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王欣:基金会不仅要支持救援队,还要与之并肩战斗!
导读:
近期,强降雨袭击河南,其持续时间之长、降雨范围之广、累积雨量之大,给河南郑州、新乡、鹤壁等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此次河南暴雨洪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到救灾工作中,奔赴一线开展救援,在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基金会秘书长的身影。
除了在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持,基金会秘书长如何带领团队在一线发挥好作用?灾情当前,基金会彼此之间、基金会与救援队之间如何并肩作战?历经了去年疫情的练兵,有哪些经验运用到了这次救援中?7月29日下午,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对鸿鹄计划2021学员、天津凯尔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欣进行了专访,请她从参与一线救援的基金会秘书长视角,分享关于基金会在灾害响应中如何为所当为的经历、体会和思考。现将专访全文发布如下。
▲本文经受访者确认发布,仅代表受访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CFF:您现在是在哪里呢?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最近一周的主要工作?
王欣:我现在已经从河南回到我们基金会了,但是周日会跟着另一批物资再次回到河南。回天津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一线现在还有很多的物资买不到,不像我们刚开始救援的时候还能在当地购买一些物资,所以我是回来协调物资的。第二是因为要做资源对接,根据郑州当地的需求,我们天津本地有很多热心企业想要捐助,我这次回来能够更有效地对接这些资源。然后我再带着一批现在急需的物资并安排车辆去运送。这也是我最近一周的主要工作。
CFF:当时您得知洪灾发生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又采取了哪些行动?
王欣:第一反应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因为我们基金会本身就有这份社会责任,在国家面临这种大的灾害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挺身而出,做一些事情,所以我第一时间就联系到了我们的救援队。因为我们的业务是面向全国助学,在全国各地都有分站。特别巧的是,我们的淄博分站有一个红狼救援队,日常配合我们做助学,我第一时间联系他们问:“你们要去吗?”他们说要去,我就说,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们提供资金支持。我也联系了天津的蓝天救援队,告诉他们:“大家要出征,一个是注意安全,另一个是有什么需要跟我们联系,我们肯定会在后方做好支持工作。”
然后我马上在慈善中国上面备案我们这个项目的公募,审批通过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做募款了,一方面在腾讯上线众筹,一方面在我们群里开始筹集款项。
同时,我们迅速对接了我们在河南郑州的志愿者,因为郑州是我们的一个日常助学的公益分站。了解到他们在郑州还算比较安全,就派他们下到离郑州比较近的、当时受灾最严重的荥阳跟巩义去了解受灾情况,了解村内有多少受灾百姓,多久能得到救援,需要什么物资。了解完之后,在当时还能够在本地买到物资的时候,我就直接打款到我们公益分站,让他们去买物资,按需发放了。
CFF:河南洪灾发生后,凯尔翎公益基金会很快对接了天津的蓝天救援队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基金会日常就和救援队有合作吗?或者说是什么契机促使基金会与救援队合作?基金会为救援队具体提供了哪些支持?
王欣:坦诚的说,日常和救援队的合作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确实有渊源。蓝天救援队曾经在一次救援中打捞上来一名受灾群众的尸体,然后知道我们是做助学,就跟我们联系说这个家庭只剩妈妈带着几个孩子,还有老人,肯定会遇到困难。他们把信息提供给我们后,我们就过去考察了,确实是这种情况。我们就对孩子提供了长期的助学帮扶。
*救援队在现场救援受灾群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我第一时间想到蓝天?因为在我们凯尔翎公益基金会的本地志愿者中,有很多都是蓝天的队员,这次第一批出征的我们的志愿者也是跟蓝天一起出征的,是一名护士。当时出征的6个人里只有这一个90后的女孩跟着过去。
CFF:您是什么时候前往一线支援救灾工作的?我们知道很多基金会尽管都参与了这次行动,但由于现实条件所限,不是每一家基金会的秘书长都前往到一线,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作为秘书长决定前往一线的心路历程,以及您亲临受灾现场参与救援的所见所感吗?
