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舒:一位“95后”基金会秘书长的思考 | 鸿鹄伙伴访谈录
导读:
为记录和展现基金会新任秘书长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困惑、思考和感悟,基金会论坛(CFF)鸿鹄计划项目组策划“鸿鹄伙伴访谈录”。本期专访了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赵敏舒,身为“95后”的她也是鸿鹄计划2021学员中最年轻的秘书长之一。
鸿鹄计划旨在陪伴秘书长走好前三年,成就基金会未来领导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加入鸿鹄计划。
姓名:赵敏舒
机构: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
#01
访谈全文
CFF : 您从高中开始参与公益活动,请问是从一个公益小白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全职公益人的?
赵敏舒:我觉得我的个人经历,以及所在城市深圳的志愿服务氛围,或多或少都影响了我,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
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毕业于深圳大学国学班,也曾到深圳团市委学少部,做过一届市学联的驻会干部。驻会期间,我是在公益发展部服务。刚刚振忠提到,我从高中开始参与公益。实际上,我认为那只是单纯地在做一些所谓的“好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公益。真正开始接触到公益,其实是在大学阶段了。深圳市是志愿者之城,刚到深圳,我就很直接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志愿服务精神。在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我都得到了“红马甲”(深圳志愿者)热情无私的帮助。入校以后,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加入了深大义工联,经常看他们在为“助童”、“助学”、“助老”等各种活动奔走,这种氛围也感染了我。大概也是那时,我开始觉得,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分享,让他人从中受益,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这种幸福感,是完全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之后,我到市学联挂职锻炼。在公益发展部服务期间,我参与了深圳青基会一些实际的工作,也和同期的小伙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段愉快的工作经历,也让我自认为,我是能以公益作为职业的。
图/受访者提供
毕业前夕,有幸接触到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基金会以“传承文化,继兴正德”为宗旨,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金会发起人的理念和基金会的宗旨使命,都是我比较认同的。同时,在深大国学班接受的中国古典教育,也培养了我要学会关心他人、心系社会。我自身的求学和公益经历,与基金会的方向不谋而合。于是,就选择到兴正德来,成为了一名全职公益人。
CFF:刚刚提到,您在大学的专业是国学,而现在您在一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基金会,能介绍一下你们基金会以及开展的公益项目吗?
赵敏舒:好的,其实刚才也简单地介绍过了,我们是一家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基金会,主要聚焦于人文学科。目前所开展的四个项目,即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国学精英培养计划、国学讲坛、国学支教,可以从人才培养和社会普及两个维度串接起来。
首先是“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这个项目源起于2012年,我们基金会是在成立之年加入其中的,现在已经做了5年,之后还会深入地做下去。“士恒”二字典出《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我们看到,人文学科的青年学者在学术之路的坚持上,相较而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希望能通过这个项目,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支持与鼓励。其次是我们的国学精英培养计划,目前我们已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和深圳大学国学院设立了奖学金,作为思想文化相关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奖励。期待更多的年轻学子,选择在人文学科领域深入探索,未来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者。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和中小学生,我们分别有国学讲坛和国学支教两个项目。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45场讲座,得到了很多不错的反馈。也很高兴看到,有一些听众因为我们的讲座,而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自主学习。国学支教的话,是通过组织在校大学生到一些中小学,讲授比如《论语》《孟子》《诗经》等传统经典的内容。
CFF:从你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也有部分人可能对于国学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我们的基金会能够通过对青年学者的支持,以及通过对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么,您在基金会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
赵敏舒:有趣的事情很多啊,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吧。记得2019年初,我和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到云南楚雄州的一所小学开展活动,当时我也给几个年级分别上了一节课。临走时,就收到了小朋友们的纸条,童言童语特别有意思。我记得其中一位志愿者,就收到了一首改编诗歌。“故人西辞板凳山,烟花一月下楚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滇池天际流。”因为他们学校所处的位置是板凳山,于是小朋友就把这些生活中的地名,活学活用地改编到了新学的诗歌里,送给了志愿者老师,非常可爱。
图/受访者提供
CFF:对于公益这件事情本身,您在参与公益之前和之后的看法是否有不同?
赵敏舒:最早的时候,我对公益的理解很浅薄,觉得做公益就是捐物资一类的事情。后来,当我逐渐接触到这个行业,以及实际开始全职工作,我才发现远不止于此。首先,做公益是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绝不是简单的“用爱发电”。我也是在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从业者后,才愈发感受到,想要做好公益,实际上是很难的,尤其是在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无论是法律、财税还是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掌握程度。这也是我当时报名参加鸿鹄计划,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也想借鸿鹄的课程内容,系统地补充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自己所在的机构服务。其次,公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也不仅只有“捐款捐物”,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环保等等这些都属于公益。包括我们基金会所关注的领域方向,就和传统认知中的公益,是有所差别的。据我所知,今天的听众里,还有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我也借鸿鹄的平台,打个小广告,希望大家能多多参与到公益中来。个人认为,公益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留待我们年轻人去施展拳脚。
CFF:做一件自己感兴趣且觉得有意义的事,我们便会感到幸福。
您从2020年2月开始,先是担任兴正德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现在作为秘书长,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以及您是如何应对的?
