒唐事。应在吸引国际顶尖人才上,下大力气和美国进行竞争,提升我国竞争力。
充分维护女性权益
适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是提升总和生育率的关键。我国是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女性天然在生育、照顾子女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生育和抚养二孩/三孩,则会加倍放大其职场劣势,反过来必然会影响其生育意愿。
因此,只有充分维护女性的工作权益,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比如,规模以上的单位是否设定最低女性雇佣比例?多子女职场妈妈是否应该享受更多就业保障。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考核晋升中,给予多子女女性适当倾斜,形成“多生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育权益方面,一二线大城市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选择的增加,出现越来越多的单身“贵族”。这部分人群可能也有一定的生育/抚养子女的需求,如何将这部分生育潜力挖掘出来,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向。比如是否考虑应该放开“冻卵”、“(赴海外)代孕”、“人工辅助生殖”等条件,让这部分生育需求释放出来?这些在海外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整体社会氛围比较保守的我国,仍面临较大争议和阻力,中间牵扯到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意识形态问题,可以充分探讨。加强女性婚姻权益保护也会提升生育意愿。
全方位降低
城镇居民养育成本
在城市化时代,如何降低城镇居民的养育成本,是提升生育率的关键中的关键。让居民敢生敢养,无后顾之忧,才能提升生育意愿。部分措施可以包括:
1)大力建设托儿所,实现幼儿园普惠化。1-3岁上幼儿园之前的阶段,目前仍以妈妈和家中老人照看为主,消耗大量精力。而专业化的托儿所,或可使日托照顾专业化,把家人部分解放出来。实际上,计划经济时代,大的机关、工厂都有自己的托儿所,对于职场妈妈是一个巨大的解放。可以考虑在新盖小区或写字楼,强制配建一定标准的托儿所。幼儿园普惠制目前已经全面推开,效果非常积极,应该继续推广;
2)在有条件的一二线大城市,可以放开引入“菲佣”,使子女照顾专业化。“菲佣”等专业化程度高,工资低廉(香港菲佣工资一般不高于4500元人民币),可以将多子女的职场妈妈从日常看护中解放出来;
3)为祖辈照顾孙辈提供便利。目前祖辈帮忙照顾孙辈,仍然是我国婴幼儿看护的主流。但由于父母和子女多是异地居住,父母帮子女照顾孩子,就要到子女所在城市。这中间会产生很多不便,比如养老金发放、异地医疗报销等。老人一旦生病,只能回医保所在地看病,非常不方便。因此,建议全国社保、医保加快联网,加快异地结算,使老人能够就近看病。
4)生育补贴。生育补贴是西方国家最常用的鼓励生育的手段。生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按月补贴两种,同时根据家庭收入程度,补贴数额也不同,低收入家庭补贴最高。此外,如果夫妻一方因照顾3岁以下子女而中断工作的,也可以享受一定按月补贴;单亲(离异等)妈妈也会根据单独抚养子女数量按月给予补贴。
推进教育公平
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子女教育的焦虑和“内卷”,是当今社会抑制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家庭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疯狂追逐学区房,疯狂进行校外培训“竞赛”,搞得身心俱疲,经济不堪重负。因此,推进教育公平,缓解内卷和焦虑,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各地已经在探讨缓解焦虑和扩大教育公平的措施,比如优质中学招生中,扩大“校额到校”、“区额到校”等;比如教师定期轮转;比如,给予普通中学有竞争力的空间引进外地优质教师和人才等,都是非常好的做法。
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缓解家长焦虑的“治本之策”。打压学区房,或校外培训,或能起到短期效果,但只要高考“独木桥”不拓宽,家长“鸡娃”的源动力就不会消除,家长间的竞争就会以另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扩大高等优质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增加高水平大学供给。尤其是在一些“985/211”录取率低的人口大省,比如广东、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四川等地方,使当地的孩子能够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积极发展捐赠私立研究型、学术型高水平大学。中央当前倡导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核心是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捐款,回馈社会。而所有捐赠中,捐赠办教育是“效率”和“公平”结合点最好的方式。因此,美国大的富豪都会倾向于教育捐赠,而美国最顶级的私立大学都是捐赠建立。鼓励私人捐赠创办理工类、研究型、学术型高水平大学,既可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又可以减轻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投入负担,使优质公立高校把更多资源向低收入家庭倾斜,更好保障公平。2015年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就是一个经典案例,期待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学术型私立捐赠大学能够蓬勃发展。
3)继续鼓励赴海外留学。海外留学可以充分利用海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高教资源的不足,减轻内卷和焦虑。同时,海外留学可以培养大批有国际视野、学习海外先进技术理念的优秀人次。我国很多先进技术、重大项目背后都有海外华人回国支持。应该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鼓励海外留学,开眼看世界,这对于赢得国际竞争十分重要。
复兴传统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众多“促进生育”的积极因素,比如儒家文化强调“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中间也有一些糟粕,比如重男轻女。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对积极部分进行充分弘扬。现实中,我国传统文化比较浓郁的地区,比如山东、岭南客家等,生育率普遍较高,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此外,宣传历来是我国政策执行的一个优势。加大对新生育理念、政策的宣传,使好的政策、好的措施最快地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生育光荣”的氛围。
在一片悲观和“失败主义”的氛围中,我们始终对人口问题保持乐观态度。只要国家重视,将“逆转生育率下滑趋势”作为“大事”来抓,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动员、舍得投入,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变局”系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