王欣:我应该是第三天。其实没有什么心路历程,就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是必须的。当时我们的一线志愿者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因为灾情发生后最早做救援的时候,巩义那边灾情根本还没有解除,在那种洪水滔滔的时候,车子进不去,就想尽一切办法把物资发到老百姓手里。我觉得作为志愿者都做到这种程度了,我作为团队的领队人,不能在一直躲在后面,我一定要到前面和大家一起去并肩战斗。因为我们一线志愿者那么辛苦,还有救援队员真的是不顾个人安危,我应该过去,一方面能够给到大家一些鼓励安慰,至少我们在一起,我去对大家也是一个认可支持;另一方面我觉得在一线能够看到更多的真实信息,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到需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所以是本着初心过去的。
就说我们郑州的库房,我们所有的救援物资都停在这边,从当地买不到物资之后,我就开始从天津发货了。九米六、五米二这种大型的货车,一车车的运到当地,所有的志愿者都过来跟着搬运,每天的搬运量达到几十吨,没有人喊累,也就是真的是凭着一股信念在坚持。基本上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多还在盘库,商量第二天怎么安排。工作量真的是巨大的。不只是接货,我还要了解当地接收到的求助信息,然后去对接。求助信息是瞬间万变的,今天发出来可能有很多团队会支持,或许他已经获得支持了,我们就把物资给其他需要的地方,所以我们还要再进行判断,联系沟通确认之后,马上就得联系车辆输送到当地。
其实我特别感恩顺丰和福佑的卡车,像我们昨天联系到的顺丰,当天联系的,当天就给我安排车辆了。我也问福佑的工作人员,福佑的全称是什么,我们好感谢一下。他说不用,你就写福佑卡车就行了,我们不图名,就觉得应该做,做了安心。他们也是当天说要,晚上就开了15米左右长的车,工作人员就是连夜装车运过来。
包括我们的志愿者,头一天晚上等到12点多卸货,四米二的卡车大概要装将近10车的物资往返,早晨5点起床去发放物资,一天走了5个村子,回来已经很晚了,真的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发现库房漏雨,又花了半个小时落实库房。因为库房在郑州,现在一共两处,第一处库房漏雨了,大量的物资要搬运,没有电大家就打着手电。特别感动的是,当地的市民都自发加入我们的志愿行动,别管来多少东西,他们都跟着一起搬。搬了一宿,然后第二天早晨一点不耽误,该送物资马上就去送物资了。
*市民自发与志愿者一起搬运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FF:基金会在受灾第一时间就向一线组织了物资输送,基金会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和对接一线需求的呢?在确保资源和需求成功对接的组织协调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来自外部的困难和阻力?例如要平衡捐赠人定向捐赠和政府希望统一调度的矛盾等。基金会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王欣:客观地说,我还没有遇到这方面的矛盾,因为我们都是直接和村里对接,把物资发到村里。跟村民能直接发的直接发,如果当时不便于直接发的会跟村民留下彼此的电话,互相监督,也了解发放情况。我们也会嘱咐村委会一定要及时的把物资全部发到村民手里面。目前我们确实还没有遇到政府说要统一接收物资的情况。
定向捐赠肯定是有的,如果真的是特别需要的地方,我们无论如何要满足人家这份爱心的指向。可能在后方并不是特别了解实情,如果想支援的地方并不需要这些物资了,我们也会跟他协商说“现在可能其他的地方更有需求,您看是不是能转过去”,人家同意我们就转过去。
在信息渠道方面,真的特别感谢上海的恩派基金会,他们拉的“河南公益伙伴救灾网络”群里的信息相当靠谱。我有时候特别忙,要调物资、要对接、要调车,可能不常看群,但是我只要看到群里的信息我都会发给我们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核实,基本上都是真切的需求。我开始并不知道这群是怎么操作的,有求助信息我就发出,很快,恩派的志愿者就会跟我联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了解详细情况,然后他们再去帮助继续发出信息,解决实际困难。这真的是做得特别好。而且他们的志愿者很负责,在我急需用车的时候,他们都不会把电话发给我,而是主动帮我去联系用车,确定哪里有、哪里没有。这次灾情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很多基金会之间合作带来的力量。
其实我们当地有很多的民非、基金会,甚至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在看到我们直接对接到需要的人,而且迅速发放的时候,对我们是相当信任的,他们有物资都会直接告诉我,说要给我们库房送过来。甚至是在我急需的时候,我觉得从天津调实在太麻烦了,我就直接跟他们说现在需要什么东西,你那有没有,他们说“没有,但是我可以让我们企业去买,买了之后给你们送过去”,让我很感动。
确保物资的对接,第一是数量的准确性,无论如何不能出现误差,因为未来是要公示的,我们要把工作做成,第二就是我们坚持自己发放,坚持先去考察,了解情况,然后再发放,为的是对得起每一份爱心,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CFF:我们也了解到,基金会在本次救灾行动中还与其他基金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沈阳华易伤害预防公益基金会,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合作的契机和内容?以这次合作为例,您觉得我们来放眼整个基金会行业,您是怎么看待基金会之间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合作,或者说有一些好的经验,又或者说您认为怎么样才能使这些合作更加默契,达到更好的效果?