赵敏舒:首先,我是从一个应届毕业生,就直接进入到基金会开始全职工作的。很直接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知识的极度匮乏,我甚至不知道该从何补起,完全是一个“小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工作方法我都不太掌握。有时候,和人沟通交流起来,也会觉得有一定障碍。这个障碍,其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自己的一个心理障碍。因为自己的无知,我会对很多东西都产生畏惧。这是我刚开始工作时的几个难点。
至于如何应对?具体的方法我可能谈不上,这里有“五颗心”,分享给大家,分别是恒心、敬畏之心、平常心、同理心和真诚之心。首先,对待事业,要有恒心。就如同我们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内涵一样,我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也是我们公益人需要努力靠近的方向。众所周知,公益人的薪资水平是相对比较低的。虽然也有不少前辈一直在呼吁要提高我们的薪资,但真正落实下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面对这种处境,可能如果我们自身内部没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就很难在这个行业长期坚持下去。其次,对待专业,要有敬畏之心,要抱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我所讲的专业,不只是公益领域的知识,同时也包括基金会所关注的领域。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在鸿鹄计划学习到的有关党建、筹款、等级评估和理事会治理等各方面的课程外,也在积极地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希望能先做到合规运作,再逐步实现突破。此外,我也会常常阅读我们所关注的专业领域的一些专著和学术论文,给自己充电。那么面对一些资深前辈,和他们对接工作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刚开始工作时,会存在沟通上的障碍,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资格,去和这些已经很有成就的前辈对话交流。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自己总结了一个心态转变的小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暂时地把自己本人和职位角色,分开来看。比如在工作场合中,我是一个基金会的秘书长,尽管比较资浅,但也需要向大家传达出一位秘书长该传达的内容,以及尽力去做好这个职位所要求我们承担的职责,积极地做好沟通。至于在生活中,我就还是那个年轻人,也不要把所谓的“角色光环”,过多地带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面对受助方,要有一颗同理心。不要因为自己是资助方,就生出一种优越感来。同理心能让我们更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体贴到他们最真实的处境和难点,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设计项目,完善工作,从而把对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最后,我觉得不论怎样,真诚之心是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始终的。以上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五颗心”。
CFF:感谢敏舒分享您的“五颗心”。作为一个“95后”秘书长,基于您的经验,对于积极参与公益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赵敏舒: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地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这不仅指向个人成长,而且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身边的人。坚持一段时间,你们的朋友圈就会形成很好的公益氛围。我身边也有很多好朋友,上学时就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毕业后也和我一样,成为了全职公益人,我们现在也会互相鼓励。当然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也非常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也成为全职公益人,让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但也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发展规划,来做具体的考量,不一定非要全职,尽可能地多参与,也是非常好的。在这里,也想把杨立华教授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把炉火烧得通红,把生活作为一块铁,自己就是捶打生活的铁匠。”
CFF:在鸿鹄计划中,您主动在整理社群的记录,在参与的过程中,您对这个社群或者对鸿鹄计划有哪些理解?
赵敏舒: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参与过程当中的一些感受吧。首先,在鸿鹄计划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鸿鹄的整个课程设置是非常适合新任秘书长的,它的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完整,而且也特别实用。同时呢,鸿鹄计划把我们全国各地的很多位秘书长聚集到了一起,我也在大家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社群里,还有很多师兄师姐(行业前辈)和社群导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去请教一些实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次,我本人在做的社群记录,我觉得也非常有意义。虽然说我只是一个问题和答案的搬运工,但在这此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在整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会重新去回味大家的回答,从不同人的回答中,其实也看到了新的东西。此外,我们是有一个小分队在做社群记录的,我也因为和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一件重要的事,而感到很振奋。
*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赵敏舒(图/受访者提供)
#02
彩蛋
以下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对本次访谈的点评。
缪力:我一直在很好地聆听,今天的访谈非常成功,我从敏舒的成长过程当中,看到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公益人,非常好地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国家的公益事业结合,让我非常感动,特别是敏舒秘书长谈到的“五颗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五颗心”使你对公益事业有非常强烈的恒心和毅力去投入,有非常大的热心去和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及公益伙伴保持非常好的沟通,特别是用同理心去体谅那些给予我们机会做公益的受助者,给他们温暖,在这一点上我非常高兴;还有作为一个秘书长,能够把理事会的宗旨和意图高效地去实施,我觉得非常好。
年轻人有这样的热心和雄心壮志,有这样的信仰和人生追求,这让我们这些公益老兵也很感动,我们要向年轻人学习,同时也感谢鸿鹄计划和基金会论坛,给我们青年人的成才创造了这样好的机会。振忠也是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也很好,问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也启发了被访者的思维,让更多的人从她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我表示祝贺,也向你们学习。感谢基金会论坛,感谢鸿鹄计划!
关于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
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是2017于深圳市登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传承文化,继兴正德”为使命,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成立以来,主要聚焦以下4项计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国学精英培养计划、兴正德国学讲坛、兴正德国学支教。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采访 | 游振忠
说明:本文经嘉宾确认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鸿鹄计划是为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陪伴新任和后备秘书长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格局的卓越基金会领导者。鸿鹄计划聚焦秘书长任内关键前三年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练陪伴辅导、社群共建共学、在线资源中心等一系列设计,助力秘书长建立思维框架、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行业视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