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型系列纪录片《先生》1-10集(完整版)

猫妙妙 2019-10-11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1-

蔡元培

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蔡元培(1868.1.11-1940.3.5),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组织、发起“护国救党运动”,揭开4.12屠杀序幕。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2-

胡适

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胡适(1891.12.17 - 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

马相伯

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马相伯(1840.4.17—1939.11.4)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


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



著作等身。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其故居有江苏丹阳、丹徒,上海徐家汇、松江泗泾等地。墓园在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4-

张伯苓

最可悲是教书匠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避居重庆。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张伯苓》▼


-5-

陶行知

当时行知号行知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陶行知》▼



-6-

陈寅恪

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陈寅恪》▼



-7-

梁漱溟

国性不存,我生何用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梁漱溟》▼



-8-

晏阳初

到民间去



晏阳初(1890.10.26 - 1990.1.17),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晏阳初》▼



-9-

竺可桢

人皆可以得善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竺可桢》▼



-10-

梅贻琦

大概或者也许是 恐怕仿佛不见得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识别二维码,观看《先生:梅贻琦》▼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取消对艾滋病病人的入境限制,3个月新增40104例! 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37倍

在非洲的同胞如何评价黑人?令人震惊

北京三甲医院医生曝辞职内幕,看呆了......

高尔泰:一封没有地址的信

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混混

BBC纪录片震惊全球!蔬果汁有害,油炸食品健康

日本人写的中国史,就是不一样

BBC纪录片又颠覆三观:每天1万步能养生?跑步伤膝盖?全是鬼扯

见过生死最多的台湾医生: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坨大便

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儿童文学,这套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日本人眼里刘志军,不可思议

易中天厦门大学演讲,有学问又好玩,的确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