王欣:我今年有幸参加了鸿鹄计划,这个平台对我来说好在哪?就是认识了全国那么多优秀的公益基金会,跟华易的合作确实也是挺有意思的。我这边的一个企业负责人说他老家是沈阳的,想去沈阳的学校助捐,但在沈阳没有渠道。我就在学员群里问谁是在沈阳的基金会,我这边有企业想给沈阳的学校做一些贡献,华易就联系我了,这就是我们之前的合作。
这次我们做救援,华易也想参与到救援活动中来,他们正好有预防伤害的基金会。当时我们淄博的红狼团队已经冲在一线了,他们的装备各方面都有损耗。华易找到我,说想给救援队提供支持,因为它的负责人在我的朋友圈看到红狼的好多事迹也很感动,于是我就帮他们顺利对接了。他们就把款项转到凯尔翎,由凯尔翎交由红狼来完善设备,同时给到救援队员一些适当的补贴。
关于基金会的合作,我个人觉得,一个是日常我们可能要做一些交流沟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这样当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彼此合作才会更为顺畅。在合作过程中,我这次的切身感受是“需要什么直接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接。我们在这次救灾中也认识和了解了彼此,建立了信任,也知道彼此的行事作风,也通过沟通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工作,有没有更多结合的地方。我们一个团队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更多的团队结合在一起做的事情肯定会更多更大。基金会彼此各有优势和强项,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合作。我通过这次救灾接触了一些基金会,我们对后期的公益活动都可以有长久的合作规划。
我们基金会之间的合作,可能不始于此,但是也不止于此。这次洪灾救援确实也可以算是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团队联合在一起了,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更好的发展。
*志愿者在搬运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FF:咱们刚刚也提到了救援队,包括蓝天和咱们凯尔翎的红狼,近期有不少基金会开始资助民间救援队,这引起了一些讨论,一来有人认为之前很少有基金会支持救援队,二来突然的资助可能导致资源在救援队之间分配不均。对此,您怎么看?
王欣:坦诚的说,我不知道别的基金会。我们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少,日常没有关注到救援队,可能也是因为没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救援队没有闯入大家的视线。这次给我的感触真的太深了,我是亲眼所见我们的红狼队队员。他们是第一批到的,有一个人在地库困了三天,地库的水那么深,他在地库里的一个烟道上,就是管道和房顶之间只有几十厘米的一个小空间待了三天,饿了就喝底下的污水。当时只知道里边有人,但是里边没有电,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也不知道水里带电不带电。红狼真的就是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是有危险,潜入地库去寻找这个人,最后把这个人给救出来了。他们救的不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家庭,他有妻子、有孩子、有老人。我们的队员发电机坏了,不能开船怎么办?所有被救援的人员坐在船上,我们的队员在水里拉着船走。这个水质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么大的洪灾,不说小动物的尸体是不是在里面滋生细菌,还有水底一些不明的情况。我们的蓝天救援队4个队员全部是脚上受伤仍然在水里泡着,一刻也不停。现在天津宝坻的蓝天救援队是唯一一支留在河南卫辉的民间救援队伍。救援队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他们是放心不下这些没被救出来的百姓。所以解放军军队接手后,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民间救援力量都要撤退,但他们坚持申请留下,到现在还奋战在一线。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考虑这么多资金涌向救援队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些英雄是值得我们去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的。救援没有损耗吗?很多救援队的冲锋艇都坏了。他们回来不需要补充资源吗?需要。哪怕我们钱给多了,以前他有两个冲锋艇,现在可以有四个,让他们有两个备用,在有重大灾害的时候,它就能更好地冲向一线了。像我们这些救援队员,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请着假,自己掏钱、搭油钱、搭住宿费去的,他们在拿命去抢救老百姓的命,他不值得我们给他一定的补贴吗?
其实我觉得联合资助也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我不知道在实操方面能否更好的实现,因为有太多的基金会了。咱们基金会论坛可以牵头来发出一个倡议,我们共同来做这件事情,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是目前不仅是咱们基金会在捐助,还有企业、有民间的一些团队也在资助,要想达到有效的平衡,不是那么容易操作。
或者各个救援队可以自己报一下收到哪些资源。在这里头我特别感动的是什么?当我被我们救援队员深深打动的时候,我会主动跟他说,需要什么物资,你告诉我我全力支持,不能因为设备不好,让咱们队员更辛苦更受累,也不能让他们置身于危险之中。然后他们会主动告诉我说,“欣姐,没有问题,我们现在还能坚持,你看看其他的救援队有没有需求,可以先给到他们。”特别实在,特别让人感动。
尽管这样的直接沟通可能对他们来说会比较有帮助,但是不是每一家救援队都能够有这种机会去传达他们的需求。可能有更多优秀的救援队我们并不了解,并不知道怎么给到支持。所以还是需要渠道。我们今天上午还在讨论,有一支民间的救援队,也是天津的,甚至都没有注册,但是带着冲锋艇就过去了,拼了命地在做。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给到它支持,因为它连票都没有。所以也会面临这些问题,肯定会有很多我们并没有关注到的。可能特别有名的大型救援队能收到很多的资助,可是一些也在实际做事的救援队确实是缺少支持。
要不就是咱们能够统计一下,看看这次都有哪些救援队参与救援,从事的任务是什么,参与的时长是多少。营救的人员数量其实不是特别重要。把这些了解一下,然后咱们可以看一下有哪些大家都没有关注到的,再考虑怎么去帮助他们。
*红狼救援队在现场救援受灾群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FF:基金会在各地包括淄博和杭州等地的分站可谓本次凯尔翎救援行动中的“主力军”,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基金会较为广阔的志愿者网络。您能否以此次救灾为例,分享一下基金会在统筹各地志愿者联合行动上的经验?
王欣:其实我们的贵州团队也在行动,他们今天一直在筹集物资。我们也是因为助学,所以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站团队,在国家有这种大型灾难中都会积极响应。我们这次也是有一个分站的联络群发出了信号,然后各个分站组织相应的活动。人比较少的分站以捐款的形式直接给到基金会,分站人比较多、能力比较强的就自己购买物资,像杭州就是两辆九米六的大车直接送过去了。
我觉得我们的志愿者都是最优秀的,有一个志愿者是连夜开车过去分发物资。我会告诉他都有哪些地方,需要什么。他分发完了之后就告诉我,“欣姐,周边还有一个村子,有2400户被困的百姓暂时出不来,预计三天之后得到救援,我去看看是不是实际情况,如果是,我看看2400人这三天需要多少食物、多少水,你看可以吗?”我说:“可以,你去”,他真的就连夜去了,因为水很深,他就站在车顶上看。当时也是特别心急,晚上大家都没睡,连夜筹备物资,定了早晨把物资送过去。他早晨直接又开车进去给村民发放。下午,第二车物资到了,他又进去发放了一趟。
我真的觉得现在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了。其实我们各个分站本身是在本地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孩子们的,但这次救援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份责任,都义不容辞地要去做。急缺物资的时候,大家都去给我询价,看看哪家价格低,产品质量有保障,就给我发过来,大家都联动起来,几乎所有的分站都在参与。
这也谈不到经验,比如我会统筹安排,然后我们下面的团队基本上都是全力配合。我们还得益于志愿者团队比较庞大,要是没有足够的人员支持,是不可能有序开展工作的。我们有专门的库房负责人,有负责出的,有负责入的,每天盘点;有负责对接所有求助信息的;有负责协调车辆的;有负责跟踪所有签收单的。就是把人员分工清晰地规划出来。最省心的是,我们所有的分站,也就是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能够听从总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我们也不是因为这件事突然组织的团队,是因为我们一起做助学做了那么多年了,日常的配合有了默契,已经形成这种工作习惯了。
CFF:助学是咱们基金会的一大业务方向,而此次救灾以及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只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想请问您,未来,基金会如何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如果还有灾害发生,基金会将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王欣:对,这个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今天还在跟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不管突发情况有多乱,咱们自己不能乱,工作一定要有序开展,而且要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来做,不能有任何的疏漏。
其实我觉得我们在救灾方面真的是经验欠缺,但是也是在突发紧急灾难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成长学习。当时疫情爆发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比这次洪灾要慌乱得多,昼夜不歇地去买东西,然后临时组织志愿者送去医院,再跟医院对接,问他们缺什么。当时存在很多问题,不像现在这么有序地开展。
通过上次的“练兵”,我们回来之后也会复盘,也会看看工作中有哪些缺陷,包括当时有些快递签收单写得不清晰;有些物资入库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盘点,最终发放的时候和入库的数据对不上。
我们上次复盘的经验在这次的救援中就已经能够应用上了,不管是谁给我们捐的物资,肯定有发货单,我们现场入库会盘点,我会跟所有的捐赠方说明必须以现场入库的数字为准。不管多忙多累,来物资了必须盘点,而不是在签收单上直接签了,要确保物资的数量是没有问题的。同时,我们的签收单都统一了模板,按照模式去填,最后归档起来就比较规范,不会再出现各种问题,省了很多麻烦。
再有就是我们团队的集结比上次更有经验了,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全国的网络,这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在救援过程中的成长。
但这次也不是完全不存在问题,在环节考虑上也会有所缺失。这两天恩派一直在车辆上全力帮助我们。从天津到河南的车辆我能够解决,但是到了当地以后,我们的库房有大量的物资,我也知道当地有大量的需求,我的物资可以满足需求,但是我的车不够用。昨天我回到天津,跟志愿者们说,咱们想办法,虽然捐来的资金希望用在购买物资、帮助更多人上,但是物资必须送出去才能产生价值,所以如果实在找不到志愿车辆,咱们可以花钱,要确保物资运送。但是说实话,现在花钱雇车都不好雇,车辆太紧张了。这也是我们在整体环节中考虑欠缺的一部分。
要是提前规划好,比如从开始就和某个车队签长期合作协议,包天也好、按照行程计算也好,一直和我们一起,可能到了后期这种困境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整体规划方面还是需要再不断地完善。
*救援队在现场救援受灾群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FF:尽管目前救援还在持续进行中,但是灾情稳定之后我们肯定会面临灾后重建的任务,目前,你们有没有计划如何展开灾后重建、追踪披露和后期的评估行动?
王欣:披露暂时还没有做,因为物资还在持续的运送过程中,我们向市民政局上报了我们目前已经运送了哪些物资,价值多少。我想等到我们的救援全部结束之后,做一个总的披露,目前做的就是日常的统计。
灾后重建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了。比如荥阳巩义这边洪水退了,咱们政府已经快速派驻工作人员,恢复道路通行,路通之后村民返回家中开展重建。房间全部漏了,淤泥一米多深,进屋要爬着进去,我们看到村民们拿木板开始铲泥。所以我们买了铁锹、小推车,包括油锯,因为断电只能烧油,把木板都锯开,便于运输,帮助村民们清理和重建。这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购置了大批量的发电机,大功率的送到集中安置点,让百姓尽快恢复用电。小功率的送到这些已经能够返家,同时在开展清理的家庭中,让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至少能充个电,能够用一些小型家电,能有灯,能够做口热乎饭吃。
另外,我们也开始大规模地组织消毒液的捐赠,因为在现场我们太清楚了,洪水里面肯定是有问题,洪水退去的村子一进去特别臭,空气相当不好。老话说大水之后常有瘟疫,加上现在疫情还没退,所以我们大批量地捐赠消毒液。一是给到咱们政府机关,由他们交给蓝天救援队或者谁,用迷雾机来喷洒;二是给到村庄,因为机器进不去,我们给消毒液的同时会给那种手压式的喷壶,让村民自己来做消毒,这方面我倒是提前考虑了。而且后期消毒液的运输可能会是我们运输工作里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还会捐一些药品。长期在水里泡着,当地有很多湿疹皮肤病暴发,所以我们也在组织采购相关的药品运送过去,现在药品也到达了我们基金会,我周日过去时就一起带过去了。
最近这两天疫情又有些严重,所以我们现在也有口罩和防护服捐过去,因为集中的安置点大家都在一起,还是要注意防范。
CFF:最后,从整个行业视角来看,基金会作为慈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您觉得有哪些明显的不足?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或者说您的期待是什么?
王欣:客观说,我觉得这次的救灾比以前要好很多了,有团队站出来汇集各方的力量,对接所有的需求。昨天我跟恩派的老师聊天时还说到这个问题,我说但是咱们还是差了些环节,可能同样一份需求信息,好多人收到,好多人去送东西;这个地方东西过剩了,可是其他地方可能还没有;还有一些地方大家都在打电话对接,但是都送不过去,导致这个地方还是没有物资。
我们的物资需求出来了,是不是送了,是不是有效地送了,送到什么程度,后期的跟踪目前我们没有做到。我觉得这是后期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这可能还是需要一个牵头汇总,不是单独一个基金会就能够做得到的。
采访、整理 | 吴晓婧
静
-近期热文-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